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622章 大明朝堂没好人

奋斗在洪武元年 第622章 大明朝堂没好人

簡繁轉換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3 11:49:0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常遇春感觉那些藩使和藩商们多少都有点儿什麽大病。

为了宝钞,贱卖自家的粮食?

不是。

宝钞那玩意儿有什麽呀,左右不过是一些油墨而已,离了这玩意儿还活不了了?

常遇春疑神疑鬼的问道:“那些藩使和藩商,真就这麽离不得宝钞?”

徐良认真的点头:“鄂国公说的对,藩使和藩商们还真就离不得宝钞。”

“就比如镰刀。”

“各藩属国的工匠们也不是完全造不出镰刀。”

“但是他们造出来的镰刀不耐用,比咱们大明的镰刀要差上一大截。”

“再比如铁锹,咱们大明造出来的铁锹,就算砍到了石头也没什麽,甚至有可能将石头砍裂,而他们造出来的铁锹,只要碰到石头,这铁锹就算是废了。”

“甚至连铁锅也是如此。”

“更别提还有茶砖丶茶叶丶丝绸丶盐丶糖之类的东西。”

“事实上,玻璃盏之类的玩意儿在榷场里能赚钱,但是只能通过那些商贾来赚钱。”

“而类似於茶砖丶茶叶丶丝绸丶布匹丶盐丶糖之类的东西,却是榷场直接跟那些使节谈价格和数量。”

常遇春仔细回忆刚刚看过的一些铺子,最终却只能无奈的叹息一声。

一个往死里坑人的。

一群上赶着挨坑的。

登州榷场还真他娘的神奇。

正当常遇春胡乱琢磨时,徐良又继续说道:“除了榷场里的贸易要使用宝钞,各个藩国丶藩商之间的贸易也同样离不开宝钞,更离不开榷场。”

“毕竟各个藩国自己铸的钱币,含铜或者含银量都有所不同,彼此兑换起来太过於麻烦,远不如直接和宝钞兑换来得方便。”

“而且藩商与藩商丶藩国与藩国之间的贸易,动辄都是几万甚至十几万丶几十万贯的贸易,除了铜钱丶银钱有所不便以外,更重要提这些藩国与藩国丶藩商与藩商之间也难以互信。”

“比如猴……安南的藩商,让他们跟占城的藩商做生意,多半都会互相使绊子,谁都信不过谁。”

“榷场做为第三方,反倒可以让双方都信任。”

“……”

听着徐良不断介绍着榷场的各种情况和套路,常遇春总感觉头皮有点儿痒痒。

就好像头发要从头皮上冒出来?

眼看着自己根本玩不明白榷场的那些套路,想要独吞登州的物资却又要顾忌到徐达会不会独吞宁阳县的物资,常遇春忽然灵光一闪,趁着冯胜和傅友德等人不注意的时候对徐良吩咐道:“你们登州府衙门里的副知府丶副课长丶书吏什麽的,都给老夫调派一些。”

徐良整个人都傻了。

不是。

你常平章还真当过土匪啊?

要不然怎麽连抢人这种事情都能干的如此理直气壮!

正当徐良在心里暗自吐槽时,常遇春老脸一黑,冷哼一声道:“怎麽,老夫堂堂的中书省平章政事,还调不得你登州府的几个小官小吏?至於你们府尊……哼哼,就算他知道了,又能拿老夫怎麽样?”

老夫也算是苦主!

……

事实证明,大明的朝堂上就没几个好人。

正当常遇春打算以苦主的身份,从登州府抽调几个小官小吏的时候,另一个自认为是苦主的徐达则是盯上了宁阳县的小官小吏。

“你们县里那麽多的副县长,老夫调走两个,应该没问题吧?”

“各个课里那麽多的书吏,老夫也调走几个,你应该也会同意吧?”

徐达笑眯眯对杨少峰说道:“你把宁阳县的人手给老夫几个,咱们之前的恩怨就一笔勾销,回头你坑李善长和刘伯温他们,老夫还可以给你帮帮忙。”

瞧着杨少峰满脸不情愿的模样,徐达乾脆压低了声音,语带威胁的说道:“你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让福宁丶福阳公主去找了皇後娘娘,在皇後娘娘面前说我家大姐儿和老四如何如何,这才有了他们俩订婚的事儿。”

一提起自家大姐儿和上位家里老四的事儿,徐达就忍不住想要抽杨少峰一巴掌。

自家的闺女可是京城里有名的女诸生!

跟自家的大姐儿比起来,上位家里的老四那就是纯纯的一坨那啥玩意儿!

虽说自家闺女和上位家老四比较要好,两人之间多少也有那麽点儿意思,可这不都是以後的事儿么?

现在好了,就因为福宁公主和福阳公主,结果自家闺女和上位家老四的事儿已经定下来了!

瞧着徐达黑着一张臭脸的模样,杨少峰也不禁有些心虚。

徐妙云和朱老四的婚事,这里面确实有锦儿丶玉儿她们俩的影子。

现在徐达身为苦主,拿这个来说事儿,杨少峰一时之间还真不太好拒绝。

只是让杨少峰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是,徐达在趁火打劫这方面的造诣,比土匪出身的常遇春还要高一些。

“老夫听说你宁阳县的百姓都识得字,还都粗通算术。”

“这样儿吧,老夫让人去各个村社走一走,看看有没有愿意从军的,老夫把他们弄到军中去做书吏。”

略微顿了顿,徐达又低声补充道:“等他们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退出军中,重新成为民籍。”

被徐达这麽一说,杨少峰顿时来了精神。

大明的军队,现在玩的是军户世袭制。

也就是说,别管一个士卒的年龄有多大,只要他家里没有适龄的青壮可以替换,那麽这个人就得一直在军中服役,直到老死或者战死沙场。

而按照徐达所说的,军中的士卒在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退出军中,基本上就可以证明,大明军队已经开始改制。

最起码也是规定了一个相对准确的服役年限,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玩什麽子承父业,军户世袭的套路。

杨少峰一边胡乱琢磨,一边拱手应道:“徐相愿意派人去就派人去,不过……”

徐达微微一怔,问道:“不过什麽?”

杨少峰道:“徐相来晚了一步啊!”

“陛下这段时间一直在各个村社之间奔走,而奔走的目的就是想从宁阳县招募一些青壮,让他们新立一军。”

关於登录用户跨设备保存书架的问题,已经修正了,如果还是无法保存,请先记住书架的内容,清除浏览器的Cookie,再重新登陆并加入书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