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129章 振华大纲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第129章 振华大纲

簡繁轉換
作者:青衣江月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33 来源:源1

第129章振华大纲(第1/2页)

民国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上午八时三十分整。

东北大学“汉钦楼”礼堂,穹顶华灯尽数点亮,将内部映照得如同白昼。

金色的光芒洒在深红色的帷幕和每一张凝神屏息的面孔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实质的、混合着历史尘埃与未来希冀的庄严感。

主持人顾维钧稳步走向主席台正中的演讲席。

他身着剪裁完美的深色西装,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沉稳如水,面向台下济济一堂的全国精英,以及二楼那些紧握相机、严阵以待的国际观察员,以清晰洪亮的嗓音,兼用中英文宣告:

“诸位代表,各位来宾!国民救国会议开幕典礼,现在开始!”

“请全体起立,奏《救国进行曲》,升旗帜!”

话音落下,早已肃立在舞台一侧的东北边防军军乐团,奏响了雄壮昂扬的《救国进行曲》。

旋律如江河奔腾,充满了不屈的力量与新生的希望,迥异于旧式典礼的靡靡之音或单纯杀伐之气的军乐。

全场代表,无论年迈耆宿还是青年才俊,齐刷刷起身。

目光聚焦于主席台后方正中央缓缓升起的旗帜——依旧是那面为人熟知的青白旗。

但在旗杆顶端,一同升起的还有此次会议的会旗:青白底上,金色的禾穗与齿轮环绕着“救国”二字,象征着各界华夏儿女共同托举的救亡使命。

这一刻,无声的誓言在每个人心中回荡。

于右任虬髯微颤,林森闭目似在追忆,蔡鹤卿目光灼灼,各军方代表挺直了胸膛,工商巨子们神色肃然,海外侨领眼含热泪……

就连二楼记者席上的各国观察员和记者,也下意识地放下了笔,被这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感染。

礼毕,顾维钧以简练得体的语言,逐一介绍了主席台上就座的成员。

当念到张汉钦的名字时,台下再次爆发出远比之前更热烈、更持久的掌声与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顾维钧不得不稍作停顿,等待这由衷的敬意自然平息。

他深知,介绍环节仅是流程,真正的核心即将到来。

————————————

八时五十分,致开幕词。

顾维钧声音庄重:“下面,有请辛亥元勋、前主席谭延闿先生,为大会致开幕词!”

谭延闿虽年事已高,但步履依旧稳健。

他走到演讲席前,并未立即开口,而是用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那目光中承载着自鸦片战争、甲午、辛亥直至今日的沉重历史。

“同胞们,同志们,”

他的声音平和,却带着历经沧桑后的千钧之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今日我等齐聚奉天,非为党派之私,非为地域之利,实因国家已到存亡绝续之关头,民族面临前所未有之危难!”

他回顾了近代以来的屈辱,痛斥了当前南京当局的倒行逆施、对外妥协对内镇压,言辞恳切而沉痛。

“分裂,只会亡国!妥协,唯有死路!”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此次会议,唯一之宗旨,便是‘团结救国’!

摒弃一切歧见,凝聚全国之力,共御外侮,再造河山!”

最后,他高举手臂,用尽全身力气宣告:

“我宣布,国民救国会议,正式——开幕!”

“哗——!”

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谭延闿的开幕词,以其崇高的资历和斩钉截铁的态度,为大会定下了“求同存异,一致对外”的最高基调,彻底堵死了任何可能的内耗和杂音。

————————————

九时十分,历史性的一刻到来。

顾维钧的声音因蕴含的激动而略显不同:

“下面,请大会主席团临时主席、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汉钦将军,发表演讲,阐述大会纲领——《振华大纲》!”

刹那间,整个礼堂陷入了极致的寂静,仿佛连呼吸都停止了。

所有目光,如同百川归海,聚焦于那个从主席台中央站起身的年轻身影。

张汉钦脱下军帽,递给一旁的副官,露出棱角分明的面庞和锐利如鹰的眼神。

他身着合体的上将戎装,肩章上的将星在灯光下闪烁,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鼓点上。

他走到演讲席前,没有立即开口,而是立正,向台上的元老、向台下的代表、向无形的国魂,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动作干净利落,威严尽显。

礼毕,他双手扶住讲台,目光如炬,扫视全场。

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与力量。

“诸位前辈,诸位同仁,全国四万万同胞们!”

他的声音响起,不高,却异常清晰、沉稳,带着一种金属般的质感,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刚才,组庵公宣布会议开幕,所言至极!

国家命运,在此一举!

汉钦今日,不再赘言危局之惨痛,因我等皆身在其中,感同身受!”

“今日,汉钦要讲的,是出路!是方法!

是我等即将共同践行的誓言与纲领——《振华大纲》!”

“何为‘振华’?”

他略微停顿,让问题在空气中回荡,

“振者,奋起也,复兴也!

华者,我华夏文明之血脉,我神州大地之山河也!

此大纲,非为一党一派之私谋,乃是为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与发展,立下的根本大计!”

“首先,汉钦代表华夏四万万同胞,再次向全国、向世界立下铁血誓言!”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握拳轻击讲台,发出沉闷而坚定的响声。

“华夏山河,寸土不让!抗日救国,绝无妥协!”

“自辽东至南海,自东海至昆仑,凡我祖先血脉所系之地,凡我同胞生息之所,皆为我中国之神圣领土!

任何外敌,若敢觊觎半步,必遭我全民抗战之铁拳,迎头痛击,直至其粉身碎骨,永绝后患!”

台下,于学忠等将领拳头紧握,眼中燃烧着战意;许多代表激动得浑身颤抖,这句誓言说出了他们憋闷已久的心声!

“然,仅有誓言,不足以驱强虏;仅有热血,不足以筑强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9章振华大纲(第2/2页)

张汉钦话锋一转,从激昂归于理性的磅礴,

“故,《振华大纲》之核心,在于确立四大支柱,系统推进复兴大业!”

“第一柱——政治支柱:破旧立新,凝聚共识。

政治之要,首在革除弊政,凝聚最大共识。

当前南京当局,对外丧权辱国,对内**独裁,已彻底丧失领导全国之资格与道义基础!”

“故,依《振华大纲》,我们主张:

立即通电否认南京非法政府之一切祸国命令!

于此时此地召开由全国各党派、各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广泛参与之国民救国会议,共商国是!

立即组建涵盖各方之联合领导机构,统筹一切抗日救国事宜!”

此言一出,台下震动!

这无疑是正式另立中央的政治宣言!

谭延闿、林森等元老微微颔首,认可其必要性与正当性。

“我们承诺,未来之政治,必以民权民生为依归,实行宪政,保障民权,澄清吏治,终结割据,实现真正之国家统一!”

描绘的愿景让胡洪骍、梅贻琦等民主人士眼中放光。

“第二柱——军事支柱:整合力量,铁拳出击。

军事之要,在于结束各自为战,形成统一铁拳。

当前各军番号林立,易被敌各个击破,此乃大忌!”

“故,依《振华大纲》,我们倡议:

整合所有愿意抗日之武装力量,组建‘国民救**联军’,实现统一指挥、统一编制、统一补给!

立即建立最高国防会议,制定对日总战略!

全力加速国防工业建设,实现武器弹药自给!”

“联军”一词,既保持了各方体面,又明确了统一方向。

各军方代表交换了肯定的眼神。

“我们的目标,不是被动防御,而是要积极积蓄力量,伺机转入反攻,直至将日寇彻底驱逐出境,光复一切失地!”

“第三柱——经济支柱:夯实根基,自力更生。

经济之要,在于建立独立自主之体系。

无经济独立,则军事、政治皆如沙上筑塔。”

“故,依《振华大纲》,我们决心:

将推行有计划的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交通命脉与国防产业;

推行土地改革,激发农人生产热情;

保护民族工商业,在维护主权前提下争取外援!”

张公权、陈辉祖等金融实业家认真记录,这些政策切中要害,指明了经济发展与抗战的结合点。

“目标唯有二字:自强!让经济命脉操于我手。

我们要建设的,是一个不受制于人的、坚实的经济基础!

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让后方百姓能安居乐业!”

“第四柱——文教支柱:唤醒国魂,培育新人。

文教之要,在于铲除奴化思想,培育一代新人。此乃百年大计,兴邦之本。”

“故,依《振华大纲》,我们倡导:

全面推行以‘民族独立、科学民主、公民责任’为核心的新国民教育!

保障学术自由,延揽国内外人才!

发展科技,普及卫生,强健民族体魄与精神!”

蔡鹤卿、章太炎等文教界人士倍感振奋,这正是他们孜孜以求的教育改革方向。

“教育之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昂首挺胸,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让五千年不屈的脊梁,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我辈今日之奋斗,成为民族复兴的璀璨开篇!”

“以上《振华大纲》,非汉钦一人之见,乃集东北实践与全国有识之士智慧之结晶!

是我辈对五千年华夏、对同四万万同胞的庄严承诺!”

张汉钦的声音再次充满力量,发出震撼人心的号召:

“在此,我呼吁:

全国一切爱国力量,不分党派,不分地域,速速团结于此大纲之下!

海外侨胞,继续做祖国最坚强之后盾!

南京方面尚有良知之人士,幡然醒悟,速速来归!”

“我们也正告日本军国主义者:

中国人民不可战胜!

你们的侵略之路,已是穷途末路!

若执迷不悟,必将在华夏大地碰得头破血流!”

最后,他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个未来,声音恢宏而充满自信:

“诸位!一个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新华夏,绝非空等可至。

它正呼唤,以我辈血汗与智慧共同铸就,集全体意志与力量勠力开创!”

“让我们携手,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光复山河,振兴中华!”

当张汉钦最后一句“振兴中华”的话音落下,整个礼堂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精神核弹!

短暂的、极致的寂静之后——

“轰!!!!!!”

如同火山喷发,如同海啸席卷!

掌声、欢呼声、呐喊声瞬间爆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拥护《振华大纲》!”

“拥护张主席!”

“抗日救国!振兴中华!”

谭延闿老泪纵横,第一个奋力拄杖而起;蔡鹤卿、于右任、林森、邵力子等所有主席团成员全体起立,用力鼓掌!

台下,粤系、川系、桂系……将领激动击掌;胡洪骍、黄节等学者忘情地挥舞着手臂;邓演达、杨庶堪等功勋老者相拥而泣;李文澜、关德兴等爱国华侨挥舞礼帽,高声叫好;学生代表、工人代表、侨胞代表……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疯狂地鼓掌、呐喊,泪水与笑容交织在一起!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如同永不停歇的潮水,冲击着礼堂的每一个角落。

顾维钧数次试图开口维持秩序,但他的声音完全被这沸腾的海洋所吞没。

张汉钦立于讲台,目光如炬扫过沸腾的人群。

他看见七旬元老颤抖的敬礼,青年学生通红的眼眶,华侨代表紧握的拳头——

大纲已立,前路已明。自今日始,吾辈每一步,皆在书写下一篇章!

这一刻,《振华大纲》不再是纸面文字,而是点燃四万万人心火的火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