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歌影山河 > 第26章 姬清山

歌影山河 第26章 姬清山

簡繁轉換
作者:龙游水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6 17:33:55 来源:源1

桓武元年末,陈贵妃诞下皇子,周帝姬清山为其长子起名为成河。

次年初在陈如歌百日坐蓐,皇子姬成河百日之后,周帝在太极殿举行盛大册立仪式,正式立嫡长子姬成河为太子,其母贵妃陈氏,正式册封为皇后,母仪天下,姬清山也算是兑现此前和陈如歌达成的协议。

“皇后,可否满意?”姬清山携手戴上凤冠的大周皇后陈如歌,共同接受文武百官的拜贺。

此时的陈如歌可谓是春风得意之时,不仅备受陛下恩宠,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而她自己也终于如愿成为皇后。

更加年轻的梁国长公主刚入宫便被陛下打入冷宫,陈如歌心想自己穿越来此,运气还真是活成网文中女主的既视感。

原主陈如歌本来是被暴君活活饿死,如今自己却成为他的皇后,他们还有了孩子,更是成为太子。自己莫名穿越来到自己写的这个世界里,看来往后也是有保障了。陈如歌选择将自己已经住惯了的贤德殿作为自己皇后的寝宫,而吴太后也继续住在自己的长乐宫。

“妾谢陛下恩宠。”陈如歌当然知道陛下的想法,“妾身是陛下的皇后。”

这样说自然是想向陛下表明她是他的女人是他的皇后,而不再是先帝的宠妃。

姬清山笑了,这个昔日自己都不敢正眼相视的父皇宠妃如今成了自己的皇后,还为自己诞下太子,姬清山很喜欢这种征服昔日对手的感觉。

如今自己登基才一年多,梁国献城纳贡,而他又有了皇后,太子。此番重生登基初期,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也该着手处理治国大事了。

桓武二年春,在皇后和太子册立之后,先帝任命的三位顾命大臣,左相太师沈仲,右相陈如海,大将军陈如岳共同上表辞去顾命大臣。

陛下登基一年多时间,便让梁国献上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的淮水三城并纳贡,献上长公主和亲,解决了旱灾,水灾,以及这些灾情引起的灾民流民的问题。

虽说陛下立了先帝宠妃陈氏为后,有违常伦,但不得不说,此举让朝中权势极大的陈家站在陛下这边。原本先帝让陈氏兄弟作为三位顾命大臣中的两位,就是为了保护陈妃母女,同时用来制衡新君,免得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但姬清山先立陈氏为贵妃,后立陈氏为后,直接破了这一对他的掣肘。

在群臣眼中,这位登基不久的天子并不是什么新君,更像是经验丰富的帝王,那自然也无需什么顾命大臣。

至此姬清山也是彻底掌握了朝中诸事的主导权,开始亲政。

自己登基之后,大周境内先是旱灾接下来又是洪灾,为了安抚灾民,新君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各种税赋减免。

而登基之后为了能让自己迎娶先帝宠妃,姬清山又大肆赏赐群臣,笼络人心。又担心父皇在天之灵会责备自己,姬清山心里难免不安,为此不顾先帝丧事从简的遗训,积极为父皇扩建陵寝,大幅增加陪葬品等等。这些都耗资巨大,即便有东梁的纳贡钱财,也只是解了燃眉之急。

尤其是姬清山登基后发现,其父皇在位时期,由于多次减免税收,赢得了从上到下的普遍美名,但却使得多年来国库征收的钱币绢帛本就不多,反而让那些豪门世家大族越来越富。

如今国库更是缺少资金,旱涝过后,各地水利,道路的修建都缺乏资金,而自己又希望能训练打造一支可以征战天下的军队,为日后的一统天下做准备。

大周自10年前大将军领兵攻取汉中之后,再未有大战过,刀剑入库,将士们安于太平也许久,之所以最后没有举兵攻梁,不仅受困于灾害,也是基于这个考虑。

此外自己还想着能修缮宫殿,作为前世就热衷于大兴土木,各地建造宫殿行宫的姬清山来说,这一世虽然他不想再成为昏君,但如今的宫殿,经历了自己祖父和父亲两代帝王40多年,一直未有变动,已经显得那么的老旧,自己住的也很不舒服,也该修葺一番。

而这些都需要钱,现在最缺的也是钱。

周帝姬清山召集左相沈仲,右相陈如海,户部尚书田无恤,礼部尚书李承继等几位朝中重臣来昭阳殿共同商议如何解决财政危机,如何开源节流。

姬清山坐于昭阳殿内中央正北处的御榻之上,诸位大臣纷纷在殿内两侧锦席上跪坐。

户部尚书田无恤陈述道:“陛下,今年不可再减免税赋了,去年陛下广施仁义,为百姓赈灾,国库已耗费巨资,并且免去灾区民众一年税赋,如今灾情已经过去,是该恢复税赋。”

礼部尚书李承继道:“当时陛下刚登基不久,怜惜灾区民众,便下诏对全天下人许诺,免灾区税赋一年,如今还未满一年,岂能恢复,尚书大人难道不知君无戏言吗。”

户部尚书田无恤忙拜道:“此前旱灾和水灾,皆发生在我大周最主要的粮食产区和主要税赋区域。因此国库才会如此捉襟见肘,臣并非想让陛下失信于民,还望陛下恕罪。”

姬清山看向左相右相,问道:“有什么能尽快获取钱财,解决国库紧张。”

诸位重臣互相看了看彼此,一时之间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那么除了恢复征税,诸位爱卿就没别的对策了吗?”姬清山冷冷说道。

就在召集重臣之前,姬清山私底下召见左相陈如海,姬清山非常看重这位父皇大力提拔的能臣,如今又是国舅,登基以来,也多次委以其重任。陈如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深得姬清山的认同,但如此方案也需要征求群臣的意见,君臣二人商议如何说服朝中重臣。

右相陈如海禀道:“陛下,臣有一策,可解陛下燃眉之急,可让国库充盈。”

姬清山面露喜色,“右相,快请说。”

“陛下,诸位大人,如今虽然国库紧张,但那些豪门世家大族,各地方上的那些豪强,巨贾他们手上掌握巨大财富,不仅威胁到朝廷官府,也挤压百姓生存,此乃朝廷一大忧患。臣有一策,既可解决陛下的顾虑和朝廷资金紧张,也能借此削弱那些豪门世家的经济实力,同时又能让他们愿意掏出钱支持我大周。”

右相陈如海对殿上的君臣说道:“陛下可以以表彰为国捐献财物的名义,授予那些豪门世家权贵,还有巨贾们爵位,捐献5000两黄金或是同等价值的绢帛可授予国公爵位,2000两黄金或是同等绢帛可授予乡侯,1000两黄金或是同等绢帛可授予亭侯,爵位可世袭,但没有食邑,朝廷只需授予他们爵位即可。如此可将那些豪门世家和巨贾的财富转移至国库,削弱他们的财力,同时爵位由可以给他们荣誉地位和安全感,尤其是对于那些商贾,虽家有巨资,却因身份低微而缺乏社会地位和安全感,更会一掷千金换取爵位。”

礼部尚书李承继说道:“不可,右相大人,这岂不正是卖官卖爵吗,封爵乃是授封给那些为我大周做出巨大贡献的有功之臣,又岂能是花钱来买?更不用说是给那些卑微的商贾。”

陈如海道:“尚书大人此言差矣,他们献给陛下献给大周大量财物,解决国库资金紧张,岂能说没有贡献?朝廷封赏有功之臣,还要赐予大量食邑,而给这些捐赠朝廷财物的豪门巨贾,同样也是功臣,而且还无需付出一户食邑,只是以爵位赏之,又有何不可。”

李承继又道:“此例一开,岂非我大周的爵位都能花钱来换取?”

陈如海回道:“陛下可以设一个时间节点,在这时间内,为国捐赠金捐帛方可授封爵位,此为特例,过了这点,哪怕你捐黄金万两,也无授封。”

周帝姬清山问向自己的老师,左相沈仲:“太师,以为如何?”

左相沈仲道:“此为临时之举,如能缓解国库紧张,也为陛下接下来的施政提供资金。那些商贾自然会乐意花钱买爵位提高地位,只是那些豪门世家,本就有权有势,会否花费巨资去买爵位?”

右相陈如海微笑道:“倘若连那些巨贾都能授封侯爵甚至国公之位,那些豪门世家岂会甘愿人后,臣建议,授封国公和乡侯者皆有上朝觐见的权利,而所有授封者皆可上表奏章,让他们跻身于公卿贵族之列。愿意捐赠2000两黄金或等价物及以上者,可免征今年税收,捐1000两黄金或等价物者,可减免今年半数税收。如果有豪门世家或者巨贾不愿意为国出力,那么可以让户部重点去查他们的税赋情况,看看有没有偷逃或者漏缴税赋。”

说到此处,陈如海面向周帝郑重道:“陛下,如今国库资金紧张,而我大周境内的那些门阀世家大族和各地豪强以及那些商界巨贾却占据大量田地和财富。如不及早加以遏制,长此以往则会导致朝廷弱而世家强,百姓贫而豪强富的局面。”

在场几位朝中重臣都对陈如海不由肃然起敬,陈家如今已经跻身当世顶级豪门世家之列,陈家三兄妹,妹妹已经是皇后,更生下太子,二哥陈如岳为大将军,而长兄陈如海为右相已经有10年了,更是被豪门世家看作是他们的领袖,却能有如此认知。

在场的几位大臣都知道那些门阀豪强世家势大,上威胁到朝廷乃至帝室的利益,下则挤压底层百姓的生存。

但大周从立国之初,便是依仗各地豪门世家的支持,当年太宗神武帝为了能立出身顶级豪门的宠妃杨月思为后,不惜废了原配皇后,导致太子逼宫谋反,最终酿成父子相残惨剧,其实背后也是为了拉拢获得中原豪门世家的支持。

而圣德皇后正是出身于顶级豪门世家洛川杨氏,其实如今天下诸国也皆是如此。经过数十年的和平时期的发展,豪门世家的财富越积越多,权势也越来越大。

这正是姬清山所担心的,所以他决心采纳陈如海的意见,通过此方法,既可以增加国库资金,缓解财政危机,又能借此削弱豪门世家以及巨贾的财力,同时也以世袭爵位为饵,让他们能跻身公卿之列,言可上奏天听,又不动摇他们的根基,确实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的策略。

“此事,朕就交予国舅去办!”周帝姬清山拍案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