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 第一卷 第13章 袁妃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第一卷 第13章 袁妃

簡繁轉換
作者:明天6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2 05:28:54 来源:源1

第一卷第13章袁妃(第1/2页)

“皇爷,该就寝了。”

崇祯正在胸中翻江倒海筹划天下大势之时,王承恩手里捧着典册,一脸劝君早休的模样。

崇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他叹了口气,该面对的总要面对,皇嗣问题历朝历代都是大事。

有时甚至能决定一个朝代的兴衰。

崇祯还是信王之时,天启一口气赐给他三人。

周氏为正,田氏为侧,袁氏为妃。

后世记载,大明妃嫔乃帝制后宫颜值的天花板。

大明选后,不论门第,只论姿容与才情。

这点,满清那帮歪瓜裂枣根本比不了。

崇祯翻开典册,第一页便是皇后周氏。

史书载:

周氏,颜如玉,不事涂饰。

天生丽质,不喜脂粉。

崇祯穿越来后,忙得脚不沾地,还未有时间见见这位盛世美颜皇后。

可一想到她爹,崇祯有些烦躁,推了一下典册,结果看见了袁妃的名字。

她不会权谋,不会争宠,最喜欢的事是剪窗花。

崇祯十七年殉国前,宫中那一扇扇红窗花,全出自她手。

史书记载那日:

袁妃自缢未遂,绫断。

帝乱刀劈下,血溅龙床。

而后仍未死。

胖,救了她一命。

但她活着,却比死还痛苦。

后来满清进京,欲以忠贞未亡封赏,她跪地拒绝,只求守先帝灵至死。

这些记忆在脑海中闪过,崇祯心中泛起阵阵苦涩。

崇祯选了袁妃。

皇帝无子嗣,临幸哪位妃嫔自是宫中头等大事。

然而当崇祯径直去了翊坤宫,整个宫苑顿时一阵鸡飞狗跳。

按例,圣驾临幸必先传旨,好让人家有个“洗白白、擦香香”的准备。

可如今的崇祯,说去抬腿就走。

“臣妾参见陛下。”

袁妃的声音带着一丝含糊。

这是崇祯第一次见她。

这姑娘,此刻不过十六七岁,还带着稚气未脱的婴儿肥。

“爱妃平身”

崇祯说完,抬脚先行往后殿。

步子略快。

不是急,而是逃。

他不敢再看袁妃。

那双眼太天真,照出他心底的愧疚。

在他身后,袁妃抿了抿嘴,轻轻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心里嘀咕:

是不是又胖了?陛下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

唉……

下次不吃蹄髈、不吃鹿腿,也不吃烤全羊了……

但那真的太好吃了啊。

她低下头,小声叹气。

这十六七岁的姑娘,心思单纯得像一张未裁的红纸。

崇祯走到门口时,忽然觉得饿了,回头想问问还有没有点心。

这一回头,就看见袁妃正小嘴鼓鼓,拼命咀嚼着。

还吃呢!

崇祯瞬间明白了她方才声音含混的原因。

袁妃被逮个正着,小脸“唰”地红到脖子根,急忙跪下,手足无措。

崇祯看着这张带婴儿肥的小脸,心头忽然一紧。

那一幕未来的血泊画面浮上脑海,让他怜意顿生。

他伸手,轻轻拂去她嘴角的碎屑,语气极轻:“还有吃的吗?朕也饿了。”

袁妃怔了怔:“啊?”

见她愣着,崇祯笑了笑:“不用麻烦,随便吃一点就好。”

于是她从后己处搬出一桌现成的食物。

一个蹄髈,一块鹿腿,一条烤羊排,还有半盘点心。

崇祯看得嘴角一阵抽搐。

这饭量真不是盖的。

“这些都是臣妾自己做的,陛下快尝尝。”

袁妃小心地递上一根羊排。

崇祯咬了一口,忍不住点头:“味道不错。哪儿学的?”

袁妃有些害羞地垂下头:“臣妾家中世代开酒楼,跟祖父学得些手艺。

尚仪局的女官常说,帝王妃嫔乃天下仪范,饮食应有节,所以臣妾每次只吃一小口,实在是太饿了,就在寝殿自己做了点……”

崇祯心中一叹。

这,就是她。

祖籍温州永嘉,爱剪窗花,爱吃肉,性情憨厚。

多年后,会为自己缝补旧衣,又在乱世中身受重伤仍不改温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13章袁妃(第2/2页)

“好吃,和朕一起吧。”

袁妃有些拘谨,却还是坐下。

两人边吃边聊,她说起家乡的山水与美食。

说到兴起,眉飞色舞。

崇祯听着,时而插一句话。

那一刻,皇宫冷风都似变得温柔。

这夜,像极了寻常人家的温情。

第二日清晨。

崇祯神清气爽,起身更衣。

袁妃睁眼,硬是要起身伺候。

挣扎了几下,结果又沉沉地睡去。

看着她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崇祯笑了。

吃过早膳,李若琏求见。

他刚接掌五城兵马司,神色肃然,呈上一份奏章。

“陛下,臣已联合锦衣卫、东厂,坐实了多项罪证,会同大理寺一同审理。

但……南城兵马司副指挥使也牵涉其中。”

崇祯闻言,缓缓闭上眼,带着几分厌倦。

“周奎?”

天启六年,天启替他选定周皇后时,顺带也封了周奎为南城兵马司副指挥使。

虽然是个虚职。

但只要挂着圣裔二字,天下再虚的官也能捞得真金白银。

崇祯原以为那老家伙是当上国丈后才开始伸爪子。

没想到自己还只是信王的时候,这老狐狸就已经在外头刮民脂民膏了。

“贪了多少?”

李若琏沉默半晌,低声开口:

“白银共计五万三千两。”

“继续。”

崇祯的声音平静,却冷得能结冰。

“只管说,朕恕你无罪。”

“……还有两处店铺。”

李若琏的喉结动了动,“不在繁华之地,却因此死了人。

天启六年,国丈周奎外出,路过南城,看上一家小酒馆,夫妻经营,拒不出让。

他恼怒成恨,借职权之便,构陷酒馆老板,称其涉京城命案。

刑部、顺天府、甚至刑部衙门官差都被他买通。

那汉子被打得皮开肉绽,依旧不认罪,最后被抓着手在供词上画押,定秋后问斩。

画押当日死于牢中。”

李若琏不敢抬头,声音压得极低。

崇祯知道,还有后续,“继续!”

“其妻携两子奔走告状,刑部不理,大理寺不收。

几次在街头拦轿鸣冤,被官差驱赶。

走投无路之下,她在酒馆前,亲手杀了两个孩子……

再自断一腕,用断骨在地上写下四字……”

李若琏咽了口唾沫,声音轻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大明当亡。随后自缢。”

“嘎嘣。”

那是崇祯紧握拳头的声音。

一个人被逼到何种地步才会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儿?

她写下的不是怨恨,不是诅咒,而是宣判。

宣判这个王朝该死。

而她恨的,并不只是周奎。

她恨的是那个坐在金銮殿上的皇帝。

那个不闻不问、被谎言包裹的天子。

崇祯闭了闭眼,声音几乎从牙缝里挤出来:

“证据可查?”

“臣亲自验过,全部属实。”

片刻沉默后,崇祯终于开口。

声音冰冷刺骨。

“将周奎入大狱,凡涉案者一并拿下。

转告魏忠贤,若东厂只会传话,那就没必要存在了。

刑部、大理寺等所有对那妇人告状不理者,还有阻拦当街拦轿者。

三日内,朕要看到抄家灭族的文书!”

李若琏惊得低头不敢出声,只应了一句“遵旨!”,便匆匆退下。

御书房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他并不想开这个杀戒。

但周奎触到了他的逆鳞。

那妇人控诉的四个大字,大明当亡,比刀子更锋利地插进了他的心脏。

人心一旦散了,就再也聚不回来了。

崇祯缓缓抬头,喃喃自语:“希望……她能理解。”

这正是他迟迟不去周皇后宫中的原因。

他怕看见这位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的皇后另一面。

他怕人性!

他已经在尽力修补一个破碎的王朝。

可那裂缝到处都是血。

门外,脚步声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