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120章 赤诚之心,肝胆相照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第120章 赤诚之心,肝胆相照

簡繁轉換
作者:青衣江月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33 来源:源1

第120章赤诚之心,肝胆相照(第1/2页)

民国十九年,八月十六日,夜。

夜幕下的奉天帅府东花园,灯火通明,却无半分浮华之气。青砖灰瓦的建筑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庄重,荷塘里传来几声蛙鸣,反而衬得四周愈發静谧。

于右任、林森、邵力子三位元老,在张汉钦、张作相与杨宇霆的陪同下,踏着青石板路走向宴会厅。他们身后,顾维钧、李铭、陈知白等人低声交谈,语气中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振奋。

————————————

宴会厅内,水晶吊灯洒下温暖的光晕。红木圆桌上铺着素净的白色台布,餐具是简洁的景德镇瓷器,并无过多装饰。

最引人注目的,是每张桌上都摆放着一小坛未开封的酒,泥封上烙着“黑土”二字,透着一股关东大地特有的醇厚与质朴。

“三公请看,”

张汉钦抬手引路,声音沉稳,

“此间所有,皆出自我东北本土。

这酒,是辽南高粱所酿;这米,出自松花江畔。

今日之宴,不敢言盛,只求一个‘真’字,让我东北三千万军民之心意,能真切传达于三公。”

于右任抚髯颔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除了熟悉的顾维钧,还有李铭、陈知白、身着戎装的于学忠等将领,以及一位看似娇小文弱却目光清澈的女教师梁文英和青年学生代表张毅。

他心中微动,这并非简单的接风宴,更像是一次力量的展示,一次人心的检阅。

众人依序落座。张汉钦居于主位,三老分坐其右,杨宇霆、张作相陪坐左侧,其余人等各按序而坐,秩序井然。

————————————

酒过三巡,菜尝五味。

林森放下银箸,环视全场,终于将话题引向核心。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敲在每个人心上:

“汉钦贤侄,辅帅,邻葛,诸位同僚。

实不相瞒,我三人此番北上,是受无数对南京失望、却又对前路倍感迷茫的同仁所托。

我们必要亲眼验证,这‘新东北’,究竟是继往开来的强国基石,还是又一个割据自保的‘桃花源’?”

此言一出,满场寂静。所有目光都聚焦于张汉钦。

张汉钦并未立即回答。他起身,亲自为三老斟满杯中酒,那澄澈的酒液在灯下泛着微光。

他举杯,目光扫过于右任、林森、邵力子,诚恳说道:

“子超公此问,字字千斤,汉钦感佩万分!

东北大门,自此向诸公彻底敞开!

我们所谋者,绝非一隅之私利,乃是华夏之重生!

此心,天地可鉴!”

————————————

首先开口的是顾维钧。他梳理了一下西装领带,从容不迫地说道:

“三公明鉴。维钧昔日折冲于国际场,深知无实力则无外交。

在此地,我与外国使节谈判,所见是平等互惠;海关自主,行使的是真正主权。

此间气象,让我这老外交官,终于能挺直腰杆说话。”

接着是李铭。这位从南方北上的著名银行家,如今在东北担任经政要职,他语气一反平日的谨慎,显得格外真诚:

“铭受张司令之邀北上,初时也曾疑虑。

但眼见东北金融整顿有序,奉票回收新币发行,物价稳定,存款激增。

更难得的是,实业发展得到真金白银的支持,民族企业如雨后春笋。

此等清明务实的环境,实乃我民族经济发展之福音!”

这时,陈知白推了推眼镜,接过话头。这位从南京中央大学北上的物理学教授,声音温和却坚定:

“知白一年多前离南京时,对无休止的党派倾轧已心灰意冷。

来到东北大学,所见所闻,令我震撼。

实验室里是欧美最新设备,教授待遇优厚可安心学问,学生实习直通兵工厂、附属工厂。

知识在此非装饰品,而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国防力的活水!

少帅‘寸土不让’之誓言,是建立在钢铁、煤炭、电力与这些青年人才之上的!”

他的发言引起在座教育界人士的深深共鸣。

那位坐在末席的女教师起身。她个子娇小,起身时略显紧张地捏了捏衣角,但当她抬起头时,目光却清澈而坚定。

“三公,各位长官,”

她的声音起初微颤,但很快变得清晰有力,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下午课堂上,孩子们唱着《七子之歌》都哭了。课后,我问他们为啥想当海军、造大桥。

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因为我们不想再唱这么让人心疼的歌了,我们想唱快乐的歌,想让咱们国家所有地方,都像咱们东北一样,亮堂堂的!’”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但腰杆挺得笔直,

“他们的理想很大,大得让人心疼;他们的心又很纯,纯得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敢有丝毫懈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0章赤诚之心,肝胆相照(第2/2页)

在这里,教育经费有保障,孩子们有书读,我们的付出被看得见。”

这番话,如一股暖流,又似一道强光,瞬间击中了三老内心最柔软处。

邵力子掏出手绢,不住地擦拭眼角。

林森紧闭双唇,下颌微微颤动。

于右任则长叹一声,仰头饮尽杯中酒,慨然道:

“教育如斯,少年如斯,国魂未死!夫复何言!”

**在于学忠起身敬礼的那一刻。

这位刚从前线归来的将军,军装笔挺,声音铿锵如铁:

“我东北边防军全体将士,别的不敢保证,只敢说一句:我等手中枪,只为保家卫国!

身后学堂工厂、父老乡亲,但有来犯之敌,必将其碾碎于阵前!”

这时,吉林大学“实业救国学会”的学生领袖张毅站起身来。这个来自营口的青年目光炯炯,带着青年人特有的热忱:

“三公,各位长官!我是吉林大学张毅。

我们‘实业救国学会’的同学们,暑假自发组织服务团,分赴各地工厂、矿山、建设工地。

我们教工人识字,帮他们读图纸,宣传卫生知识。我们深切体会到: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实干!

在东北,知识不再停留在书本,而是真正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

这是我们年轻一代最愿意看到的未来!”

他的发言洋溢着青春的朝气,让在座众人无不动容。

————————————

杨宇霆缓缓起身,这位老臣目光深邃:

“邻葛不才,愿借此地说几句肺腑之言。

当年老帅在时,我东北虽强,却终难逃军阀割据之窠臼。

直至今日,见汉钦侄以雷霆手段整肃内政,以远见卓识布局未来,方知何为真正的大格局。”

他走向窗边,指着窗外奉天的夜景:

“三公可知,为何我等这些老臣愿倾力辅佐?

只因我们亲眼见证,他从不在权力斗争中内耗,而是将全部心力用于强我东北、兴我华夏!

此等胸襟,方为真正的领袖气度!”

张作相也激动地接过话头,这位辅帅声音哽咽:

“我张家与汉钦本是同宗,但我张作相今日敢对天发誓!

我之忠心,非因血脉亲情,而是因他所谋所行,皆为我东北三千万百姓之福祉,为我四万万同胞之未来!

当年老帅若在天有灵,见东北今日之气象,也当含笑九泉!”

————————————

至此,所有的质疑都已烟消云散。

于右任猛地一拍桌子,虬髯颤动:

“眼见为实,夫复何疑!

此非割据,实乃再造乾坤之象!

汉钦贤侄,老夫明矣!

往日听闻,尚存三分疑虑,今日一见,方知天下正气,尽汇于此!”

林森沉稳接话,目光深远:

“法度井然,民生安定,军心可用,教育筑基。

财政金融得以有效稳定,民族工矿农业交通邮电均有建树。

此非偏安之局,实乃立国之本。

子超愿附骥尾,在此尽绵薄之力。”

邵力子更是激动:

“我愿执笔,将今日所见所闻,详告天下同仁!

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在华夏,除了南京的腐朽,还有东北的生机!”

————————————

共识,在激昂的氛围中迅速达成。

张汉钦举起那坛“黑土”酒,亲手拍开泥封,醇厚的酒香瞬间弥漫整个大厅。

他亲自为众人斟满,而后双手举杯,朗声说道:

“此酒,

性烈,如我关东儿女之血性;

味醇,如我华夏千年之血脉。

请满饮此杯!以此酒为誓:

一敬过往,不忘国耻,铭记艰辛;

二敬当下,同心同德,共筑基业;

三敬未来,华夏光复,天下大同!”

“干杯!”

“干杯!”

所有人齐声应和,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

————————————

灼热的酒液滚过喉间,似一道燎原的火种,点燃了久违的赤诚。

跳动的烛火与壁炉的暖光交织,在每一张面孔上投下坚毅的轮廓。

这一刻,试探与猜疑如冰雪消融,唯有澎湃的热血在胸腔奔涌,深沉而汹涌。

不为权柄,不为私利,只为这片土地上每一盏不灭的灯火,每一个孩童朗朗的书声,每一寸不容践踏的山河。

这盟约,将随星火燎原,刻进岁月,直至华夏重生之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