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厂的招聘窗口,刚刚大学生们进来的时候,就已经看见了。
尽管知道这是海城的明星企业,可是,依旧没人在意。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候,人们想捧着的都是铁饭碗,集体企业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他们首选的自然是那些政府部门的机关单位,国营企事业单位都被当成了兜底的。
集体企业……
不牢靠,不稳定,不符合他们的职业规划。
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去一家集体企业工作,未来人生的起点。都要比别人矮半截儿。
“你刚才说,你想搞研究?”
正被工作人员带离的大学生闻言一愣,看着吴月华,感觉有点儿眼熟。
“我……”
“你是哪所大学的?”
“河北工业大学!”
“学的什么?”
“材料科学!”
说着,对方突然想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吴月华了。
“您是……吴老师?”
吴月华也是一愣:“你认得我?”
说着,让那两名工作人员把人放开了。
“您来我们学校做过学术报告,我……我去听过。”
吴月华这些年不光搞研究,偶尔也会被海城的工科院校请去,上几节公共课。
研究要紧,为国家育才,同样也是要紧事。
不过最近这一两年,吴月华倒是很少去了。
她的研究正处在关键阶段,实在抽不出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了。
“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王玉龙!”
“王同学,你如果真的想做研究的话,愿不愿意来我这儿?”
听到吴月华这么说,王玉龙一时间倒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听过吴月华的学术报告,知道这位虽然在国内科研领域名声不显,但确实个实打实的牛人。
要是能跟在吴月华身边学习……
“我是学材料的,对机械……”
“我现在研究的课题正是新能源材料,我需要学生,也需要助手,你要是感兴趣的话……”
王玉龙闻言,差点儿没忍住就答应了,可是,他还要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
“有……工资吗?”
毕业,步入社会,总不能还伸手朝家里要钱,他需要养活自己,而且,这些年为了供他读书,家里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也该到了他回报的时候了。
“有,吴老师的助手,直接入职海尔厂,享受技术员的待遇。”
既然吴月华瞧上了,李天明自然得帮着把人留住。
听到要入职海尔厂,王玉龙又有些犹豫了。
那是集体企业……
看到王玉龙的反应,李天明就猜到了是咋回事。
这是又被人瞧不起了。
“咋?觉得我们是集体企业,配不上你这样的大学生?”
王玉龙没说话,不过,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
“名头再好听没用,你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你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能不能学以致用。”
李天明起身走了过来,这边的突发状况,已经吸引了不少人关注。
“我理解你们的想法,当初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辛苦四年,都想着步入社会以后,能一展抱负,不负平生所学。”
招聘会现场,原本的嘈杂声,渐渐消失了,人们的目光都落在了李天明的身上。
“刚刚这位王玉龙同学,想要应聘去轻工业局,这确实是个好单位,工作轻松,福利待遇也都好,熬上几年,要是能得到领导的青睐,被提拔做个科长,基本上这一辈子就算是拿下了,可是……”
李天明话锋一转。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辛辛苦苦学了四年的专业知识,难道就是为了这个?尤其是学工科的,在机关单位做办公室,你们学到的专业知识,又该怎么去施展?”
其实不光是现在,后来也是一样,毕业以后,首选都是考公考编,一旦考上,人生也就顺利上岸了。
铁饭碗到手,只要不犯大错,谁都抢不走,砸不烂,稳稳当当混到退休,继续靠着退休金躺平,安安稳稳就是一辈子。
说实话,李天明要是有这样的机会,他也想抓在手里。
可问题是……
四年时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全都去坐办公室,变着法的对付老百姓了,那些实实在在的事,谁去干?
“这位王同学,你是学材料科学的,真要是应聘上了,以后整天看报纸,喝茶水,你们老师教给你的知识,你打算扔到哪去?”
“还有其他诸位同学,你们辛辛苦苦的学习,难道就是为了这个?”
李天明没指望几句话,就能唤醒这些大学生的初心。
毕竟人各有志,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有的人,真的只是把大学当做通往仕途的跳板。
从一开始,他们期待的就是那种悠闲的生活。
对于这一类人,说得再多都没用。
“海城本地的同学,应该都听说过海尔厂和猎鹰厂,当然了,外地的同学或许也并不陌生,毕竟,你们老家或许就有海尔和猎鹰的分厂。”
“如果有的话,你们的亲戚朋友,应该会有在那些工业园区上班的。”
李天明刚说完,一个女生便举起了手。
“我爸爸,还有两个哥哥都在园区上班。”
还真有捧哏的!
这下李天明总算是不用唱独角戏了。
“那么这位同学应该清楚,在园区工作的待遇怎么样了。”
“都……挺好的。”
李天明笑了:“这位同学不太好意思说,没关系,我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就拿海城来说,90年海城国企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260元,海尔厂的一线工人月工资是多少?430元,几乎是两倍的差距,其中售后服务部门的工人工资最高,如果接受外派的话,平均工资可以达到680元,刚刚我承诺给这位王玉龙同学技术员的岗位工资是520元。”
李天明飞快地报出了一串数据,这些可不是他胡编乱造的,全都可以去查。
在场还有那么多国企单位,问问他们就知道了。
“我不是想通过利益来诱惑大家,一个企业给工人定下的工资标准,最起码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
“大家觉得海尔厂和猎鹰厂是集体企业,不如国营大厂的铁饭碗端着体面,和机关单位的干部岗就更没得比了。”
“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才是真正关系着你们的未来,你们当中有没有往届的师兄被分配到海城电机厂的?”
人群中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
“看起来还真的有,那么,我想请问,现在的海城电机厂在哪?这个国营厂当年也曾辉煌过,也算得上是海城工业的一块金字招牌了,现在呢?厂区已经被推平了,那里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新的居民社区。”
听到李天明这么说,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我不想贬低谁,也不是为了向你们证明,海尔厂和猎鹰厂有多好,我只想告诉你们,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你们现在觉得安稳的,未必及得上被你们看不上的集体企业。”
说了这么一大堆,李天明也觉得差不多了。
“最后,我还有一句话,我希望大家能来我们这里,陪着企业一起成长。”
说完,李天明便回到了招聘窗口,重新坐下。
“口才不错。”
吴月华笑着说道。
“再好也不一定有用,还是得看这些生瓜蛋子,到底想怎么选。”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过后,群起响应的情形并没有出现。
不过至少有人愿意光顾一下海尔厂和猎鹰厂的招聘窗口了。
那位叫王玉龙的,在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后,终于还是做出了选择。
“吴老师,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