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的信息无孔不入,饶是专案组差不多换了两三茬人,吴轩鸿上午才服毒自杀,关在里面接受调查的中午就都知道了,从下午到晚上口风顿时大变,纷纷招供吴轩鸿是幕后指使!
墙倒众人推,这话说得一点都不错。
当然确实包含策略上的考虑,之前诸如崔龙生、李慎等人主要是不敢说,怕说了没命甚至连累家人,现在好了,全部罪行都推到吴轩鸿身上,死无对证。
公布名单当中被波及到的居丛岳真是识时务得早,脑子转得快,主动跑到蓝京面前辞去副市长职务,这一招使得他虽丢了实权却平稳落地,安危度过此次堪称金河历史上的官场风暴。
同样被波及的张九宽在名单公布前五个小时黯然辞职,不管真假,他反正坚称不知道张炎诈死,因此好消息是儿子死而复生,悲喜交集滋味难言。
不知是否感应到了,中毒后一直昏迷未醒的肖汝学突然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身死,至此新材料产业案的幕后主凶吴轩鸿、东青具体作案的肖汝学都死于同一种毒药之下,有关骗补的种种内幕成为永远的谜。
有人觉得此案把省领导都卷进去了,金河市委怎会无一人涉案?这不科学。
因为前正法委书记李慎只承认纪绎夫妇遇害后受吴轩鸿指使,第二天到办公室悄悄转移全套材料,然后交给了省纪委副书记崔龙生(崔龙生则说又交给吴轩鸿,还是死无对证);张九宽纯粹受儿子张炎连累,本身并没有涉案。
其他市领导呢,难道省领导隔空指挥到区领导一级?
实际上在审讯过程中出现了数次“突发事件”,诸如双规后始终拒不承认有经济问题的区委书记蔡荣斌,事实上查到最后的确、至少没在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中捞钱,他曾在某次审讯中突然指项目之所以一波三折得到批准,还是关键时刻某位市主要领导支持了一下,据说背后与某位全朝明闻名的富豪有关,审讯人员赶紧警告“你只谈自己的问题,不要乱联系乱猜测”。
肖汝学中毒前的审讯中也隐约说过市主要领导在新产业材料园项目中的影响,被问急了索性反问“你们觉得几十亿的项目不经市主要领导点头能推吗”,审讯到这样的深水区则赶紧叫停,不能再问下去。
因为不管指的哪位“市主要领导”,两位都跨省提拔重用,属于不能碰的禁区。
别说蓝京和专案组,就连石应铨听了也得装作没听见,这就是案子复杂玄奥、深不可测的地方,到最后有且只能以一位副省长自杀草草结案。
事后沈廷提议就专案组成功追加十多亿资金一事专门嘉奖,蓝京摇头说不可以丧事当作喜事办,老百姓纳的税委托我们管理,平白无故损失掉四十个亿,我们居然好意思为追加的那点钱发奖金,不象话!
再后来经过多方联系,好不容易辗转找到隐居在京都的吴轩鸿爱人唐晓,她透过中间人传话同意火化,骨灰运回京都安置,场面上的抚恤金等以及别墅里的遗物也分批送抵指定地点,由始自终她没跟朝明方面有直接接触。
有人说唐晓为吴轩鸿的死伤透了心,有人说未必如此,她这么做恐怕经高人指点,因为吴轩鸿涉案一事看似了结,实质没有,他牵连背负着相当多的秘密,会不会某些方面仍试图从唐晓身上打开突破口?这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相当严重的概率问题,哪怕十万分之一都不值得冒险。
结案给蓝京带来的隐形好处是腾挪开人事任免的自由空间,市委层面张九宽辞去统战部长,正府层面居丛岳辞去副市长,此外东青区委受两案影响班子还没完全配齐,经开区受强占耕地建别墅事件影响也有多人受处分或事后问责被调离。
经省委统筹,安排省正府办公厅副主任魏加一担任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主要解决正厅待遇,同时相当于退出一线岗位。魏加一跟随季龙井时间比较长,是名副其实的“省长二秘”(相对最亲近的贴身秘书而言),空降金河大本营亦是趁虚而入,往竞争对手阵营锲根钉子。
空出的副市长位置循旧例给了目前市公安局长吴璋,这叫上挂半级,秦铁雁及市正法委不再分管市局也让金河各方普遍松了口气。
蓝京只悄悄做了件事,将围城大产业园的钟皓交流到东青区担任副区长,即原先正处待遇提升为正处职,对翁敏婕而言是小CASE,而东青两位主要领导都由蓝京亲手提携还有什么话说?
钟皓调到金河得益于蓝京“金河缺干部”为由实施的大规模“引进人才计划”,两桩大案查处或逮捕的厅级、处级就三十多个,加上停职的、问责的、调离的,倘若把科级也算上将突破一百,这笔账列为市委组织部最高机密,根本不敢对外公布。
由此一来翁敏婕手里干部人才储备根本不够,哪怕把姓翁的、姓毕的都算上也不够,不得不同意“引进人才计划”,从围城、伍潭、泸叶等市交流优秀年轻干部。
为谨慎起见,蓝京又一次透过郑乙健牵线拜访了任老,当听到“全省干部融合发展”时,任老点点头说:
想法很有创意,融到一块儿看他们怎么斗!
有任老支持,金河系大佬何朝迅怎么想就无所谓了,况且两案从案发到结案已让他焦头烂额、损兵折将,接下来要考虑的事很多,顾不上小打小闹、一城一池得失。
翁敏婕因为人事议题在蓝京面前碰了好几次壁,每次都以失败告终,闹得都有心理阴影,明知“引进人才计划”对本土干部冲击太大也不敢多说,悄悄怂恿毕国治反对。
你反正任期满了留不下来,姓蓝的、姓陆的早就想换人,干脆撕破脸吼两嗓子!
翁敏婕如斯道。
毕国治看穿她自己不敢又想把事搅大的心理,却也有自己的考虑:如她所说明年任期一到八成要换岗,换到哪儿不是自己烦心的事,省里那位靠山自然会据理力争,也会择机作出调整,蓝京虽是省委常委也只能决定自己不当常务副市长,却无法决定自己的去向。
金河这块地盘,远不是蓝京能够真正做主。
毕国治怎么盘算呢?他本人在金河的正治资产,更确切说在本土、金河系阵营里的影响力,即使后面淡出一线乃至全退,仍能庇佑家族和嫡系亲信力量牢牢扎根省城。
从这个角度立场出发,他要做的与翁敏婕其实一个方向,即拒绝唯蓝京马首是瞻,处处顶着干,防止这家伙刻意分化打压本土干部、削弱金河系势力,因为大人物把自己放到这样的位置为了什么?
就是关键时刻维护金河系利益!
毕国治没拉老搭档王定诚一块儿,随着任期将满,他俩之间也面临微妙的竞争关系——传统做法省城书记市长均为交流干部时,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就任用本土干部,这样既发挥权力制衡作用,又一定程度确保本土干部上升通道顺畅。
王定诚很担心毕国治惦记着自己的位置,因为任期满了之后还想多赖两年再转人大;毕国治有没有惦记呢?肯定的!本身就是二选一嘛,要么靠前半步当市委副书记,要么靠后半步转任宣传部长或统战部长之类。
由此一来心就不齐了,不能指望王定诚与自己共进退。
毕国治权衡再三,独自来到蓝京办公室,坦率直白地说:
“蓝书记,市委办传阅的‘人才引进计划’我已看过,它是草案,最后又有‘欢迎提出不同意见’之词,我也就实话实说,若有得罪冒犯之处请蓝书记海涵。”
蓝京微笑道:“谈工作哪来的冒犯,国治市长但说无妨。”
毕国治道:“从内心来讲当听说蓝书记调到金河,金河整个班子非常期待的,蓝书记在围城取得的经济成绩有目共睹,大家都期待金河也突破发展瓶颈取得历史性突破,可惜……唉,可能真的时运不佳吧,偏偏碰上新材料产业园案,彭绎书记又……继而牵扯了蓝书记相当大的精力,案子查到现在总算了结,可蓝书记对金河干部的印象也一落千丈,所以才有这份人才引进计划的出台,大致脉络就是这样吧?”
“请继续说。”蓝京不置可否道。
“纵观每个城市的发展,到一定阶段总难免出现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手眼通天的利益集团,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网,”毕国治道,“必须承认人才引进计划推出的契机刚刚好,是时候打破一些无形的屏障与壁垒,把有识之士、有才之人纳入进来,输送新鲜血液,注入活力与生机……”
蓝京道:“看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毕国治点点头,续道:“不过步伐是否迈得这么大这么快——每年保持50至80位位处级及以上干部交流名额,三年内形成主要市直单位、区县领导班子至少有一位跨市交流领导,我有不同看法……”
蓝京平静地说:“达不到这样规模和深度,打破固有权力和利益格局就是一句空话,真理依然掌握在少数本土系干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