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 第一卷 第26章 安军心!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第一卷 第26章 安军心!

簡繁轉換
作者:明天6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2 05:28:54 来源:源1

第一卷第26章安军心!(第1/2页)

当夜,午门之外,修建明堂被写入圣旨从皇宫中传出。

崇祯把历史上的忠贞之后,不论男女,悉数纳入明堂就学。

工部奉旨,当夜开工。

沿宫墙而建,明堂规模不大,依旨意可谓简陋。

但这简陋的明堂却立于皇城正门之侧,而夫子皆为朝堂重臣。

如此位置、如此师资,谁还看不出其中深意?

尤其那句,陛下偶尔也会前往听学,更是把明堂的重要性推至登峰。

有些大臣听闻此旨,脑海中皆浮出三个字,质子堂。

所有重臣之子汇于宫门侧,是生是死,全凭圣意。

可孙承宗、李邦华等人听罢,却齐齐起身,向皇宫深深一礼。

他们懂。

站的角度不同,看事情的深度也不同。

最兴奋的是魏忠贤。

他的孙子魏麒麟才四岁,也在名单之中。

他伏地叩首,“老奴魏忠贤,谢皇爷隆恩!”

明堂,并非临时起意。

这是崇祯早就藏在心底的棋。

他心中入明堂的孩子,远不止朝臣之子。

他要给那些为国尽忠之人留后。

秦良玉、满桂、赵率教、周遇吉……

史书上只有冰冷的几行文字,记录了他们何时何地战死。

却极少提及他们的后人。

他们死得悲壮,却也死得寂静。

静到没人记得。

天下人可以忘,唯独崇祯不能。

他要让这些忠贞之后活下去。

让他们的血脉在明堂好好地活下去。

他要看着他们在日益兴盛的大明娶妻、生子、寿终正寝。

这才是建立明堂的真正意义。

夜色深沉,御书房灯火未灭。

方正化、李若琏联袂而来。

“启禀陛下,已拿获二十一卫叛乱相关朝臣四百二十三人,涉事人员两万三千四百七十一人。

国子监中德行有亏者五百七十六人。

与勋贵及京营相关八千八百三十三人。

牵连商贾八十八家,被连坐者一千四百四十六人。

预计审问后数字仍会攀升,十日内臣必呈准数。”

王承恩闻言,面色煞白。

三万多人,再加牵连者,恐超四万。

自太祖之后,大明再无此例。

连成祖靖难之时,也未杀至此数。

崇祯静静听完,只吐出三个字。

“斩立决。”

声音极淡,却让御书房瞬间结冰。

李若琏复奏,“禀陛下,抄家恐需一月方能彻底。

仅成国公一府,查得现银九十四万七千两。

田地一万三千顷,宅院十六座,店铺一百四十三间,折算白银共计两百余万两。”

崇祯闻言,怒极反笑。

他的大明皇庄五处加起来不过万顷。

一个成国公,竟比他这个皇帝的土地还多。

这还只是一个成国公。

要是所有的国公国侯加起来怕是得有几千万两。

大明当真是无比富庶。

“加快速度,不准错漏一人。”

待二人欲要退下,崇祯又淡淡补了一句。

“无论牵扯到何人都一律入狱。”

狠么?

若与十七年后国破家亡,华夏百年之殇相比,这点狠又算什么?

那些日后投敌者、献银助贼者,正是这群人。

他们若不死,大明就得亡。

此刻崇祯终于彻底掌权,也终于有了银子。

他知道现在的,辽东军俸一月仅一两半。

就算是关宁铁骑这样的精锐也只有一两八。

换算成后世也就是一千多点。

就算是这样他们到手最多一成。

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脑袋别再裤腰带上,一个月到头也就一百多块钱。

更不用提喜峰口军卒仅有区区四钱。

折算下来,一个月到手二十几块钱。

难怪皇太极从喜峰口入关没有遇见任何像样的抵抗。

靠这俸禄守国门?

笑话。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皇帝,换我,我也不会拼命。

想到此,崇祯命人传孙承宗、李邦华、户部尚书郭允厚、张维贤来御书房。

“大明不能让戍边将士寒了心。朕召你等前来,是为军饷之事。”

孙承宗、李邦华、郭允厚、张维贤,四人同时开口。

“陛下圣明!”

他们都清楚边军困境。

知道他们寒冬衣不蔽体,夏日粮不饱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26章安军心!(第2/2页)

如今陛下亲开此言,几乎等于抚恤天下兵心。

“所需银两,户部与兵部核算便是。朕召你们前来,不为此事。”

四人对视,不明所以。

“都言我大明兵卒皆是穷途无路之人。

投军不过为一口饭吃。

错!

军人,乃国之骨!

军强则国存,军弱则国亡!

所以军人应享真正之特权,参军之家才该是大明最受敬重之人。

前线儿子丈夫流血,朕不许他们的家人再流泪!”

王承恩给四人递上陛下草拟的军律与优抚令。

孙承宗展开一看,神情陡变。

他看完后整理了一下衣袖,双膝重重跪地。

“臣,代一百七十万明军,叩谢陛下隆恩!”

随即李邦华、郭允厚、张维贤齐齐叩首。

优抚令一旦昭告天下,足以改写大明数百年军人地位。

优抚令首先便是把军人的月俸翻倍。

然后就是各种特权。

参军之家,父母免徭,田税减半;

阵亡之家,孤寡入学免例钱;

凡辱英魂、侵孤夺田、欺军人家者,皆斩立决!

……

孙承宗的手在微微发抖。

那一连串斩立决,每一条都像是砍在了他心里最柔软之处。

崇祯语气平静。“他们值得,这个国家是他们用命在填。

那些居庙堂者反视以轻贱。此风必除之!”

崇祯冷笑一声:“去他妈的好男不当兵。

从今日起,朕要让天下人知,参军是荣耀!”

孙承宗、李邦华、张维贤三人本就是带兵之人,此刻最为激动。

郭允厚虽然也激动,可毕竟没经历过战场历练,对军人铁血差点意思。

崇祯看向郭允厚。

“朕听闻军饷出了户部,先少一半。

出了京,再少一半。

到兵卒手中,不足一成?

郭尚书,此言虚乎?”

郭允厚心头一震,忙叩首,“陛下,臣不敢欺。

饷银出太仓后,户部失其主导。

接手之人不顾法度,若户部欲查,外赋便堵于京外,粮绢腐坏,臣等唯有睁眼闭眼。”

崇祯眯眼,“如此明知有弊,何不上奏?”

郭允厚苦笑,“臣上奏多次……然勋贵阻力太大……”

“你是说,东厂在上下其手?”

郭允厚怔住,他是说勋贵贪腐。

紧接着他就懂了,陛下这是要动东厂!

他跪地高呼,“是!臣弹劾东厂上下其手,贪墨军饷,胁迫户部官员!

请陛下彻查!”

“传旨!命方正化彻查东厂败类。

命魏忠贤押饷北上。

若再有贪墨军饷者,夷其三族!”

东厂必须动,但不能一网打尽。

这支游离于朝堂体制之外、以暴力维系的机构,崇祯仍有用得着的地方。

可其中的污秽,必须清理。

这不仅是整顿,也是一个姿态。

给朝臣、给勋贵、也给天下人看的姿态。

既动朝臣、动勋戚,若独独放过东厂,迟早会惹出更大的祸端。

众人纷纷告退,只余孙承宗一人留在御书房。

“陛下将魏忠贤遣往边关,恐怕不仅是为押运军饷吧?”

崇祯略一点头,“军中积弊太深,辽东大营尤甚。除了魏忠贤,还有谁能去做这些脏活?”

孙承宗闻言,只能苦笑颔首。

军中裙带盘根错节,他心知肚明。

若由自己出手,轻则寒众心,重则前线哗变。

但魏忠贤不同。

此人恶名在外,手中握着无数人的把柄。

若有人敢起异心,他必拿其父母家人问罪。

无人敢轻起叛逆之心。

也正因这份威慑,朝野上下无人与之比肩。

崇祯此举,可谓一箭双雕,一面清理军中污秽,一面昭示皇恩。

当魏忠贤把提高军人地位、军饷翻倍的圣旨带到军中,必能稳定军心。

同时也方便清除军中腌臜。

而魏忠贤自己,也明白此番押运之责非比寻常,饷银一分不得动。

更深一层,陛下借此向朝中老臣们示意,魏忠贤已是工具,不必再将精力耗在他身上。

在朝为官,要听懂陛下所说的同时,也要听懂陛下没说的。

因此,今日御书房中无人再提魏忠贤,押运军饷之议,也无人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