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149章 通电全国,东北军入关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第149章 通电全国,东北军入关

簡繁轉換
作者:青衣江月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6:58 来源:源1

第149章通电全国,东北军入关(第1/2页)

【晓月拂流年步履蹒跚间

放不下的告别忽闪忽灭

斑驳的岁月从不肯忘却

留清欢两三卷迷了眼

拾忆话从前醉醒酩酊间

多少柔情难绝难填圆缺

记忆的书签痴梦不肯卸

提笔诗染几页作悲怯

我折一缕清风渡落雪的夜......】

民国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晨六时。

山海关以北的旷野上,深秋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去,天地间一片肃杀的青灰色。

然而,在这片沉寂之下,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正在集结、躁动。

“天下第一关”的巍峨城楼在渐亮的天光中显露出苍劲的轮廓,城墙上,两面巨大的旗帜并排悬挂,在凛冽的北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为一场历史性的进军壮行。

关城之下,直至视线尽头,是一幅足以让任何见证者心神震撼的画卷。

一支钢铁与意志铸就的洪流,已然列阵完毕。

最前方,是整齐停泊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方形的炮塔、短粗的炮管在朦胧晨曦中泛着冷硬的幽光,履带上沾着夜行军的泥土,如同一排排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

坦克兵们倚在车旁,检查着最后的机件,皮夹克上凝结着细密的霜花。

坦克之后,是望不到边的军用卡车队列。

墨绿色的车身上覆盖着伪装网,车厢里满载着全副武装的步兵和各类辎重。粗大的轮胎、高耸的护栏,显示着这些“奉天造”和“福特AA”卡车的坚实可靠。

驾驶员们坐在驾驶室里,手搭在方向盘上,目光炯炯地望向南方。

再往后,是牵引着75毫米山炮、105毫米榴弹炮、150毫米榴弹炮、240毫米重炮的炮车。炮管被帆布包裹,但依旧能感受到其蕴含的毁灭性力量。

炮兵们肃立在炮位旁,如同雕塑般一动不动。

而在这钢铁阵列的间隙和后方,则是无数个步兵方阵。

士兵们头戴M1915式钢盔,身着统一的灰蓝色冬装,肩上斜挎着最新的“二八式”自动步枪或“辽十三式”步枪,腰间的子弹袋、手榴弹囊装得满满当当。

他们以连、营为单位肃立,刺刀如林,在微弱的晨光下闪烁着一片令人心悸的寒芒。

没有交头接耳,只有偶尔传来的军官短促的口令声和战马不耐的响鼻声。

一种混合着柴油、皮革、钢铁和汗水的气息,在寒冷的空气中弥漫,形成一种独特而强烈的“军队的味道”。

在这支庞大军队的侧翼,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在忙碌——政治工作队。

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未配枪,而是背着装满传单、标语和《振华大纲》简本的挎包,神情中既有知识分子的斯文,也有与士兵同样的坚毅。

他们将在军队之前或同时进入城镇,向民众和友军解释此次入关的目的。

城楼之上,将星云集。

全国抗战救国委员会委员长兼国民救**司令长官张汉钦,身着笔挺的上将戎装,外披将校呢大衣,身形挺拔如松。

他双手按在冰凉的城垛上,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脚下这支凝聚了他无数心血、承载着民族希望的雄师,年轻的面庞上既有统帅的威严,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他的身旁,入关整编司令部总司令杨宇霆,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鹰,仔细审视着队伍的每一个细节,不时对身边的参谋低声交代几句,确保万无一失。

身后,于右任、林森、顾维钧等政要,王以哲、何柱国、于学忠、董英斌等高级将领并肩而立,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与必胜的信念,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军席卷华北、共筑国防的壮阔前景。

东方天际,终于露出一线鱼肚白,曙光如同金色的利剑,刺破云层,洒在巍峨的关城和浩荡的军阵之上。

上午七时整!

“立正——!”

一声响彻云霄的口令通过扩音器传出。

关下数万将士如同一个人般,“唰”地一声,挺胸抬头,持枪立正。

钢铁碰撞之声整齐划一,随即整个天地间陷入一种极致的、充满力量的寂静,只剩下旗帜在风中舞动的猎猎之声。

张汉钦向前一步,走到设置好的麦克风前。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设备,清晰地传遍关前每一个角落,沉稳、有力,带着一种历史的庄严感:

“全体将士们!全国抗战救国委员会的同志们!”

他略微停顿,让声音在旷野中回荡。

“今日,民国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辰时!

于此华夏脊梁之山海关,我将代表全国抗战救国委员会,并向全国四万万同胞宣告——”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洪钟大吕,敲在每个人的心扉上:

“我东北边防军,暨全国抗战救**联军先遣部队,为践行《振华大纲》,整合全国爱国力量,巩固国防,共御外侮,正式出关南下!”

短暂的寂静后,关下顿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猛然喷发:

“抗战救国!统一中华!”

“拥护委员长!誓死卫国土!”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震得古老的关墙簌簌作响,仿佛要将积压百年的屈辱一并吼出。

张汉钦抬手,缓缓压下沸腾的声浪,继续道,语气沉雄,充满了历史使命感:

“自甲午以来,神州陆沉,寇深祸亟!

我先烈前仆后继,然内忧外患,国势颓靡至今!”

“幸赖我华夏军民,上下一心,浴血奋战,方有花园口之捷、旅大之光复,暂稳北疆之局!”

“然诸君须知,倭寇亡我之心不死,近日更通过所谓《总力战纲要》,欲倾国以逞凶狂!

南京当局,倒行逆施,已失民心!

华夏之命运,已到了最危急之关头!”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声音充满了感染力:

“非团结无以图存,非整编无以言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9章通电全国,东北军入关(第2/2页)

此次入关,非为割据争雄,非为一党私利!”

“乃为收束华北,绥靖地方,与一切尚存爱国之心、愿共赴国难之友军携手,整编劲旅,共筑我北方抗日之钢铁长城!”

“你们,便是这再造山河之先锋!

是插入黑暗之利剑!

是凝聚四万万人希望之火炬!”

“我命令你们——”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军纪须如铁!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秋毫无犯,以彰王师之仁!”

“兵锋须如电!克日奏功,扫荡妖氛,以显雷霆之威!”

“意志须如钢!不畏艰险,不惧流言,以我碧血,浇灌华夏复兴之根!”

“记住!

记住你们的身后,是四万万同胞的殷切期望!

记住你们的脚下,是五千年先辈留下的锦绣河山!”

“此去,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

“华夏能否于烈火中涅槃,端看吾辈今日之行!”

“将士们!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

必胜!必胜!必胜!!”

排山倒海般的回应,伴随着枪托顿地的铿锵之声,如同惊涛骇浪,气势磅礴,直冲云霄,仿佛连天边的云彩都要被这冲天的豪情驱散。

杨宇霆此时上前一步,扶了扶金丝眼镜,他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如同手术刀般切入关键:

“将士们,委员长已明示大义与决心。

我,入关整编司令部总司令杨宇霆,再强调三点实务!”

“其一,严格执行既定方略。

与华北友军接洽,须持团结之诚意,戒绝骄矜之气,彰显我救国委员会海纳百川之胸襟!”

“其二,行军作战,须章法分明。

遇冥顽之敌,当以雷霆之势粉碎之;遇沿途竭诚欢迎之民,须以秋毫无犯之纪律善待之。

政治工作队须发挥先锋作用,宣传工作须深入人心!”

“其三,后勤通讯,乃生命所系,神经中枢!

辎重弹药,不得有缺;情报指令,不得有误!

总司令部设于山海关,我在此,静候诸位捷报频传!”

“望诸君奋勇向前,不辱使命,共铸此不朽之功业!”

“誓死完成任务!不负委员长与总司令重托!”

众将士齐声怒吼,声震屋瓦。

张汉钦与杨宇霆相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张汉钦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对麦克风,以无比庄重、坚定的声音,向全世界发出了那封石破天惊的通电:

“全国同胞们!各党政军机关、各法团、各学校、各报馆并转海内外侨胞公鉴:

倭寇伺隙,国难未已。

金陵当局,自绝于民。

我全国抗战救国委员会秉承全民意志,为整合国力,巩固国防,亟须整编劲旅,安定后方。

兹决定:

即日派兵入关,收束华北,绥靖地方,并与一切爱国友军携手,共策国防之巩固,民族之复兴。

我军纪律严明,宗旨纯正,凡所至之处,必尊重行政系统,维持社会秩序,保护民众安全。

所望各地父老同胞,明察此旨,勿惊勿疑,共襄救国之大业。

谨此电闻,敬候明教。

全国抗战救国委员会委员长张汉钦

民国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于山海关”

电文宣读完毕的刹那,张汉钦大手一挥,声如洪钟:

“我命令!

入关部队,按预定计划——出发!”

“砰!砰!砰!”

三颗红色的信号弹拖着长长的尾焰,腾空而起,在晨曦中划出耀眼的弧线!

“嘟—嘟—嘟—嘟——嘟——!”

激越昂扬的进军号声,如同燎原之火,瞬间点燃了整个军阵!

静止的钢铁洪流瞬间被注入了生命!

坦克的引擎率先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咆哮,排气管喷出阵阵青烟,履带开始缓缓转动,碾过冰冻的土地,发出铿锵有力的金属摩擦声,率先穿过“天下第一关”那深邃的门洞。

紧接着,卡车的引擎轰鸣声汇成一片巨大的声浪,车轮滚滚,如同潮水般紧随坦克之后。

炮兵们跳上炮车,驭手催动骡马,牵引着沉重的火炮加入行进队列。

而庞大的步兵方阵,则迈开了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

“嚓!嚓!嚓!”

成千上万的军靴踏地的声音,汇聚成一种令人心潮澎湃的节奏,仿佛大地的心脏在随之搏动。

不知是谁先起了个头,雄壮的《救国进行曲》如同燎原的野火,迅速蔓延至整个队伍!

歌声嘹亮,与引擎的轰鸣、履带的铿锵、脚步的坚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谱写成一首前所未有的、充满了力量与希望的铁血交响曲,震撼着古老的关隘,也震撼着每一个目睹此情此景的灵魂。

在队列中,甲种第一师的一名年轻士兵,紧握着手中崭新的“二八式”自动步枪,回头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笼罩在朝阳金辉下的山海关城楼,他的眼中,没有离家的忧伤,只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一股为国效命的豪情。

城楼之上,张汉钦、杨宇霆及众将领久久伫立,目光追随着那支南下的铁流,直至其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

朝阳终于完全跃出地平线,万道金光洒满大地,也照亮了城楼上每一张坚毅而充满希望的面孔。

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历史的方向盘,正在被一股崭新的、强大的力量牢牢握住。

一支有着崇高理想、严明纪律和压倒性武力的新式军队,已经携带着黑土地的蓬勃朝气与必胜信念,踏入了关内这片纷扰已久、渴望安宁的土地。

它的到来,必将如巨石击水,激起千层巨浪,彻底涤荡旧时代的阴霾,为一个崭新华夏的诞生,开辟出一条血火铸就的康庄大道。

华夏的命运,自此翻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