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彼可取而代之 > 六十二 我不好过你们也休想好过

彼可取而代之 六十二 我不好过你们也休想好过

簡繁轉換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28 05:48:21 来源:源1

顾陆朱张四族是吴郡声望最大的四大士族,都生活在吴县,号称吴四姓。

他们在当地有非常深厚的根基和人脉关系,也有十分庞大的产业和一定规模的家族武装力量。

只不过他们当中任何一家单独与孙策的武装力量比起来,规模都太小丶战力也不足,哪怕四家家族武装联合起来,也不够孙策率军打一仗的。

方兴未艾的士族和强悍军阀之间的差距就是那麽大。

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实在是很大,他们的软实力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直属硬实力,一家动,家家动,牵连甚广,绝非易与之辈。

其中,孙策与陆氏家族的仇怨最深。

当初的庐江之战,他在两年的时间里把陆氏家族的成员逼死了一半还要多,使得陆氏家族人丁凋零,只能以少年撑起家族,而找不到一个二十岁以上的成年男子能担事。

如此深仇大恨,并不容易消解。

就算后来孙权把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又重用陆逊,但是陆氏本家以陆绩为首的一部分势力还是十分敌视孙吴政权,从未真正臣服过孙吴政权。

孙策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紧张之下,他第一个就提出要派兵监视吴四姓,特别是陆氏,更要盯紧了。

稍有异动,不惜诛灭全族!

孙策彻底被激怒,发了狠,渐渐有了【我不好过你们也休想好过】的决然思想。

听孙策这麽说,被吓坏的张紘赶快劝阻。

「以当下的情形,若派兵监视四姓,恐会引起四姓的反抗,他们或许并没有造反之心,却会因为这一情况而被迫造反,还请将军明察!」

过去很愿意听从张紘建议的孙策现在却有些听不进去这些温和的提议了。

他表示自己不能接受张紘的劝诫。

「这种时候,更需要在意的难道是他们愿不愿意吗?不是!更需要在意的是他们能不能!子纲,四姓都在吴县,都在吾等腹心之地,且都没有出仕于我,我如何能相信他们?」

张紘一时无言,却还是劝说。

「将军,眼下吴郡和会稽郡烽烟遍地,甚至会稽郡已有士族公开叛逆,眼下我等需要做的或许并非是进一步激化情形,反而应该安抚还没有造反的人,让他们不要造反。

能少一个家族造反,就少一支敌军需要应对,将军眼下已经有很多的敌人,更加不能继续树立更多的敌人,此时以安抚的策略来应对吴郡的士族,在我看来是正确的行为。」

按理来说,张紘的建议是正确的,哪怕不能真正的压服他们,用安抚的姿态表达对他们的期待,多多少少也能拖延一些时间,减轻一些压力。

可孙策完全不认同。

「彼等士族都是小人,畏威而不怀德!」

孙策怒道:「当初我好言好语与他们商讨,他们不接受,我用刀兵与他们相见,他们方才接受,安抚无用,钢刀才有用!子纲不必多言,传我命令,派兵监视四姓,若有异动,格杀勿论!」

张紘苦劝不可得,只能罢休。

待他离开孙策府邸返回官署,等待已久的张昭连忙迎上来询问。

「如何?将军收回成命了吗?」

「没有,将军坚持派兵监视四姓。」

张紘摇头叹息道:「这样一来,四姓更加恐惧,或许本来没打算造反起事,却要被逼着造反起事了,子布,你可有应对之策?」

「我……」

张昭犹豫片刻,惭愧地摇了摇头:「我不长于军务,也没读过什麽兵书,于韬略这一层实在是无能,子纲尚且解决不了,我又有什麽办法呢?」

张紘闻言,更加叹息。

「值此烽烟四起之际,更应该以安抚之策缓解局势,哪怕只能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也好,至少可以分散敌人的军力,不至于同时面对所有的敌人,哪怕只能减少一千人也好啊!

吴四姓都是大族,根深蒂固,人多势众,绝非坐以待毙之徒,但也正因为如此,家族行事掣肘较多,顾虑深重,不能快速决断外事,若能加以安抚,就算其内部已经决定造反,也能拖延一时。

可一旦派兵监视,其家族内部就算还有人不愿意起兵造反,也会被将军的所作所为牵连,届时不想造反的人无法发声,四姓的造反起事就真的不能避免了,若然如此,就真的大事不妙了啊!」

听着张紘的感叹,张昭只觉得一颗心缓缓下沉,情绪越发的低落。

沉默良久,张昭缓缓开口。

「子纲,此事若真的发生了,你可有其他的打算?」

张紘闻言,先是沉默,再是苦笑,而后看向了张昭。

「我受将军厚恩照抚,不能回报将军的恩德,不能使将军摆脱困境,哪里还有其他的打算?」

张昭抿了抿嘴,咽了口唾沫,似是有些担忧。

张紘看出来了张昭的担忧,但是没有说什麽。

他们本非江东本地人士,都是渡江避难的徐州人,机缘巧合之下加入孙策集团,跟随孙策一起征讨江东,为孙策出谋划策丶稳定后方,从身份上来说,妥妥的孙策死党。

孙策集团要是倾覆了,他们绝对没有好果子吃,这些江东本土势力一定会要他们好看。

他们当初算计丶榨取这些江东本土势力的资源供给孙策征战,孙策要是完蛋了,他们不单单自己有难,家人恐怕也不能得到保全。

这真的没有问题吗?

二张自打跟随孙策以来,还从未感受到如此浓重的危机末日之感。

他们甚至不知道下一步该怎麽走。

但不管怎麽说,孙策那边的行动还是继续进行着,孙策安排军将率领四支五百人的队伍分别前往监视吴四姓家族的族地,对他们展开了警戒行动。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动,四姓家族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有些慌乱的。

人的名树的影,孙策这家伙是真的敢杀人,他们这些士族也没有免死金牌,丧命的危险摆在面前,谁都怕。

但是对于这件事情,四姓家族之中的上层并非没有人有所预料。

比如陆氏一族的代理族长陆议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早在四月底的时候,他就预料到吴郡和会稽郡必然大乱,届时孙策一定会对四姓进行一定意义上的防备,甚至是先下手为强。

理由很简单,陆氏家族在丹阳郡东部也有些商业地产,所以对于孙策败退丶刘基进取的消息很早就得知确切了,陆议得知以后,立刻就得出了吴郡会稽郡将要爆发大乱的结论。

然后他立刻下令陆氏家族进行收缩战术,把在外族人全部召回,在外产业全部封闭或者乾脆放弃。

产业没有了可以再去置办,人没了就真的没了,无论什麽时候,家族的人命都是最重要的。

陆议今年只有十六岁,很年轻,不过为陆氏家族当家做主已经三年多了,这份工作做得不错,在家族内部很得人心,也受到广泛的尊重。

他学识优秀,十分早慧,能够看穿别人看不穿的事情,能够预料到别人预料不到的事情,三年多以来帮助陆氏家族转危为安,这都是他的功劳。

于是他下达的指令都会被认真完成,并没有阳奉阴违的情况出现。

陆氏家族很快就完成了战略收缩,族人纷纷赶在两郡大乱之前返回了吴县躲避,这进一步巩固了陆议的代理族长声势。

不过真到了孙策派兵监视四姓的当口,陆氏家族的人们还是感到了由衷的恐惧,生怕孙策会丧心病狂的将他们陆氏一族彻底覆灭。

但是陆议思考了一会儿,感觉情况或许还没到那个地步。

所以当有族人建议陆议乾脆和孙策拼了的时候,陆议直接否决了这种建议。

「先祖把家业传承到吾辈手中,吾辈自然也要把家业传承下去,否则死了以后有何颜面去见祖宗?眼下孙策虽然派兵来监视,却没有进一步的行动,既然如此,那麽吾等暂时还是安全的。」

虽然陆议将自己的推断告知全族,但是族人们依然战战兢兢,十分担忧恐惧。

很快,这股恐惧之风也吹到了陆绩身上,于是陆绩找上了陆逊。

陆绩是上代家主陆康最后的直系血脉,是他的幼子,现在甚至还不满十岁,不过在辈份上却是陆议的父辈,在家族中属于陆议的从父。

陆议就是在帮他操持门户,待他成年之后,陆议是需要归还家业给他的。

因为这层关系,陆绩认真读书习字丶增长学识,就为了接掌家业的那一天在准备着。

可现在还没轮到他接掌家业,家业已经岌岌可危,害死一半族人的仇敌孙策已经磨刀霍霍,陆议却按兵不动,这让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他爹陆康虽然不是被孙策手刃,但是陆康之死,孙策绝对是头号关联者,所以陆绩幼小的心里一直都掩藏着对孙策乃至整个孙氏的仇恨。

恨不能杀光他们为父报仇。

于是,他找到陆议之后,第一句话就是问陆议为何不能趁此良机与孙策决一死战丶为枉死的族人报仇。

对其他人的无脑建议,陆议还能无视,但是对陆绩这个未来的家主,陆议实在不能无视,他只能把实话告诉陆绩。

「眼下两郡虽然烽烟遍地,虽然有诸多大姓起兵造反,但是这些人多是乌合之众,当初孙策尚且弱小的时候都拿不下他,更何况是现在呢?」

陆绩对此感到不解。

「可之前伯言不是说过孙策被刘基打败了吗?刘基不是打败了孙策的主力吗?既然如此,孙策还有什麽可怕的?」

「孙策的确遭逢大败,也的确损兵折将,但是他并未覆亡。」

陆议缓缓道:「孙策手下至少还有三万兵马,还有诸多猛将,也有足够多的粮食支撑作战,一场失败不足以让他覆亡,他还是返回了吴郡,并且加急招募了不少士兵,实力所有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举兵起事,是很有可能失败的。」

陆绩年龄虽小,但自幼遭逢大变故,颇为早慧,陆议往日与他交谈时也不拿他当小孩子看,该说的都会说。

陆议说完,陆绩想了想,似是有所感悟。

「所以,伯言你的意思是,就算眼下吴郡和会稽郡有那麽多人起事,孙策还是不会失败?」

「对了,便是如此。」

陆议点头道:「当下的局势看似很不利于孙氏,但是在我看来,更不利于这些起事者,孙策麾下虽然损兵折将,但活下来的也都是百战老卒,很有经验,善于作战,而起事者麾下多为没有经验的乌合之众。

这样的乌合之众,不说是一触即溃,也会多有败绩,您难道忘了,此前会稽郡三万多人起事,围攻芮良两千兵马,连续作战一个月都不能取胜,等朱治和吴景的军队抵达之后,很快就溃败了。」

「这……这岂不是说两郡又要折损很多豪杰吗?」

陆绩紧锁眉头,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忧虑之色。

看着他这副模样,陆议也不好再说什麽更严重的话语,只能好好儿的宽慰他。

「话虽如此,但每一人的性命都不会白白丢失,孙策必然倾覆。」

「那该是什麽时候呢?」

陆绩忧虑道:「早一日,就会少些人死在孙策手上。」

陆议点点头。

「您说的是,但此事的确不是我等所能决定的,主要还是看刘基的意愿。」

「刘基?」

「对,目前来看,整个江东,唯有刘基可以打败孙策,也只有他才能真正的覆灭孙策。」

陆议点头道:「精锐善战的军队只有更加精锐善战的军队才能消灭掉,刘基进军吴郡之日,就是孙策败亡的开始。」

「那他何时会进军呢?」

陆绩忙问道:「咱们有确切的消息吗?」

陆议摇了摇头。

「咱们的人已经从丹阳郡那边撤回了,之前带回来的消息并未显示刘基有很快就要用兵吴郡的迹象,他只留下一支人马驻守句容县,不知有什麽打算。」

「能让他快些进军吗?」

陆绩着急道:「咱们有什麽好的办法吗?」

「行军征战之事,不是外人可以置喙的。」

陆议摇了摇头,遗憾道:「刘基是朝廷任命的振武将军,行事自主,又与孙策有大仇,所以他必然会覆灭孙策,至于是什麽时候,无人知晓。」

「眼下两郡豪杰群起而攻,难道不正是覆灭孙策的好时机?」

陆绩满怀希冀的说道:「他从外部进军,两郡豪杰在内部牵制孙策大军,里应外合,消灭孙策岂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他应该很快就会得到消息,然后出兵的吧?」

照常理来说自然是这样,陆议也愿意相信刘基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但是谁又能说得准呢?

陆议内心其实也很焦虑,他也有点担心,万一刘基未能及时覆灭孙策,那接下来的路,该怎麽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