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60章 大萧条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第60章 大萧条

簡繁轉換
作者:青衣江月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33 来源:源1

第60章大萧条(第1/2页)

1930年3月,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大陆的春风没能带来暖意,只卷起了失业线旁人群衣角的尘埃和绝望。

继去年十月那场席卷一切的金融风暴后,所谓的“复苏”迹象如同泡沫般接连破裂。

胡佛总统在公开场合依然重复着“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但报纸上触目惊心的数据和街头日益汹涌的失业潮,却勾勒出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

全美失业人数已突破350万大关,对于一个人口约1.2亿的国家而言,这意味着近8%的劳动力被抛入了绝望的深渊。

福利制度?

在那个年代,这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失去工作,往往就意味着直接滑向生存线的边缘。

股市的崩盘让无数家庭的财富化为乌有,而紧随其后的失业浪潮,则彻底击碎了许多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店铺被打砸,超市被抢劫,盗窃和暴力事件在各大城市急剧攀升,社会秩序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1930年3月6日,全美一百二十五万失业工人走上街头,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示威游行。

愤怒的声浪震撼着这个自诩为“希望之地”的国度。

——————————————

然而,在这片弥漫着恐慌与绝望的土地上,一丝微弱的、来自遥远东方的信号,开始透过重重迷雾,隐约闪烁。

早在1929年11月底,当大多数美国人还天真地相信这场“黑天鹅”事件会很快过去时。

由张汉钦秘密控制的白山黑水基金会,便开始通过其影响力网络——包括合众国际社、《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报》和《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媒体——持续刊登着关于“中国东北”招募技术工人的广告。

起初,这些广告混杂在各类破产公告和失业新闻中,并未引起太多注意。

对于许多仍怀有“美国例外”幻梦的人来说,远渡重洋去往一个陌生的东方之地,无异于天方夜谭。

————————————

然而,时间进入1930年3月,冰冷的现实碾碎了最后的幻想。

当储蓄耗尽、求职无门、甚至连最基本的尊严,都在排队领取稀疏汤水的长龙中消磨殆尽时。

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广告词——“稳定工作”、“优厚薪酬”、“安家保障”、“建设新家园”——开始散发出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它们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宣传,而是漂浮在绝望海洋上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

这一切能够顺利进行,背后是白山黑水基金会卓有成效的“华盛顿布局”。

张汉钦深谙在这个世界上,规则往往由强者制定,或者,由懂得如何与强者交易的人所利用。

基金会麾下的说客们,携带着从华尔街股市崩盘前精准撤离的巨大资本,转化而成的“政治现金”,游走于华府权力的核心圈。

从对现状忧心忡忡的胡佛总统及其内阁成员,到在股灾中损失惨重、急于寻找新出路的国会两党议员,再到那些与各大财团关系密切的智库领袖。

一条隐形的“绿灯通道”被迅速打通。

对于许多面临选举压力和自身财务困境的政客而言,一个能够“输出失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的海外项目,无疑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更何况还能为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政治现金回报。

因此,这项看似敏感的海外招聘计划,在官方层面竟意外地没有遇到太多阻力。

合法性在美金的润滑下变得“畅通无阻”。

————————————

一九三零年三月,美国“汽车城”底特律。

寒风卷着废纸和尘土在空旷的街道上打转。

曾经的工业轰鸣早已沉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死气沉沉的寂静,间或被饥饿的咳嗽声或孩童的啼哭打破。

两个身影相互搀扶着,在布满碎玻璃的街道上蹒跚而行。

那是乔治和莱尼。

乔治个子精悍,眼神里还残存着一丝机警和挣扎,但深陷的眼窝和瘦削的脸颊昭示着长期的营养不良。

莱尼则身材高大得有些笨拙,破旧的衣裳紧紧裹在他骨架宽大的身上,显得空荡荡的。

他的脸上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天真和迷茫,只会紧紧跟着乔治,像一头迷失方向的巨熊。

“乔治,我饿……”莱尼低声嘟囔着,声音有气无力。

“我知道,莱尼,我知道。再坚持一下,我们会找到点吃的。”

乔治拍了拍莱尼粗壮的手臂,语气带着疲惫的安抚。

他自己也饥肠辘辘,前胸贴后背。

他们原本是怀揣着“美国梦”的流动农业工人,梦想着攒钱买一小块地,过上自给自足的日子。

但经济崩溃像洪水般冲垮了一切,他们失去了最后一份临时工作,彻底身无分文。

街角聚集着一大群人,排成了一条蜿蜒曲折、几乎看不到头的长队。

队伍里的人们大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0章大萧条(第2/2页)

与街上那些行将就木的流浪汉不同,这支队伍两侧有人在维持秩序,偶尔还能看到有人分发着某种食物。

“看,乔治!是发吃的吗?感谢上帝!”

莱尼浑浊的眼睛里瞬间迸发出光彩,拉着乔治就要往前冲。

“慢点,莱尼!别挤!”

乔治赶紧拉住他,心中也升起一丝希望。

他仔细望去,维持秩序的人穿着统一的制服,动作利落,分发的是一种看起来金黄油润、类似小馅饼的食物。

空气中隐约飘来一丝甜香,让他的胃部一阵剧烈抽搐。

就在两人犹豫着是否要加入这望不到头的队伍时,他们的身影引起了不远处一个人的注意。

————————————————

王慕理,白山黑水基金会北美地区的高级代表。

他此刻正站在一辆黑色的轿车旁,冷静地观察着招募点的运作。

他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色大衣,戴着皮手套,与周围破败的环境格格不入。

他的身边,一左一右站着两名如同铁塔般的壮汉,穿着便装,但锐利的眼神和鼓胀的太阳穴无声地宣告着他们的身份——保镖。

若有熟知美国拳击界的人在此,或许会惊愕地认出,这两人曾是名噪一时的重量级拳击冠军。

如今却甘愿为这位东方绅士保驾护航,世事变迁,令人唏嘘。

————————————

王慕理的目光扫过人群,最终停留在了乔治和莱尼身上。

在那一大片被生活压弯了脊梁、眼中只剩下绝望和麻木的人群里。

这两个年轻人虽然同样窘迫,骨瘦如柴,但他们下意识挺直的腰背。

尤其是乔治眼中那股尚未完全熄灭的、如同困兽般的求生光芒;

以及莱尼身上那种异于常人的、带着原始生命力的体格,显得格外突兀。

——————————————

乔治也注意到了这位气度不凡的东方绅士和他的保镖。

出于底层小人物的敏感和残存的自尊,他不想被当作企图插队或乞讨的麻烦人物。

他拉了拉莱尼的胳膊,低声道:“我们走吧,莱尼,别惹麻烦。”

两人下意识地挺直身体,准备默默离开这个不属于他们的地方。

“两位先生,请留步。”

一个温和但清晰的声音响起,用的是流利的英语。

王慕理带着两名保镖,已经走到了他们面前。

乔治顿时紧张起来,将莱尼稍稍挡在身后:“先生,我们只是路过,我们这就走。”

王慕理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尽可能显得友善的微笑:“不必紧张。我看二位似乎急需帮助。”

他对身旁的一名保镖示意了一下,后者立刻从随身的皮包里取出两个用油纸包好的食物,递了过来。

诱人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莱尼眼巴巴地看着,喉结上下滚动。

乔治犹豫了一下,但强烈的饥饿感最终战胜了警惕和自尊。“……谢谢您,先生。”

他接过食物,将其中一个塞给早已迫不及待的莱尼。

莱尼几乎是一把夺过,三两口就将那粘糯甜美、内馅饱满的“粘豆包”吞了下去,含糊不清地喊着:“好吃!乔治,这是我吃过最好的东西!”

乔治也小口却迅速地吃完了,温暖的甜意和饱腹感让他几乎落下泪来。

他舔了舔嘴角,由衷地说:“谢谢,先生,这真是……太美味了。”

若能一辈子吃到这样的食物,该是怎样的天堂?

王慕理看着他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他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又从保镖那里拿过一份折叠好的报纸,递给了乔治。

“如果你们正在寻找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或许可以看看这个。”

——————————————

乔治疑惑地接过报纸,展开。头版下方,是一则设计醒目的招聘广告,标题巨大而有力:

“远东的机遇:中国东北诚聘技术工人与实干家!用您的双手,在全新的土地上建设家园,赢得尊严与未来!”

报纸上,黑体的英文招聘启事如同一声惊雷,劈开了乔治眼前的绝望迷雾。

莱尼凑过来,他不识字,只是焦急地问:“乔治,上面说什么?是好消息吗?”

乔治没有立刻回答,他的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目光死死盯着报纸上关于“稳定薪资”、“技能培训”、“安家费用”、“土地许诺”的字眼。

以及那遥远而神秘的地名——“ManChUria——NOrtheaStChina”。

就是这份看似普通的报纸,这一纸来自东方的邀请。

让原本注定要在贫困、歧视和绝望中挣扎,最终可能如同无数破产者一样梦想破灭、客死街头的乔治和莱尼。

命运的轨迹,在这一刻,发生了谁也未曾料到的惊天逆转!

而东北,也将注入一股崭新而强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