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116章 惊天营救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第116章 惊天营救

簡繁轉換
作者:青衣江月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33 来源:源1

第116章惊天营救(第1/2页)

民国十九年,七月三十日,凌晨,南京。

军统局本部大楼,多数窗户已漆黑,唯有三楼东侧交通科办公室的灯光,依旧顽固地亮着,像一只窥探着城市秘密的独眼。

科长楚明远少校,一位年近四旬、面容带着长期熬夜与精神紧张留下的憔悴痕迹的男子,正对着一份刚送来的特急车辆调拨申请单,感到脊背一阵阵发凉。

他深吸一口浑浊的空气,试图平复胸腔里那只疯狂擂鼓的心脏。

这份调单,纸张普通,格式常规,但上面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

————————————

申请单位:特勤处(一处)。

事由:特殊物资转运(绝密)。

需求:道奇卡车三辆(车况良好,伪装民用牌照),别克轿车一辆(黑色,局本部专用),配套燃油(足额,高标号)。

签发人副栏,那个龙飞凤舞、却足以让局内所有人噤若寒蝉的签名——戴笠。

启运时间:民国十九年七月三十一日,凌晨四时整。

目的地:苏州。

————————————

“苏州……特殊物资……”

楚明远在心中默念,指尖无意识地捻着纸张边缘,几乎要将其揉破。

他不是刚出军校的毛头小子,他是黄埔六期工兵科出身,在军统这潭深水里扑腾了多年,早已练就了从寻常公文中嗅出异常气息的本能。

近日局内风声鹤唳,“肃正”行动雷厉风行,于、林、邵三位党国元老自“七二五”会后便如人间蒸发……这一切,都让眼前这份看似普通的调单,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暗示。

冷汗,悄无声息地浸湿了他内衬的衬衫。

他想起一年前那个噩梦般的夜晚,上海青帮的赌场,他因一时贪念欠下的巨额赌债,以及那些面目狰狞的打手将冰冷的刀架在他妻儿脖子上的场景。

是“江潮会”,像幽灵一样出现,替他填上了那个足以让他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无底洞。

代价,就是他这枚被命名为“鼹鼠”的棋子。

他从未见过幕后之人的真容,所有的指令都通过死信箱和无法追溯的单线联系传递。

他厌恶这种被操控的感觉,但更恐惧失去眼下勉强维持的体面和生活。

————————————

“楚科长,这么晚还在忙?”门口传来值班警卫的声音。

楚明远猛地一惊,迅速将调单压下,强作镇定地抬头,挤出一丝疲惫的笑容:

“啊,是老王啊。处里明天的任务,车辆得提前安排妥当。这就好,这就好。”

打发走警卫,他重新审视调单。必须传递出去!

这个情报的价值,足以抵偿他欠下的“债”,也可能……将他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熟练地完成审批流程,盖章,将副本归档。然后,他拉开抽屉,取出一盒半旧的“老刀牌”香烟。

烟盒是镀金的,略显俗气,是某个商人送的礼物。

他轻轻旋开底部的装饰扣,露出一个极其隐蔽的薄层夹片。用密写药水(一种遇热显形的特殊墨水)在一小条薄如蝉翼的棉纸上飞快写下:

【明晨四时,三卡车一轿车,京杭国道,宁至苏,特货。鼹鼠。】

将纸条小心翼翼塞入夹层,恢复原状。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却耗尽了他在这个闷热夏夜里的全部力气。

————————————

中午,南京鼓楼附近的“凤凰书肆”。

楚明远如往常一样,利用午休时间来淘换旧书。

他与胖胖的老板寒暄了几句关于最近收到的几套宋版书的品相,看似随意地将那盒“老刀牌”放在了柜台角落一摞旧账本旁边。

几分钟后,一名穿着中山装、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进来,买了一本《诗经注疏》,付款时,手臂“不小心”扫过柜台,将那盒烟碰落。

他连忙道歉,弯腰拾起,自然地揣入自己口袋,转身离开。

楚明远的心跳几乎停止,直到那学生的背影消失在街角,他才长长吁出一口气。

情报,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带着致命的涟漪,悄无声息地扩散开去。

————————————

七月三十一日,凌晨三点半。

南京城内一处不为人知的秘密羁押点。

于右任、林森、邵力子三位老人被粗暴地从狭窄、潮湿的囚室中拖出。

连日的审讯、精神折磨与恶劣的伙食,让他们形销骨立,步履蹒跚。

于右任的胡须凌乱,林森的脸色苍白如纸,邵力子则因愤怒和虚弱而微微颤抖。

“你们……你们要带我们去哪里?这还有没有法律!有没有天理!”

邵力子用尽力气,嘶哑地斥问。

回应他的,只有押解特务冰冷的沉默和更加用力的推搡。

一名特务头目不耐烦地低吼:“闭嘴!老实点!再嚷嚷有你们好看!”

为了迷惑可能存在的窥探者,军统释放了多重烟雾弹:

几乎在同一时间,几支规模相似的车队从南京不同区域出发,驶向芜湖、镇江等不同方向;

局本部的电台频道里,充斥着加密的假指令,故意提及铁路运输和长江水运;

甚至通过特殊渠道,向黑市放风,称人犯已于昨夜通过津浦线北上。

而真正的押运队伍,则像幽灵一样,在凌晨最深的黑暗中,悄然集结。

三老被一起塞进一辆道奇卡车的封闭后车厢,车厢内只铺了薄薄一层稻草,闷热、颠簸,空气中弥漫着汽油和霉烂混合的刺鼻气味。

那辆黑色的别克轿车里,坐着此次押运的最高指挥官——军统行动处上校组长,以冷血和高效著称的赵理君。

车队缓缓驶出城区,上了京杭国道。赵理君摇下车窗,点着一支烟,对车内的心腹嘀咕道:

“局座也太看得起这三个老家伙了,兴师动众,还动用‘忠教’(忠义救**教导队)的一个精锐排!真是杀鸡用牛刀。”

身旁的副手压低声音:

“组长,慎言。戴副局长特意交代,这几个人关系重大,是烫手山芋,也是……诱饵。奉天那边,还有那些不甘寂寞的江湖余孽,说不定正盯着呢。送到苏州‘反省院’,那地方僻静,才好布下天罗地网,等着鱼儿上钩。”

赵理君嗤笑一声,吐出一口烟圈:

“来了正好!老子这阵子正闲得手痒,正好拿他们活动活动筋骨,立个头功!”

车队前后各一辆卡车,车上是他亲自挑选的三十多名彪悍特工,装备着清一色的德制MP18冲锋枪和毛瑟手枪,火力足以应付一场小规模遭遇战。

他自信,这样的配置,万无一失。

————————————

苏州城外,十里坡。

此地距城区约十里,是通往那座隐藏在丘陵深处的秘密“反省院”的必经之路。一段长长的坡道蜿蜒穿过茂密的杉木林,路面狭窄,仅容两车交错,是打伏击的理想地点。

坡顶密林中,“冷刃”如同一尊没有生命的石雕,隐在灌木丛后。他举着望远镜,目光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公路的尽头。

在他身后,二十名从总情报处“夜枭”行动队中百里挑一的东北特工,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无声地检查着装备。

他们手中的二八式自动步枪擦得锃亮,腰间的镜面匣子枪机头大张,特制的三棱军刺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幽冷的寒光,这种放血槽设计能造成难以愈合的致命伤。

另一边,一位目光如电、身形精悍的中年男子,正是名震江湖的“暗杀大王”王亚樵(江潮会沪苏地区负责人,“首闸”嫡系)。

他面色沉静,但紧抿的嘴角透着一股决绝的杀意。他身后,二十名斧头帮的精锐弟子肃立,这些人并非寻常帮众,多是身负武功、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亡命之徒,腰间别着短柄利斧,手中多是速射性能极佳的驳壳枪和花机关冲锋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6章惊天营救(第2/2页)

————————————

“来了。”冷刃的声音低沉冰冷,打破了林间的死寂。

远处,车队卷起的尘土隐约可见,引擎的轰鸣声由远及近。

“按计划,动手!”王亚樵眼中精光一闪,猛地一挥手。

两名埋伏在路旁的斧头帮好手,用力推倒两棵早已被锯断大半、用藤蔓勉强支撑的大树。

伴随着轰隆巨响和漫天飞扬的尘土,路面被彻底阻断。

军统的车队猝不及防!

头车驾驶员猛踩刹车,轮胎在土路上摩擦出刺耳的声音。

几乎在同一瞬间,“冷刃”麾下的狙击手扣动扳机!

“砰!砰!”

两声精准的点射,头车驾驶室的玻璃碎裂,驾驶员和一名探头观察的特工应声毙命!

“敌袭!准备战斗!”

赵理君在轿车里狂吼,拔枪推开车门,试图组织反击。

训练有素的军统特工们反应迅速,立刻依托车辆作为掩体,用MP18冲锋枪和手枪组成密集的火力网,向道路两侧的树林疯狂扫射。

子弹如同泼雨般打在树干和土坡上,噗噗作响。

然而,东北特工的火力更猛、更准!

二十支二八式自动步枪组成的交叉火网,瞬间压制了军统的火力。

自动步枪持续而稳定的射击,将军统特工牢牢钉在车后,抬不起头。

子弹击中卡车钢板,发出叮当的爆响,油箱被打穿,汽油汩汩流出。

“弟兄们,跟我上!剁了这群狗特务!”

王亚樵怒吼一声,如猛虎出柙,带领斧头帮众从侧翼发起了决死冲锋。

他们利用树林的掩护,身形矫健,迅速接近车队。

近身之后,斧头帮的武功和亡命打法发挥了恐怖的效果。

利斧翻飞,砍杀声、惨叫声、枪声响成一片。

军统特工虽然枪法精准,但在如此近距离的混战中,难以发挥优势,不断有人被斧劈刀砍,倒在血泊之中。

冷刃亲率一个突击小组,如同尖刀般直插核心囚车。

一名特工用撬棍猛撬车门锁,另一名则迅速在车门合页处安装小型炸药。

“轰”的一声闷响,车门被炸开!

车内,三位老人紧紧靠在一起,脸上虽有惊惧,但更多的是决然。

“于先生、林先生、邵先生!东北少帅派我们来救你们了!快跟我们走!”冷刃低喝道。

三老瞬间明白过来,眼中爆发出希望的光芒,在特工们的搀扶下,迅速撤离这片血腥的杀戮场。

赵理君眼见大势已去,目眦欲裂,持枪顽抗,被一名“夜枭”一枪精准击中持枪的手臂,手枪脱手。

他还想挣扎,一名斧头帮弟子从侧面猛扑上来,手中利斧带着风声,狠狠劈在他的后背上!

赵理君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扑倒在地,鲜血瞬间染红了泥土。

整个伏击战激烈而短暂,从开始到结束,不过十余分钟。军统押运队三十余人,除个别重伤被俘外,几乎全军覆没。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味和血腥气,场面惨烈无比。

————————————

硝烟未散,十里坡的寂静被远处隐约传来的引擎轰鸣打破——军统的增援,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清理现场!快!”

冷刃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东北特工行动迅捷,将己方伤亡战友迅速抬上备用车辆,并泼洒汽油点燃了军统的卡车残骸,以烈焰和浓烟掩盖战斗痕迹,拖延追兵判断时间。

“不能按原计划走水路!”

王亚樵蹲在路边,耳朵贴近地面听了片刻,脸色凝重地起身,

“军统的摩托车队,不止一路,他们把河汊出口可能都堵死了!军统反应太快!”

形势瞬间危急。原定利用水网隐匿的计划已不可行。

“化整为零,多层伪装,走陆路,但目标不是上海!”

冷刃当机立断,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应变能力。

“军统必定认为我们急于进入租界,会在主要通道布下重兵。我们反其道而行之!”

新的方案在电光火石间形成:

三老立即换上王亚樵准备的苏南普通商贾的丝绸长衫,藏在一家毫不起眼、存储着本地丝绸的货仓里。

而大部分东北特工和斧头帮弟子则换上缴获的军统制服,伪装成“押送俘虏”的队列。

六辆租界牌照的轿车大摇大摆地沿着三条次要公路,分别向浙江湖州,浙江嘉兴,上海方向佯动,吸引军统主力追击。

他们此行早已做好十死无生的准备。

————————————

当夜,趁着军统主力被三路吸引,王亚樵和冷刃则带领最核心的5名骨干,护卫着三老,乘坐一辆由江潮会通过地方关系临时调来的、挂着教会医院标志的救护车。

他们利用军统对涉外机构的忌惮,冒险驶向苏州城内的一家法国教会医院。这是极其冒险的一步,但也是灯下黑的高招。

在医院地下密室短暂停留两小时后,利用江潮会安插在沪宁铁路局的内线,三老被伪装成需要紧急转院上海“宝隆医院”的“重症病人”,躺上了担架,盖着白布,由王亚樵等人扮作医护人员,登上了当天傍晚一列由苏州开往上海的邮政专列的行李车厢。

原以为铁路系统相对独立,且邮政列车检查较客运宽松得多。

然而,军统的网撒得比想象的更密。

戴笠在得知十里坡遇伏后,暴怒之下,下令对苏沪间所有交通要道实行“铁桶式”封锁,尤其加强了对铁路的监控。

邮政列车在距离上海站还有三公里的一个小站临时停车接受“特别检查”。一队荷枪实弹的军统特务和铁路警察登车,逐节车厢搜查。

“所有人员下车!接受检查!”特务的吆喝声在车厢外响起。

车厢内,空气瞬间凝固。王亚樵的手按在了腰间的斧柄上,冷刃透过车厢缝隙观察着外面,眼神冰冷。三老躺在担架上,呼吸急促。

千钧一发之际,一名江潮会安插在列车员中的内应,悄然拉响了位于列车前部的紧急制动阀!

刺耳的刹车声响起,整列火车剧烈晃动!

与此同时,车头车尾和部分车厢都有江潮会人员开枪袭击。

“怎么回事?!”

“前面出事了!”

登车检查的特务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吸引,分头前去支援。

趁此混乱,王亚樵和冷刃当机立断,开枪打死留守的特务,护卫着三老迅速从车厢一侧跳下,潜入铁轨旁昏暗的棚户区。

他们在狭窄、污秽的弄堂里穿梭,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甩掉了零星追来的特务。

————————————

最终,在天亮前最黑暗的时刻,一行人如同幽灵般,抵达了法租界边缘的一个秘密接头点——

一家通宵营业的、由广东人开的云吞面摊。

老板看似寻常,实为江潮会外围成员。

在这里,他们再次换装,乘坐上早已等候在此的、属于瑞士驻沪领事馆的黑色轿车,畅通无阻地驶过巡捕把守的关卡,进入了真正的安全区——法租界贝当路那栋幽静的花园洋房。

当洋房典雅华丽的大门在身后关上的那一刻,所有人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三老望着窗外租界宁静的街景,与刚才经历的步步杀机恍如隔世,他们紧紧握住冷刃和王亚樵的手,老泪纵横,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所有的感激与决心,都蕴含在这无声的紧握之中。

一条加密电波,随即从上海发出:

【三老得救,有惊无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