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没人比我更懂港岛江湖 > 第五百二十七章: 小样的,你爹永远你是爹

没人比我更懂港岛江湖 第五百二十七章: 小样的,你爹永远你是爹

簡繁轉換
作者:焰火璀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1:22 来源:源1

苏尔亲王知不知道王耀堂这是欲擒故纵呢?

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不过这对他无所谓。

投资海水淡化技术对骆驼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而且这项技术顶破天能花几个钱!

至于化工技术,他也不懂,...

夜雨敲打着观音庙的瓦檐,香火在风中微微摇曳。我跪在蒲团上,三炷香燃至半截,青烟袅袅升腾,像一条细线,牵着过去与现在。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石阶前汇成小溪,冲刷着庙门前那块刻着“慈航普渡”的旧碑。碑角裂了一道缝,像是岁月咬下的牙印。

我从怀中取出陈伯年的日记,轻轻放在供桌上。旁边是父亲的罗盘,黄铜外壳映着微光,指针静止不动,仿佛也在倾听这夜的低语。

“你临终写下忏悔,可那些塌陷的桥、断裂的隧道、被偷换的钢筋呢?”我低声说,“它们不会说话,但每一块碎裂的水泥都在哭。”

风忽然大了,卷起一页纸角。我伸手按住,却看见日记末尾一行字迹被雨水晕开,模糊中仍能辨认:“**真正的清算,不在死亡,而在活着的人如何选择。**”

我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母亲的模样。三天前,阿豪终于查清了“明心康复中心”二十年来的资金流向??表面由慈善基金拨款,实则七成经费来自三家空壳公司,最终追溯至“远洋评估”旗下的离岸账户。更令人窒息的是,账目显示,每月一笔固定支出标注为“特殊护理费”,收款人签名栏赫然写着一个伪造的名字:**林素芬**。

那是我妈的本名。

“她不是失忆……她是被系统性地遗忘。”阿豪当时声音发抖,“药剂记录显示,他们给她服用一种罕见的精神抑制剂,长期使用会导致记忆断层和认知迟缓。这不是治疗,是抹除。”

我坐在办公室里,盯着那份PDF文件看了整整一夜。每一行数字都像刀刻进骨髓。原来母亲那些断续的呓语,那些突然流泪却说不出原因的夜晚,都不是病,而是抵抗。她在药物的迷雾中挣扎着留住一点真实,留住对我的牵挂。

而陈伯年说她拒绝劝我停下??那一刻我才明白,为什么每次我去探望她,她总用枯瘦的手紧紧攥住我的手腕,嘴唇颤抖着,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

她是想告诉我真相,却被药封住了喉咙。

手机震动,徐文康发来一张照片:九龙城那家茶餐厅的监控截图。陈伯年倒地前几秒,镜头拍到一名穿灰色夹克的男人坐在角落,低头喝汤,帽檐压得很低。但他右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银戒,戒面刻着小小的船锚图案。

“认出来了。”徐文康写道,“这是陆廷威的贴身保镖之一,三年前登记为‘离职’,实际转入私人安保公司,客户名单里有‘远洋评估’。”

我的心沉下去。

陈伯年之死,不是终结,是切割。他们用他的命做止损,把整张网从公众视野里抽走。就像当年忠记沉船后,所有责任归于“天气突变”和“航线失误”,没人追问谁动了罗盘。

但我不会再让他们得逞。

第二天清晨,基金会发布第二期调查报告:《水泥里的谎言》。我们公开了十七项高危工程的具体位置、施工方、监理单位及数据篡改痕迹,并附上三维模型对比图,直观展示钢筋密度差异、混凝土标号造假带来的结构风险。同时启动“邻里勘察计划”,招募市民携带简易检测设备,对自家社区的墙体裂缝、地面沉降进行拍照上传。

舆论风暴再起。

第三天,一名退休土木工程师匿名寄来一封信,附带一叠泛黄的会议纪要复印件。他是当年港岛西区隧道项目的技术顾问,信中写道:“2016年评审会上,‘远洋评估’代表提出将原设计C40混凝土改为C30,理由是‘地质稳定’。我当场反对,结果一周后被解除合约,项目照常推进。如今那条隧道每逢暴雨就渗水严重,而当初签字批准变更的官员,现已升任发展局副秘书长。”

信末,他写了一句:“我知道你们在找证据。我不敢露面,但我把良心寄给你们了。”

我将这封信打印一百份,亲自送到各大媒体编辑部、立法会议员办公室、大学工程系教授手中。每送一份,我都说同一句话:“这不是举报,是还债。”

第七天,首个连锁反应出现:港铁宣布暂停两项新线路的盾构作业,因“阳光眼”志愿者发现某标段地质勘探数据与现场钻芯样本严重不符。紧接着,建筑署紧急成立专项核查组,宣布对近五年重大基建项目开展“回头看”审查。

阿豪笑着拍桌:“他们慌了。”

我没有笑。因为就在当天下午,我收到一条加密信息,来自邓天雄的妹妹邓美玲:“赵先生,哥哥昨夜被人闯入病房注射过量镇静剂,目前昏迷。警方说是‘医疗事故’,但护士看到有个穿白大褂的男人没登记就进了ICU。”

我立刻驱车前往医院。

路上,徐文康来电:“技术组逆向追踪了‘方正咨询’的服务器日志,发现一个惊人事实??过去十年,至少有四十二个‘黑户’身份通过他们洗白,其中二十九人进入了政府工程审批系统、廉政公署外包团队、甚至法院书记员岗位。这些人不掌权,但掌握流程节点,能在关键时刻延迟文件流转、修改电子归档时间戳、或‘误删’附件。”

“他们是幽灵。”我说。

“对,幽灵公务员。”他声音低沉,“整个体系像被蛀空的树,外表完好,内里腐朽。而操控这一切的,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组织??它没有名字,没有总部,只有代号:**灯塔计划**。”

灯塔?

我又想起周叔醒来说的第一句话:“灯塔亮了。”

难道……那座废弃灯塔,不只是藏尸地,更是某种信号站?

抵达医院时,邓天雄仍在昏迷。医生说生命体征平稳,但脑电波出现异常波动,疑似受到强烈精神刺激或药物干扰。我坐在床边,握着他粗糙的手,忽然注意到他左手小指微微抽搐了一下。

那是警队老刑警的暗语动作??表示“我知道是谁”。

我俯身贴近他耳边,轻声说:“阿雄,如果你听得见,眨两下眼。”

三秒后,他眼皮颤动,两次。

我心头狂跳:“是陆廷威吗?”

无反应。

“是发展局局长?”

依旧沉默。

“是……陈伯年背后的人?”

这一次,他的手指猛地收紧,几乎掐进我的掌心。

有!真的有人还在幕后!

我正欲再问,病房门被推开,一名护士进来换药。等她离开后,邓天雄的手再未动过,脑监护仪上的曲线也恢复平静,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但我知道不是。

当晚,我带着徐文康潜入北角旧楼的阁楼储物间。我们要找的不再是证据,而是线索之间的连接点。我把航海日志、银行存根、U盘数据全部摊在地上,用红绳标记人物关系,蓝线标注资金流向,绿笔圈出时间节点。

突然,徐文康指着一张海外转账凭证:“你看这个收款账户,开户行在开曼群岛,户名是‘OceanHorizonLtd’,但备注栏有一串代码:LH-09-2003。”

“LH?”我喃喃,“LightHouse?”

“不止。”他调出另一份文件,“‘远洋评估’内部邮件备份里提到过一个项目代号:LighthouseRevival??灯塔复兴计划。目标:重构城市基础设施控制权,周期十五年,分三阶段执行。”

第一阶段:渗透招投标体系(2008?2013)

第二阶段:掌控关键技术审核(2014?2020)

第三阶段:建立隐性治理网络(2021?2025)

而现在,正是第三阶段收官之年。

“所以陈伯年只是执行者。”我说,“真正推动‘灯塔计划’的,是一群从‘汇贤会’时代就埋下来的棋子,他们早已进入体制核心,靠制度吃饭,用规则杀人。”

徐文康点头:“而且他们不怕曝光,因为他们知道,就算你拿出全部证据,司法程序拖个七八年,项目早完工了,钱早洗干净了,他们也退休了。”

“那就不能让他们走程序。”我站起身,眼中燃起冷火,“我们要让民众成为审判者。”

次日,基金会发起“城市体检日”行动。我们在全港十八区设立临时检测点,联合高校工程系师生,免费为居民提供墙体雷达扫描、水质重金属检测、电梯钢缆强度测试等服务。每一个发现问题的家庭,都会收到一张“安全警示卡”,并鼓励他们在社交媒体晒出编号,形成可视化热力图。

短短三天,全港冒出两千多个红色预警点。新闻头条变成:“你家楼下可能正在下沉”。

压力传导至政界。立法会迫于民意,召开紧急听证会,传唤发展局、建筑署、港铁高层作证。我在旁听席上,亲眼看着那位曾否决工程师意见的副秘书长,在镜头前结巴辩解:“我们……完全依照程序办事。”

“程序?”我举起手机,播放一段录音??是陈伯年生前最后一次电话的部分内容,“你说程序?可你们的程序,是从一颗被改动的罗盘开始的。”

全场哗然。

听证会结束后,我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十秒钟的视频:昏暗房间内,一只手正在焚烧文件,火光映出墙上一幅老照片??忠记船队全体合影。而在画面边缘,站着一个年轻男子,身穿白衬衫,戴金丝眼镜,笑容温文尔雅。

我放大图像,看清了他的脸。

**程志安**。

现任廉政公署执行处处长,主管反贪调查。

血液瞬间冻结。

他是父亲的学生,八十年代就读于港**律系时,曾多次来忠记码头实习,父亲待他如子侄。2003年沉船案发生后,是他主动请缨参与初期调查,后来却以“证据不足”结案。

原来如此。

他不是漏网之鱼,他是精心布置的守门人。

我立刻召集团队,封锁消息。若此时公开指控廉署高层,不仅证据不足,反而会被反咬“诽谤公职人员”。我们必须拿到铁证。

阿豪提议:“查他2003年以来的所有通讯记录、出入境轨迹、财务往来。尤其是和陈伯年、陆廷威之间有没有交集。”

我们动用了民间情报网络??那些曾受**工程所害的家属、被排挤的基层公务员、离职的技术员,他们愿意冒着风险提供线索。一周后,成果惊人:

程志安自2005年起,每年七月都会匿名捐款五万元至“明心康复中心”,连续十八年未断。而该款项的指定用途,正是“特殊护理项目”。

同一年起,他在海外拥有一处物业,购于新加坡,登记人为其妻妹,资金来源为一家名为“海昌资本”的离岸公司??与“海昌二号”测量船同名。

更关键的是,U盘中一份被加密的日志文件破解后显示,2023年1月,“远洋评估”曾向“战略合作伙伴”支付一笔三百万元顾问费,收款账户虽经多层嵌套,但最终IP登录地,位于廉政公署内网。

我们拼出了最后一块拼图。

但这还不够定罪。他们太聪明,从未亲手碰钱,也从不在文件上留名。他们的权力,藏在“合规”二字背后。

于是我做了个决定。

一个月后,基金会出版一本名为《罗盘与水泥》的纪实图书,收录所有调查资料、受害者口述、专家分析,并特别注明:“本书内容已提交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

发售当日,十万册抢购一空。出版社加印三十万册,全部送往学校、图书馆、社区中心。

三个月后,中央巡视组进驻港岛,宣布开展“城市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程志安被带走协助调查,随后停职。陆廷威被捕,涉嫌行贿及操纵投标。多家承包商高管落网。

而我,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再次来到忠记旧码头。

海风咸涩,浪花拍岸。我将那块旧齿轮放进一只玻璃瓶,塞入父亲的罗盘图纸、陈伯年的日记残页、以及一本《罗盘与水泥》的首印本,密封后沉入海底。

渔民用绳子绑好石块,帮我投入深水区。

“为什么要沉下去?”他问。

“因为它不属于现在。”我说,“它属于过去,提醒我们曾经迷航。而未来的路,得靠新的罗盘导航。”

回程途中,我接到周叔出院通知。老人已能缓慢行走,言语仍不清,但写字有力。我去接他,他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写着:

>“修好了。这次,是真的。”

我懂了。

他耗尽一生,终于修正了那个东三度的偏差。

当晚,我在基金会顶楼阳台架起望远镜,对准大屿山方向。那座废弃灯塔,在月光下静静矗立,塔顶忽然闪过一道微弱红光,一闪即逝。

我没有报警。

只是默默记录下时间:**23:17**。

然后打开“阳光眼”APP,新增一条预警:

>【用户上报】大屿山灯塔区域疑似存在非法通信装置,请相关部门核实。

提交成功。

风吹散云层,北斗七星清晰可见。

我望着北方,轻声说:

“爸,妈,灯塔还在亮。但我们已经不怕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