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活死人王朝 > 第342章 损一命,而安众心,何乐不为?

活死人王朝 第342章 损一命,而安众心,何乐不为?

簡繁轉換
作者:蜗享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09 05:24:32 来源:源1

第342章损一命,而安众心,何乐不为?(第1/2页)

洛阳南市,商铺鳞次栉比,人声鼎沸。

街角的一间茶馆内,一名身着粗衫的汉子压低了声音,姿态神秘地对着邻桌的茶客们开口。

“听说了么?”

在此闲坐之辈,除了少数几个过路的,大都是爱听八卦的邻里街坊,过来乘凉捧场。

“之前闹得满城风雨的迁都,根本就是个局!”

“是有人在故意放风,就为了敛财!”

此言一出,邻桌几个看似富态的商人脸色齐齐一变。

许多洛阳富商为了这事各走门路,托关系、送重礼,纷纷大出血了一番。

甚至有人只为了一个轻飘飘的义子身份,不惜破家送子,都曾闹得沸沸扬扬。

恐慌是会传染的。

后来,市井小民为此变卖家产,囤积干粮的更是不在少数。

那粗衫汉子见吊足了胃口,不紧不慢地继续道。

“根子,出在一个管钱粮的三品大官儿身上!”

“他贪墨了漕运上的巨款,捅出了天大的窟窿,眼看瞒不住了,才想出这么个损招,一边传谣,一边大肆受贿,想把窟窿补上!”

“如今啊,事情败露,朝廷已经抄了他的家,人......直接判了死刑!”

话音落下,茶馆内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死刑。

所谓刑不上大夫,是故以往达官贵人都是流刑居多。

这便是官场争斗下心照不宣的‘留一线’。

直接斩首的死刑,新帝继位后那是少之又少。

凌迟酷刑更是一连二三十载都不曾再有过。

粗衫汉子将众人的惊愕尽收眼底,他讲得有头有尾,细节详实,不时还喝口茶润润嗓子,俨然一副知晓所有内幕的模样。

“要我说,还是当今陛下圣明。”

“据我所知,陛下的本意,是打算效仿太祖,于今秋帝猎五畜,方显心诚,以五畜祭祀上苍,庇护天下万民安度此疫!”

在大顺朝,‘帝猎五畜’,是刘姓皇室治天下颇具传奇色彩的其中一处典故。

据传。

太祖刘裕驰马秋狩,五射五中,献五畜以祭上苍,遂得传国玉玺,天子之名实至名归,自此得证天命所归,乃霸天下。

这典故在大顺朝几乎是妇孺皆知,充满了传奇色彩。

经由这汉子之口,事情变成了新帝忧思万民安危,借秋狩之机乞求上苍降福灭疫,却有歹人趁机大肆敛财,祸乱国本。

“......”

直到茶馆饮茶的客人听了个全乎,心满意足了。

可紧接着,他们又纷纷变了脸色,嘴里嘀咕着“晦气”,匆匆起身结账跑路。

万万不敢和这口无遮拦的疯子再有更多牵连。

这等朝廷秘闻、宫闱大事,哪里是他们这些市井草民能当众非议的。

别说议论,就是听了,都可能惹祸上身。

待会儿官差真来了,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轻则当街受枷,重则下狱半月。

然而,事实却是......

这些匆匆离去的茶客,在拐过街角后,又会按捺不住那颗八卦之心,悄悄将这新鲜出炉的劲爆消息,添油加醋地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茶馆中,那散播消息的粗衫汉子见人已走了个七七八八,也站起身。

“伙计!一杯茶水钱,就放这儿了!”

他从怀里摸出一个荷包,随手丢在了桌上,转身就走。

跑堂的伙计原本正嘟囔着嘴,满心不情愿地过来收拾这些桌椅。

“把人都吓走了,这什么人啊都是......”

他的抱怨声戛然而止。

伙计呆呆地捏着那个荷包,入手的分量让他心头一跳。

打开一看,里面哪是铜板,分明是几块散碎的银子。

伙计下意识追到街上,朝着那汉子尚未走远的背影,如痴男怨女般奋力挥舞着肩上的布巾,扯着嗓子大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42章损一命,而安众心,何乐不为?(第2/2页)

“客官,爷,记得常来坐啊!”

有钱您早说啊!

有这些钱,就算是官差来了,破财免灾都还有得赚,怕个甚!

从始至终,街面上巡逻的捕快、卫兵,都没有往这家小小的茶馆多看一眼。

如这般类似的一幕,并非只在洛阳城这一处茶馆上演。

茶馆、酒楼、青馆......

类似的故事,不同的腔调,从各种各样的人口中相传而出......

他们的扮相有粗衫苦力、有华服少年、也有锦缎富商。

有道是三人成虎。

在官府放纵之下,甚至用不了一天功夫,至少半个洛阳城的百姓都知道了这么档子新鲜事儿。

至于那被扰乱漕运,即将处死的所谓三品贪官。

他姓甚名谁?无人知晓。

官居何职?无人知晓。

是何长相?亦无人知晓。

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过?更无人知晓。

人们只知道,转过天来,在市口确实是斩了一个身穿华服的男人。

只是为了公卿体面,那人身着锦衣,头上被罩了蒙布,遮盖了容貌。

被砍下来的脑袋,也当场被监斩官法外开恩,赏还了其‘家眷’,全其体面,入土为安。

只是死了一个不知身份的人,便让百万人口的洛京,民意为之靖平。

值啊!太值了!

......

直到那支规模浩大的朝廷车队缓缓驶出洛阳城门,去行那所谓的秋狩之时,沿街的百姓也只顾着伸长脖子看个热闹。

他们满心都是即将成熟的麦穗,根本顾不得那官道上越行越远的天子銮驾,和随侍百官。

车轮滚滚,刘令仪坐在御驾内,有些心不在焉。

她掀开了门帘的一角,目光定定地回望着那座在视野中逐渐缩小的,雄伟壮阔的洛阳京都。

洛川,大顺龙兴之地也。

顺朝定都洛京二百余载,历代先帝,从未有过迁徙之念。

身为嫡出的长公主,她曾以为,只有远嫁和亲那一日,自己才会离开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繁华故土。

后来,当她被母后与大司马赵权等人拥立继位,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

这位顺朝建国以来的第二位女帝,更不曾想过,她有朝一日会主动离开这天下统治之中枢。

一股莫名的惆怅在心底盘旋,却不足与外人道也。

此刻,洛京的安危,系于帝师太傅霍文一身。

他是先帝麾下的左膀右臂,也是辅佐刘令仪接手政务的参赞之师。

霍文,实质上便是今朝有实无名的丞相。

许多奏折都是经由霍文的批改筛选,才最终呈递给了女帝刘令仪。

自女帝以幼龄继位。

军务,由大司马赵权参赞机议。

政务,便是由这位太傅霍文参赞进言。

内廷,则有太后赵娥为独女震慑内宦。

有这么个铁三角襄助,刘令仪继位后,过的无疑是比较轻松的。

当然,眼下境况,也只有三朝老臣霍文的名望,才配坐镇稳固洛京民心,更是兼顾治民之能。

这是为了让洛京百姓相信......朝廷并未真的放弃这片大顺的龙兴之地。

京都守备,则是由霍文之弟,已故三品骁骑将军霍武之子,现领四品护军将军霍绥远兼领。

洛京军政加于霍氏一家一姓,足可见圣意恩宠。

对于忠义敢死之士,刘令仪此刻除了无所顾忌的孤注一掷,其实也没别的路可走。

刘令仪有些不舍,但更多的还是忐忑。

她只盼,这位一向秉节刚直的霍师,能如悬河公刘世理那般,谨守人臣忠贞之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