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7章 火药试验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7章 火药试验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7章火药试验(第1/2页)

由于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一行人下午才赶到户县的郭家院子。此处坐落在终南山脚下,离长安百余里,周围树木茂盛,人烟稀少。

李纯觉得这个院子位置很好,即使有点动静也不会引起注意,是个炼制火药的好地方。

进了宅院,只见一名中年道士正踱着步,此人身穿灰色道袍,须发灰白,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李纯走上前问道:“你就是清虚子道长?”

道士看出李纯气质不凡,估计他就是广陵王,赶忙拜首道:“小道正是清虚子,拜见广陵王殿下。”

李纯好奇地问:“清道长原来在哪里修道,是如何发现的火药?”

清虚子答道:

“小道原来在老君山修道,在炼丹的时候,需要硫磺、硝石等材料,后面发现这两种东西如果混入炭粉,会剧烈燃烧,甚至会爆起来,所以就对此有些感兴趣,研究了一番,今年应道士柳泌之邀,来钟南山修道,因柳泌经常入宫,殿下的人问起火药的事,他想起了我,便向殿下推荐。”

李纯来了兴趣:“你身边可有现成的火药,能否现场演示一下?”

清虚子早有准备:“小道前期有存了一些,听闻殿下感兴趣,就带来了一些火药,可以现场演示。”

说罢,清虚子拿出一个黑色陶罐,又取出一个木板放在地上,然后从罐子里往木板上倒出一些黑灰色粉末。

然后,清虚子又弄来一个燃烧的木条,小心地对着黑色粉末点去。燃烧的木条刚一接触到那些粉末,粉末就剧烈燃烧起来,散发出大量的灰色浓烟。

烧完以后,李纯走近看了看,发现烧的不够充分,还留有一些黑色的残渣,燃烧时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剧烈,冒出的烟偏多。

他顺手从清虚子的陶罐中抓出一些火药,认真看了一下,然后说:

“一硫二硝三木炭,感觉配的比例有点不对,硝石偏少,而且粉末不够均匀,有的颗粒比较大,这样难以充分融合反应,威力不够大。”

清虚子惊奇的说:

“殿下居然对火药也有研究,你所说一硫二硝三木炭的配方,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只是凭着感觉配的,各种材料的具体比例还没有把握清楚。”

李纯说:“这样吧,再搞一些火药放在竹筒里,看威力如何。”

郭云赶忙找来一根较粗的竹子,锯了一段竹筒,在李纯的指导下,在竹筒上打了一个孔,然后从孔里倒入火药,再找了一段麻绳,浸了油后,塞进孔内,然后把竹筒放在一个石头上。

清虚子又拿了一个燃烧的木条,对着绳头点去,绳头点燃后,然后赶紧闪开。只见火绳逐渐向竹筒内燃去,突然发出“砰”的一声,竹筒炸裂,掉落在石头旁边。

李纯走上去,捡起竹筒,发现竹筒只是炸裂开,掉落的距离也不远,威力远远不够,认为这样的火药尚没有军事价值,必须要加以改良。

李纯对郭云和清虚子说:

“火药这个东西有大用,你们必须投入精力尽快改良,郭云回去跟户县县令传一下我的意思,把你职责内的事找其他人接替一下,以后集中精力负责好制作火药的各项事务。清虚子按照我刚说的一硫二硝三木炭配方,重新再配再试验,制作几个大小一样的容器,严格按照一比二比三的量,精准去配,务必要用上好的材料,不能掺有杂质,三种材料研磨成细粉,混合均匀,方能发挥最大威力。”

没想到清虚子说:

“小道的的主业是修道炼丹,火药之事,因一时兴趣,稍有为之,怎能全身投入?而且配制火药用的硫磺、硝石都非常耗费银钱,小道已经投入不少,难以为继,还请广陵王另择贤能。”

李纯听出了清虚子的小心思,便果断说道:

“修道炼丹,搞了千余年,也不见有真的仙丹出世,火药搞成了,对国家将有大用,清道长必将立下大功一件,比那炼丹强多了,至于银钱的事,道长不必操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章火药试验(第2/2页)

李纯又对吐突承璀说:

“郭云、清虚子要负责火药之事,甚为辛苦,先各赏银五十两,以后每月给予二十两银子的用度,至于购买材料的费用,全由王府出,由郭云据实报销。”

唐朝银子比较值钱,一两银子约等于前世2000元,五十两银子相当于前世十万元,每月二十两银子相当于四万,在唐朝是一笔不小的金额。看到李纯如此大方,郭云和清虚子均面露喜色,清虚子再不提推辞的事。

李纯又对郭云说:

“你从县衙内调一组人,担任保卫,闲杂人等一律不得接近,火药之事要绝对保密,不得为其他人所知,否则杀无赦!另外,你还要再聘请几个工匠,共同参与制作,尽快促成此事,火药调配上由清虚子负责,其他一应事务均由你负责,事关银钱的事尽管向王府提用,你可清楚此事的重要关系?”

听到李纯如此说,郭云知道事关重大,不敢马虎,连忙说:

“卑职一定倾尽全力把这件事办好,绝对做好保密工作,请广陵王放心!”

李纯最后对郭云和清虚子说:

“近期我还有别的事要忙,火药之事,就拜托二位了,一般的事你们自己处理就好,重要的事或者有大的进展,郭云可随时去王府禀报于我。”

两人应下以后,李纯就带吐突承璀等人策马而回。

回府后,李纯觉得唐朝积贫积弱,自己要尽快参与到权力体系当中,争取先解决一些局部问题,决不能放任这些问题继续恶化。

李纯又一想,目前皇帝是父亲李诵,自己作为儿子,既然病好了,于公于私都应该去拜见皇帝父亲,顺便也摸一下虚实,于是决定进宫一趟。

第二天,李纯在太监的引领下,走进大明宫紫宸殿,也就是皇帝的居所,经过太监的通报回禀,李纯走入殿内。

李纯进殿后,看见顺宗坐在一把龙椅上,看样貌估计年龄在五十左右,一脸病容,萎靡不振,呆呆的向前望着,左边有个妃子坐在凳子上,右边站立着一个太监,应该分别是牛昭容和李忠言。

看到顺宗后,李纯连忙跪下叩拜:“儿臣李纯,特来拜见父皇,祝父皇万寿安康。”

只见顺宗动了动嘴唇,含混不清的吐了几个字。李忠言侧耳倾听了一下,然后朗声喊道:“皇上让殿下起来,赐座。”

李纯坐到一旁的椅子上,然后对着顺宗说:

“儿臣前段因偶染风疾,卧床不起,近两日身体才算好利索,儿臣心中一直惦记着父皇,今日特来拜见父皇,父皇如果有什么事让儿臣办,尽管吩咐。”

顺宗朝着李忠言又动了几下嘴唇,李忠言仔细倾听以后,说道:

“陛下说,李纯殿下的孝心他已知晓,目前尚无大事需要殿下去办,平时安心在王府读书即可。”

李纯不死心,又赶忙说道:“儿臣听闻最近政务繁多,父皇身体有恙,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参与政务。”

顺宗的嘴唇又动了几下,李忠言仔细听完后,说道:

“陛下说,政务之事,目前由王叔文等人操持就好,暂时无需李纯殿下劳心,如没有其他事,就先退下吧。”

李纯虽仍不甘心,但也只能拜首道:“儿臣告退,愿父皇早日安康。”

在回王府的路上,李纯心中极为不满,自己堂堂皇长子,竟不如王叔文一个外人,宁可委政于朝臣,却不放权给自己的儿子,真是岂有此理!

李纯仔细再一想,也理解了其中的奥秘,顺宗当了25年的太子,即位前生病了,还因此差点错失皇位,这才即位三个多月,还没完全过把皇帝瘾,怎么可能会轻易放权。

而且以顺宗目前的状况,一旦放权给自己,极有可能拿不回来了,被彻底架空,顺宗虽然身体有病,但是脑子倒是一点都不糊涂,还要尽力抓住权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