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81章 治理夷人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81章 治理夷人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81章治理夷人(第1/2页)

最后厂方认为,修建水泥厂毕竟是占了当地的资源,就肯定要照顾工厂附近的居民,所以就表明优先招收工厂附近几个村的人员,如果不够,再招其他人员。

最后水泥厂附近的村民,靠着本土优势,获得了大部分的体力岗位。但是厂方也声明,所有工人必须服从管理,如果谁敢闹事、怠工,厂方有权解雇,后续会从其他地方招人。

这些村民认为,在水泥厂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收入是种地的好几倍,谁敢瞎折腾,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其他地方的村民只能感叹自己的命不好,家离水泥厂太远,丧失了进厂的机会。

由于符真路大规模引进襄人,只是两年多的时间,整个符真路引进了50万僚越人,其中同奈区就有近20万人。元稹看到同奈区发展势头良好,心中大喜,干脆在同奈区的南部又新建了兴僚区,在这里又规划工业、商业、居住等区域,作为一个纯僚越人居住的区。

符真路其他郡城也开始学着隆安府的样子,在新区严控夷人进入,大规模引进僚越人,既可以壮大经济,也可以加强对当地的管控。

但是,符真道严控夷人进城,将不服管教的夷人驱赶到农村,也引发了一个负面效应,那就是留在城市的都是安分守己的夷人,农村存在不少心怀不满的夷人。

这些人轻则私下发牢骚,重则当众辱骂、诽谤官府,说华襄两族欺压夷人,赚钱的行业、好的岗位全被华襄两族垄断了,夷人想出头太难。

元稹听到这种情况,非常气愤,华襄两族作为征服者,难道还要跟夷族平权?留在城里的夷人必须是恭顺的良民,想平权就去农村的纯夷人地区。

官府对农村地区的夷人缺乏制约手段,必须要抓几个典型,谁再敢诽谤、辱骂官府或者华襄两族,对他们流放、判刑,以示惩戒。

元稹在境内找了一圈,也没找到适合大规模流放、关押夷人的地方,最后他瞄准了安达曼群岛。

安达曼群岛生活的是矮黑人,身体样貌与语言习惯,与大陆上的符真夷人完全不同,难以教化,元稹有心将他们迁走,腾出点地方。

于是,元稹向朝廷上书,要求将安达曼人迁到巴布亚一带,跟那边的黑人汇合,安达曼群岛作为符真路的流放地。

李纯认为,那些心怀不轨,敢于诽谤官府、辱骂华襄人士的夷人,必须要予以惩戒,于是同意元稹的方案,将安达曼的矮黑人,全部迁到巴布亚岛西部的纳比雷一带。

这些安达曼矮黑人,朝廷也不能不管,由外事部招募一些巽他夷人,对他们进行教化管理,定期还送点粮食、工具给他们,让他们逐渐在纳比雷扎下根来,成为唐朝在澳洲的第一个据点。

之后,元稹在符真路各地派出大量的密探,对于心怀不满、妄议朝廷、拉帮结伙、意图不轨的夷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抓捕,轻则判刑,重则流放到安达曼群岛。

原琼州长史高启伦,靠着李德裕的推荐,到了马来郡干太守,原司马王希良也跟来干上了长史。在高启伦的争取下,马来郡就成了琼州僚越人的专属区域,高启伦从琼州岛引来大量的僚越人到马来郡发展。

高启伦认为,马来郡热是热了点,但是基础好,条件优越。

一是位置好,马六甲城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是很多船只的必经之处,有效带动了当地商贸业的发展。

二是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锡矿储量大、品位高,国内来了大量的企业采矿、炼锡,有效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是热带水果多,当地盛产榴莲、山竹、红毛丹,特别是榴莲,自从运到国内销售以后,迅速获得国内百姓的喜爱,销量很好。

由于这里的条件好,赚钱机会多,高启伦又专门派王希良回去宣传招徕,琼州大量的僚越人涌到马来郡。

光是采矿、炼锡就需要不少岗位,那些华人企业都比较照顾僚越人,所有岗位都是尽着僚越人先挑,僚越人不愿意干的岗位才招夷人。

大型的商贸由华人企业来做,普通的商贸基本就被僚越人包场了。这些僚越人从夷人那里收购水果、粮食,然后再卖出布匹、瓷器、茶叶等,从中赚取了不少利润。

马六甲城的码头非常繁忙,来往客商很多,很多僚越人可以在码头、商业里谋个差事,也可以开个旅店,赚得都不少。

高启伦知道,就是再好的条件,目前的经济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产生的效益和就业都是有限的。高启伦学着隆安府,在马六甲旧城的西面也建起了新城,供前来马来郡的僚越人建房居住。

在马六甲新城,商机和就业自然也是向僚越人倾斜,各个岗位优先选用僚越人,只有不够时,才从旧城那边的夷人招募。

马六甲旧城的夷人,也是被严格管控,其他地方的夷人不得随意迁入马六甲旧城,马六甲新城的企业、商行只用旧城的夷人,其他地方的夷人一律不能用。

冯庆业的夷人管控方略,经过元稹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模式,核心就是“分类管理、恩威并施”。

所谓分类管理,就是将夷人分为农村、城市两类,按照不同模式管理。

纯农村地区的夷人依然按照过去的模式管理、收税,乡以下基本采取夷人自治,由各领选拔一些服从恭顺的夷人担任乡长等职位,税负和以前一样,夷人只要按照规定缴纳赋税、不反叛,官府不干涉农村地区夷人的生活习惯、信仰等。

在城市,由于夷人与华襄两族共处,所居住的夷人受到严格的管控,不允许城区以外的居民迁入城内,如果城内的居民不安分,则会被驱赶到农村地区,确保在城市的夷人完全服从官府的管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1章治理夷人(第2/2页)

所谓恩威并施,主要是针对城市的夷人,如果不愿和华襄共处的夷人,可以迁到农村地区,但是如果留在城市内,就必须不得有任何犯罪记录,也不能主动与华襄两族挑起事端,否则就会被惩罚并驱逐。

当然,在城市内表现较好的夷人,可以获得居留权和就业权两个好处。尽管城市内给夷人提供的就业,大部分相对低端,但是由于城外的夷人不得进入,所以就形成了一道护城河,没有别的夷人跟他们抢饭碗,得到的薪资收入还算不错。

大部的城市,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还要大量向襄人倾斜,所以能留给夷人的就业机会不是很多,所以原来城区的夷人就够了,不必再引进夷人。

但是有的地方由于经济发展比较快,需要的劳动力比较多,当地的官府会有条件的引入一些夷人进城。比如吉隆领,由于发现了大量的锡矿,采矿、运输、冶炼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原来城内的夷人远远不够。

高启伦就特事特办,从周边招徕了一批精壮劳动力,每个人签署一个保证书,必须服从官府的管理,尊重华襄两族,就可以获准到矿场上班,也可以在领城内买房置业。

这些获准进城的夷人,前期都会被重点观察,一旦发现有不轨行为,立即驱逐回乡,矿场永不录用。

城内的夷人混的好,可以进入基层公职、医、教等岗位,有的善于经商,在城内夷人聚居的地方开店收入也不错,还有的夷人头脑灵活,可以帮着襄人到夷人地区收货、推销,也能拿到不错的薪水,哪怕就是当个清洁工,挣得也是种地的好几倍。

靠着“分类管理、恩威并施”的模式,夷人可以求仁得仁、求财得财,各凭理念选择到城乡发展。至于又想多赚钱,又想争地位的夷人,只要敢惹事,各级官府的处理方式很一致,就是一律驱逐到农村。

如果在农村还不老实,有忤逆之举,就会被判刑、流放。

由于有严格的管制,城内的夷人就业得到了保障,但是也不可能人人都有工作,必然存在一些孤老病残的人员。符真路专门出台了政策,在城市内的弱势群体,特困人员,只要是表现良好,给予最低的保障,体现人道精神。

元和19年,朝廷将西征元帅府设在马六甲城,高启伦奉命做好元帅府的保障工作。高启伦调集全郡的人员,竭尽所能保障好朝廷大军的征讨行动,受到了范希朝的高度赞扬。

由于朝廷西进的人员和物资都要在马六甲中转,马六甲城进入了忙碌状态,高启伦专门派出大量人员协助储存、转运军事物资。

进入7月份,前方的战事逐步明朗,唐军在天竺一带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大部分国家都已经被攻灭,但是黑衣大食的战事还处于胶着状态。范希朝认为,朝廷集中了三路大军,应该可以拿下黑衣大食,即使有新的困难,可以调第一路军过去支援。

7月下旬开始,朝廷任命的官员到隆安府停留几天,学习一些治理夷人的经验后,开始分批赶到马六甲城。这些官员都会跟元帅府对接一下,如果做任职的地方战事已经结束,就过去赴任,如果还在打,就暂时留在马六甲观望。

按照朝廷的任命,严秦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治安部尚书,张广孝被任命为东天竺帕迦路总督,王之孝被任命为南天竺朱达路总督,韦处厚被任命为西天竺瞿印路总督,吴元济被任命为穆庭路从三品的代理总督。

各路除了韦处厚外,其他将领尚处于征战中,所以基本都是各路的按察使、布政使带着各郡的官员前来赴任。

有些被任命为郡一级的官员,由于前方战事不能及时赴任,干脆就留在马六甲,向高启伦学习郡一级治理夷人的经验。

进入八月份,除了巴格达一带,其他各地的战事已稳,官员们开始大规模的向自己被任命的地方赶去,争取早日进入角色。

由于张广孝尚在黑衣大食作战,严秦只能暂时镇守帕迦路,迎接前来赴任的官员。八月底,被任命的帕迦路按察使王树坤终于带着属员到达华氏城,严秦就将帕迦路的事务交给王树坤,自己则按照圣旨的要求回国赴任。

关于镇桑军,朝廷的旨意也有明确,将部队一分为二,一半留在帕迦路,组成帕迦师,一半回到东昌府驻地,组成扶桑师,由两个副将暂任师长,各自带领部队到新的驻地。

严秦于是与副将秦如海带着扶桑师先行返回东昌府,然后严秦再去夏原任职,副将吕鸿基和参军储郝东则带领帕迦师,跟随王树坤行动。

朝廷给各路官员的圣旨,还附带有地图,明确各路的范围,还有首府的位置,防止各路之间扯皮。关于各郡的设置,由各路根据朝廷给定的原则,自行均衡设置,如需增加郡的数量,可向朝廷请旨。

帕迦路主要包括原帕拉王国及附属的羯陵伽、切蒂斯、迦摩缕波及若开王国。在边界上,帕迦路北至喜马拉雅山,东到若开山脉,西到亚穆纳河与恒河的交汇处,南到今奥里萨邦南部。

由于若开王国南部有一段狭长的领土,朝廷将这段领土以兰里岛以南为界,将丹兑一带划给符真路的直通郡。若开王国的主体部分再向北延伸,组成新的若开郡,归属帕迦路。

在首府选择上,放弃华氏城,选择在豪拉城(今加尔各答附近)以南的海岸,选择合适的地方重建新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