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36章 商讨削藩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36章 商讨削藩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36章商讨削藩(第1/2页)

至此,李纯想起了唐朝著名的“牛李党争”就是发源于此,“牛李党争”前后搞了几十年,朝臣分成两派,反复内斗,成为唐朝晚期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读史的感受上来讲,李纯一直比较欣赏李吉甫、李德裕的能力,属于挺李反牛派,对牛僧孺、李宗闵等清流派非常不感冒,历史证明这几个人办事确实不靠谱。

李纯认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国家的兴盛关键还是要靠一批能干的大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而不是只知道评判是非、标榜正义的士大夫。

恰恰,中国古代的官场,对如何治国、富民、强军方面,操心不多,在一些事关面子、礼仪、改制等方面,斗的你死我活。

所谓振兴唐朝,缺的不是只会评判他人的清流狂儒,而是缺能够帮朝廷办事的能人,未来还有很多大事要做,李吉甫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如果把只会人身攻击、指摘缺点的学子评为举人,就会助长这种崇尚清谈的歪风邪气,导致谁干的多、谁就可能错的多,谁就被批评的多。

事实上,那些不怎么干事的人,不知道解决问题的艰难,用完美主义要求别人,往往是苛于待人,宽于律己,真正自己犯错了,又会给自己找一大堆理由,李纯对这种人非常反感。

如何处理此次科举案,就是以后要选择哪一种人的态度,李纯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站在李吉甫这一边,出手打击杨于陵等人,李纯需要的是能办事的循吏,不是只会空谈的清流。

李纯在前世时,读明史时对万历年间那一段印象深刻,首辅张居正本身也有一些缺点,但是有魄力、能办事,搞了很多改革措施重振已经衰落的明朝,却引来很多所谓清流的攻击,死后被抄家,搞得大臣都不敢任事,纷纷玩躺平,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李纯回想,自即位以来,自己带着几个重臣,为了解决唐朝存在的问题,想了多少办法,费了多少精力,形势才逐步好转。

这些士子不懂事也罢,杨于陵难道看不见,也不懂吗?居然录取这样的士子成为进士,科举取士还有什么意义?

李纯决定,必须采取措施,摆明态度,下旨取消此次科举取士的结果,将礼部尚书杨于陵外放为岭南节度使,由礼部侍郎王播接任礼部尚书。

至于王涯和韦贯之,李纯觉得他们还不算顽固,只是将他们训斥一番,没有贬官处理。

这两个人后面改变态度,多做事、少议论,逐步取得了李纯的谅解。至此,清流派基本瓦解。

李纯听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病重,认为是个解决藩镇问题的契机,干脆暂停科举,等解决藩镇问题后,再改革科举制度。

元和三年底,各地发往朝廷的奏报中,多个大臣提到成德节度使王士真的病重的事,其子王承宗野心勃勃,极有可能自任留后,而后顺势接任节度使。

藩镇问题,一直都是朝廷的头等大事,也是李纯最想解决的问题,放在以前,李纯还会犹豫,现在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都在上升,决不能放任王承宗接任成德节度使。

为了谨慎起见,李纯决定还是来个集体讨论,收集一下大臣们的意见,摸个底,他本想在含元殿召开大朝会,但是又怕人多泄密,决定次日在宣政殿召集一些重臣讨论。

第二天,由两名宰相领头,十多位朝廷重臣陆续走进宣政殿,向李纯跪拜施礼,而后在殿内依次而列,进行一个小型朝会。

李纯开宗明义:“朕即位之初,众臣皆曰藩镇割据为我朝第一大患,但是三年多过去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今天就是要针对这个问题,好好讨论一下,众爱卿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吉甫首先发言:“自陛下登基以来先后讨平刘辟、李锜,其他藩镇莫不顺从,目前势大且顽固的只剩卢龙、成德、魏博、淮西、平卢五个藩镇,以陛下的英明,自当一一讨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章商讨削藩(第2/2页)

李纯道:“当务之急是拿出管用的办法,提出解决这五个藩镇的措施,彻底解决全国藩镇割据的问题。”

裴垍说:“藩镇核心问题的就是各节度使的权力太大,财权、兵权、官员任免权全部在节度使手里,就是象征性的给朝廷交点赋税。近年来,有的节度使或父死子承,或兄终弟及,简直成了家天下,有的干脆连赋税都不交,除了名义上属于朝廷,实际上就是独立王国。要解决藩镇问题,核心的就是把兵权、财权、官员任免权分开,各领一方,相互制衡,由朝廷来决断。”

李纯道:“裴爱卿说到了点子上,就是应该这样,可是五个强藩经营已久,兵精粮足,自然不会轻易让出权力。”

李绛说:“五个藩镇也不是铁板一块,完全可以各个击破,他们内部也有嫌隙,卢龙、义武、成德三个节度使前面就因为利益冲突,发生了好几次争斗,还互相向朝廷告状,而且自陛下令兵部制作火器以后,神策军大量装备火器,战斗力大增,集中力量打掉一两个藩镇不成问题。”

李纯道:“朕听闻范希朝和高崇文在左右神策军大练兵,成效不错,改日朕要去看看成果。”

李绛说:“这个不成问题,现在左右神策军经过严格训练以后,老弱病残都淘汰掉了,八万人都是精兵猛将,装备火器后战斗力提高很多,随时可以迎接陛下检阅。”

李纯道:“打仗就是打钱,需要大量物资,李巽,财政和物资状况目前怎么样?”

户部尚书李巽答道:“禀陛下,目前财政收入大增,加上皇上带头节俭,宫中的支出降低很多,增加了很多经费给军队,饷银充足,各项物资准备充分,可以一战。”

李纯赞道:“在经济上,李巽和程异可是立了大功,削藩以后,经济就是主要施政方向,还有你们大展身手的机会。”

门下侍中卢从史说道:“自古以来,应以和为贵,自肃宗以来,因藩镇问题,战争不断,削藩就要打仗,仗打起来就会造成破坏,臣觉得还是维持难得的和平更重要。”

枢密使崔群说道:“卢大人这说的是什么话,藩镇是我朝大患,陛下为了此事殚精竭虑,岂能半途而废?”

礼部尚书王播说:“陛下让大家讨论,都可以各抒己见,战争乃国之大事,确实要慎重而为。”

李纯道:“打还是肯定要打的,但是不可能五个全打,这样朝廷吃不消,现在就是要商讨一个稳健的办法。”

裴垍说:“臣还是比较赞成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办法。”

光禄大夫李藩说:“目前成德节度使王世真生病一年未好,病情加重,如果其去世,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收回成德节度使的任免权,另派朝廷信任的人过去。”

李纯道:“如果收回成德的权力,王承宗势必反抗,其他藩镇会是什么态度?”

李吉甫说:“据臣所知,魏博与成德南边相邻,其节度使田季安与王士真关系较好,大概率会支援他,北边的卢龙节度使刘济则跟王士真有仇怨,完全可以争取过来。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和平卢节度使李师道虽心怀异志,但是表面上还不至于敢跟朝廷作对,而且中间隔着其他藩镇,也无法军事支援,只要处置得当,完全可以打垮成德,甚至可以顺道收服魏博。”

李纯道:“李爱卿的一番宏论切中要害,甚合朕意,那就软硬兼施,一定要借机打一场翻身仗。郑尚书,你们吏部准备一下,朕准备再召几个节度使入朝,具体人选,朕和两个宰相商议以后,明天再通知你。兵部也准备一下,朕打算后天去神策军视察一番。今天就讨论到这里,两位宰相留下来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