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67章 戏谑倭使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67章 戏谑倭使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67章戏谑倭使(第1/2页)

元和八年,李纯在对外用兵的同时,还在关注唐朝内部的发展。近年来,经过朝廷的持续推动,唐朝境内的工商业日趋兴旺,冶铁业、纺织业、建筑业、零售业蓬勃发展,夏原新都在有条不紊的建设,长安到洛阳的铁路也在推进,国家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士林百姓的思想也在改变,以前被人视为奇技淫巧的科学技术,极大的改变了百姓的生活,生产出的火器威力惊人,在对外征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让人们对科技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纷纷投身于技术革新当中,民间兴起了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

很多人通过从事工商业赚了大钱,生活富足,商品变得更加丰富,蒸汽机开始被应用到其他生产领域,替代了不少人力。

通过朝廷的鼓励和现实证明,百姓们认为,经商办实业大有可为,很多农民觉得进城务工比种地赚得多,纷纷进城寻找机会。

正在前方军事活动和其他事业都顺利发展的时候,传来裴垍去世的消息,让李纯倍感伤心,为了表彰裴垍的功绩,李纯追封裴垍为太子太傅,赐其儿子裴鍠门荫入仕。

处理完裴垍的丧事后,就进入了元和8年5月,李纯的心情还有些低落,突然元稹送来一个奏折,说是扶桑派来一批遣唐使,要来大唐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看到这个奏折,李纯想起历史中记载,扶桑在盛唐时期多次派遣唐使,来唐朝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那时候的唐朝主政者志得意满,轻易就答应了扶桑国的请求,先后接待了大量的遣唐使,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教给别人。

李纯想起此事,就对当时的主政者就非常痛恨,自己有点好东西恨不得连家底都交给人家,还声称是什么大国风范,传播华夏文化。

老祖宗好不容易积攒点东西,这些人崽卖爷田心不痛,全部拿去资敌,后面扶桑国强大了,就掉头打华夏,当时的主政者就是糊涂蛋!

自安史之乱后,扶桑人看到没什么好学的了,就逐步减少了遣唐使的数量,以至于后面中断。扶桑这个民族,学到了大唐的精华后,回去励精图治,后面发展很快,到了唐朝中后期,很多方面就都追上来了。

自元和五年后,唐朝再次出现复兴,不仅削平了藩镇,而且在经济、科技、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军事工业突然兴起,甚至还搞出了火车,政治改革、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这个时候,扶桑人看到唐朝又有新东西可学,又派出遣唐使,想过来偷师学艺,把华夏的好东西挖回去。李纯本想把他们赶回去,但是想着既然来了,就见见,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次日,李纯在宣政殿召见扶桑派来的遣唐使。由元稹领着,两个扶桑人跟着,一起进宫拜见李纯。

几个人叩头起来后,李纯认真打量了一下他们,只见两个人都在四十岁左右,前额剃发,留着小胡子,典型的扶桑人打扮,看着就有点不爽。

李纯正看着,其中一个扶桑人开口了,此人的汉语说的很好,他恭敬地说道:“伟大的皇帝陛下,敝人安倍晋六,是扶桑国派来的遣唐使,受我国天皇藤原义孝的委托,来到大唐学习先进的技术文化,恳请皇帝陛下答应。”

另一个扶桑人也开口说话了:“皇帝陛下,敝人麻生二郎,是此次的副使,我们扶桑人非常仰慕大唐的文化,我们真诚的向你们学习,希望唐朝人可以好好教我们。”

李纯心里涌出几十个草泥马,这两个倭人装的真像,摆出一副谦虚爱学的样子,把偷学东西搞得那么文雅,真令人作呕。

李纯毕竟是皇帝,也不好爆粗口,就调侃地说道:“你们想学文化?可以呀,没问题,元稹就是一个诗歌高手,朕让他专门抽出一段时间,教你们写诗,你们意下如何?”

安倍晋六赶忙说道:“我们在开元年间就已经学会写诗了,这次我们想学点技术,我们久仰唐朝的军事技术发达,非常顺利的击败了吐蕃,希望大唐也能教教我们。”

李纯真想拿个东西砸过去!小鬼子还想学军事技术,学完再掉头打唐朝?真是厚颜无耻!

李纯不紧不慢地说:“学习东西吧,总要有个礼尚往来,你们不能说学就学,总要有东西给我国吧。”

安倍晋六说:“我们这次来是非常真诚的,为了表示诚意,我们的天皇专门让人选了三个最漂亮的扶桑女子,愿意献给皇帝陛下,作为见面礼。”

李纯想,什么乱七八糟的,大唐缺女人?扶桑的娘们更香?如果为了几个扶桑女人就把唐朝的军事技术拱手让人,自己不就成了千古罪人?

李纯假装无奈的说:“可惜朕不爱女色,即位至今才纳了一个妃子,这三个扶桑美女,还是留给你们的天皇做妃子吧。”

安倍晋六有点着急了:“皇帝陛下,如果你们有其他要求,只要是我们能做到的,都会尽力做到,我们愿意出钱。”

李纯想到,按照计划明年就要打扶桑,就说道:“子曰:有朋名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怎能要你们的钱呢,与其你们来学,不如我们派人去教,最迟明年下半年,我们一定会派人去教你们。”

安倍晋六和麻生二郎面面相觑,也不知道李纯说的真假,安倍晋六只得说:“不必如此麻烦大唐,我们既然来了,还是由我们来学习吧,我们不会忘记大唐的恩情的。”

李纯想,朕对你们可没啥恩情,到时候不要恨朕就行了,然后就说道:“军事技术这个东西,不能光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切身体会,只有切身体会到了他的厉害,才能融会贯通。”

两人听出了李纯话中暗含的杀机,不禁紧张起来,安倍晋六赶忙说道:“我们扶桑人是唐朝人的朋友,不是敌人,几百年来一直世代友好,还请皇帝陛下珍惜这段友谊。”

嘿!还在灌**汤,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李纯继续说道:

“对,唐朝和扶桑确实是好朋友,朕还要邀请你们的天皇藤原义孝来长安做客,以后就住在长安不走了,朕保管给他吃香的喝辣的,好好招呼他。”

两个人快被李纯绕晕了,安倍晋六还不死心,最后说道:“皇帝陛下太会说笑了,我们两个来一次唐朝不容易,想走一走,看一看,领略大唐的强盛,还请陛下答应。”

走啥,看啥,还想着偷学东西呢?李纯当即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7章戏谑倭使(第2/2页)

“元爱卿,两个扶桑使者的这个要求还是要答应的,那三个扶桑美女朕就不要了,但是也要让他们领略一下唐朝美女的韵味,给你三天的时间,带他们到长安六大胡同走一走,看一看,还可以现场体会、亲密接触。时间一到,立即送客,礼送出境!”

两个扶桑遣唐使傻眼了,要是他们来唐朝三天专门泡妞,回去被天皇知道后,还不杀头呀。他们看再继续磨下去,只会越来越难受,只得泱泱而退。

送走两个扶桑遣唐使之后,李纯交代元稹,以后不要再领这种心怀不轨的外国人过来,要严密监督管控在唐朝的外国人,绝对不能让他们接触到唐朝的重要技术。

打发走两个扶桑二货之后,李纯抽出时间对当时唐朝的发展情况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认为国家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是第一次机构改革的不彻底,有些机构的职能跟当前的形势不匹配,没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亟需进行第二次机构改革。

以前局部的教育改革,存在一定的妥协性,社会的发展证明了科技和经济的重要性,人民对这两个方面的接受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一批具有新知识新技能的人才,必须要进行更加全面的教育改革。

李纯经过思考,决定先进行机构改革,争取一次改革到位,不再保留任何闲散机构,在机构改革中组建教育部,而后由教育部负责开展教育领域的大改革。

首先,礼部既要管重大活动,又要管教育,造成主业不清,同时太常寺也分管一些礼仪活动,与礼部的职能造成交叉,可以把礼部教育的职能剥离出来,单独成立教育部,负责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把太常寺全部人员和职能并入原来的礼部,负责所有的礼仪活动。

国子监的职能不变,为朝廷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地方,新考入的进士都要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年的行政、科学、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其次,司农寺所管的农业和都水监所管的水利密切相关,两个小部门可以合并成为一个大部,称为农水部,既减少了一个部门,又可以有利于农业和水利的协调推进。

户部的职能相对太多,应该分成两个部门,一个是财税部,专门负责财政管理和收取赋税,集中精力管好国家财务;一个是民政部,集中负责户口、婚丧、宗教、民族事关百姓的各类基础事务,特别是处理好新征服地区少数民族的融入问题。

工部的职能也要进行分解,成立建设部,专门负责国家大项工程的建设,对民间的各类工程、房屋建设进行管理;成立交通部,负责道路建设、修建铁路,水运、海运也要管起来;将科工部的建筑司抽出来给建设部,把交通司抽出来给交通部。

对科工部剩余的机构进行重组,在科技司的基础上组建科学司、技术司,其中科学司加挂科学院的牌子,负责科学知识的推广,搜集一些科学理论和技术专家加入科学院,技术司则重点负责每年科学大会的筹办,推广重要的使用的技术。新的科工部包含火器司、战船司、科学司、技术司,集中精力负责军事工业和科技发明的推广。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也要进行重整,大理寺改为审判院,专门负责重要案件的审理判定;刑部改为司法部,专门负责社会治安和各类法律的制定;御史台改为监察院,专门负责对公职人员的监督、调查和公诉。

吏部改为人事部,不再局限于管理官吏,对其他公职人员都要管理,对全国的官员和公职人员进行总量控制,防止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过滥。

太仆寺负责马政主要和兵部征用战马有关,主要职能并入兵部,在兵部成立军马司,关于民间养马和养畜的职能并入农水部。卫尉寺作为京师卫戍区实际上就是一支保卫功能的部队,可改为卫尉军。

李纯考虑成熟以后,就和李吉甫、武元衡等朝臣商议自己的改革方案,李吉甫等人感觉这又是一个大动作,对行政机构改革的力度非常大。

朝臣们觉得,这次行政机构改革,新组建了好几个部门,增加了很多确实需要的职能,自然也增加了官位,自然赞成。

李纯即位以来,所做的很多事情刚开始大家看不懂,但是后来都逐步发挥了巨大效果,藩镇问题解决了,国力富强了,对外战争连续获胜,大家对李纯的眼光和能力有了客观的认识,所以这次机构改革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同意,一致通过。

经过改革,名义上归尚书省管辖的部变成了13个,分别为:礼事部、教育部、人事部、军事部、科工部、农水部、财税部、民政部、工商部、外事部、建设部、交通部、司法部。

审判院、监察院单独设置,主官为为正三品的正使,两院相当于正部级单位,直接对皇帝负责,保证办案不受干扰。

卫尉军、国子监均为正四品副部级单位,卫尉军主管京师卫戍,比较重要,直接对皇帝负责;国子监主要负责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密切相关,可由教育部代管。

原来隶属于太常寺的钦天监,相当于一个正五品的司级单位,主管天文、历法事务,也涉及到气象、地震等事务,可以划归新的礼事部管理。

中书省不直接管辖各部门,但实际上为朝廷政务的核心机构,左右丞带三个光禄大夫,负责朝廷日常事务的处理,向皇帝提出建议,并按照皇帝的意见下达各类政令。把翰林院作为中书省的辅助办公机构,设为正四品副部级单位,相当于中书省的办公厅。

门下省作为对中书省监督单位,对于其政令进行审查,对于其不合适的部分提出意见,对于朝廷的施政方针也可以单独提出意见,相当于朝廷顾问的角色。

枢密院作为皇帝的私人办公机构,为正三品正部级单位,设置秘书司(文案和值班)、宗正司(管理宗室)、察访司(调查私访)、廷卫司(御林军)、太府司(皇家后勤),枢密院专门处理与皇帝、宗室密切相关的事务,避免与朝廷事务搅在一起。

内侍监单纯作为皇宫内部的管理机构,为正四品副部级单位,只负责宫廷内的各项事务,宫外的事务一律不得干预,杜绝宦官干政的机会。

经过这次改革,行政机构有增有减,原来一些务虚清闲的部门基本都被撤并掉了,新增了很多国家建设需要的部门,虽然总的部门数量有所增加,但是都是国家发展需要的部门,改革后各部门的职能更加清晰,不会再互相干扰内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