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 第一卷 第3章 方正化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第一卷 第3章 方正化

簡繁轉換
作者:明天6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2 05:28:54 来源:源1

第一卷第3章方正化(第1/2页)

夜色如墨,魏府静得连烛焰都不敢跳动。

魏良卿小心翼翼地开口,“叔父,陛下拿掉田尔耕处死许显纯,启用孙承宗,这是要动您?”

魏忠贤笑,笑的意味深长,“若真要动杂家,又何必夜里单独召见?这是对杂家的恩宠。”

魏良卿愣住:“收权还叫恩宠?”

“先帝给的太多,新帝赏无可赏,这时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赐死,要么以贬为恩。

先剥去,再加封,恩典才显得厚重。”

“那查八大晋商呢?”魏良卿又问。

魏忠贤嘴角扬起,笑中带着冷意,“查他们,是为背后那些朝中靠山,皇爷想要的更多。”

他忽然看向魏良卿,目光凌厉:“记住,别再与兵部尚书崔呈秀往来。”

魏良卿打了个寒战,把嘴边的为什么生生咽了回去。

魏忠贤慢慢起身,背手望向窗外的夜色:“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皇恩所赐。皇帝要杂家活,杂家便可活。要杂家死,那也是圣恩。”

想到新帝的手腕,他低声补了一句,几乎像是在对自己说:

“不过,杂家想来……皇爷还舍不得。”

魏良卿这才恍然,叔父仍握司礼监大权,那是陛下耳目。

只要这双眼还在,谁也动不了魏忠贤。

……

乾清宫。

司礼监掌印王体乾跪在殿中,额头触地。

他是阉党核心之一,然而他却并非魏忠贤心腹。

他是天启的人,是天启留给自己的后手。

“陛下,奴婢已查清。先帝之死乃是东林党联合客氏所为。”

崇祯皱眉,客氏?怎么可能?

客氏名印月,是天启的奶娘,也是他最信任的人。

后世说她放荡,与天启关系不清,甚至有人说天启无子与她有关。

客氏对天启应该是绝对忠诚,她的一切都是天启给的。

王体乾见崇祯表情,立马从怀里拿出一本薄薄的册子,“因为她发现了这个。”

崇祯打开册子,背脊瞬间发凉。

这是天启所写,类似日记。

从内容看,天启并不是史书上所写的那样,痴迷木工、不理政事。

他聪明、有城府,安排好了所有的一切。

他故意扶持魏忠贤,借其手清除东林党等朝中派系。

客氏被宠信,也不是因为私情,而是为了整顿已成筛子的后宫。

天启早已给两人提前安排好了结局。

天启要借魏忠贤这把刀,清理掉盘踞几十年的东林旧党。

杀尽之后,刀自断,血自净。

天下只记得:皇帝圣明,除奸去污。

魏忠贤以为自己在夺权,其实只是天启的手套。

皇帝最忌虐杀忠良,但有的忠良必须死。

那就得有人来背这口黑锅。

魏忠贤背了一半,客氏背了另一半。

奉圣夫人,这是天启给客氏的头衔。

她在宫里杀妃、毒子、逼死宗室……

而当她清理完毕,天启只要一句“宫闱失德”,她就会死得合情合理。

杀魏忠贤收民心,杀客氏洗名声。

两步齐落,天启的棋局就算封口。

他才二十三岁,却懂得怎么用人命换大明续命。

可惜他还是晚了一步,东林党那帮老狐狸,看穿了天启的布局。

他们买通客氏,演了一出游湖落水、久病而亡的戏码。

天启死在自己的布局里,输得彻底。

崇祯坐在寝殿,翻完册子,久久不语。

所谓木匠皇帝,只是伪装。

真正的天启,比朱元璋还狠,只是少了运气,时也命也。

“魏忠贤可知此事?”

“不知。那些人答应客氏,事成之后让其子继承魏忠贤之位。”

崇祯闭眼片刻,声如寒铁:“看住她,不许再有人接近。

派人去江西奉新,找一个叫宋应星的举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3章方正化(第2/2页)

再去福建长乐,寻陈振龙,找不到人,就把他儿子带来。”

王体乾愣在原地,这两个名字,他从没听过。

可崇祯已挥手,示意退下。

殿门合拢,烛火在风里摇晃。

想要重整天下,必须先断根。

天启想靠阉党去断,结果被文官反噬。

崇祯明白,他没别的路可走。

朝廷没钱,有兵没粮,火器造不出一门。

这样的大明,就算有千谋万计,也是一具枯骨。

崇祯叹息。

想救,得有钱。

最快的办法,只有一个。

抄家。

八大晋商、东林余党、朝臣士绅,还有……宗室勋贵。

若要为天下续命,就得先当一回刽子手。

……

次日朝堂休沐。

崇祯披衣出寝,心神尚未从昨夜的思虑中走出,就被通报声惊醒,有人求见。

这是他穿越至此,见到的第一个猛人。

“司礼监太监方正化,叩见陛下!”

方正化是明末著名宦官,出身山东,武艺极高。

崇祯十五年,他以监军身份守保定,大获全胜。

崇祯十七年再次奉命出征,顿首辞,帝不允。

出发前曾上奏,“此行断不能为,不过一死报主恩尔”。

他知道自己守不住,可他还是去了。

结果如他所料,保定失守,他在城破之际力战不退,身中数箭不倒。

敌问,尔乃何人?

答曰,吾乃帝前总管方正化是也。

忠义之举令人动容。

“顿首辞”并非畏怯,而是清楚自己守不住,怕辜负了陛下所托。

崇祯那时无人可用,只能派他去,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以死报国。

方正化为人刚正,不似魏忠贤那般阴鸷。

他身材高大,面容方正,是典型的冷峻硬汉。

明末宦官与后世不同,他们能带兵能打仗。

曹化淳、方正化都是这种,与清代宦官完全不同。

方正化不言,崇祯也没开口,殿中安静得能听见香灰坠地之声。

崇祯打破沉默,“你怎么看锦衣卫?”

方正化答得干脆,“酒囊饭袋,一无是处。”

这话让崇祯一愣,也让王承恩脸色大变。

锦衣卫是皇帝亲军,如此评价几乎等同冒犯圣上。

崇祯并无不悦,“若将锦衣卫交由你整顿,你打算如何做?”

方正化回答得依然干脆,“砍一半。”

果然是个猛人。历史中能留下名号的,果真没一个白给。

他说的是砍一半,而不是留一半。

“怎么砍?”

“冒领饷银,告者得其银。

想知谁忠谁奸?

让其攻其主,观其心即可。”

说完,重新俯身跪地。

崇祯笑了。

笑意不在唇角,而在眼底深处。

他的意思翻译成白话就是,治理吃空饷等问题,只需要举报成功后,把被举报者的饷银奖励给举报者。

找出安插在锦衣卫里的奸细等问题,只需要查出大概哪些人会往锦衣卫里安插奸细,然后带人去干他,看谁通风报信、出工不出力。

简单、粗暴,却极致高效。

用利诱清污,用对抗辨忠。

不花一文钱,就能逼出锦衣卫的真伪虚实。

“按你说的办,多久可以完成?”

“二日足矣。”

回答的依然是言简意赅。

崇祯满意的点头,“派人去找一个叫李若琏的,他现在应该在京中准备武举。”

方正化躬身、叩首,转身离去。没有一句废话,没提一句困难,更没要一两银子。

待殿门重新合拢,崇祯嘴角挂笑。

牛人,朕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