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从三让徐州开始辅佐刘备 > 第65章 水平几何

从三让徐州开始辅佐刘备 第65章 水平几何

簡繁轉換
作者:旅游中郎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7 05:21:59 来源:源1

第65章水平几何(第1/2页)

如今刘备这边上上下下,都觉得张昀乃是料敌机先、算无遗策的“大菜”。

以后怎么样还不好说,但眼下的他确实还没到这个水平。

目前张昀所依仗的,主要还是对历史轨迹的先知先觉。

要论起对今后数年间,天下大势走向的判断,那可谓是当世无人能出其右。

但随着他介入越深,历史走向偏移愈大,这种优势也在逐渐消退。

不过就算到了那时,凭借着对诸多历史人物性情才具的了解,再结合具体的形势发展,张昀依旧能分析推导出不少有用的东西。

但就此时来说,张昀的长项还是在于洞悉大势,擘画方略。(当然了,还有不定期地攀科技树)

但到了具体的战术执行层面,就是他的短板了。不论是理政安民,抑或是刘备关羽所提及的“军略”。

就以“军略”而言,如何行军布阵、如何安营扎寨、临敌交战又该如何指挥应变,张昀都是一窍不通。

因此每当有人问他这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都非常笼统。

比如在曹军退兵时,他建言田豫可“稍作援护”。但这个“稍作”是到什么程度,以及应该怎么“援护”,他就搞不清了。

全看田豫和赵云的临场发挥。

还有就是在某些“军略”问题上,张昀或许能依后世记载中,敌军将领的性格以及惯常战法,结合形势,提出大致方向。

但这些分析判断,很难说到底准不准。起码他自己对敌将是否会如其预期行事,并无十足把握,最终还需要决策之人自行裁断。

简而言之,他很像这个时代标准的“谋士”。只负责分析问题、提供思路……也就是建言献策。

但要让他自己实操,比如亲率大军、临敌指挥。那以他现在的能力,只怕还远逊于“山上扎营、居高临下”的马谡。

而且只就事论事的话,他还能说出个一二三。

如果真遇到认知以外的事,让他只凭管中窥豹,便推测出事情的全盘发展,并且如丞相那般提前给个锦囊解决问题,估计他这辈子都做不到。

只能说他既没有“料敌机先”的神通,也无“算无遗策”的玄奥。只能仗着涉猎庞杂,做一些查缺补漏的工作而已。

就譬如方才的军议,对于这个时代守城的诸多事务,他是不懂的。若令其总览全局,必然是错漏百出。

但像是“埋瓮探穴”,这等后世经常能听说的招数,他就知道不少,随口一说就像是行家的发言。

要说他懂,确实懂点。但深究其根底,也只懂这么一点。

因此张昀如今还处于潜心学习、增广见闻的阶段。

凭借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精神,他只说自己知道的事,遇见不懂的,就直接闭嘴。这么做反倒是给人一种“所言皆中,料事如神”的感觉。

张昀对于自己这个情况,心里也是门清。他并没有把这个时代的人都当成傻子。因此对自己要说的话也是慎之又慎,从不轻言妄语……

当然了,忽悠人的时候除外。

翌日上午,袁术军一如刘备所料,在邗沟入江口的码头登岸,随即集结部伍,向广陵城缓缓迫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5章水平几何(第2/2页)

但对方并未立刻攻城,而是选择在距城约三四里外的一处小丘上,开始大举构筑营垒。

刘备这几日坚壁清野,已将城郊林木尽数伐空。但这支袁军不辞辛劳,前往更偏僻处取材,终于还是收集到了足够的木石,夯土筑寨,立栅掘壕。

整整一天,袁军全力抢筑营盘工事,连一次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更别提如书中所写那般,派大将在城下邀战。

张昀由此观之,认为这位袁军统帅行事颇为持重,并非鲁莽之辈。

到了傍晚,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刘备站在东门城楼上,看着敌营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心里有了夜袭的想法。

“袁军新至,营盘虽起,却未必稳固。若今夜遣一路人马夜袭,定可得手!”

张昀闻之,立时劝阻道:

“主公!袁军虽是新至,但观其扎营筑垒颇具章法,足见敌将深谙兵事,行事谨严。彼既如此,安能不防夜袭?”

“我军本就兵少,守城犹嫌不足,万不可随意浪战!若袭营受挫,折损了兵力,往后守城的压力可就更大了!”

刘备沉吟片刻,觉得这话也有道理。

自己麾下兵力捉襟见肘,确实也经不起损失。于是便打消了夜袭的念头,只是加派了哨探,盯着敌营的动静。

入夜之后,袁军大营中军帐内烛火摇曳。

统帅刘勋坐在主位,手里把玩着一枚玉珏,看向身侧的年轻谋士:“子扬,依你之见,那刘备今夜真会来劫营?”

这位表字子扬的谋士,正是年方弱冠的刘晔。

他起身拱手,从容说道“将军,晔临行前,曾细察刘备过往。”

“其人自黄巾乱起,转战十载,久历戎行,麾下关羽、张飞,皆称有万夫不当之勇。如此人物,岂肯坐视我军劳师远征,立足未稳之良机?”

他的语气变得自信起来:“今夜营中伏兵已备,鹿角暗藏,若其敢来,必教其撞入罗网,折戟而归!我军兵力本就占优,彼又受此重创。如此一来,广陵城指日可破!”

刘勋闻声展颜:“子扬高见!若破此城,当记你首功!”

刘晔神色谦恭,垂首应道:“晔不过妄陈愚见,聊供将军参酌。至于决断施行,皆赖将军英断!”

他指向一旁的舆图,语气逐渐激昂:

“广陵若克,我军便可循邗沟水路,长驱北上。刘备本就兵微将寡,其北之高邮、射阳二城,皆城矮兵弱,守备空虚。以将军之威,旌旗所指,必可旦夕而下!届时兵锋直抵淮阴,则徐州门户洞开,膏腴之地尽在眼前。”

刘晔的声音带上恰到好处的奉承:“事后在袁将军面前,若论及此役功勋,居首功者,舍将军其谁?”

这番前景令刘勋心怀大畅,朗声笑道:“好!袁公曾许吾庐江太守之职。待我得拜太守,必表子扬为长史!你我同享富贵,岂不快哉!”

刘晔躬身应道:“晔幸甚,愿附将军骥尾!”

帐内的气氛一时间热烈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