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大明王朝1627 > 第136章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大明王朝1627 第136章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簡繁轉換
作者:一橛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13 05:18:31 来源:源1

……

朱由检深吸了几口气,胸中那股孤独感,才缓缓平复下来。

午后的阳光透过格窗,在暖阁的金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茶香和檀香。

方才那一番“大明已死”的言论,其...

夜色如墨,寒风卷着枯叶在宣府城外的驿道上打旋。卢象升披着一件半旧的青布棉袍,骑在一匹瘦马之上,身后跟着两名亲兵,皆是满脸风霜之色。他回头望了一眼渐行渐远的边墙烽燧,心中五味杂陈。这一路自京师南下,途经居庸关、怀来、宣府,每一步都踏在大明江山的裂痕之上。

沿途所见,尽是流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有的蜷缩在破庙檐下,以草根果腹;有的倒在沟渠之中,尸骨未收。卢象升几次命亲兵分粮施粥,可那点米粟,不过杯水车薪。他曾问一名老农:“为何不守乡土?”老人苦笑:“官府征役无度,税赋年年加码,贼未至而民先逃,何谈守土?”

这话如针扎心。卢象升出身江南士族,少时读《春秋》《资治通鉴》,常怀济世之志。中进士后授户部主事,本以为能施展抱负,却不料朝堂之上党争汹涌,阉宦横行,东林诸公空谈误国,魏忠贤爪牙遍布六部。他屡次上疏言边防危急、民力凋敝,皆石沉大海,反遭同僚讥讽“书生妄议军政”。

此次外放为大名府推官,表面是升迁,实则是贬谪。但他并不怨怼。他知道,这天下若还有救,必不在庙堂高座之间,而在民间疾苦之中。

马蹄声碎,月影西斜。一行人终于抵达鸡泽县境。此地原属广平府,因流寇频扰,已成半废之地。县城垣残破,城门歪斜,守卒衣甲不整,见有官员入境,竟无人出迎。

卢象升皱眉勒马,正欲入城,忽听前方一阵骚动。火光闪动中,十余名手持锄耙棍棒的百姓围住一名差役模样的人,怒声斥骂。

“你们这些狗腿子!前日说免粮三月,今日又来催缴‘练饷’!我们连树皮都啃光了,哪来的银子供你们刮?”

那差役吓得跪地求饶:“小人也是奉命行事……上头说了,辽东战事吃紧,朝廷急需军饷,各府州县不得拖欠一分!”

卢象升听得心头剧震。辽东?那是袁崇焕镇守之地,宁远一战虽胜,然建奴未灭,边患日炽。可内地百姓已不堪重负,再这般横征暴敛,岂非逼民为盗?

他翻身下马,分开人群步入其中,朗声道:“住手!此人虽有过,亦不可私刑处置。”

众人见来者气度不凡,又有随从佩刀,一时静了下来。卢象升取出腰牌亮明身份:“本官卢象升,新任大名府推官,今夜途经此地,愿闻尔等冤情。”

一人颤巍巍上前,乃是一白发老翁,拄杖泣道:“大人啊,鸡泽去年大旱,秋无所获,冬又逢雪灾,冻死饿死者不下千人。县令不但不开仓赈济,反与豪绅勾结,低价强购民田。如今百姓十室九空,只剩一口怨气……”

话未说完,人群中已有妇人号啕,孩童啼哭。卢象升只觉胸中气血翻涌,双拳紧握,指甲掐入掌心。

他转身对亲兵低语:“取我包袱里的五十两银子,尽数散给灾民,再把我的干粮也分了。”

亲兵迟疑:“大人,这是您一路盘缠……”

“我说了。”声音不大,却如铁铸,“照办。”

银子与干粮分发下去,百姓感激涕零。那差役也趁机爬起,连连叩首而去。卢象升并未阻拦。他知道,真正该惩的不是这蝼蚁般的小吏,而是那坐在紫禁城里挥霍国帑、纵容贪腐的权阉佞臣!

当夜,他在一间废弃的土地庙中歇脚。庙内蛛网密布,神像倾颓,唯有一盏油灯摇曳。亲兵铺好草席,请他安寝。

卢象升却毫无睡意。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孟子》,翻开一页,目光落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八字之上,久久不能移视。

“若天下皆如此地,纵使圣明天子在位,又能如何?”他喃喃自语,“非变法不足以救民,非强兵不足以御外。然变法则触利益之藩篱,强兵则耗民力之根基……难,难,难。”

正思索间,忽闻庙外马蹄急响。片刻后,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闯入,单膝跪地呈上一封密函。

“卢大人,京中急报!魏忠贤遣缇骑南下,缉拿东林党人黄尊素、李应升等十一人,已于途中被捕。另有传言,阁老钱龙锡亦将被构陷下狱。东厂已下令各地查抄书院,禁毁讲学书籍。”

卢象升接过密函,手指微抖。黄尊素是他恩师顾宪成门下挚友,李应升更是曾提携其入仕的同年。如今二人皆因直言敢谏,沦为阶下囚。

他猛地站起,一脚踢翻油灯。火苗扑地而灭,黑暗瞬间吞噬整个庙宇。

“阉党猖獗至此!”他咬牙切齿,“杀忠良以快私仇,毁言论以固权柄,此非亡国之兆,而何?”

亲兵惊惧:“大人,此时您若发声,恐遭报复……”

卢象升冷笑一声:“怕?我卢象升自束发受书,所学者何事?若临危而退,苟全性命于乱世,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有何资格为民父母?”

翌日清晨,卢象升未进城休息,反而折返北上,直奔真定府。他要在赴任之前,先做一件大事??拜会一位隐居于此的老将。

此人姓曹,名文诏,字继武,曾任延绥总兵,因不满魏忠贤专权,辞官归隐已三年有余。此人虽年近六旬,然筋骨犹健,精通兵法,尤擅骑兵突袭,在九边将士中威望极高。更重要的是,他对朝廷**深恶痛绝,却又心系社稷安危。

卢象升曾在兵部档案中读过其战报,对其用兵如神极为钦佩。如今国势日颓,流寇四起,唯有招募忠勇之将,训练精锐之师,方有一线生机。

真定城西三十里有一山庄,名曰“松涛坞”。卢象升抵达时,正值晨雾弥漫,松林深处传来猎犬吠声。一名童子开门,问明来意后入内通报。

不多时,一位须发斑白、身披虎皮裘的老者缓步而出。他上下打量卢象升,目光如鹰隼。

“你便是那个上书请裁冗员、减织造、停矿税的卢象升?”

“正是晚生。”

曹文诏哼了一声:“胆子不小。可惜,如今朝中豺狼当道,你这点奏章,还不如宫女擦桌的帕子有用。”

卢象升拱手:“前辈所言极是。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晚生不才,愿以一介书生之躯,试挽狂澜于既倒。”

曹文诏眯眼:“哦?那你来找我,所谓何事?”

“请前辈出山,共谋练兵之事。”

老将哈哈大笑,笑声震得枝头积雪簌簌落下:“练兵?拿什么练?朝廷拨款?还是靠你那点俸禄买刀枪?”

“不用朝廷一钱。”卢象升沉声道,“我愿倾尽家财,招募乡勇,购置器械。只求前辈指点兵法,训导士卒。”

曹文诏止住笑声,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问道:“你知道我为何辞官?”

“因不愿与阉党同流合污。”

“错。”老将摇头,“我不是不愿同流,我是看透了。这大明的病,不在边疆,不在流寇,而在骨子里烂了。将领无权,文官掣肘,军饷拖欠,士气涣散。我带兵三十年,打赢过鞑子,剿平过套虏,可每次凯旋,功劳都被监军太监抢去,阵亡将士家属却领不到抚恤。你说,这样的军队,还能打胜仗吗?”

卢象升默然良久,缓缓道:“所以更该有人重新开始。哪怕只练一千人,只要纪律严明、忠义为先,便可作燎原之火种。十年之后,或可成劲旅一支,护一方安宁。”

曹文诏沉默片刻,忽然转身走入屋内,再出来时,手中多了一面褪色的军旗。旗上绣着一只展翅雄鹰,下方写着四个大字:**天雄先锋**。

“这是我当年在榆林练兵时的旗帜。”他声音低沉,“那时我们每人发一枚铜牌,上面刻着‘宁死不降’四个字。战死了,牌归家人;活着的,每年清明祭奠兄弟。”

他将旗递到卢象升手中:“你若真想干,我不拦你。但我有个条件??这支兵,必须由你亲自统领,不得交予他人,更不得让太监监军插手。否则,宁可不练。”

卢象升双手接过军旗,郑重跪下:“若违此誓,天诛地灭。”

曹文诏扶起他,拍了拍肩膀:“好小子。有点血性。不过你要记住,练兵易,养兵难。最难的,是守住初心。”

自此,卢象升暂留真定,一边联络旧部、筹集资金,一边请曹文诏拟定训练章程。他变卖部分田产,得银三千两,又说服几位志同道合的士绅入股,合计筹得万金。同时发布榜文,招募壮丁,不论出身,唯求忠诚勇敢。

短短月余,应募者达两千余人。他亲自筛选,留下八百精锐,分为步、骑、弩三营,每日操练不辍。军中立下铁律十条,第一条便是:“凡克扣军饷、欺压百姓者,斩立决。”

他还仿效戚继光之法,设立“功过簿”,每月考评,赏罚分明。士兵们渐渐明白,这位文官出身的主帅,不仅懂诗书礼义,更能与他们同甘共苦??烈日下一同挥汗,雨夜里巡营查哨,伤病者必亲往探视。

一日黄昏,训练完毕,士卒列队归营。卢象升立于高台之上,手持长剑,朗声道:

“诸位!你们当中,有的曾是佃农,有的做过脚夫,有的甚至当过流寇。但今日起,你们不再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而是保境安民的战士!我卢象升不敢奢望诸位封侯拜将,只愿你们记住??我们为何而战?”

台下寂静无声。

“为父母不再饿死沟壑!”他高举长剑。

“为妻儿不再流离失所!”

“为这片土地,重见太平!”

最后一句落下,八百将士齐声怒吼:“誓死追随卢帅!保境安民!”

声震山谷,久久不息。

与此同时,京师风云突变。天启七年五月,皇帝朱由校病危,召信王朱由检入宫辅政。魏忠贤试图矫诏摄政,却被客氏暗中背叛。六月初一,朱由校驾崩,信王即位,改元崇祯。

新帝登基伊始,便着手清算阉党。七月,魏忠贤被贬凤阳守陵;八月,途中畏罪自缢。崔呈秀、田尔耕等党羽相继伏诛,东林诸臣陆续平反。

消息传至真定,卢象升正在校场督训。闻讯后,他仰望苍天,久久不语。良久,才低声说道:“天不亡明,尚存一线生机。”

曹文诏走来,拍拍他肩:“新君虽有振作之心,但积弊太久,非一人之力可挽。你准备好了吗?”

卢象升回眸一笑,眼中灼灼如炬:“练兵一年,募卒八百,器械粗备,号令已行。现在,只差一个机会。”

果然不久,朝廷诏令下达:流寇高迎祥、张献忠等部攻陷河南多地,逼近湖广。命各地组织乡勇协防,择才俊者委以军务。

卢象升接到任命??提督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团练,赐七品衔,可便宜行事。

他焚香告天,率军开拔。

出发那日,曹文诏送至十里长亭。临别时,老将取出一柄断刃,交予卢象升:“这是我最后一次上阵时折断的佩刀。送你,不是让你报仇,而是提醒你??战场之上,生死一瞬间,犹豫者死,果断者生。”

卢象升郑重收下,翻身上马,回首望去,只见八百壮士整装待发,天雄先锋旗迎风猎猎。

他抽出长剑,指向南方:“出发!”

马蹄轰鸣,尘土飞扬。这支由书生一手打造的队伍,踏上了属于他们的征途。

没有人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是胜利,是失败,是青史留名,还是默默无闻地葬身荒野?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这一刻起,大明的命运,已悄然出现一丝裂缝中的微光。

而卢象升,注定将成为那束光的执炬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