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开局荒年,带着俩媳妇逆天改命 > 第十三章:捡回来一个女人

开局荒年,带着俩媳妇逆天改命 第十三章:捡回来一个女人

簡繁轉換
作者:花无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8 05:23:07 来源:源1

第十三章:捡回来一个女人(第1/2页)

身上多了五千钱,李逸总算体验了回大户人家的滋味,他在集市里转悠时,腰板都不自觉挺得笔直,连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许是天气太冷,今日集市上的摊贩寥寥无几,先前李逸本想把那张袍子皮也卖掉,可野山参带来的收益远超预期,便改了他的主意。

这皮子留着可以做件冬衣或者是内衬的马甲,毕竟冬日里总不能一直宅在村子里,可要是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赶路,没件厚实的御寒衣物可不行,冻伤了也会很麻烦。

“瞧一瞧看一看喽!能拉脚的大牲口,来年开春种地的好帮手哟!”

一阵吆喝声传来,李逸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中年男人牵着一头灰扑扑的大骡子站在路边。

李逸顿时来了兴致,快步走上前询问:“大叔,你这骡子怎么卖?”

中年男人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怎么看都觉得这年轻的后生买不起他的大骡子,不过一上午也没几个人问价,闲着也是闲着他还是随口答道:“八千钱,少一个铜板都不卖啊!”

“八千钱?”

李逸眼睛瞪得溜圆,他卖一头野猪才赚不到一千钱,这一头骡子竟然要价八千!有点离谱啊!

见他这副惊愕的模样,中年男人轻哼一声:“呵,八千你还嫌贵?你去县城里打听打听,没有一万钱,想都别想买到大牲口,我这价格买到就是赚到了!”

李逸尴尬地笑了笑,转身快步离开。

他之前想得太简单,还以为买头驴或骡子,有个两三千钱就足够了。

转念一想,他便想通了其中的门道。

野猪肉和家养猪都是按斤卖的吃食,而大牲口的价值在于帮人拉货干活,能节省人力创造出更高的收益。

一头大牲口只要好生喂养,不遭瘟不生病,能连续干好几年活,这期间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价格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可这么算下来,他刚入账的五千钱巨款,竟然只能买半头大牲口。

“好吧……看来我还得再努力亿点点。”李逸无奈地摇了摇头。

一番打听后,他找到了乡里唯一的石匠,远远的就看到,那个身材瘦削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正叮叮当当敲打着石块,看样子是在制作墓碑。

“请问,你是王石匠吗?”

听到有人问话,中年男人放下手中的锤子和凿子,抬眼看来:“我就是,你有什么事吗?”

李逸上前一步,说明来意:“我想请你帮我打个物件儿,不知道你能不能做,需要多少钱?”

王石匠一听,心里顿时一喜。

最近活计少等这墓碑做完,他就没什么营生了,手艺人是没活干就没钱,没钱就没粮,要养家糊口,一张张嘴都等着吃饭,日子难捱得很。

“你说说看,要做个什么物件?”王石匠连忙追问道。

李逸蹲到他身边,一边用手指在地上画着图形,一边细细描述:“就是两个圆形的大石盘,上面要凿些孔洞,叠在一起能转动的那种,石面不能太光滑......”

李逸所描述的便是石磨,构造不算复杂,难的是将原石凿成规整的圆盘,还要精准地打出孔洞,摩擦面最好是上下起伏的波浪面,王石匠皱着眉思索了片刻,虽说不清楚这物件儿的用途,但他仔细琢磨后,觉得自己是能做出来的。

李逸满眼期待地盯着他,心里早已盘算开了,天天喝粟米粥,他实在是想换个口味,有了石磨,他就能做些粗粮面的吃食了。

“可以做。”王石匠点了点头,紧接着问道:“石料是你自己出,还是用我的?”

“当然用你的,你可得给我算便宜点啊。”李逸欣喜地说道。

“着急要吗?”王石匠又问。

见李逸点头,他稍作思量后说:“成!天黑前你来取,连工带料,算你一百五十钱。”

李逸当即从怀里摸出二十枚铜钱递过去:“好,就这么说定了,这是定钱,剩下的我取货时一并给你。”

见这后生如此爽快,王石匠更是高兴:“好说!我尽快帮你弄出来”

两人又确认了石磨的大致尺寸,王石匠便转身去石料堆里挑选合适的石头了。

逛遍整个集市,李逸最终添置了一件大件,豪掷千钱,全款买了一辆板车。

这是辆双轮板车,比何铁牛家的手推车稍大些,用途却广得多。

既能手推,也能肩拉,将来有了牲口还能套上牲口拉货,李逸很清楚自己以后少不了往乡里和县城跑,总借何铁牛家的推车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索性他自己买一辆。

虽说买大牲口的钱还不够,但买辆板车是绰绰有余的,总共花了九百钱,物美价廉!

按常理,这样的板车至少能卖一千两百钱,只因这车子做出来有些时日,那木匠也急于脱手,李逸一番讨价还价,总算捡了个便宜。

他依稀记得,县城里这样的板车要卖到一千三百多钱,虽说乡里的货物不如县城齐全,但同样的东西,价格确实要实惠不少。

之后,他又在打铁铺买了些木工工具,家里再有什么零碎活计,也能自己试着动手解决,不能什么事都麻烦何铁牛。

日落后,李逸准时返回石匠铺,王石匠也刚好完工,两个石磨盘叠放在一起,严丝合缝,孔洞的大小和形状也完全符合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三章:捡回来一个女人(第2/2页)

付清剩余的铜钱,李逸把石磨盘搬到板车上,拉着车准备返程,虽说已是黄昏,但他并不打算在乡里过夜。

离开乡里没多远,他便将板车和石磨一并收进了物品栏,真要一路拉回去,他非得累成一头骡子不可。

黄昏过后,天色很快就黑透了,这条土路要经过五个村子,大荒村是最后的终点。

“呼.......”

一阵寒风骤起,卷起地上的尘沙,李逸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

他大致估算了一下,现在才走了一半路程,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若非有物品栏能省些力气,他断然不会选择连夜赶路。

月明星稀,清冷的月光洒在土路上,勉强能看清这条隐藏在荒野中的小路。

又往前走了一段,李逸忽然停下脚步,疑惑地转头望向身后。

刚才经过的地方,似乎有个人趴在草丛里,只露出上半个身子,只因对方藏在杂草的阴影中,他方才竟没发现。

第一次在夜路上遇到其他人,还是以这种诡异的方式,一股凉意从尾椎骨直窜头顶,让人头皮发麻。

驻足观察了片刻,确认那确实是一个人,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仿佛是个假人,又或是一具尸体……

“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当没看见吧.....”李逸咬了咬牙,准备转身离开。

这世道混乱不堪,为了生计落草为寇打家劫舍的人不在少数,还是别惹麻烦为妙。

可好奇心终究占了上风,李逸鬼使神差地又退了回去。

离着两米远,他看清了那人的模样,穿着一身黑衣,趴在地上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也难怪来时没注意到。

这人脸朝下趴在地上,整张脸埋在泥土里,看样子已经在这里趴了许久。

“死....死了?”李逸心头一沉。

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对方为何会趴在这里?难道是遭遇了劫匪强人,被杀害后弃尸荒野?

罢了,一具尸体而已,还是赶紧走吧。

他正要转身,却见趴在地上的人微微动了一下,就这一个细微的动作,足以证明对方还活着。

“喂!你是谁?为什么趴在这里?”李逸大着胆子问了一句,悄悄从物品栏里取出匕首,握在手中以防不测。

地上的人半天没有回应,但刚才的动弹让他侧过了头,露出了半张脸。

李逸本以为对方会是个满脸横肉,带着刀疤的粗狂汉子,可借着微弱的月光,他看到的却是一张清瘦的巴掌脸,这样子竟是个女子!

他愈发诧异了,难道是附近村子的村妇,赶路时遇到了劫匪?

李逸壮着胆子上前,从物品栏里摸出一根木柴,试探性地轻轻戳了戳对方,见没有回应,他索性凑近了些,伸手探了探对方的鼻息。

这女人呼吸极其微弱,已是命悬一线。

“喂!醒醒!”李逸又呼唤了两声,对方依旧毫无反应。

来路不明的人,莫名其妙的状况……还是别管了。

李逸站起身,正要离开,可转念一想,这毕竟是条活生生的人命啊。

天寒地冻的深夜,他若是置之不理,这人定然活不过今晚。

穿越之前,遇到流浪猫流浪狗他都心生怜悯,眼下可是个大活人,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死去?穿越前顾忌碰瓷儿不敢轻易施救,总不能穿越到这乱世,连救人的勇气都没有吧?

想到这里,李逸不再犹豫,上前将那人翻过身,从草丛里拖了出来,彻底确认了对方的性别是个女人。

她的身形不算胖,但骨架不小,整个过程中,女人始终一动不动像是失去了所有意识。

既然已经动手,便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李逸从物品栏里取出板车,将不算太重的女人拖到车上放好,顶着头顶的明月,独自一人在土路上拉着车前行。

多亏了天寒地冻,土层的表面上冻变硬,拉车才省了不少力气。

这一路拉下来,李逸总算体会到了拉车的苦楚,也更深刻地意识到一头大牲口的重要性。

我靠,等手头的钱攒够了,必须买一头骡子或是驴子啊!

另一边,大荒村李逸家。

于巧倩和白雪儿盘腿坐在热炕头上。有了火炕,屋子里暖烘烘的,即便不钻被窝,也不会觉得寒冷。

白雪儿凑到窗边,透过缝隙向外望了一眼。

深夜的窗外漆黑一片,只有天上的繁星和一轮明月点缀着夜空。

“姐姐,夫君今晚是不是回不来了?”白雪儿转过身,语气里满是担忧。

于巧倩思索着点了点头:“嗯,都这个时辰了,想来是有什么事耽搁了,所以在乡里歇下了。”

“好吧……”白雪儿低下头,语气中带着几分失落。

一天见不到夫君,她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于巧倩见状,忍不住轻笑一声:“呵......雪儿这是想夫君了?”

白雪儿抬起头,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当然啦,他是我的夫君呀,雪儿喜欢现在这个变好的夫君。”

“那你就不怕他哪天又变回去?”于巧倩故意逗她。

“变回去?”白雪儿脸色瞬间紧张起来,眉头紧紧的皱起,一脸纠结:“夫君...他还会变回去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