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彼可取而代之 > 第95章 兵临吴县城

彼可取而代之 第95章 兵临吴县城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8 05:48:21 来源:源1

第95章兵临吴县城

孟约被训了一顿,也不敢还嘴,灰溜溜的离开了。

陆德垂头丧气,自认倒霉,在陆议的逼迫下只能前去祖宗祠堂下跪谢罪尽管他依旧不认为自己有什麽过错。

无非是背后蚰蚰别人,这有什麽大不了的?

再说了,他蛐蛐的那些,难道不是事实?

他刘敬舆要是真的有那麽英武过人,为什麽之前吴郡会稽郡大叛乱进行到高峰的时候不来进攻呢?

那时候过来进攻,遍地都是他的盟友,那些城池他根本不需要攻打,直接就能占有。

而且那些地方的土豪们一个比一个有钱,一个比一个能拉起兵马,振臂一呼,成千上万人跟随征战。

他们这些传承久远的士族在财力和人力上,还真不如那些排在前头的大土豪。

那麽好的机会,他就当没看见,他就是不来,偏偏要在叛军都被镇压的差不多了的时候才过来。

他什麽意思?

陆德是表面服软,心中不服,就算跪在祖宗牌位之前,也是振振有词,希望祖宗给他主持正义。

当然了,这些小小的风波,刘基是不知道的,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很在意。

刘基在陆氏族地吃饱了,睡饱了,第二天一早起身,又狼吞虎咽的吃了一顿陆氏特色早餐,狠狠地夸奖了陆氏家族做早餐的精细程度。

要说这些士族,还真是有几把刷子。

现在虽然没有进化到门阀世家的地步,还没有后来那麽强大的财力人力物力,但是在规矩丶享受丶排面上,已经把那些暴发户一般的土豪们甩了不知道多少条街。

昨天才从亡族灭种的危机边缘被刘基拉了回来,今天就能拿出一桌丰盛的精细的早餐来款待刘基,把家族底蕴与坚持展现的淋漓尽致。

为了传承而传承这个目的,可能真的已经镌刻在他们每个家族成员的DNA里头了。

这种令人不适的生命力实在是太过于刺眼,就像是正午的阳光一样。

所以也难怪,要不是侯景的重创丶黄巢的接力和朱温的最后一击,这些血脉贵族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他们将永远霸占这个至关重要的生态位。

任何改革,改良,革新,政策,全都没用,多少贤能之人和有为帝王的压制也全都没用,从察举到科举的转变也没用。

偏偏这三个被痛斥的吃人怪物丶血手屠夫办到了。

只有杀光。

只能杀光。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类社会,的确会叫人哭笑不得丶忍俊不禁啊!

刘基从心底里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笑的事情。

吃过早饭,刘基便开始审视军务。

根据最新探查得到的消息,昨日的那支军队被刘基击溃之后,少量残兵逃回了吴县县城,随后,县城内外的孙氏军队便严阵以待。

而且到这个时候,经过对昨日俘获的孙氏大兵们的审问,刘基才知道昨天和他打仗的不是黄盖,是黄盖的儿子黄柄。

黄盖本人正在县城内整兵备战,而且手下的兵马数量还真不少。

黄盖数日前从会稽郡回援,带回两万援军,孙辅手上也有七八千人,再加上城内临时武装的壮丁,守军人数不下三万。

就算刘基把进攻陆氏族地的这五千人消灭了一部分,守军人数也还是接近三万,数量堪比刘基本部。

这些兵马从何而来?

刘基觉得这麽多兵马必然不是孙策手下的常备军精锐势力。

大概率是从之前那些叛军丶山越贼军的战俘中收编而来,战斗力丶忠诚度很成问题。

而且那麽多兵马总要吃东西。

建安三年以来,孙策几乎都在打仗,打来打去,还各种强征粮秣,甚至烧毁农田,毁坏庄稼,就算之前的储备再多,估计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现在孙策估计和自己一样,都是靠着打土豪收缴来的土豪家族的粮食储备支撑战事,一时可以。

但要是不能恢复生产的话,这些粮食很快就要消耗殆尽。

所以要是从这个角度来说,孙策的战争潜力应该已经见底,现在就是全部,打光一支人马,就少一支人马。

而自己这边则相对好一些。

虽然自己掌控的领地比孙策还要少,但是自己有一定的基础。

豫章郡的三县七十万人口和最早整顿的农庄都能产粮,农业生产十分顺畅。

丹阳郡并未遭到太猛烈的战火破坏,整个东部更是几乎完好无损的转移到刘基治下,刘基还为此狼狠的敲了丹阳郡东部的土豪们一笔粮食。

整体来说,至少在半年之内,刘基拉起来的五万军队是不会缺少粮食的。

此番作战,他出动三万人马,剩下两万人还在整训,看守后方,不出战,对粮食的消耗比较有限。

而出征的三万人马虽然也需要后方运粮,也需要出动一些民夫丶辅兵来支持,不过靠着战场缴获,也能在一定时间内做到「就食于敌」。

并不完全依赖后方。

就好比目前,刘基就能从曲阿县丶毗陵县和无锡县取得一些粮食支撑军队的前进。

至于后续,再过一个月,秋收行动也会顺利展开,刘基出征之前已经把相关权限交给了滕耽丶是仪等人,基本上不会有什麽问题。

刘基的后方是稳固的,行政体系是勉强可以运转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的战争潜力。

而孙策呢?

且不说各地农业生产被破坏了之后有没有恢复,就这种情况下,到底还有多少官员和县域能够维持正常的行政秩序?

这些要是都没有,只靠他手头积攒的那些缴获物资,他还能支撑多长时间的作战呢?

大家都是好几万军队,都是人吃马嚼。

我这边有生产,你这边没有生产,所以时间在刘基这边,而不在孙策这边。

依照这样的判断,刘基再审视眼下黄盖的战术设置,就觉得十分不妥。

黄盖在城内设下重兵以防御,又在县城西侧五里处设下军寨,整体形成一个固守的姿态。

很明显,黄盖不想和刘基正面对抗,估计也是怕了刘基的战斗力,所以决定固守,等孙策回来,再用优势兵力压上来,击败刘基。

可问题在于,他们真的撑得住吗?

他们还有相对应的战争潜力吗?

刘基觉得,如果双方打攻防战的话,优势在他,而不在孙策。

明明刘基是攻击方,孙策是主场作战,双方的优势地位却互换了。

就是不知道黄盖什麽时候才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主动发起进攻。

于是刘基决定等待,不主动发起进攻,而是继续让军队吃饱饭,让战马也吃够草料,让他们积累足够的气力。

另外,就是抽出一些时间处理一下已经占领地区的诸多问题,协调大后方那边派来一些官吏协助处理事务。

进而逐步接掌当地的统治权,对当地的人口丶土地数量进行统计,以备未来农庄的设立。

丹阳郡和吴郡都是扬州的人口大郡,是人口稀少的江南地区的人口精华地带,这些地方设置农庄丶劝课农桑的话,效果会很好。

更别说经过战争和孙氏的摧残,这一地区的士族丶豪强势力遭到重创,损失惨重,必然会空出大量的无主土地和隐匿户口。

整顿出来之后,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据他推测,等他消灭孙策丶掌控江东四郡之后,能控制的人口数量应该不少于四百万。

如果更进一步北上渡江夺取庐江郡和九江郡,那麽控制的人口应该能超过五百万。

天呐,他要是能掌控五百万人口,再给他五六年的时间,他就真的可以整顿出一支可以横扫天下的军队了。

到时候,不管是曹操还是袁绍,都不会是他的对手。

所以孙策,你到底什麽时候才会主动向我发动进攻呢?

你还不着急?

刘基再次发挥了自己的战略腚力,不主动发起进攻,只是下令把城池围起来O

而且还特意把四面都围上,直接切断其与城外军营之间的联系,使得吴县城成为一座孤城。

然后设置军寨,摆出一副你防守丶我也防守的架势,直接就在军营里开始处理已经攻占的吴郡区域的一些政务。

八月初七,刘基得知了一个好消息。

张英顺利完成他所布置的全部任务,率领一支军队前来与他汇合了。

张英此番单独行军,任务是率领第一军攻伐阳羡县丶乌程县。

当时阳羡县由孙氏元老孙静率兵镇守,张英引兵攻城数日,不克,于是假意撤退,丢弃部分旗帜和辎重,用较快的速度撤军而去。

孙静的部将得知此事,纷纷觉得这是追击破敌的好机会。

虽然孙静觉得这样做不妥,但是架不住部将们汹涌的请战浪潮,只能亲自率兵追击张英。

张英的计谋成功,待孙静率军进入他的伏击圈之后,伏兵尽起,箭如雨下,而后大军合围出击,把孙静所部击败。

孙静的儿子孙暠丶孙瑜在乱军之中被箭矢射杀,孙静率领残兵败将侥幸逃脱,但随后就被张英攻破了阳羡县。

之后张英继续南下追击,孙静带着残兵败将们在乌程县设防,试图阻止张英南下,张英一时攻城不下,有些苦恼。

然后当时在张英麾下征战的虎牙校尉曹泽献上一条计策。

他建议张英在乌程县城外立起两根高高的杆子,把孙暠和孙瑜的尸体挂在上面,以此刺激孙静的情绪,让孙静失控。

张英依计行事。

果然,孙静得知自己的两个儿子的尸体被张英挂在杆子上暴晒,悲愤不已,失去理智,不顾部下劝阻率军出击,要抢回儿子的尸体。

结果不言而喻。

PS:感谢一了班长大佬的盟主,大佬,你是我滴神!

PPS:最近存稿略显紧张,给大佬的两章加更记在帐上,择日还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