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的科学时代 >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临行之前

我的科学时代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临行之前

簡繁轉換
作者:仲渊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8 14:29:51 来源:源1

第四百二十四章临行之前(第1/2页)

若要问当今物理学界最热门的领域,无疑是核物理,从居里夫妇发现的镭钋元素,到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赵忠尧发现的反物质,查德维克发现的中子,一切新发现令人类进一步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同时,关于原子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成为核物理学界的讨论热点。

即使是身处苏联的李强,也曾听闻过核物理学界所设想的原子能武器,那是一种释放威力超越化学能炸弹数百万倍的超级炸弹,仅需一颗就能摧毁一座大型城市或者港口,杀伤面积和杀伤率恐怖无比。

然而,这种原子能炸弹事实上还存在于科幻之中,目前还没有任何理论基础支持这种原子能炸弹的诞生。

“我现在不能回答您,我只能说,原子能武器关系中华未来的命运。”余华摇头,关于原子能武器的信息极其重要,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李强若有所思,仿佛明白什么,没有继续追问,立即收好两份信件,正声道:“我明白了,这封信我会亲自交上去,你什么时候出发?”

“宜早不宜迟,明天拂晓就走。”余华回答道:“不用准备送行宴,我不想打扰大家的工作。”

“好,我这边马上安排你的行程,庄教授还在安塞工业区没回来,要通知一下吗?”李强询问道。

“不了,教授回来如果问起,就说我走了。”余华摇了摇头。

“好,还有一个最新消息要告诉你,由于你和华罗庚教授创立的非对称密码体系极大程度提高中央军方面的情报保密性,日军的情报破译水平直线下降,无法窥探中央军方面的机密,进而影响了南北战场的总体态势,根据特科同志的情报显示,日军方面正在重点寻找你和华罗庚教授的行踪,意图绑架为其进行情报破译工作。”

李强神情严肃,话音凝重:“你到了长沙之后一定要隐藏好自己的身份信息,如需帮助,可以去找南方部同志,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抗战至今,由华罗庚和余华创立的非对称密码体系已经全面替换**原有的密码体系,公钥 私钥的组合,基于离散对数的底层算法逻辑,其优秀的便捷性,极高的时效性和超高的安全性让**的信息传递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

日军情报破译部门前后忙活三个月的时间,调用国内近三成的数学教授和密码破译人员,用无可计数的资源和人力验证了非对称密码体系的超高安全性——基于离散对数的第一代非对称密码犹如数十米高的城墙般无法攻破。

在如此情况之下,尽管南北战局日军依旧占据优势和主动权,但攻势却在没有情报信息配合之下频频受挫,如果不赶紧解决,那么很可能要出大问题。

对日军而言,既然国内密码破译专家无法破译这套非对称密码体系,那么只好追溯源头,去找创立非对称密码体系的人——华罗庚 余华。

“我知道了,您那边有没有我师父华罗庚的消息?”余华闻言立马知晓情况严重性,念头一转,连忙询问华罗庚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百二十四章临行之前(第2/2页)

“暂时没有,想来应该是被军统秘密保护起来了。”李强回答道:“毕竟在密码学领域,华罗庚教授和你都是世界独一档的存在,没理由军统不会保护。”

“那就好。”余华心里松了一口气,微微放心,对于华罗庚,他有着独特的情感,他可不想自家师父出事。

毕竟对日军而言,如果得不到,那么就毁掉它。

没有继续停留,余华告别李强,乘车离开军工局,前往延城战时青年夜校,临行之前,他还有事情要解决。

……

延城战时青年夜校,位于延河上游北段,毗邻大窑洞和抗大,创建于红军进入延城后的初期,隶属延城第一批夜校,培育对象为八岁到十八岁的青少年,主要传授专业技能和基础学科课程,按当前教育标准相当于小初高结合。

四年级三班的窑洞内,烛光明亮,一盏盏蜡烛徐徐燃烧,为四周提供光亮,二十余名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男女端坐于书桌前,挺胸直背,认真学习。

徐锐手捧国文书本,神情专注,仔细阅读国文课本上的内容,当初撤离北平之后,进入根据地的徐锐便被安排到战时青年夜校读书,本就聪慧伶俐的他没有辜负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自就读于青年夜校数月以来,整个人知识水平飞速提升,从当初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已然提升到小学高年级水平,相当不易。

忽然,夜校教室房门打开,身穿红军制服的老师抱着书本走了进来,朝着徐锐喊道:“徐锐,你的哥哥找你,在外面等着,快去吧。”

“哥哥?!”徐锐闻声怔了一下,立马反应过来,连忙放下课本,告别老师,起身往窑洞教室外走去。

教室外空地,一道身影伫立,仔细看去,来人正是数月未见的余华。

徐锐强压心中的激动,快步上前,来到余华跟前,左右环顾并未发现其他人,压低声音:“先生,您怎么来了,锐子近来一直在读书识字,不曾了解外界,可是生了什么事端?”

眼神认真且崇敬。

对待余华,徐锐只有一个原则,忠诚。

他永远不会忘记当初余华对于兄妹二人的救命之恩。

“没什么事,我要走了,走之前来看看你,在夜校读书的生活怎么样?”余华见到徐锐如今的模样,笑了笑,关心道。

自从抵达根据地以来,这还是余华第一次来见徐锐,好久不见,徐锐肉眼长高不少,身强体健,有了一些腱子肉,气色极佳,不复之前饥荒难民的瘦弱模样。

徐锐回应道:“在夜校期间锐子时时提醒自己要刻苦学习,不敢懈怠,微恐辜负了先生当初的再造之恩,前日夜校办了小学五年级考试,锐子侥幸拿了个优等,已经升到小学六年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