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632章 官,你不能辞,活,你还得接着

奋斗在洪武元年 第632章 官,你不能辞,活,你还得接着

簡繁轉換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8 11:54:1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来宁阳县的时间越久,徐达就越感觉迷茫。

倒不是因为这几天看过的火枪丶火炮。

因为这些东西以前就雏形。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火枪丶火炮这些东西再怎麽厉害,用在战场上的原理总是一样的。

真正让徐达看不明白的是宁阳县的整体结构。

站在中书省右丞相的位置上看,朱皇帝制定推行的“轻徭薄赋丶大力开荒”的政策是没错的。

毕竟中原堂口被祸祸了这麽多年,许多良田要麽被圈成马场,要麽直接荒废,偏偏还有胡元在漠北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南下。

除了备边,做好随时跟胡元开片的准备之外,“与民生息”这四个字就成了大明最重要的事情。

怎麽与民生息?

给老百姓分好田地,让老百姓垦荒耕种,配合轻徭薄赋的政策,让老百姓能吃饱饭,存下粮食,官府少折腾,这就是最好的与民生息。

而宁阳县呢?

给老百姓分田地是分了,劝课农桑也做的没问题,甚至轻徭薄赋这四个字更是被搞到免赋免役的程度。

据他杨癫疯所说,老百姓因为家里存下的高粱太多,乾脆偷偷摸摸的拿来酿酒。

问题是他杨癫疯也太能折腾了。

你说你修路就修路,结果路只修一丈宽,却非得提前占下十丈宽的土地。

还有宁阳县的各种工坊,不能说是日夜不停,起码也是从早到晚的忙碌。

搞得现在宁阳县已经有许多百姓开始嫌弃种地不挣钱。

我滴个老天爷啊。

从盘古开天再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从秦皇汉武再到唐宗宋祖,谁家老百姓嫌种地不挣钱,反而心心念念的想要去工坊里做工的?

偏偏宁阳县就出了这种奇景!

徐达越想就越是头疼,而朱皇帝却咧着一张大嘴笑了起来。

想不明白的地方越来越多?

不明白就对啦。

咱在宁阳县前前後後赖了好几个月,还照样有很多东西看不明白,你徐达才来了几天,就想把宁阳县的这些事儿都弄明白?

想屁吃呢!

朱皇帝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笑眯眯的说道:“走,咱们先回县衙,弄两个小菜儿,一边喝再一边说。”

……

等回到县衙後院,让人准备好酒菜,朱皇帝就率先笑着问道:“天德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徐达直接伸手抓了抓後脑勺,愁眉苦脸的说道:“哪儿哪儿都不明白。”

略微顿了顿,徐达乾脆试探着问道:“要不然,臣还是把中书省右相的位子给辞了吧?”

什麽玩意儿?

辞相?

你特么在想屁吃!

你辞了相,李善长那个老匹夫还不得活活气死?

朱皇帝直接黑着脸说道:“辞相这个事儿,你想都别想。”

“眼下北伐胡元在即,燕云丶辽东一带各种乱七八糟的军政事务一大堆,偏偏京城又在江南,一来一回之间,快则十天半个月,慢则一两个月,这得多耽误事儿?”

“但是有你这个中书省右丞相唐粉大都督坐镇北平,许多事情就可以临机决断,不至於因为路途而耽误时间。”

朱皇帝知道徐达这几天被坑得不轻。

毕竟某个狗东西向来都是只吃不拉的貔貅性子。

徐达和常遇春搬空宁阳县丶登州府各家工坊的库存,他欢迎,因为有钱可以赚。

可是你徐达想要从宁阳县忽悠一些百姓加㣉军籍,这就等於是从某个狗东西的嘴里抢食,那他还能乐意?

更别说咱还提前抢了一百一十二个青壮。

但是吧,咱理解你徐达是一回事儿,你徐达想撂挑子不干活,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总之就是一句话,官,你不能辞,活,你还得接着干。

最起码也得等中书省那边完成改制,李善长不会因为你辞官而装病,到时候别说你辞官,就是李善长辞官,咱都不在乎。

朱皇帝一边想着,一边又笑眯眯的说道:“这麽着吧,你之所以想辞相,也是因为感觉有许多东西看不懂,感觉自己已经跟不上变化了,是不是?”

徐达点了点头,朱皇帝却直接一拍大腿,然後指着杨少峰说道:“这不是巧了么?”

“宁阳县的变化也好,登州府的变化也罢,就连朝堂上许多变化,起因都是咱这个混账女婿瞎折腾。”

“你有啥不明白的,你直接问他,让他给你解惑,不比你辞相之後自己琢磨要强?”

瞧着朱皇帝的模样,徐达原本还悬着的一颗心,这会儿也终於落到了谷底。

老夫真傻,真的。明知道他们翁婿两个没一只好鸟儿,竟然还妄想他朱重八会良心发现,同意老夫辞相。

徐达强忍住骂娘的冲动,黑着脸向朱皇帝拱手拜道:“是,臣多谢上位。”

谢过了朱皇帝,徐达又黑着脸望向杨少峰:“驸马爷,你是打算在宁阳和登州试行工丶农并重的路子?”

随着徐达的话音落下,朱皇帝顿时眼前一亮。

徐达,你还说你哪儿哪儿都不明白?

要是你真不懂,又怎麽可能只用一句工丶农并重,就说清楚了这个混账东西一直以来的套路!

杨少峰微微点头,答道:“徐相说的是,下官确实有意走工丶农并重的路子。”

“只不过,这里面还要加上士丶卒丶商。”

“也就是说,下官想要走的,其实是士丶卒丶工丶农丶商并重。”

杨少峰深吸一口气,郑重的说道:“管子云: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於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於财者,商工不备也。”

“桑公在盐铁之议时也曾说过,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

“工丶商二字,原本就是相辅相成。”

“有官府和士绅愿意搞工坊,有工匠负责制造,有商人负责贩卖,老百姓就不必担心耕种要用到的种子丶农具,同样也不担心没有赚钱的路子。”

“老百姓认为自己能赚到钱,才敢於花钱。”

“百姓敢花钱,商贾才能赚到钱。”

“商贾赚到钱,国库才能收到税。”

“国库有钱,才能建更多的社学丶县学丶府学,才能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

“当然,工坊这个东西,很多还是有必须控制在官府手中的。”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