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二郎至圣先师 > 296.大乾皇朝盛衰转折

二郎至圣先师 296.大乾皇朝盛衰转折

簡繁轉換
作者:八月飞鹰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7 05:28:15 来源:源1

韩松天,当朝尚书右仆射,基本上可以视为大乾皇朝的副相,屹立朝堂多年的不倒翁,在老相国燕文桢离开帝京之后,朝廷中枢文臣当中,就以他和中书令吕道成、门下侍郎李若森资历最深。

他身上另一个引人瞩目的标...

夜风穿庙,吹动残破窗纸,沙沙作响,如同低语。杨戬静坐于蒲团之上,手中《忆璃集》尚有余温,仿佛刚被阳光晒过。他闭目良久,心绪却未沉入梦境,而是如溪流般缓缓回溯??自归心庄初建,至西漠断魂谷,再到倒悬古钟崩塌那一瞬的寂静。一切如烟,却又刻骨。

他忽然想起少年时在昆仑墟听道,师尊曾言:“天目开者,见众生相;心灯明者,照己之迷。”彼时他不解其意,只觉神通广大便是修行极致。如今才知,真正的难处不在斩妖除魔,而在面对自己内心最深的执念时,能否不避不逃,直面其痛。

庙外虫鸣渐歇,月光洒落屋檐,映出一道清影。杨戬睁开天目,只见院中石阶上,一朵桃花悄然绽放,花瓣薄如蝉翼,色泽淡粉,竟似由灵气凝成。他心头微震??此花非自然生长,乃是“信念之华”,唯有至诚之人以情念浇灌,方能在荒芜之地生根。

他起身推门而出,脚步轻缓,怕惊扰这刹那温柔。蹲下身,指尖轻触花瓣,一股暖流顺指而上,直抵心脉。那花微微颤动,随即化为点点光尘,升腾而起,在空中勾勒出一幅画面:一群孩童围坐在桃树下,阿芽手持竹简,正教他们书写“善”字。一个小男孩写得歪斜,急得快哭出来,旁边女孩轻轻握住他的手,说:“别怕,我教你。”

光影消散,杨戬唇角微扬。

他知道,那是归心庄今晨发生的事。而这一幕,竟因万千人心中的信念共鸣,跨越千里,投射至此。所谓道统,并非靠庙堂诏令传播,而是藏于每一次伸手相助、每一句轻声鼓励之中。

他站起身,望向西方。

那里,仍有无数村落埋于黄沙之下,百姓困于愚昧与仇恨,代代相传的只有冤仇与诅咒。他曾以为,只要将《忆璃集》传下去,便能点亮人心。可如今明白,书册只是引子,真正能唤醒光明的,是人与人之间那一点不肯熄灭的信任。

翌日清晨,他离开破庙,踏上了通往幽州旧道的小径。沿途所见,皆是战后遗痕:烧毁的村庄、倒塌的祠堂、无人收殓的骸骨。一只乌鸦落在枯枝上,盯着他看了许久,忽而振翅飞走,留下一声嘶哑啼鸣。

行至午时,前方出现一座废墟小镇,墙垣倾颓,门匾碎裂,唯有一口古井尚存。井边坐着个老妇,白发凌乱,手中抱着一卷焦黑残书,嘴里喃喃念着什么。杨戬走近,听得清楚:

“……花开有时,重逢有期……”

正是他留在村口槐树上的玉佩背面所刻八字。

他怔住。

老妇察觉有人,缓缓抬头,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你……可是那位先生?”

“谁告诉你的?”杨戬低声问。

“孩子们说的。”她颤抖着指向镇北一片乱坟,“昨夜风雨大作,坟头尽开桃花。有个小女孩梦见你站在井边,说‘该读书了’。今早大家挖出这本烧了一半的《忆璃集》,发现里面夹着一页新纸,写着这句话。”

杨戬心头一热。

他知道,这不是幻术,也不是巧合。这是“道”的回响??当千万人共同相信某件事时,信念本身便成了规则的一部分,甚至能扭曲现实纹理,让不可能之事显现。

他接过那页残纸,上面字迹陌生,却力透纸背:

**“先生走后,我们没再等救世主。我们开始教彼此认字,讲先生说过的话。有人偷粮,我们不再打他,而是问他为何饿;有人骂娘,我们不再还嘴,而是请他喝茶。三月以来,镇上没死一个人。你说过,改变不必惊天动地,只需从一句‘对不起’开始。”**

落款是:“归心庄附属学童?李小满”。

杨戬久久无言,最终将纸折好,收入怀中。

他蹲下身,对老妇道:“你想读这本书吗?”

老妇点头,泪水滚落:“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个世界还要善良。”

“因为若没人愿意做第一个伸手的人,黑暗就会永远赢。”他说,“而我相信,总有人会。”

当日,他在废墟中央搭起简易讲台,用断刀削木为笔,以沙地为纸,开始讲授《忆璃集》第一章:“何谓仁?”围观者起初寥寥,多是衣衫褴褛的老弱妇孺。但随着他声音平稳流淌,越来越多的人从残垣后走出,蹲坐倾听。

有个青年怒气冲冲闯来,指着他说:“你凭什么教我们?朝廷都弃我们于不顾,你还谈什么仁义?”

杨戬不恼,只问:“你叫什么名字?”

“张五郎!我爹被征役累死,娘饿死,妹妹卖入窑子,你说我该不该恨?”

“该。”杨戬点头,“你恨得有理。”

众人哗然。

但他继续道:“可问题是,你现在恨谁?是恨那个签征役令的官吏?还是恨整个天下?如果你恨的是前者,那你还有出路??你可以学文习武,将来为民请命。但如果你恨的是后者,那你已经输了??因为你把灵魂交给了愤怒。”

张五郎愣住。

“恨能给你力量,但不能给你方向。”杨戬缓缓站起,“我三年前也曾想屠尽天下伪君子,只为救一人。后来我才懂,若以暴制恶,终将成为新的恶。所以我不再追求‘正义’,我只坚持‘正确’??哪怕慢一点,也要一步一步走正路。”

人群寂静。

片刻后,一个孩子怯生生举手:“先生,那……我能学会写字吗?”

“当然。”杨戬微笑,“只要你愿意。”

那一日,十七人报名入学,年龄从六岁到六十岁不等。杨戬亲手为每人刻了一块木牌,上书姓名与一句箴言。给张五郎的那块写着:“怒火可焚敌,亦能灼己;智者控火,而非随火而行。”

七日后,桃树从井畔破土而出,虽细弱,却生机盎然。

杨戬离去时,全镇百姓送至镇口。老妇捧着一本重新抄录的《忆璃集》,哽咽道:“我们会守着它,就像您守着姜璃姑娘那样。”

他摇头:“我不是在守她,是在守我们曾经相信的东西。”

话毕,转身西行。

风起沙涌,天地苍茫。他不再回头。

一个月后,他抵达昔日战场“赤脊原”。这里曾是三大门派围剿魔修之地,血流成河,尸骨堆积如山。传说此地夜晚常闻鬼哭,百里之内草木不生。然而当他踏入边界,却发现奇景浮现:整片荒原竟覆盖着一层薄霜般的白色花朵,形如莲瓣,散发淡淡幽香。

走近细看,每朵花蕊中都浮现出一张人脸??或悲或怒,或悔或泣,皆是亡魂残念。但与西漠那些执念化身不同,这些面孔并无怨毒,反倒透着一丝释然。

一位白衣女子立于花海中央,背对他而立,长发披肩,肩头停着一只青鸟。

杨戬脚步一顿。

“你是谁?”他问。

女子缓缓转身,容貌清丽,眉心一点朱砂,赫然是姜璃模样。可她眼神清明,气息圆融,全然不像被困之魂。

“我不是她。”女子轻声道,“我是这片战场上所有悔悟者的集体意识凝聚而成的‘共忆体’。我们曾在杀戮中迷失,也在死亡后觉醒。有人临终前放下了刀,有人最后一刻喊出了亲人的名字,有人终于明白,所谓正邪,不过是一念之差。”

杨戬默然。

“你来了,说明‘信’已扩散。”她微笑,“我们本欲永堕怨海,可因你所传之道,因远方某个孩子的一句诵读,因一封悔过书的墨迹未干,我们的灵魂得以短暂凝聚,开出这‘赎罪莲’。”

“你们……想说什么?”他问。

“谢谢你没有忘记我们。”她说,“也谢谢你在书中写下那句话??‘每一个想要变好的念头,都值得被世界温柔以待。’”

话音落,青鸟展翅飞起,衔走一片花瓣,向东方而去。

顷刻间,花海凋零,化作飞雪纷扬。女子身影渐淡,最后只剩一句飘散空中:“替我们,看看太平的模样。”

杨戬伫立良久,取出《忆璃集》,翻至空白附页,提笔写下:

“今日见万人悔,花开满战场。方知救赎不在彼岸,而在人心一念回转之时。”

笔锋未干,远处传来马蹄声。

十余骑疾驰而来,皆着黑甲,旌旗绣有“巡狱司”三字。为首将领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杨先生,奉陛下密旨,请您即刻返京。”

“为何?”杨戬不动声色。

“朝中大变。”将领神色沉重,“三日前,丞相联合七十二世家发动政变,宣称‘仁政误国’,已废太子,囚禁皇帝,并下令全国焚书,尤其《忆璃集》,凡持有者株连九族。他们立碑昭告天下:‘自此之后,唯力者尊,唯强者活。’”

杨戬冷笑:“又是这一套。”

“但他们没想到……”将领抬头,眼中泛光,“书越烧越多。百姓夜里偷偷传抄,孩童在墙上默写,狱中囚犯用血书背诵。有人被抓,临刑前高呼:‘先生说过,思想杀不死!’三千人围观,竟齐声复诵《忆璃集》序言,声震九霄。”

杨戬闭目,耳边仿佛真响起那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天地有缺,人心可补;世道昏暗,我愿持灯……”

他睁开眼,看向西方尽头。

那里,朝阳正破云而出,照亮万里河山。

“我不回去。”他说。

“为何?!”将领震惊,“天下需要您!”

“天下不需要一个神。”杨戬平静道,“它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敢于在黑夜中点燃一支蜡烛。”

他指向脚下焦土:“你看这战场,曾埋葬无数英雄豪杰,他们也曾想改天换地。可真正让这片土地重生的,不是他们的刀剑,而是后来某个母亲教孩子说‘谢谢’的那个瞬间。”

将领沉默良久,终是起身:“那……您要去哪里?”

“去下一个村庄。”他说,“去下一个愿意听我说话的孩子身边。”

马队离去后,杨戬继续前行。途中遇一盲童乞讨于道旁,蜷缩在破席之中。他停下脚步,蹲下身,轻声问:“你想听故事吗?”

盲童点头。

他便坐在尘土中,一字一句,讲述《忆璃集》第二章:“如何面对苦难。”

讲到动情处,盲童忽然咧嘴笑了:“先生,您的声音,好像我娘。”

“那你娘一定很温柔。”杨戬说。

“她死了。”孩子低声,“被人推进井里,就因为我瞎,拖累她。”

杨戬心头一紧。

“可我不怪她。”孩子仰起脸,空洞的眼睛望着天空,“她说过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我觉得……她是爱我的。”

杨戬喉头哽咽。

他脱下外袍,裹住孩子,抱起他走向不远处的驿站小镇。

一路上,他低声哼起归心庄的童谣:

“桃树开花春风吹,

先生讲课我不睡。

若有黑暗吞天地,

我就做那盏小灯。”

三天后,小镇学堂重建开课。第一堂课,杨戬教孩子们写两个字:“原谅”。

有人反对:“凭什么原谅伤害我们的人?”

他答:“原谅不是为了他们,是为了你自己不再被仇恨锁住。你可以不忘记,但可以选择不下一次举起刀。”

盲童坐在第一排,用手摸着木板上的刻痕,一遍遍描摹那两个字。

当晚,杨戬梦见姜璃站在江南水畔,撑伞而立。雨丝斜织,桃花纷飞。她转身对他笑,嘴唇轻启:

“你终于学会了放手,也学会了坚持。”

他想回应,却发不出声。

醒来时,窗外晨曦微露,桌上多了一封信,无署名,仅有一行小字:

“她在轮回中安好,你也一样。”

他抚着天目,轻叹:“原来爱从未消失,只是换了方式存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走过千山万水,足迹遍布九州。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是疯子。但他始终只是一个背着旧书囊、手持断刀的旅人。

某年春,归心庄迎来百年庆典。阿芽已两鬓斑白,仍每日授课。典礼上,她取出一块桃花木牌,高声宣读:

“此牌原属一人,他曾说:‘道在民间,不在高台。’今日我们将其供于堂前,不为祭祀,只为提醒??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的光。”

台下万人肃立,齐声诵读《忆璃集》终章:

“我不求世人皆贤,只愿每颗心中,留一寸柔软之地。

我不愿人人成圣,但望每当有人跌倒,总有一双手愿意扶起。

如此,则人间可期,春天常在。”

而在极西之地,一名少年拾起沙地中一块残碑,拂去尘土,露出三个模糊大字:

**再思堂**。

他喃喃念出,忽然泪流满面。

因为他记得父亲临终前说的话:“如果有一天你看到这三个字,替我进去看看……也许,我真的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