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 第一卷 第30章 预判了朕的预判!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第一卷 第30章 预判了朕的预判!

簡繁轉換
作者:明天6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2 05:28:54 来源:源1

第一卷第30章预判了朕的预判!(第1/2页)

袁可立还没进京,就接到了调他去陕西的圣旨。

老头连夜改道直奔陕西。

沿途便开始调拨粮食、药材等物资。

崇祯派出的护卫队整整追了三天,才在潼关外追上他那辆风尘仆仆的马车。

……

曹文诏原以为自己的动作已经够快了。

结果出发没多久便听说,孙传庭比他先一步去了陕西。

他有种感觉,他可能遇到了能和自己掰腕子的狠角色。

英国公张维贤此次也随行前往陕西。

他仍是京营的主将,募兵自当亲自出马。

然而这次京营中多了一人,辽东把总周遇吉。

他被紧急征调入京,成为张维贤的副手之一。

另一边,陛下虽未明确说明要孙传庭募多少兵,但却赏下二十万两白银。

这意味着陕西新军的规模远超二十五万。

孙传庭募兵后,亦要听命于袁可立。

一个一生未曾统兵的老头,突然拥有调度几十万大军的权力。

这份信任足以让老头干劲十足。

此时,在京中的孙承宗正找上户部尚书郭允厚,商议让其前往陕西坐镇之事。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整日愁眉苦脸的老尚书竟露出笑容,立刻应道:

“我去!我明日便去陕西!”

孙承宗本想宽慰两句,却见郭允厚笑着拱手:“阁老,你这是救了我一命啊。”

他说得没错。

广西的狼兵、四川与贵州的西南军、京营整编、二十一卫重建、孙传庭新军。

这些部队的盔甲、军服、军械、粮草,全得经过户部。

所有人都得找他要钱要粮。

抄家所得银两虽多,但皆入内库。

户部太仓里只剩不到三十万两。

这烂摊子,换谁都头疼。

“我去陕西,这账就交给毕自严吧。

阁老,有空来陕西找我喝酒。”

说罢,这位年逾花甲的老臣居然背着手,一步三晃地离开。

孙承宗望着那背影,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这,莫非是陛下故意的?

抄家银两全入内库,不给户部一文。

是不是陛下有意逼他知难而退?

转念一想,这未必是坏事。

郭允厚虽一心为国,但却年老力弱,却终究跟不上陛下的节奏。

与其终被逼退,不如远赴地方发挥余热。

……

御花园中,凉风拂过,崇祯坐在亭中,淡声问道:

“知道怎么做了吗?”

魏忠贤恭谨俯身:“奴婢愚钝,请皇爷示下。”

崇祯无奈地瞥了他一眼:“一把老骨头了,能不能别老撅着腰?”

说完招手命人取了个软垫。

“既不肯坐朕对面,那便坐地上罢。”

魏忠接过软垫,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安稳地坐在皇帝脚边。

“朕已抬高军人地位,但军中之风也要配得上朕的重视。”

崇祯的声音淡淡,却透着锋芒。

“你此次押运军饷,一要除贪,二要除腌臜。

还有……把祖大寿给朕带回来。”

祖大寿能打,却桀骜不驯,手握重兵,自成一派。

他在辽东的威望极高,族亲满营,外甥更是那吴三桂。

魏忠贤略带试探地问:“请陛下明示,是全须全尾儿地带回来,还是……”

这就是魏忠贤的不同之处。

他不管这人是不是该死,也不会问为什么。

只要皇爷想这人死,他老魏就有一万种办法搞死他。

崇祯没有立刻回答,只淡淡道:“朕让他回京,另有他用。”

说罢,抬手将一块糕点抛给魏忠贤。

“人啊,吃饱以后就算有再多山珍海味也吃不下。

吃不下的,再好也只能看看。”

魏忠贤愣了愣,旋即跪地叩首:“老奴谢皇恩浩荡!”

他明白。

这块糕点,不仅是恩赏,更是警示。

钱再多,若花不出去,只能看,更能惹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30章预判了朕的预判!(第2/2页)

所以这次押运的饷银,谁也不能动。

……

秋风渐凉,处理政务从御书房换到了东暖阁。

崇祯原以为今日会先见到毕自严,没想到,先来的竟是沈星。

沈星,正是明朝第一大忽悠沈惟敬的后人。

崇祯没想到他竟来得如此之快。

沈星能来得这么快,是因为他本就带着商队北上。

崇祯见到他,问的第一句话便是,“为何此时带领商队前来京城?”

沈星年约三十,气度不凡,比起那位貌寝的先祖沈惟敬,可以说是俊朗多了。

“回陛下,草民为科举而来。”

崇祯眉梢微挑:“科举在明年。即便行商早入京,也该在年后,怎么?你们沈家做生意,都不讲成本的吗?”

“陛下圣明。

草民之所以提前前来,是因推测陛下或会提前开科举,且今次科举之盛,当超往年。

这对草民而言,是个难得的机会。”

此言一出,崇祯的眉头狠狠一拧。

提前科举之事,他只与黄道周提过,日前才告知孙承宗。

按沈星的脚程算来,他岂不是早在自己刚有这个想法之时就已启程北上。

换言之,这家伙是提前预判了自己的预判。

“为何会如此认为?”

“陛下初临朝即诛毛羽健,驳其裁驿站。

然观大明驿站之弊属实,草民思之,驿站之用,不在传信,在运人。

又观陛下罢兵部尚书,此见圣心不满朝臣。

然朝中官制腐朽,去一崔呈秀,仍有崔呈秀继之。

故草民以为,陛下若欲整纲纪、振朝局,上策唯有早开科举取新血。”

崇祯盯着跪在东暖阁地上的沈星,心头暗惊。

一个远在江浙的商贾,凭寥寥蛛丝马迹,就能洞穿自己的意图。

他嘴上说是瞎猜,可他那提前出发的商队说明他早就笃定自己算准了。

“若猜错了呢?”

沈星抬头,目光坦然。

“猜对,则厚利;猜错,亦无妨。

虽有微亏,却可窥上意、测朝局,于日后营生自是指引。”

崇祯心中一震。

这沈星,竟已悟得后世经商真谛,跟随政策。

他赌的不只是银子,更是在下注未来。

若皇帝改革,他便顺势而上;

若皇帝保守,他便笼络旧势力。

一次看似简单的生意,其实是一次政治投资。

这人,太聪明了。

崇祯沉默片刻,“那你是否也猜到朕会派人去寻你?”

沈星摇头:“此事草民不敢妄言。确未曾想到。”

崇祯语气淡淡,却带着威压,“你猜猜朕为何找你?”

沈星犹豫,“草民不敢猜。”

崇祯冷哼:“不猜,就是抗旨。抗旨者,满门诛!”

沈星脸色微变,心念急转。

他实在想不出缘由,只得硬着头皮从自己熟悉的方向去推。

“佛之所以能在明昌盛,盖因其善蛊惑人心。

诱以虚诞,惑以迷言,惧以地狱之苦,喜以极乐之乐……”

他说得头头是道,甚至还用市井白话阐释:

佛对皇帝言,“我能让百姓忍耐顺从。”

对百姓言,“众生平等,贫富无差,今生苦不过前世恶,修善来世得安。”

换句话说就是,佛教靠精神控制维系皇权,是皇权最稳固的盟友之一。

沈星越说越起劲,崇祯的脸色却越来越黑。

直到沈星又补上一句:“草民以为,若欲去佛,当以其道还施彼……”

“啪!”

茶盏盖应声砸在他头上,沈星登时闷哼一声。

崇祯额角青筋直跳。

他本以为能听到一番妙策,结果这狗东西居然给自己讲起灭佛理论!

若不是及时一盖子拍过去,鬼知道他接下来还要说出什么逆天言论。

崇祯抬手一挥。

“拉出去,打十棍!打完接着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