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惊天论断(下)(第1/2页)
蒋海宁的话语如同沉重的铅块,坠入寂静的空气中,让炭火的噼啪声都显得格外刺耳。
张汉钦和杨宇霆面色凝重如水,方才的质疑已被彻底击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直面深渊的冰冷觉悟。
他们屏住呼吸,目光紧紧锁在蒋海宁身上,知道接下来将要听到的,才是对敌人那疯狂心脏最直接、最血淋淋的解剖。
蒋海宁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喉间翻涌的腥甜,开始了更深入、也更令人心悸的剖析:
“知其能,更须知其所以为。
他们有此潜力,又为何必定会行此疯狂之举?
此乃其战略文化、国内政治与生存需求交织下,五种必然的疯狂心理……”
他再次深吸一口气,开始以超凡的战略洞察力,条分缕析地剖开日本决策层此刻可能存在的五种疯狂心理:
“基于以上基础,我们再来看其决策层之心理。”
“其一,关乎国格与颜面,其军部根本无法承受‘第二次屈辱’!
关东军素来是‘下克上’的行家,屡次以既成事实绑架国策。
如今,你张汉钦以更强悍的力量堂堂正正将其歼灭,此非阴谋得逞,而是阳谋击碎,这无异于对其军部赖以生存的冒险文化与战略权威的彻底否定!
若他们就此忍气吞声,其军部在国内的政治地位、在民众心中的‘军神’形象将彻底破产!
因此,其核心层必须用一场更疯狂、更极致、更不计代价的胜利来挽回颜面,重塑权威!
哪怕这场胜利,需要押上整个国运作为赌注!”
“其二,根植于其民族性格深处的‘赌徒心态’与‘危机意识’,将在此刻膨胀到极致!
那种‘不是全赢,就是全输’的‘一亿玉碎’哲学,正是其缩影。
在惨败的阴影和前所未有的危机感驱动下,他们更容易产生‘孤注一掷’的念头:
与其坐视你统一中国、整合四万万人口与广阔资源,实力倍增,成为永远无法战胜的心腹大患,不如趁你主力南下、东北相对空虚时,押上全部筹码,发动致命一击!
赢了,则一举扭转国运,独霸东亚;输了,也不过是‘壮烈’地加速了注定到来的失败。
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极端心理,绝非我华夏崇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格局智慧所能完全理解和预料!”
“其三,深刻的经济困局与转移国内矛盾的迫切需求,会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们铤而走险!
彼国深陷昭和大萧条,农村破产,城市失业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到极点。
对外战争是转嫁危机、凝聚民心最直接、最有效的出路。
东北丰富的煤炭、铁矿、农产品资源,是其垂涎已久的‘救命稻草’。
上次失败不仅没得到,反而损耗了巨额军费,使国内经济雪上加霜。
此时,发动一场旨在彻底夺取并掠夺东北资源的新战争,对其统治阶层而言,几乎是维持统治、避免内部爆炸的唯一选择。
同时,他们必须用一个更宏大的‘胜利叙事’来迅速覆盖‘花园口惨败’的阴影,用以平息国内沸腾的怨气与质疑,否则自身难保!”
“其四,其对地缘安全的偏执认知与被迫害妄想症,会驱使他们先发制人!
他们历来将满洲视为其‘生命线’与‘国防第一线’,你张汉钦不仅要在法理上收回,更在实质上将之建设成强大的工业与军事基地,这在他们看来是心腹大患,如鲠在喉,无法容忍。
同时,其地缘战略素有受困于‘包围网’(如后来著名的‘ABCD包围网’)的被迫害妄想。
你的强势崛起与统一事业,会被他们解读为这个包围网正在加速形成并收紧。
因此,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冲动,要趁包围网尚未完全合拢、美国尚未彻底警觉前,率先出击,打破困局!
进攻东北,既是夺回‘生命线’,也是为打破其幻想中的战略包围,争取主动权。”
“其五,其对国际环境与西方列强的战略误判,会极大地助长其冒险决心!”
蒋海宁冷笑道,
“‘巴黎和会’及后续一系列事件中,国联在处理满洲事务上的软弱无力,让他们尝尽了甜头,认为西方列强自私自利,不愿为远东事务与日本彻底撕破脸皮,最终总会承认既成事实。
这种危险的‘经验’会让他们严重低估再次发动大规模侵略可能招致的国际反制与制裁风险。
加之其对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的片面解读,会使其产生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可以重复‘速战速决、制造既成事实’的伎俩,最终迫使国际社会再度默许。”
他总结道,语气沉重如铁,每一个字都砸在聆听者的心上:
“综上所述,雪耻心态、赌徒哲学、经济危机、地缘焦虑再加上对国际形势的严重误判,这五种因素叠加催化,只会让彼辈决策者变得更加极端、更加疯狂!
等待你主力南下时再发动突袭,绝非可选项,而是其战略文化、国内政治压力和生存需求下的必然选择!
他们不是在被动等待时机,而是在主动谋划一个巨大的死亡陷阱!
旅大守军的‘玉碎’,就是他们抛出的最血腥的诱饵和麻痹我们的烟雾!
一旦你主力深陷中原战场,则其雷霆一击必至!”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巨幅军事地图前,枯瘦的手指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重重划过:
“依我判断,若你于明年春季按原计划主力南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7章惊天论断(下)(第2/2页)
在这至多半年之内,日本很可能已疯狂动员其现有的约二十万常备军,加上那些裁退及退役的精锐老兵、以及受过军训的青年,总兵力恐能迅速膨胀至五十万之巨!
再辅以其吨位高达近四十万吨、位列世界第三的海军联合舰队,以及其正不断扩充的陆军航空兵……”
蒋海宁的手指如刀,狠狠点在了渤海湾、山东半岛、连云港、乃至东南沿海的几处关键要点上:
“他们绝不会坐视你统一华夏!
他们会精准地选择在你主力深陷中原战场、久攻不下、进退维谷,而东北腹地相对空虚之时,发动一场规模空前的跨海登陆作战!
其主要矛头,必直指你的根本重地——东北!
甚至可能同时进犯华北、骚扰华南、窥伺华东,让你首尾不能相顾,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被动!”
“届时!”
蒋海宁猛地转身,目光如炬,仿佛已看到那血火滔天的未来,直视着脸色已变得无比凝重的张汉钦和杨宇霆,
“你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绝境:
一面数十万精锐深陷于南方泥潭般的战事,另一面却要面对日军数十万新锐之师,在其海军强大火力支援下,于你最漫长的海岸线多点登陆,直捣你的后方根基!
你的前线部队与东北大后方的联系很可能被拦腰切断!
一旦营口、葫芦岛等后勤补给枢纽港被摧毁或占领,一旦纵贯南北的铁路大动脉被斩断,军心必然动摇,物资必将匮乏!
纵有百万大军,亦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陷入四面楚歌之绝境,全军覆没之惨祸,恐非危言耸听!”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下下敲打着两人的神经,描绘出一幅令人绝望的图景:
“到那时,汉钦,你将从声望极高的全国领袖、抗战救国的灵魂与旗帜,一夜之间……
沦为国人眼中轻启战端、耗尽国力、引狼入室、导致国族濒临灭亡的民族罪人!
你苦心凝聚的‘国民救**联军’必定土崩瓦解,各方势力再度陷入军阀混战、各自为政的境地!
华夏经此前所未有之大耗,元气丧尽,士气与抗战决心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再难形成统一合力以御外侮!
届时群龙无首,山河破碎,神州大地,恐有真正陆沉之危矣!!!”
最后一句,蒋海宁几乎是倾尽全身力气,带着一种先知般的悲怆嘶吼而出。
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阵撕心裂肺、几乎令人担心他会咳晕过去的剧烈咳嗽,身形摇摇欲坠。
张汉钦一个箭步上前,稳稳扶住蒋海宁,触手只觉老人宽大衣袍下的身体瘦骨嶙峋,颤抖得厉害。
他此刻内心早已掀起滔天巨浪,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但外在依旧保持着异乎寻常的镇定。
蒋海宁的分析,如同一盆冰水,将他方才的雄心壮志浇得透心凉,但也彻底浇醒了他!
他不是刚愎自用之人,深知蒋海宁对日本的研究堪称当世第一,其战略眼光远超常人。
这番分析,并非空想,而是基于对敌人深刻到骨髓的了解所推演出的、最残酷也最可能发生的现实!
他扶着蒋海宁缓缓坐下,递上参茶,待老人喘息稍定。
整个客厅陷入一种极度压抑的沉默。
张汉钦的目光投向地图上那漫长的海岸线,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将蒋海宁的论断与己方情报、地理、军事部署逐一对照印证。
良久,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中已没有了丝毫犹豫与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承受了千钧重压后的清明与决断。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不再有丝毫颤抖:
“先生今日之言,如醍醐灌顶,又如惊雷炸响。
若非先生点破,汉钦与东北乃至全体抗战救国委员会同仁,几陷于万劫不复之地!
此非危言耸听,此乃洞见未来的警世恒言!
汉钦……受教了!”
他站起身,对着蒋海宁深深一揖,态度无比诚恳。
直起身后,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然,正如先生所言,困守,乃是坐以待毙;南下,则是自蹈死地。
既然两条路皆不可行,那我等……该当如何应对?
难道就此止步不前?
究竟需要一条怎样的……活路?”
蒋海宁在张汉钦的搀扶下缓缓坐稳,饮了一口参茶,浑浊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欣慰与难以掩饰的疲惫。
他抬起眼,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却已肩负起天下重任、并在巨大冲击下迅速恢复冷静的统帅,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欣赏,有忧虑,更有一种托付重任的决然。
他缓缓开口,声音虽然虚弱,却透出一股钢铁般的意志:
“活路……自然有。
但绝非易途。
此路荆棘密布,需大智慧、大勇气,乃至……非凡的牺牲与忍耐。”
他说到这里,剧烈地咳嗽起来,似乎已将最后的力气耗尽,无法再继续下去,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眼睛看着张汉钦和杨宇霆,留下了无尽的悬念。
张汉钦与杨宇霆精神一振,立刻屏息凝神,知道接下来将要听到的,将是决定未来国运的终极方略。
但他们也看出蒋海宁已近极限,不敢催促,只能耐心等待。
会客厅内,炭火噼啪,窗外,山海关的寒风呼啸而过,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席卷整个东亚的惊天风暴,以及那风暴眼中,一线微弱却至关重要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