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66章 收服回鹘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66章 收服回鹘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66章收服回鹘(第1/2页)

李听见状,立即命令唐军调整队形,将一部分人调整到后方,这样,全军形成一个环形防御阵型。

回鹘军绕道唐军后侧以后,发现那里的唐军已经严阵以待,知道冲过去没有好果子吃,就来个只包围不冲击。

这样一来,两军就形成了对峙的状态,谁也奈何不了谁。崇德可汗看到前面死了一两万回鹘军,恨得牙根直痒,决定在这里困死东路军。

这样一来,对东路军确实不妙,等于把给养掐断了,喝水吃饭都是问题,李听看到形势不对,立即命令亲兵发射火药箭,召唤其他部队前来支援。

回鹘草原面积广大,即使发射火药箭,其他友军能否及时发现,并过来支援,都是问题,当前的危机必须解决。

李听看到唐军在开始的射击中,射死了不少回鹘人和他们的马匹,于是计上心来,命令部队缓慢往前推进。

回鹘军看到唐军往前推进,为了防止再次被射击,于是纷纷后退,唐军抵达那些回鹘军和马匹的尸体位置后,就停止前进。

这个时候,出来一批辎重兵,他们将那些已死的、垂死的马匹拖进唐军的阵营中,然后就地杀马取肉,现场搞起了烤马肉。

唐军打了一仗,到了中午也都饿了,辎重兵将马肉烤好之后,各军都分配不少,大家美美地吃了一顿烤马肉,吃不完的,还可以包起来放在行囊里,留在晚上吃。

回鹘军看到唐军当着他们的面,将他们的战马宰杀吃掉,肺都快气炸了,但是又无可奈何,只能远远望着。

李听觉得原地呆在这里肯定不行,还是向中路军靠拢为妙,顺便在沿途也找些水源,不然大军用水也是问题。

李听于是命令东路军,继续保持环形阵型,全军向西移动。东路军向西走了二十里左右,天也快黑了,终于发现有个水源,于是决定在这里宿营。

夜间,崇德可汗仍不死心,派出骑兵袭击唐军的营地,唐军早有准备,在回鹘兵来袭时,用密集的火力,将其击退,回鹘军平白又损失了上千人,无功而返。

到了第二天,回鹘军仗着自己人多,仍不愿放弃,继续与东路军对峙,东路军往西移动,他们也往西移动,李听为了保险起见,又让人发射了一支火药箭。

两军对峙到中午,李听有点火了,派出三千骑兵突然杀出,对着回鹘军猛冲,对着回鹘军就是一阵猛烈射击,打的回鹘军死伤一批,被迫后撤。

这三千唐军见好就收,不再往前,东路军主力前移与先锋汇合,辎重兵再次出来,拖一些死马、伤马,就地宰杀,东路军又美美地吃了一顿烤马肉。

回鹘军看到这种情形又气又怒,却无可奈何,士气逐渐低迷,不愿跟唐军对峙下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回鹘军的西北方向响起了枪声,原来,中路军杀过来了。

东路军一看,士气大振,立即上马,对着回鹘军发起冲击。

回鹘军腹背受敌,再也支撑不住,开始四散逃亡,崇德可汗率领一股亲兵向东北逃跑。

这一战,只打了一个多时辰,回鹘人又伤亡近两万人,还有四万多人被俘,回鹘军遭到重创。

从此以后,回鹘军对唐军产生了严重的畏惧心理,只要发现大股唐军,就远远逃遁。

那些被回鹘压迫的民族,看到回鹘人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谁还有心思跟唐军死磕,待唐军到达后,纷纷投降,唐军先后给他们的部落首领分封官号,成为唐朝的附庸。

对于投降的部族就在当地征收物资,对于敢于反抗的部族,直接杀其首领,没收其牛羊,充作军资,以战养战,准备来一场持久战。

回鹘崇德可汗,搜集残部,眼看无法和唐军硬刚,于是带领嫡系部族和部队向北逃遁,一直逃到了色楞格河(今蒙古国境内)流域,准备以拖待变。

平胡军统领乌重胤久有建功立业、封狼居胥的想法,此次进入回鹘,梦想一展当年卫青、霍去病的荣光,打败异族军队,建立属于自己的功勋,在与东路军击败回鹘主力后,他继续一路向北猛攻,先后收服回鹘七八万部众,发誓要抓住回鹘崇德可汗。

元和八年六月,乌重胤带兵追到古狼居胥山(今蒙古国杭爱山)附近,击败回鹘的一支约两万人的后卫部队,并将其主将俘获,经审问才知,主将是崇德可汗的弟弟莫利骨。

乌重胤当即要求莫利骨投降,向大唐表示效忠,刚开始莫利骨还有点死硬,不愿投降,乌重胤也不犹豫,直接下令就地枪毙,莫利骨吓尿了,立马哭喊着要投降。

乌重胤对莫利骨说:

“投降就对了,此处离可敦城不远,你可以自立为崇南可汗,以可敦城为都,建立自己的牙帐,可敦城及其以南的回鹘土地和部众全部归你,这样岂不快哉,干吗为了你哥去死,我们也不想杀你哥,只要他向大唐投降,效忠大唐,可以继续做他的可汗。”

莫利骨彻底想通了,放着可汗不做,非要愚忠而死,不是傻吗?当即接受乌重胤的意见,自称崇南可汗,搜罗回鹘余部,在可敦城建立自己的牙帐,改回原来的部落名字回纥。

很多回鹘人被唐军打的东躲西藏,牛羊被抢,早就腻烦了,看到莫利骨称汗,纷纷过来投降归附回纥,崇德可汗的兵马和部众日益减少。

千里挺进回鹘,收服莫利骨,乌重胤感觉自己也算有些功劳,于是带上部将,登上狼居胥山,刻石记功,焚香祭天,模仿当年的霍去病,颇为得意了一番。

在东线,李听率领平辽军继续追杀回鹘各部,把回鹘军打的一路逃窜,回鹘东部的主要部族为仆骨部,多年受到回鹘的压迫,不愿为了崇德可汗卖命。

在李听驱逐回鹘军以后,仆骨首领主动归顺唐军,自称达延可汗,把仆骨部从回鹘独立出来,改为效忠唐朝,断了回鹘的右臂。

在西线,刘光颜率领镇北军向回鹘西部的铁勒部一带扫荡,当地的回鹘军队根本无法抵挡,只能向北逃去。

铁勒部当年也是漠北的大部落,称雄一时,后来被回鹘打败,不得不臣服于回鹘,此时也趁机脱离回鹘的统治,其首领也率部归顺唐军,自称顺天可汗,跟随唐军打击境内的回鹘军队,断了回鹘的左臂。

崇德可汗带领效忠于他的军队的部众一路逃到色楞格河下游,再往北就要到了北海(今贝加尔湖),眼看无处可逃,一路上士气低迷,垂头丧气。

崇德可汗的如意算盘是,漠北草原地幅广大,自己熟悉地形,可以到处躲藏,只要等唐军久战生疲,主动退去,自己就可以率部打回去,收复故土,继续做回鹘的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6章收服回鹘(第2/2页)

崇德可汗这么想,他的手下可不这么想,唐军一路打过来,如摧枯拉朽,打的回鹘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策反了很多部落,一直向北追来,根本没有停歇的意思。

虽然回鹘人对地形更熟悉,可以躲藏一阵,但是几万人哪有那么好躲藏,一旦被唐军包抄,就是灭顶之灾。

尤其是那些有权势的人物,只要脱离崇德可汗就可以自立为汗,可以成为一方诸侯。继续陪着崇德可汗继续逃亡,眼看毫无出头之日,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条,很多人心怀不甘。

回鹘大相特里钦,对崇德可汗这种与唐朝死磕到底的态度非常不满,思忖着与其被唐军追上来打死,不如冒险夺取富贵。于是,特里钦召集心腹,合计了一番,决定反水。

次日,特里钦以从马上摔下受伤为名,请崇德可汗前来探望,崇德可汗也未生疑心,来到特里钦帐内探望。没想到,崇德可汗一进大帐,就被特里钦埋伏的人袭击,当场被刺死。

特里钦召集回鹘主要头领,对他们说:

“唐朝只是要求我们分成几个独立的部落,向唐朝效忠即可,不要我们的土地,也不要我们的百姓,我们干嘛非要跟唐军死磕,我现在决定称汗,向唐朝臣服,你们愿意追随我的,就一起过安稳日子,还想继续和唐朝死磕的,就请离开这里,跑远了去干。”

大部分人看到回鹘大势已去,继续对抗没有好下场,都想安稳下来,即使有少量的回鹘人不服,也不愿继续冒险,最后一致同意支持特里钦,尊其为天通可汗,在色楞格河下游建立新的牙帐,仍称为回鹘。

特里钦派人带上崇德可汗的人头和表示臣服的书信,送到乌重胤的大营,正式宣布效忠唐朝。

回鹘西北的黠戛斯,早就对回鹘不满,已经处于半独立状态,看到回鹘基本倒台了,干脆也趁机独立,他们甚至还追杀回鹘的余部,趁机抢夺他们的牛羊,和特立钦的回鹘国关系恶化。

金山(今阿尔泰山)以西的车师部,地处边远,原本处于回鹘的控制,被在西域征讨的李愬军队击败,也脱离了回鹘的控制。

到了元和八年九月,原来回鹘汗国控制的地盘已经分崩离析,分裂为各自独立的几个政权,除了黠戛斯外,其他部落全部向唐朝投降,派出使者带着朝贡的物品和臣服的诏书,到武元衡所在的云州,正式向唐朝臣服。

回鹘的土地基本都是沙漠和草原,不适合汉人生存,李纯对他们的土地不感兴趣,只是回鹘作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权,拥有几十万人的铁骑,在北方威胁唐朝的安全,必须予以肢解制服。

对于黠戛斯,李纯觉得其虽然距离较远,但是必须也要臣服,不能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否则就派兵联合已经臣服的回鹘部落一起去征讨。

经过唐军的一番通牒,最后黠戛斯也被迫向唐朝臣服,每年向唐朝纳贡。

至此,除去车师前部、车师后部已被纳入西域,回鹘正式分裂为回鹘、回纥、仆骨、铁勒、黠戛斯五个政权。李纯要求这五个政权各自保持独立,向唐朝臣服,不得互相兼并,否则将迎来唐军的征讨。

崇德可汗虽死,但是他还有妻儿,李纯命令特立钦将崇德可汗的妻儿送到云州,由武元衡带回长安,仍交给外事部妥善供养。

还有吐蕃虽然分裂了,但是其王族仍在,李纯派人向论恐勒索要退位的赞普及家人,送到鄯州,然后再由唐朝官员送到长安,也由外事部供养起来。

李纯觉得,平定了这几个政权,就要把他们的王族都接到长安,省的他们的死党再拥立他们作乱。

为了安置这些投降各族的王族,外事部专门辟出几个院子给他们居住,给予较好的生活待遇,可以在长安城内活动,但是不能出长安。

唐军在其他方向取得重大进展后,元和八年7月,李纯派出平海军,乘船从泉州出发,出兵攻打流求岛。

流求岛上的居民长期与世隔绝,当时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武器非常原始落后,根本不堪一击。

唐军登陆后,分多路从沿海向内陆进军,他们使用刚柔并济的办法,只要岛上的部落肯臣服大唐,就可以封当地的部落首领为官,部落只需每年向朝廷缴纳贡赋即可,如不肯投降就持续攻击,打到其屈服为止。

唐军一路扫荡过去,当地少数民族根本抵挡不住,绝大部分部落望风披靡,少数的死硬分子只能落得被消灭的下场,只用了两个多月,就基本占领全岛。

唐军拿下流求岛以后,朝廷派出官员和其他人员,在流求岛乌溪入海口一带建设城池,在此设立流州(今台中市龙井区),统一管理全岛,并将流州纳入闽潮道管理。

闽潮道在全岛先后设立云林、嘉禾、青竹、流南等县,从大陆向流求岛进行移民,大量无地农民到此寻找荒地开垦,使此地成为唐朝的新领土。

到了元和八年十月,西域、回鹘、南诏、流求的战事全部结束,唐军大获全胜,吐蕃已经正式分裂为5个政权,回鹘也分裂成5个部落,西域一带诸小国被李愬率军扫平,南诏余部分裂成4个小国。

李纯决定派一些官员去管理边疆,防止这些分离的政权重新整合坐大,必须要保证他们臣服唐朝。

在昆州(昆明)派驻南诏宣慰使,主要负责管理臣服的南诏余部4个小国,定期收取当地特产作为贡品。

在妫州(怀来)派驻回鹘宣慰使,主要负责管理回鹘五部的事务,要求五部每年向唐朝送来一定数量马匹、牛羊作为贡赋。

在鄯州(西宁)派驻吐蕃宣慰使,主要负责管理吐蕃五国的事务,五国每年也要以马匹牛羊等作为贡品运到鄯州。

在沙洲(敦煌)派驻安西宣慰使,主要负责管理包括车师两部在内的西域各小国,各国每年以葡萄、硫磺、药材等西域特产作为贡品,运到沙州。

四个宣慰使均为正四品官员,由外事部统一管理,对投降的四个地区实行羁縻管理,使这四个地区名义上服从唐朝。四个宣慰使定期到对应的各个小国进行巡查,每年都要收取贡赋,彰显唐朝对他们的治理。

各宣慰使如果发现有敢于反叛唐朝的政权,立即向朝廷报告,由朝廷派军事部出兵征讨,确保周边各小国始终处于弱小或分裂状态,并对唐朝臣服,不会构成任何威胁。

对于东北各族和新罗、扶桑等政权,李纯决定元和九年就派兵彻底征服,全部纳入唐朝领土,就没必要设立什么宣慰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