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从三让徐州开始辅佐刘备 > 第6章 真乃大才

从三让徐州开始辅佐刘备 第6章 真乃大才

簡繁轉換
作者:旅游中郎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1:59 来源:源1

第6章真乃大才(第1/2页)

张昀这番论断中,但凡涉及他不该知道的细节,都用的是“听闻”“依我判断”“想必如此”之类的说辞来掩饰。

其实他纯粹就是先射箭再画靶。

帐内的沉默持续了良久,帐内三人早已听得怔住了!

有点东西啊!

这番分析,张昀全程站在兖州大族的角度,把局势、人心、利益纠葛说得明明白白。

抽丝剥茧、深入浅出,连关羽这个目前纯粹的武夫都听得连连点头。他本就好读史书,因而能品出这番话的含金量,觉得这少年很不简单。

简雍内心则是叹服中夹杂着一丝酸涩。

他惊叹于张昀对时局和人心的把握,虽然其中多有揣测之语,却句句戳中要害。越是思索,越觉得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竟找不到半分疏漏。

至于那一丝酸,则是因为张昀实在太过年轻。

而此时的刘备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

这是大菜,啊、不是,大才啊!

真正的少年英杰!

当年秦王见甘罗,怕是也和自己现在一样震惊吧?

他可是真识货的!

即便最后入兖州的不是吕布,单凭张昀对时局的分析、对人心的把握、对大势的判断,都绝非常人能及。

更何况,其对诸侯和本地大族间,合作又斗争的关系解读,也让刘备这个政治小白大开眼界。

细思之下,过往诸多不解豁然开朗!

此等目光之锐利,思维之缜密,格局之宏大,无不是一流谋臣的底子!

若日后张昀的判断当真应验,吕布入了兖州……

“嘶——”刘备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不过才十六七岁啊!便有这般心智,简直恐怖如斯!此子……

刘备倒是也没有生出“断不可留”的想法。只觉眼前的“边敬”是他从未见过的那种,嗯,怎么说呢……很润。

想要得到他!

想要让他叫我主公!

想要和他彻夜长谈,抵足而眠!

这些年刘备兜兜转转,也算是看出来了:

自家二弟三弟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动起脑子来确实差点事儿。

发小简雍善于奔走斡旋而短于谋断。

自己遇事虽有几分急智,但也只是在这乱世中秉着一腔热血,不负心中道义罢了。

他身边始终缺少一位能借他一双慧眼,看透乱世迷局的人物。

而眼前的少年,貌似就是这么一位!

……然则,听他言谈间对曹操恨之入骨,又剖析陈宫、张邈迎吕布以图兖州,更言及其舅父与陈宫曾有联络……

莫非,他下一步便要投奔陈宫,转托吕布帐下?

若吕布得了这样的人才,曹操还能是他的对手吗?

此刻的刘备,已然被张昀的推演折服,此刻下意识运用其提供的分析之法再看吕布:

虽勇冠三军,却居无定所、根基浅薄,正是兖州豪族理想的代理人。

而其他的选择中,袁术远隔豫州,袁绍势大难制,刘表守土有余、进取不足。

如此看来,吕布入兖,已是**不离十!

都是人,这差距也太大了!

刘备心中喟叹,只觉天地生人各有命数,眼前少年宛若生而知之,他活了三十多年没想明白的事,人家十六七岁就琢磨透了。

这主要也是因为虽然刘备三十多了,但也只能算刚出道,还没经受过太多乱世的打磨。

要等他先得徐州、被吕布偷袭、经辕门射戟之辱、投曹操、签衣带诏、又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才算初步成型;

之后平袁术、再占徐州时便多了几分成熟,却仍差火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章真乃大才(第2/2页)

直到投袁绍、依刘表,在新野窝了七年后,才算真正神功大成。

从那之后,除了最后在夷陵拉了坨大的,刘备再也没吃过亏,甚至在汉中之战破除心魔,正面击败了曹老板。

若不是江东背刺关羽,蜀汉直接两路出兵,给曹老板来个钳形攻势,那曹刘之间可就真要攻守异形了。

只不过这份成长,还需要他在乱世中沉浮近二十年。

这二十年也让整个华夏大地变得“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顺带一提,这句诗就是刚刚屠完城的曹老板写的。

一边感悲伤秋,一边搞大屠杀,矛盾吗?

其实一点都不矛盾。

因为曹操屠徐州就是为了纾解收编百万黄巾的压力,这是基于绝对理性政治算计的结果。

这也是曹孟德真正可怕的地方,就像他可以毫不在意地说出“借你人头一用,以安众心。”。

这句话刘备永远也说不出来,遇到相同的情况,他只会说“皆备之过也”,然后号召众人勒紧裤腰带跟对面拼了!

不过他也确实有这份号召力,哪怕军中缺粮到“人相食”的地步,也没有劫掠百姓。

不过此时的刘备,当然对自己后来的发展历程一无所知。

他看向张昀的眼神中充满炽热:“允恪啊……”

“使君。”张昀拱手,语气郑重,“如今世事艰难,敬本是家中庶子,又身负血海深仇。思前想后,为掩人耳目、便宜行事,我决意化名行走于世!大仇不报,‘边敬’永不复现,九泉之下亦无颜面见祖宗!”

弃名而存志!

这话一出,帐内三人顿时肃然起敬。

他们脑海里不约而同浮现出“赵氏孤儿”的典故——这是在效法先贤,忍辱藏形,矢志复仇啊!

关羽喉头滚动,露出激动的神色,他本就崇敬忠义之人,只觉是书里的故事照进了现实。

刘备眼中悲悯与激赏交织,语调愈发柔和:“那……不知允恪欲以何为化名?”

“敬打算随母姓张,单名一个昀字。”

“张昀……嗯,好名字。”

“至于表字,小子一时还未想好。”

张昀目光坦诚地迎向刘备,躬身再拜,“若使君不弃,小子厚颜请使君赐字!”

一般来说,表字都是长辈或德高望重之人所取。

张昀这个举动,就是实打实在拍马屁了。

让我给他起表字,是不是对我有意思?

刘备先是一愣,随即心头一喜。

他怎会不懂,这是张昀在主动表示亲近!

可欢喜过后,他又犯了难。

当年在卢植门下读书时,自己光顾着飞鹰走狗,成绩本就一般,如今可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万一取的表字不好,岂不露怯?

“这个……昀者,日光也。表字嘛……”

刘备搜肠刮肚,终于灵光一闪:“不如叫‘允昭’如何?在先前的表字中取一‘允’字,是为不忘过去;‘昭’者,光明也,正好与‘昀’字相合,也盼你日后能拨云见日,报仇雪恨。”

“允昭,多谢使君赐字!”张昀躬身行礼,“今日便是边允恪之死,亦是张允昭之生!还请使君、关将军、宪和先生能为在下保密。”

“理应如此!”刘备率先应下,语气笃定,“边敬是谁,我等从未听过,只认识张昀!”

关羽和简雍也纷纷点头,连声附和。

有了共同的秘密,张昀和三人之间的距离仿佛一下子拉近了,空气中少了些生疏,多了一份熟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