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彼可取而代之 > 四十二 回来吧,太史慈

彼可取而代之 四十二 回来吧,太史慈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8 05:48:21 来源:源1

袁术曾是孙策的主君,虽然因为称帝的事情而和孙策决裂,但是孙氏集团大多数创业元老都曾在袁术手下做官,对袁术和汝南袁氏的势力多有忌惮,影响力依然存在。

而随着数次大败,袁术威望尽丧,孙氏集团彻底摆脱了袁术残留的势力影响,将袁术所安排的丹阳太守袁胤赶走,改任孙氏外戚吴景为丹阳太守,势必要将丹阳郡拿下。

袁术的势力自此在江东被清除,孙策统一江东最大的明面上的障碍也被祛除,孙策更可以放开手脚操作了。

当刘基得知孙策驱逐了袁胤的消息之后,便意识到孙策要开始对丹阳郡发动最后的总攻了,这使得刘基的神经瞬间紧绷了起来。

赶走袁胤,意味着孙策已经控制了丹阳郡东部,剩下来的西部显然也不会是孙策的对手。

如果自己没有什麽作为的话,估计要不了几个月,孙策就能彻底平定丹阳郡,那麽再接下来,豫章郡也就完全暴露在了孙策的势力范围之内了。

所以,刘基要做的事情已经很明确了。

绝不能放任孙策就那麽直接拿下丹阳郡。

他必须要联合丹阳郡内还存在着的反孙策势力,联起手来,一起抵抗孙策的进攻,不能让孙策得手。

那麽,丹阳郡西部目前成规模的可以抵抗孙策的力量有哪些呢?

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以陵阳县为中心展开活动的江东本地人丶颇有名望的本地宗帅祖郎。

另一个是以泾县为主要活动区域的曾经刘繇的部下丶现在自称丹阳太守的太史慈。

祖郎这个人,在陵阳县一带很有名望,是当地大姓豪族中的佼佼者,实力雄厚。

之前刘基就听说祖郎被袁术丶曹操拉拢,素来看不起孙策,曾多次和孙策交手,孙策在他手底下吃过败仗。

最危险的时候,孙策被祖郎大军团团包围,要不是程普等老将舍命冲入包围圈中相救,孙策估计已经死了。

这足以说明祖郎颇有能耐。

至于太史慈,那就不必多说,论个人勇武,他能和孙策斗的旗鼓相当不分上下。

论用兵征战,他能在脱离刘繇势力的前提之下单独在泾县周围拉起一方势力,而且【大为山越所附】,以此对抗袁术和孙策的势力,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见太史慈是文武双全的一流人才。

刘基对这两个人那叫一个垂涎三尺,如果能得到这两个人的帮助,半个丹阳郡就已经入手。

怀着这样的计划,刘基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这一次,他有充分的行动切入点。

太史慈,曾是老爹刘繇的部下,更是东莱郡老乡,这关系不要太亲近。

而太史慈之所以离开,无非是老爹的门第观念太重,看不起太史慈的出身,说什麽如果用太史慈做大将必然会让当时跟随他的汝南名士许邵嘲笑——就是那个搞月旦评的家伙。

刘繇生怕太史慈的出身影响了自己的声望,这给太史慈气的。

护送刘繇抵达豫章郡之后,太史慈就带着一些愿意跟随他的人回到丹阳郡,在泾县屯兵立府,自封丹阳太守,一时间倒也过得有声有色。

不仅如此,他还因为善战勇猛的名声而得到了大量丹阳郡山越部族的归附,由此,他拉起了一支万馀人的队伍,具备一定的威势,为地方所重。

如果能劝说太史慈重新归附,刘基不仅能得到一员大将,还能得到太史慈之前所经营的一切,这对于他抗击孙策有着巨大的助力。

一念至此,刘基便决定安排人火速前往泾县与太史慈接洽,了解一下太史慈是否愿意归附他的旗下,问问太史慈有什麽诉求。

至于出使之人,刘基决定让韩朗去。

韩朗在为刘基献上了招降山越的计策之后,得到了刘基的重用,很快成为仅次于滕耽和是仪的文职官吏中的三号人物。

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刘基发现韩朗颇有与人交涉的能力,于是便决定把他往外交官的方向培养。

此番出使太史慈事关重大,刘基决定将这件事情交给韩朗去做。

韩朗原先也是跟随刘繇的老部下,知道太史慈的存在,也知道太史慈此前离开刘繇的内幕,得知刘基要召回太史慈,倒是很支持,欣然接受了这个命令,决定出使泾县。

正月二十九日,韩朗在一队卫兵的保护下向泾县出发,一路紧赶慢赶,到二月初三的时候抵达了泾县,向太史慈递上了拜帖。

他抵达的时候,正是太史慈听闻孙策方面有动兵异象的时候,他连忙安排人前往探查消息,想要确定一下孙策的动向,如果孙策是真的要搞事情,他也要做好开战的准备。

就在这个关口,刘基派来的使者韩朗抵达了。

太史慈接到了拜帖,顿时吃了一惊。

因为拜帖上写的是【汉振武将军刘基麾下书记韩朗敬拜】。

振武将军?

刘基?

太史慈愣了一下,觉得自己要是没记错的话,振武将军应该是自己的旧主刘繇的将军号,当初刘繇就是以扬州牧丶振武将军的名号统领扬州军队的。

可是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刘繇已经死了,他既然死了,怎麽还会有扬武将军的军号呢?

并且这个将军号居然还是属于刘基的?

太史慈也知道刘基,知道他是刘繇的长子,还有过数面之缘,不过刘基什麽时候做了扬武将军了?

难道……

之前的传言是真的?

去年年底的时候,泾县一带忽然有传言说豫章郡那边爆发了叛乱,叛军规模很大,但是很快就被官军平定了,当时盛传官军的将军就叫刘基,但是太史慈觉得不太可能是刘繇的儿子,因为刘基才十四岁。

太史慈觉得估计是某个同名同姓的军官,压根儿没有往其他方向去想,更兼后面出了袁术惨败丶袁胤被驱逐的事情,紧接着孙策就开始搞事情,太史慈的精力都被牵制住了,对豫章郡方面的动向了解不多。

结果现在刘基派人来了。

所以说,之前的传言都是真的,不是同名军官,就是刘基本人?

这可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太史慈摸着自己的脑袋瓜子,愣是没想出来刘基一个面如冠玉丶温文尔雅的美少年是怎麽一家伙变成战场猛男的,这不科学啊。

于是他逮着韩朗就是一通连环问。

韩朗则一一为他解答。

然后太史慈才知道,这个世界真是什麽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刘基居然还就是个天生将才,就是能带兵打仗,把刘繇手底下那支歪七扭八的败军愣是给打造为精锐强军,现在人数都达到两万了。

还有三个县的地盘。

治下民众五十万,其中有三十万都是刘基劝降劝来的山越部族。

刘基最开始只有一万兵,六万部众,现在直接变成两万兵和五十万治下民众,还有数不胜数的粮食军械物资,已然是一方成了气候的小势力。

太史慈目瞪口呆。

横竖不过七八个月,刘基愣是能干到这个地步,这何止是比他爹强?

十个他爹绑一块也不是他对手啊。

要是刘繇有这本事,他太史慈就算作一个探路先锋也不会轻易离去的。

不过话是这麽说,可是当韩朗向太史慈提出刘基希望太史慈重新归附旗下的想法的时候,太史慈还是感到了一阵不爽。

他板着脸,很是不善的看着韩朗。

「当初,我为刘使君立下很多功劳,可刘使君不愿意用我,他看不起我的出身,觉得用了我会让人耻笑,我这才决定离开,现在最好还是不要回去,免得让公子也被人耻笑。」

韩朗听后,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笑容。

在他出发之前,刘基就向他嘱咐过,太史慈之前受到过刘繇的冷待,对刘繇一定怀有一些怨念,要妥善的引导他,安抚他,甚至向他道歉,万万不能因此而指责他。

于是韩朗就照着刘基的意思,向太史慈传达了刘基的歉意。

「对于这件事情,公子也感到很遗憾,我来之前,公子就对我说过,他当初很是欣赏您的勇武和才能,并且在私下里向使君建议过,要重用您,但是那时公子人微言轻,使君拒不听从,公子也没有任何办法。」

太史慈闻言有些惊讶。

「公子还为我说过话?」

「是的,公子不仅为您举荐过,还向您表示歉意。」

韩朗点了点头:「公子说,如果是他做主,一定不会放着您这样的勇将不用而任用其他人,他对于使君过于看重出身而不重视能力感到非常遗憾,可当时他确实无法做主。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使君病逝,局势急转直下,公子处境并不好,而您的处境也不算好,同样都面对孙贼的威胁,只有聚在一起才是自保求存的正确办法,希望您可以妥善的思量。」

太史慈闻言,心中微动。

「公子还向我道歉?」

「公子说他很对不起您,如果当初能够更坚持一些,说不定可以改变使君的看法。」

韩朗遗憾的摇了摇头:「但是往事不可追,现在必须要向前看,必须要正视孙贼的巨大威胁,您觉得呢?」

——————

PS:求票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