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110章 没出息!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第110章 没出息!

簡繁轉換
作者:青衣江月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33 来源:源1

第110章没出息!(第1/2页)

民国十九年,七月二十二日,夜。

南京,黄埔路官邸,地下密室。

厚重的绒布窗帘隔绝了外界的一切,也将室内压抑得如同坟墓。

空气中弥漫着雪茄的焦糊味和一种无声的恐慌。

常主席背对众人,面向着一幅巨大的孙先生像,肩膀僵硬,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

————————————

刚刚结束的密议,与其说是商讨,不如说是一场失败的情绪宣泄和绝望的挣扎。

陈诚主张的“即刻北上讨逆”被何应钦以“实力不济,徒招惨败”为由硬生生顶回;

陈果夫兄弟的“舆论抹黑”计划,在张汉钦那篇堪称阳谋的社论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就连首席智囊杨永泰那条“顺势捧杀、密使离间”的毒计,也因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和可靠人选而陷入僵局。

————————————

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个一直站在阴影里的身影,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上前一步。

他是戴雨农,刚刚成立的“调查通讯小组”(“军统”前身)的负责人,常主席最黑暗的刀锋。

————————————

“主席,”

戴笠的声音低沉而阴冷,带着一种毒蛇吐信般的嘶嘶声,

“卑职以为,诸公之议,皆未触及根本。”

常主席缓缓转过身,鹰隼隼般的目光盯住他:“雨农,你说。”

“张汉钦此獠,之所以能蛊惑人心,无非倚仗两点:一为花园口虚妄之功,二为开放言论,任人喧哗。”

戴笠的眼中闪烁着寒光,

“虚功需以时间淡化,而喧哗……必须立即扼杀!”

————————————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森然:

“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法。舆论如水,疏不如堵!当以铁腕,禁绝一切不利于我中央之声!”

“凡有提及花园口战果与我中央电令对比者,凡有传播奉天社论者,凡有质疑‘攘外必先安内’国策者——视同反党叛国,严惩不贷!”

————————————

他猛地一挥手,做出一个斩首的动作:

“唯有让所有人闭嘴,让恐惧取代议论,方能夺回话语主导权!”

“卑职愿亲率忠勇职部,执行此项‘肃正’行动,确保南京乃至整个国统区,只有一个声音——主席的声音!”

————————————

常主席瞳孔微缩,脸上闪过一丝挣扎,但旋即被更深的阴鸷所取代。

何应钦欲言又止,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陈诚重重哼了一声,似乎觉得此法不够光明磊落,但眼下也别无他策。

杨永泰和二陈则默然不语,算是默许。

“准。”常主席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冰冷刺骨。

————————————

七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南京、上海、武汉……

一场名为“肃正”的白色恐怖,如同瘟疫般在国统区各大城市蔓延。

戴雨农手下的特务倾巢而出,便衣密探遍布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学校报馆。他们手持黑名单,行动迅捷而残忍。

————————————

《中央日报》编辑部,总编颤抖着接过上面下达的“宣传要点”——

要求将花园口大捷轻描淡写为“局部冲突”,并重点强调“中央统筹全局之艰难”,以及“警惕地方势力借机坐大”。

有编辑稍有异议,当晚便“失踪”了。

上海《申报》报馆外,报童刚刚喊出“号外!东北军全歼日寇……”

便被几名彪形大汉捂住嘴拖进小巷,报纸被抢走焚毁。

报馆老板接到匿名电话警告:“再登此类惑众妖言,小心灭门之祸!”

武汉大学校园内,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庆祝集会被强行驱散,带头学生被扣上“受叛国分子煽动”的帽子投入监狱,惨遭拷打。

茶馆里,只要有人谈及北方战事,立刻会有“茶客”上前“善意提醒”:“莫谈国事,小心祸从口出。”若有不听劝者,很快便会人间蒸发。

————————————

短短两日,数以百计的报人、学生、市民被秘密逮捕,严刑拷打,甚至不经审判便被处决。

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恐惧笼罩了城市,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言论的自由被铁蹄踏碎,只剩下特务皮鞋踩过青石板的回响,和夜半时分突然响起的敲门声。

————————————

七月二十五日,中央党部大礼堂。

一场旨在“统一思想”的扩大会议在此召开。

会场气氛诡异,台下坐着党政军各界要员,但无人交谈,个个面色凝重。

礼堂四周,站满了身着中山装、眼神锐利的特务,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威胁。

————————————

常主席端坐主席台中央,面色肃穆。

会议在他的亲信主持下,按照预定剧本进行。

一位被指定的“理论家”走上讲台,开始长篇累牍地再次论证“攘外必先安内”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

他声音洪亮,却空洞无物——

将常主席的退让电令美化为“深谋远虑”,

将东北军的血战矮化为“破坏大局”,

将内部的镇压辩解为“维护稳定”。

台下鸦雀无声,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如同念诵着一篇无人相信的祭文。

————————————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死寂中,一个身影猛地站了起来!

是监察院长于右任!

这位须发皆白、素有风骨的老者,脸色因极致的愤怒而涨红,他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悲愤!

“够了!”

于右任声若洪钟,打断了台上的喋喋不休,他手指着主席台,浑身颤抖:

“听听!这都是些什么混账话!”

“这些天,外面特务横行,抓人封报,堵塞言路,制造恐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0章没出息!(第2/2页)

“这难道就是一个领袖该做的事吗?这难道就是先总理教导我们的民主吗?!”

————————————

常主席面色瞬间铁青如铁,猛地一拍桌子:“于院长!你放肆!”

几名特务立刻如狼似虎地扑向于右任。

于右任虽年迈,却奋力挣扎,一把推开试图架住他的特务,踉跄几步,指着常主席的鼻子,用尽全身力气嘶吼,句句如同惊雷炸响在死寂的会场:

“常主席!

你表面高喊变革,实则热衷权术!

你表面拥护先总理,实则背叛其遗志!

你表面宣称抗日,实则步步退让,甚至扼杀真正抗日的呼声!

你表面维护党纪国法,实则纵容特务,践踏法治,行独裁之实!

你表面顾全大局,实则只为保全你一人的权位和嫡系!

花园口血战方酣,你却电令退让,如今又扼杀捷报!

你表面镇定,实则内心早已惊慌失措,色厉内荏!”

————————————

这番石破天惊的控诉,将常主席最后一块遮羞布彻底撕碎!全场骇然!

“拿下!给我拿下!”

常主席气急败坏地怒吼。

戴笠见状,亲自冲上前,动作粗暴地扭住于右任的胳膊。

于右任奋力反抗,戴笠眼中凶光一闪,手下用力,只听“咔嚓”一声轻响,伴随着于右任一声痛哼,老人的手臂显然被扭伤!

————————————

“住手!”

德高望重的林森再也看不下去,霍然起身,这位一向温和的老人此刻怒发冲冠,

“常主席!于公是监察院长,是党国元老!你竟纵容鹰犬如此对待?”

“这哪里还是党的会议?这分明是特务的刑场!”

“你如此听不得不同声音,实施迫害,是在破坏党国根本秩序!”

————————————

一向主张调和的邵力子也痛心疾首地站起:

“主席!那两封电令,白纸黑字,已是丢尽党国脸面!”

“如今不思补救,反而变本加厉,堵塞天下悠悠之口,岂是领袖所为?岂不让亲者痛,仇者快?!”

————————————

“反了!都反了!”常主席彻底失态,状若疯癫,“把他们都给我架出去!”

更多的特务涌上,强行将挣扎、怒骂的三位元老向会场外拖去。

————————————

于右任不顾手臂剧痛,回头厉声骂道:

“常主席!看看你现在的样子!”

“本该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现在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林森悲愤的声音紧随其后:

“睁眼说瞎话!你在心虚什么啦?”

“你在慌什么慌?没——出——息!”

邵力子最后补上了一句,声音不大,却像鞭子一样抽在每个人心上。

————————————

“没出息”三个字,在空旷的礼堂里回荡,余音刺耳。

常主席僵立在主席台上,脸色由青转白,由白转红,胸口剧烈起伏。

台下众人纷纷低头,不敢与之对视,会场内只剩下他粗重如风箱般的喘息声。

————————————

当夜,南京羊皮巷,军统秘密看守所。

阴森的地下囚室,潮湿的空气混合着霉味和淡淡的血腥气。

三间相邻的牢房,关押着三位刚刚被捕的党国元老。

————————————

于右任的囚室。

他靠墙而坐,受伤的手臂用撕下的衣襟简单固定,额头上是因剧痛和愤怒渗出的冷汗。

但他腰杆挺得笔直,眼神依旧锐利如刀,口中反复低吟着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看守的特务隔着铁窗望去,竟不敢与之对视。

————————————

林森的囚室。

老人面色平静,盘膝坐在冰冷的草席上,仿佛入定的老僧。

但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内心的滔天巨浪。他一生追求共和宪政,眼见今日之景,心中悲凉远胜于个人安危。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辛亥首义时的热血与理想,与眼前的黑暗形成残酷对比。

————————————

邵力子的囚室。

他不再踱步,而是颓然坐在冰冷的草席上,双手掩面。

指缝间,传来压抑的、近乎呜咽的叹息。他担心的确非自身安危,而是脚下这片古老土地的命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他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出历代兴亡的教训。如此践踏民心,与天下人为敌,纵然手握百万雄兵,又能支撑几时?

如今的镇压,不是在稳固航船,而是在凿穿船底,自取覆亡。

————————————

看守所外,夜色如墨。

戴雨农下令:

“严加看管,隔绝一切内外联系!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接近!”

他知道,这三个人,是插在常主席心头的三根刺,也是悬在他自己头顶的三把刀。

————————————

史称:七二五“金陵肃正之狱”。

这场发生在首都核心的政治风暴,以其借“肃正”之名,行镇压之实,并公然囚禁党国元老的极端行径,震惊了海内外。

它彻底暴露了常南京集团在面对合法性危机时的恐慌、虚弱与倒退的本质。

“没出息”的骂声,不仅回荡在礼堂,更随着三位元老被秘密关押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社会,成为贴在常主席身上一枚洗刷不掉的耻辱标签。

————————————

由南京北望,自奉天南瞰。

一场终极博弈,已无可逆转!

旧鼎之鸣未绝,新剑已然出鞘!

雷霆即将炸响,云气悄然汇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