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61章 东方新地平线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第61章 东方新地平线

簡繁轉換
作者:青衣江月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33 来源:源1

第61章东方新地平线(第1/2页)

1930年的美国,是一个梦想碎裂的国度。

纽约、芝加哥、底特律、洛杉矶……昔日机器轰鸣、纸醉金迷的都市。

如今只剩下失业人潮的沉默脚步和救济站前望不到头的长龙。

寒风吹过空荡的厂房和断供的房屋,卷起的不是希望,而是破产通知单和绝望的灰烬。

————————————

就在这片无边无际的灰暗之中,一道来自遥远东方的光芒,如同一座突兀而坚实的灯塔,刺破了浓雾。

在张汉钦的亲自指示下,“东方新地平线计划”以惊人的效率和魄力在全美主要城市全面铺开。

这项宏伟计划的野心极大: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为东北建立一个“技术自主、忠诚可控、可本土化”的现代工业基础。

而其手段,则精准地抓住了大萧条时代最脆弱的人心。

————————————

《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的版面上,开始持续出现整版的、设计简洁却极具冲击力的招聘广告。

广告上,一排排整齐划一、红顶白墙的崭新住宅区照片,与街头破烂的帐篷形成残酷对比;一座座庞大恢宏、烟囱耸立的崭新工厂厂房,提醒着人们这里会提供稳定的工作。

最诱人的是那几行加粗的承诺:

“诚聘技术人才!承诺以大萧条前工资水平支付!”

“提供稳定工作与安家保障!允许携带伴侣及1~3名家眷!”

“预付安家费:签约并登船后,每户预支200美元现金!”

200美元!

这在许多人连5分钱一杯的咖啡都喝不起的年代,无异于一笔巨款。

更重要的是,“携带家眷”和“稳定工作”这两个词,击中了成千上万濒临破碎的家庭最核心的痛点——

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是一个能让全家脱离苦海、重获秩序与尊严的完整逃生舱。

————————————

在昔日城市地标下方,是一个个临时设立的招募点。

很快,这些招募点前便排起了堪比救济站的长队。

与救济站前的死气沉沉不同,这里弥漫着一种焦灼的、孤注一掷的希望。

————————————

人流中,有被工厂辞退的熟练技工,有设计院倒闭的建筑师,有农场破产的农业技师,甚至还有失业的教师和医生。

他们曾经是美国的中产阶级脊梁,如今却和流浪汉一样,为了一张申请表而排队。

超过五十万人,怀揣着最后一丝幻想,填写了那份决定命运的表格。

————————————

在底特律的招募点外,乔治小心翼翼地护着刚刚领到的表格,仿佛那是易碎的珍宝。

他和莱尼挤在一个避风的墙角,借着昏暗的光线,莱尼好奇地看着,而乔治则深吸一口气,拿出仅剩的半截铅笔,开始填写这份将决定他们未来的“试卷”。

东方新地平线计划-技术归化申请表(编号:DET-001-730)

【填写须知】

1.漏项、涂改、字迹模糊即作废。

2.请全部使用大写字母或数字填写。

3.完成后交回最近审查点,请勿邮寄原件。

4.本计划所有运营与后续雇佣合同,均已获得美利坚合众国联邦政府及中国东北政务委员会备案认可。

5.本计划所有合同法律文本,由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众达律师事务所及中国吴凯声律师事务所联合起草与背書,受两国法律框架保护,具备完全法律效力。

乔治在简单阅读以上文字后,开始了答卷。

————————————

【注:正文为题目;

““为乔治的答卷,

()为乔治的心理活动等】

———以下五卷,共25题———

A.技术卷

A1.专利号/保密编号(无则写NA):

“NA“

A2.解决过的三项工业故障+草图(另纸):

“(乔治从口袋掏出另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简易的农机传动系统维修草图)“

A3.可携带关键工具/仪器清单(限20字):

“自用扳手套装,测量规,焊接套装“

A4.愿带几名中国学徒?(数字):

“20“

(乔治先写了“5“,划掉;“10“,划掉;“15“,划掉;最后写了“20“。

这是他的极限了,他非常想争取机会,但不会为此欺骗!)

A5.五年内可传授的核心技能关键词(限3词):

“农机维修,金属加工,焊接“

————————————

B.家庭卷

B1.申请者全名、出生年月、出生地:

“GEORGEMILTON,1895-03-15,旧金山;

LENNIE**ALL,1902-11-30,萨克拉门托“

(莱尼紧张地指着自己的名字,乔治点点头)

B2.子女数及年龄(用逗号分隔):

“0“

B3.申请者兄弟姐妹人数与现居城市(格式:数量-城市):

“GEORGE:0;LENNIE:0“

(乔治写下这个时,感到一丝庆幸,这意味着没有更多牵挂和负担)

B4.是否接受伴侣因工作安排,岗位调动分散安置≥200公里?(是/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1章东方新地平线(第2/2页)

“否“

(乔治虽然害怕失去机会,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勾选,他绝不能和莱尼分开)

B5.有无法官/牧师/记者亲属?(写关系,无写NA):

“NA“

————————————

C.信仰卷

C1.教会全称:

“NA“

C2.牧师姓名:

“NA“

C3.每周聚会小时数(数字):

“0“

C4.是否同意教会财产在华登记华人名下?(是/否):

“是“

(他根本不在乎)

C5.是否曾海外传教?(国家-年份,无写NA):

“NA“

————————————

D.政治卷

D1.曾加入政党?(写党证号,无写NA):

“NA“

D2.对“中国主权覆盖东北”一句话表态(≤20词):

“支持法律与秩序,愿在遵守当地法律下工作生活。“(英文)

D3.是否放弃领事裁判权?(是/否):

“是“

(乔治不太明白这个词的深意,但他知道必须选“是”)

D4.现受雇政府单位?(写部门,无写NA):

“NA“

D5.是否接受中国法庭裁决?(是/否):

“是“

————————————

E.附加卷

E1.是否同意20年土地使用权、身故归公?(是/否):

“是“

(有地种20年?这简直是天堂)

E2.是否接受中文技术考试方可续签/升职?(是/否):

“是“

E3.是否愿在五年内教会中国学徒≥10人?(是/否):

“是“

E4.紧急联系人:姓名-关系-地址:

“NONE“

E5.若政策调整需转变技术方向,是否配合?(是/否):

“是“

———裁切线———

申请人签名:

“GEORGEMILTON“

“LENNIE**ALL“

日期:1930年03月08日

————————————

乔治仔细地将两人省吃俭用拍的白底照片贴在背面,照片上,乔治神情严肃,莱尼则努力挤出一个乖巧的笑容。

填完最后一个选项,乔治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场艰难的考试。

他将表格仔细对折,紧紧攥在手里。

“乔治,”

莱尼小声问,眼里充满了希冀,

“填好了吗?我们能去那个有粘豆包的地方了吗?”

乔治看着莱尼单纯的脸,把表格捂在胸口,像是握住了通往新生活的船票。

“填好了,莱尼。祈祷吧。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

审核是极其严苛的。

由北美各地的中国留学生组成的初审团队,秉持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用冰冷的标尺丈量着每一个希望:

第一关,是筛人的“鬼门关”,不是选“可怜人”,而是选“可用之人”。

表格必须像一把手术刀:一刀下去,同时割掉四种人——

1.技术平庸者

2.宗教/政治狂热者

3.家族势力庞大、可能形成“小美国”者

4.有潜在反客为主野心者

超过90%的表格在这一关就被无情淘汰,扔进角落的废纸箱,如同它们主人的美国梦一样破碎。

————————————

第二关,技术背景调查:

通过初筛的5万份申请,被送往一个由基金会秘密聘请的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技术背景核实。

夸大其词、经历造假者被剔除。

这一关,又刷掉了一半。

————————————

第三关,面试:

剩下的2.5万人获得了面试机会。

面试官由基金会专员和资深华裔工程师担任,考察的不仅是技术、性格,还有适应能力和家庭稳定性,更更重要的是对东北的潜在忠诚度,服从度和归属感。

又有一半人在紧张的面试中败下阵来。

————————————

最终,仅有约1.2万个申请者及时其家庭(约4-5万人)进入了最后的体检与综合评审阶段。

他们将争夺那1万个宝贵的名额,成为“东方新地平线计划”的首批“技术归化民”。

这是一场发生在绝望深渊边的残酷选拔,优胜者将获得通往新生的船票,而大多数人的希望,则在严苛的筛选中被再次碾碎。

————————————

三月底,“东方新地平线”计划完成第一阶段目标。

上百艘万吨巨轮组成船队,从美国东海岸出发,满载一万户满怀梦想的美国家庭,开始驶向中国东北。

他们将去到那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为那些怀揣“实业救国”“收复河山”理想的人们,带来现代知识与先进技术的火种。

东北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正加速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