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彼可取而代之 > 四十一 建安二年的冬天

彼可取而代之 四十一 建安二年的冬天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8 05:48:21 来源:源1

这小小的风波结束之后,刘基军政集团便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随着军队人数的逐渐增多,农庄的建设丶农田的耕种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不断完善。

待到十一月初寒风瑟瑟之际,一万新军的招募工作和编制工作彻底完成,立功人员的晋升工作也全部完成。

因为刘基已经成为振武将军,所以有了更高的权限,遂上表给许都朝廷,正式表功勋元老张英为抚军中郎将,又表骁勇善战的李彬为镇军中郎将。

张英和李彬都是他老爹的旧部,都曾立下过功劳,对他来说都是值得信任的老人,且不仅如此,两人在当前的军队格局之中也有特殊的地位。

比如张英可以视作东莱子弟兵集团的头一把交椅,而李彬也可以视作豫章起兵旧部的领头羊。

他们两人成为仅次于刘基之下的统兵中郎将,可以认为是实至名归的。

两大中郎将之下,是四名军司马,也就是中郎将的副手。

此番,张英麾下原先的两个军司马蒋丞和舒涓继续留任,李彬那边,则以史强和之前担任校尉的徐通担任他的军司马。

接着就是两军十个营的十名校尉以及二十名营司马。

除却柯虎丶余赦丶费康担当的三名校尉和张春丶雷雄丶洪魁担当的三名营司马之外,剩下的七名校尉和十七名营司马都是东莱子弟兵集团和豫章起兵旧部集团的囊中之物。

乐杰丶夏阳丶曹泽丶张瑾丶张恢丶陈勉等六人继续担当校尉的职位。

不过因为他们之前也有立下战功,获得功勋,所以虽然无法升职,刘基也为他们表奏了带封号的校尉作为奖励。

乐杰为护军校尉。

夏阳为虎威校尉。

曹泽为虎牙校尉。

张瑾为宣威校尉。

张恢为明威校尉。

陈勉为武烈校尉。

此六人之外,立下较大功勋的吴亮被刘基越级拔擢为校尉,成为十大校尉之中最年轻也是资历最浅的一个。

至于剩下的十七名营司马,则是从之前立下战功的被刘基很看好的人才当中晋升,基本上也都是东莱子弟兵集团和豫章起兵旧部集团当中的优秀者。

如沈康丶廖朗丶戴威丶宋旭丶贺杰丶薛铭丶焦宇丶韩迭丶龚卫等人。

这些被刘基看好的人才没有辜负刘基的期待,也没有让刘基的识人之眼蒙尘,他们终究是战场厮杀之中崭露头角,展现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

刘基可以相信,他们当中不管是谁,只要是能够活着跟随他直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必然会成为后世人口中津津乐道的名将之一。

军队的扩充和整编在建安二年十一月下旬正式完成,刘基顺利将自己的军队扩充到了两万人,并且构建起了一个有相当战斗力的军事指挥体系。

而他自己的权力地位也在这个过程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巩固。

被他看好的丶提拔起来的人纷纷成为军官,在成为军队中流砥柱丶增强军队战斗力的同时,这些人也共同捍卫着刘基作为军队领袖不可置疑的地位和权势。

而巩固了权势和地位的刘基,又进一步推动军队向着精英化和职业化大跨步的前进。

饮食,军械,训练,乃至于扫盲教育,这些都是他为军队提供的,而被他看好的人才更能得到他亲自传授兵法,等于在军队里开了一个小军校。

几十家大姓豪族百来年的家族财富储备全都化作了这支军队成长的血肉,让这支军队从骨瘦如柴渐渐变得结实强壮丶面色红润丶精神饱满丶气势如虹。

足够的粮食提供。

少量的肉类提供。

刘基的确是用超越规格的方式来给自己麾下的军队提供伙食,让他们能吃饱,偶尔也能吃好,于是士兵们纷纷变得更加强壮,更加结实,也更加敢战丶愿战。

他们学习军阵,学习军号,学习技战术,每日不间断的训练,训练,再训练,成长,成长,再成长。

从十一月下旬到建安三年的年初,他们的成长几乎是肉眼可见的。

一直在刘基看来越来越有他上一世率领的那支军队的影子的军队渐渐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他承认,养兵确实很费钱,特别是军械,精良的军械,更是费钱。

哪怕他自己撺掇出来一个小型兵工厂,可以有限生产环首刀等简易军械,但是轮到甲胄丶弓弩之类的,自己的小兵工厂的产量实在是感人,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去获得。

比如缴获之类的。

在训练军队之馀,他也会让军队进行实战,去积累战斗经验,实战的对象就是豫章郡内各县的山贼土匪以及暴动流民。

打完仗,这些武装的军械装备自然都成了刘基的战利品,虽然数量不多,却也是以一种补充。

还有战马,江南本就缺少战马,几乎所有的战马都是从北方贩售而来,数量少,价格昂贵,堪比黄金。

刘基在平叛战争之前只有五百骑兵,平叛战争之后通过缴获的战马又增加了二百骑兵,自己又通过花钱的方式购进一部分战马,补充了一百骑兵。

于是,他的军队里便有了一支八百人的成建制骑兵队,这支骑兵被他用作他自己的亲卫兵,他自己担任统帅,以原先李彬麾下骁将段威作为副手,预备在关键时刻给厮杀的步兵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他们训练,他们搏杀,他们大吃大喝,他们成长,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他们并未感到严寒刺骨,反而感到发自内心的暖意。

同样的,生活在刘基治下的三县之地的五十一万编户民也并未感到难以忍受的刺骨严寒。

这个冬天,是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有了记忆以来最暖和丶最少感到饥饿的一个冬天,也是第一个只有人病死而没有人冻死丶饿死的冬天。

刘基在入冬之前准备了足够的过冬粮食,按照每人每天两顿稠菜粥的标准供给治下民众,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得到食物,虽然未必能吃的多饱,却能够让他们挺过这个严寒的冬天。

除此之外,利用冬季农闲期,刘基还组织了类似于徭役的工程行动。

一方面是把夏天和秋天没来得及修缮的水利工程继续修缮起来,一方面也组织人手利用官方提供的农具进行翻土作业,把土壤中的虫卵尽可能的冻死,以避免来年的虫害。

这项工作并不强制,采自由报名行动,愿意来参加的人可以每天获得一餐额外的乾饭伙食补贴。

人们欢欣鼓舞,踊跃报名,为了一餐幸福感满满的乾饭而勤劳工作,翻土丶修缮水利工程,为来年的春耕打下坚实的基础。

毫无意外的是,建安二年的冬天,生活在鄱阳县丶余汗县和临汝县三个县的人们是幸福的。

相较于豫章郡内其他县域中的人们来说,他们就更加幸福了。

这一点,从流亡到三县县域的原先生活在其他县域的难民们身上就能看出来。

从豫章郡南部诸县丶西部诸县流亡过来的人们足足有五六千人,他们都被刘基接纳了,无一例外都是骨瘦如柴丶嘴唇发紫,属于半死不活的那种。

若不是运气好,及时得到了收容和帮助,说不定第二天就要冻死在这冰天雪地里。

据他们所说,其他县域的日子很不好过,除了少部分人有过冬的口粮,大部分人都在惨兮兮的熬日子。

每天吃不到一碗粥,缺少取暖的柴火,一家人只能合用一床被子丶一张毯子,缩在一起抱团取暖。

要是连这个地步都做不到的话,就只能流亡在外,运气好的,还能活,运气差的,也不知道会死在哪里。

刘基闻言,也只能深深叹息。

他现在的力量可以让投效他的人活着,但也仅此而已,他救不了太多其他的人,他的实力丶名望都还不足以支撑他获得更大的势力范围。

而且,他首要的任务,还是让他自己可以活下去。

他只能在心中暗暗许下誓言,终有一日,他要将所有德不配位的人取而代之,要让这种人间惨剧绝迹于华夏大地,就如同上一世所做的那些事情一样。

该杀的人,必须要杀!

建安二年的冬天很快就过去了,但是严寒并未随着建安三年春天的到来而结束,料峭春寒被寒风裹挟着覆盖着大地,久久不愿散去。

刘基在呵护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同时,倒也没有忘记对整个天下局势加以关注。

天下局势方面,整个建安二年,天下间纷纷扰扰,战乱不断,与此同时,这一年堪称是大汉骷髅王袁术的受难年。

年初,孙策因为袁术预备称帝的事情而选择与袁术决裂,让袁术逐渐失去了对江东的影响力。

年中,袁术因为吕布背弃子女婚约又吞掉他的聘礼的事情愤而和吕布开战,结果因为太菜,被吕布击败,损兵折将又丢了面子。

到年尾,袁术因为觊觎陈国的富裕,于是袭杀了陈王刘宠和陈国相骆俊,侵占了陈国,对曹操的统治中枢许都造成巨大的威胁。

于是曹操亲自领兵出击。

袁术也是怂货,因为数次被曹操打败,所以不敢直面曹操,听说曹操亲自率军来攻,吓得立刻离开,把军队交给四名部将,结果就是军队再次惨败,损兵折将。

经过这一年的三次大失败,盛极一时的袁术实力就此衰败下来,眼看着就要支撑不住了。

而袁术的衰败对于孙策来说则是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