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148章 入关方略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第148章 入关方略

簡繁轉換
作者:青衣江月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6:58 来源:源1

第148章入关方略(第1/2页)

民国十九年,十一月七日,奉天。

深秋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尽,全新落成的“全国抗战救国委员会”大楼已透出勃勃生机。

这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政治中枢,墙体由奉天本地青石砌筑,屋顶采用传统歇山顶形制,却搭配了落地玻璃窗与钢筋混凝土梁柱,既显华夏文脉底蕴,又具现代工业气魄,恰如这个新生政权的精神内核——

守正创新,铁血自强!

会议室内,穹顶高悬的水晶吊灯折射出冷冽的光芒,北墙巨幅华夏地图上,辽东半岛至山东半岛的海岸线被红色铅笔勾勒出一道坚实弧线,那是《榆关策》规划的北方防御核心带。

长条形红木会议桌两侧,座椅摆放整齐,桌面上已备好茶水、文具及厚厚的议程文件。

上午八时五十分,委员们与参会人员陆续入场。

主席张汉钦身着戎装,步履沉稳,率先步入会场,于主位就坐。

副主席于右任、林森、李文澜、蔡鹤卿、李德邻依次入席;

常务委员蒋海宁、顾维钧、杨宇霆、张作相、沈钧儒、刘大钧、张公权、周学熙、蒋梦麟等人纷纷落座;

国民救**高级将领于学忠、何柱国、董英斌等列席参会,全场肃然。

张汉钦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地图上华北与山东的区域,声音清晰有力:

“旅大光复,是民族雪耻之捷,更是统一救国之始。

日寇磨刀霍霍,南京苟延残喘,当此之际,整合华北、山东力量,构筑北方防线,已是刻不容缓。

今日会议,便敲定入关整编的具体方略,务必做到稳、准、快,为未来国战筑牢根基。

此次入关方案经国民救**司令部反复研讨议定,下面请委员会秘书长王树瀚同志详细汇报。”

王树瀚起身致意,手持方案文件,声音沉稳洪亮:

“主席,各位委员、各位将领。

经军政部与情报总局核实,华北局势已呈‘众望归心’之势。

晋绥军徐永昌部、西北军傅荣河部等合计十万兵力,均已通过秘密渠道表达归附意愿;

山东韩复榘部八万余人,虽态度摇摆,但麾下孙荫亭等将领已明确表态,愿率四万余众阵前起义。

此乃天赐良机,若能顺势整合,我北方防线将从辽东延伸至胶东,形成完整的战略纵深。”

“但整合需分阶段推进,不可操之过急。”

王树瀚话锋一转,指向地图上两道预设箭头,

“第一阶段,以稳定华北为核心,进驻平津、保定等战略要地,震慑观望势力,为山东整编创造条件;

第二阶段,以机械化部队快速推进山东,配合起义部队拿下济南、青岛,完成北方整合闭环。

两阶段各投入五万兵力,均以甲种师为核心,配属整建制部队,确保战力充足。”

“关于指挥体系任命:

设立入关整编司令部,由杨宇霆同志担任司令,统筹全局;

整编第一集团军由王以哲同志担任司令,后续华北友军整编后统一纳入该集团军序列,任命徐永昌为副司令,傅荣河为参谋长;

整编第二集团军由何柱国同志担任司令,山东起义部队及归降兵力整编后纳入该集团军序列,任命孙荫亭为副司令,黄显声为参谋长。”

王树瀚宣读完毕,目光扫过杨宇霆、王以哲与何柱国,三人起身示意,全场无异议。

张汉钦颔首:

“指挥体系明确,权责清晰。

接下来,详细汇报两阶段部队编制、整编规划与行动方案。”

王树瀚展开整编第一集团军编制表,逐条详解:

“第一阶段入关部队,命名为‘整编第一集团军’,由王以哲司令统筹,总兵力五万整(入关核心兵力),以‘稳’为核心,侧重接管防务与政治整合。”

“核心作战力量为两个甲种师:奉天甲种第一师(雷道部,1.35万人),曾长期驻守盘锦油田,擅防守与阵地战,负责进驻天津,控制渤海湾门户;

吉林甲种第二师(王以哲原部,1.35万人),骨干多为东北讲武堂毕业生,擅协同作战,负责进驻北平,稳定华北政治核心。”

“配属整建制部队:

奉天混成第三旅(张殿九部,8000人)、

奉天骑兵第一旅(吴松林部,6000人)、

直属重炮第二旅(彭广渤部,6000人)、

直属工兵团(李宜春部,2500人)、直属通信营(300人)、

直属辎重团(牛元峰部,2500人)、

政治工作队(2000人)。”

“各部队合计超5万人,编制足额,战力均衡。”

王树瀚报出最终数字,指尖落在地图上的北平与天津,

“11月12日,各部队从锦州、山海关梯次入关,沿铁路线快速推进,三天内完成平津主要城区进驻。”

“进驻后首要任务:

一是接管防务,替换原有地方部队,控制火车站、电报局、兵工厂等关键设施;

二是接洽徐永昌、傅荣河等将领,召开华北军事会议,阐明《振华大纲》整编原则;

三是开展政治宣传,通过张贴布告、街头演讲、发放传单等形式,向民众与友军传达抗日救国理念。”

“关于华北友军整编:

十万华北军计划择优整编8万人,编制如下——

2个甲种师(每师1.35万)、

3个乙种旅(每旅7000人)、

3个混成旅(每旅8000人)、

6个省防旅(每旅1500人),

总兵力约8万人,编入整编第一集团军序列,由徐永昌副司令、傅作义参谋长协助王司令统筹训练与部署。”

于右任抚须补充:

“政治整合是重中之重。

对华北友军,要坚持‘尊重既往、择优任用’原则,凡抗日立场坚定、治军有方者,均可保留原职或晋升,绝不能搞‘一朝天子一朝臣’。

政治工作队要带着诚意去沟通,让他们明白,整编不是吞并,而是为了共同抗日。”

顾维钧接口道:

“外交层面需同步发力。

进驻平津后,立即照会各国驻华使馆,阐明我委员会是华北地区合法治理者,要求其尊重我国主权,不得干涉内政。

尤其要向英美等使馆强调,我军进驻是为了稳定华北局势、防范日本扩张,争取其理解与中立。”

张汉钦点头:

“就按此方案推进。

第一阶段的核心是‘立稳脚跟’,既要展示我军的战力与纪律,又要体现整合的诚意与包容。

对山东韩复榘,要同步开展劝降工作,由沈钧儒先生牵头,组建劝降代表团,携带《振华大纲》与整编协议,赴济南面谈,晓以利害,争取其主动归附。”

会议进入第二环节,张公权起身汇报后勤保障计划:

“为支撑两阶段入关行动,财政与后勤部门已制定专项保障方案。

第一阶段所需粮饷、弹药,从奉天、锦州储备库调拨,通过铁路运输,11月10日前完成前置部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8章入关方略(第2/2页)

第二阶段机动部队所需卡车、燃油、机械化装备,由奉天兵工厂与东北汽车制造厂全力供应。”

“目前,奉天兵工厂已紧急生产2500辆‘奉天造’军用卡车,从美国采购的2000辆福特AA型卡车也已运抵营口,合计4500辆,可满足一个机械化集团军的运输需求。

燃油方面,盘锦油田月产原油已达100万桶,经营口炼油厂加工后,可保障卡车与坦克部队的燃油供应。”

“弹药储备方面,二八式自动步枪子弹已储备2000万发,捷克式轻机枪子弹1000万发,75毫米山炮炮弹10万发,105毫米榴弹炮炮弹5万发……足以支撑两场高强度战役。”

张公权的汇报数据详实,语气坚定,

“后勤部门已在山海关、天津设立两座大型补给站,确保部队入关后物资供应无虞。”

王树瀚接着汇报第二阶段方案:

“第二阶段入关部队命名为‘整编第二集团军’,由何柱国司令统筹,总兵力五万余。

在华北初步整编后,逐次入关,进驻山东一线。

12月12日,以‘快’为核心,打造全机动突击集群,配合起义部队拿下济南、青岛等城市。”

“核心作战力量为两个甲种师:

奉天甲种第二师(何柱国部,1.35万人),

奉天甲种第四师(罗光城部,1.35万人),

此两部擅协同作战与快速机动,负责主攻济南方向。”

“配属整建制部队:

奉天混成第一旅(黄显声部,8000人)、

奉天骑兵第二旅(郭希鹏部,6000人)、

直属重炮第一旅(董大汉部,6000人)、

直属独立炮兵团(魏益三部,2500人)、

直属工兵团(李宜春部,2500人)、

直属通信营(300人)、

政治工作队(2000人)。”

“各部队合计超5万人,全集团军卡车总数预计达4000余辆,实现‘全员机动、全时补给’,可在24小时内推进300公里,完全具备快速突击能力。”

王树瀚的声音透着自信,

“这一个多月的筹备期,重点是部队机械化训练与物资前置,12月1日前,所有卡车、坦克将在锦州完成集结调试,燃油、弹药提前运抵天津补给站。”

“关于山东兵力整编:

起义部队4万余人加后续归降兵力,计划整编6万人,编制如下——

1个甲种师(1.35万人)、

2个乙种旅(每旅7000人)、

2个混成旅(每旅8000人)、

11个省防旅(每旅1500人),

总兵力经筛选精简后精准控制在6万人,编入整编第二集团军序列,由孙荫亭副司令、黄显声参谋长负责整训与作战协同。”

蒋海宁此时轻咳两声,目光锐利地看向张汉钦与何柱国:

“第二阶段的关键是‘协同’。

孙荫亭等部的起义时间需严格保密,与整编第二集团军推进节奏精准对接。

建议在12月11日深夜,孙荫亭等部控制济南火车站、电报局等,封锁韩复榘的指挥中枢;

12月12日拂晓,整编第二集团军从沧州,衡水等地出发,分三路向济南、青岛推进,中路主攻济南,东路直指青岛,西路负责阻击可能的援军。”

“同时,务必警惕日寇干涉。”

蒋海宁加重语气,

“山东半岛濒临黄海,日军联合舰队可能异动。

需令东北海军‘海圻’‘海琛’号巡洋舰进驻渤海湾,掩护我军侧翼;

空军P-12战斗机群,B2A轰炸机群进驻天津机场,随时准备拦截日军舰队及海军机群。”

会议最后,沈钧儒宣读《华北山东部队整编条例(草案)》,明确核心原则:

“第一,政治上,所有整编部队必须认同《振华大纲》,拥护全国抗战救国委员会领导,坚决抗日;

第二,军事上,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装备,团级以上单位派驻政治委员,营连级设政治指导员,负责思想教育与纪律监督;

第三,待遇上,整编部队官兵薪资、福利与东北军持平,伤残将士由后方医院收治,阵亡将士家属享受抚恤金;

第四,晋升上,以战功与能力为核心,不看出身、不搞派系。”

“条例将在第一阶段进驻平津后正式公布,让友军吃下定心丸。”

沈钧儒补充道,

“整编后的两集团军,将分别驻守华北、山东防线,与东北本土形成呼应,构成北方抗日铁三角。”

张汉钦起身总结,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庄重:

“入关整编,代号‘铸壁’,意为铸造北方抗日长城。

第一阶段稳华北,第二阶段取山东,两阶段环环相扣,务必在明年一月底前完成全部整合。

此举不仅是为了扩大根据地,更是为了凝聚全国抗日力量,应对日寇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进攻。”

“杨宇霆司令统筹入关全局,王以哲司令专攻华北战场,何柱国司令主攻山东战线,各委员及委员会下属各部门各司其职,财政、后勤、外交、宣传部门全力配合。”

张汉钦的声音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我要求,所有入关部队必须严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扰地方一草一木,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

所有政治工作人员必须带着诚意沟通,以真情实感争取友军;

所有后勤保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以充足物资支撑前线。”

“民族复兴,在此一举;

华夏存亡,系于一线。

望我全体同仁,戮力同心,不负四万万同胞之重托,不负牺牲先烈之英灵!”

张汉钦举起茶杯,

“今日以茶代酒,为‘铸壁’行动成功,为华夏河山重光,干杯!”

“干杯!”

委员们与将领们纷纷举杯,茶杯碰撞声清脆响亮,回荡在肃穆的会议室内。

窗外,晨雾散尽,阳光洒满奉天城,照亮了这座城市的街道与建筑,也照亮了北方大地即将到来的统一与新生。

会议结束后,一道道指令通过无线电与专线电报迅速传向锦州、山海关、北平、天津等地。

奉天兵工厂的机器轰鸣声愈发急促,铁路线上,满载物资的列车呼啸南下;

锦州郊外的训练场,卡车与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正在进行最后的协同演练;

政治工作队的成员们正紧张学习整编条例与宣传话术,准备随部队入关。

一场旨在整合北方力量、铸造抗日长城的“铸壁”行动,在民国十九年的深秋,悄然拉开了序幕。

东北军的将士们摩拳擦掌,华北、山东的民众翘首以盼,历史的车轮,正朝着民族复兴的方向,滚滚向前。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