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家父唐高祖 > 第二0.八章 朝堂激辩

家父唐高祖 第二0.八章 朝堂激辩

簡繁轉換
作者:今宵初弦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8 14:16:10 来源:源1

第二0.八章朝堂激辩(第1/2页)

为了让女王对沼气池有所了解,李智云一边比划一边耐心地解释:“池子挖好密封后,将寨中收集的人畜粪便、腐草烂叶投入其中,灌入适量清水。在池内隔绝空气的环境下,这些污物会自行发酵,产生一种可燃的气体,名曰‘沼气’。此气可如同柴火般点燃,用来照明,更可用来取暖!”他指着暖棚,“只需在棚内铺设陶土管道,将燃烧沼气产生的热气引入,便可让秧苗抵御夜寒侵袭。”

女王听得似懂非懂,粪便……发酵……燃火取暖?这完全超出了她的认知。然而,看着李智云笃定自信的眼神,再回想那日大巫师引动“天火”反噬自身的震撼景象,以及眼前这排排拔地而起、沐浴在温暖阳光下的奇异棚屋,她心中那份疑虑迅速被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取代。眼前这个年轻亲王,绝非等寻之辈!她用力点头:“好!就依楚王所言!需要多少粪便、人手,尽管调配!”

种子播撒在翻松、施了薄肥的温润土壤里,希望便在沃土与暖意中萌发。经过筛选的、相对懂得侍弄土地的山民(其中不少是早年接触过汉人农耕技术的),被精心组织起来,成为暖棚的“园丁”。他们不分昼夜,轮流值守在暖棚内外,如同呵护初生的婴儿。按照李智云的叮嘱,白日掀开部分草帘通风透气,仔细观察土壤湿度和秧苗状态;入夜前则仔细检查沼气火道的阀门,确保暖流不息;一旦发现土壤干燥,便立刻从尚未封冻的河中挑来刺骨的冰水,细心浇灌;发现杂草,便立即拔除。

奇迹,在众人精心的守护和期盼的目光中悄然发生。那些播下的种子,破土而出的速度远超寻常!嫩绿的芽尖怯生生地探出头来,然后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噌噌”向上生长。菠棱菜(菠菜)舒展着肥厚的叶片,萝卜的小苗茁壮挺立,甘蓝(卷心菜)的嫩心层层包裹,莴苣(莴笋)的块茎在土下悄然膨大……不过短短二十余日,每一座暖棚之内,已是满目葱茏,生机盎然!翠绿的叶子肥硕鲜亮,累累果实压弯了枝茎(如豆类),馥郁的清香弥漫在温暖的空气中,与棚外的肃杀严寒形成了惊心动魄的对比。这满棚的绿色,是生命的宣言,是希望的火焰!

收获的时刻终于来临!女王亲自站在堆积如山的碧绿蔬菜和饱满根茎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她向全族宣告:“苍天垂怜!大唐楚王神技解我族危难!今日开棚,取此天赐之物,优先分与家中断粮、老弱病困者!”

整个山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欢腾!人们捧着分到的新鲜蔬菜——那些水灵灵的叶子、饱满的根块,许多人喜极而泣。他们贪婪地嗅着那久违的、属于生命和食物的清香,干裂的嘴唇颤抖着,眼中重新燃起了活下去的光芒。孩子们围着堆积的萝卜甘蓝奔跑嬉笑,老人们用枯瘦的手一遍遍抚摸着鲜嫩的菜叶,浑浊的泪水无声滑落。

李智云,以超越时代的智慧与果敢,将现代农学的火种带入了这片冰封的林海雪原,硬生生在严寒与死亡的阴影下,开辟出一条生路,将整个苏毗女国从灭顶的饥荒深渊边缘拉了回来。自女王末秀以下,所有苏毗族人,望向李智云的目光,已不仅仅是感激,更充满了近乎神祇般的敬畏与尊崇。他的名字,伴随着暖棚中那救命的绿意和沼气池中不熄的温暖火焰,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个苏毗人的心中,成为了这片土地寒冬里,最温暖、最不可思议的传奇。

凉州城。晨光熹微,金乌东升,当第一缕锐利的金芒刺破薄雾,精准地落在皇宫层叠的琉璃瓦上,刹那间,整座宫殿仿佛被点燃,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将尚未苏醒的城池映照得庄严肃穆。

沉重的宫门在低沉的吱呀声中缓缓洞开。大凉皇帝李轨身着玄色九章龙袍,十二旒玉珠在额前轻晃,金枝嵌东珠的皇冠压得眉心微微发疼。他扶着内侍总管刘德全的手臂踏上丹陛,龙袍下摆扫过汉白玉台阶时,绣在襕袍上的江崖海水纹若隐若现。待他在蟠龙金椅上落座,殿中霎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震得梁间垂落的明黄绉纱微微颤动。

“诸位爱卿,“李轨眼皮微启,目光扫过殿中乌压压的文武群臣。晨光透过镂空雕花的殿门斜切进来,将他半张脸笼在阴影里,“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0.八章朝堂激辩(第2/2页)

余音尚在雕梁画栋间萦绕,左仆射曹珍已一步跨出班列,深躬一揖,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焦灼:“陛下!河西饥荒愈演愈烈,饿殍遍野,流民塞途!臣闻灾荒之地,已现人相食之惨剧!灾情危殆,请陛下速谋良策!”

李轨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龙椅扶手上的螭首,金丝楠木的凉意渗入掌心。“朕不是已将家财尽数捐出,用以赈济饥民了么?“他记得上月命人打开私库时,三十七口描金大箱在府门前排成蜿蜒长龙,铜锁落地的脆响震得檐角铜铃齐鸣。

曹珍闻言,腰弯得更低,几乎触地,声音愈发恳切:“陛下仁德,确已罄尽家资!然……然灾情之广,灾民之众,如汪洋之渴,陛下所捐,不过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啊!臣泣血叩请陛下,速速下旨,敕令各地官府打开粮仓,赈济灾民,救百姓于水火。”他抬起头,眼中血丝密布,直直望向御座。

“这……”李轨身体微微后倾,靠在椅背上,脸上显出明显的踌躇。开仓放粮,兹事体大。

就在这短暂的沉默中,太仆卿谢统师闪身出列,对着李轨深深一揖,朗声道:“陛下,万万不可!国家粮仓,乃社稷之根基,军国之命脉!所储粮秣是为防备不测,应对强敌的。若此刻尽数散于灾民,一旦唐国厉兵秣马,或吐谷浑铁骑叩关,我大凉仓廪空空,将士无粮,何以守土御敌?此乃自毁长城之举!”

曹珍猛地转身,怒视谢统师,因激动而声音发颤:“谢大人!此言差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若百姓尽皆饿死,十室九空,田地荒芜,城池空寂,纵然粮仓满溢,又由谁来耕种?由谁来守城?由谁来支撑这‘社稷根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谢统师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带着居高临下的漠然,轻飘飘地回应:“百姓饿死?哼,不过是体弱无能之辈罢了!天道昭昭,物竞天择。身强体健者,自有求生之道,何至于饿死沟壑?仆射大人,未免杞人忧天了。”此言一出,如同冰水泼入滚油,殿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嗡嗡议论声,大臣们神色各异,或惊骇,或鄙夷,或沉默不语。

“一派胡言!”曹珍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目眦欲裂,指着谢统师厉声怒斥,“谢统师!你身居高位,竟出此灭绝人性之论!视万民如草芥,置百姓于沸鼎而不顾!你……你究竟是何居心?!莫非想看我大凉根基尽毁,万劫不复吗?!”

谢统师却不再理会曹珍的质问,只是再次面向李轨,声音清晰而有力:“陛下明鉴!曹仆射此言,看似忧国忧民,实则是慷国家之慨,以官仓之粮邀买人心!为养一群羸弱无用之民,竟不惜罔顾国家安危,动摇社稷根本!此等行径,绝非忠臣所为,陛下不可不察!”

李轨的目光在激愤的曹珍和冷静的谢统师之间逡巡片刻,最终缓缓点头,眉宇间的犹豫被一种听信后的“果决”取代:“谢爱卿……言之有理!粮仓乃国家命脉,不可轻动。此事……就此作罢!众卿休得再议!”他金口玉言,一锤定音。

散朝后,曹珍步履沉重地走出大殿,玄色的官袍在微凉的晨风中显得格外孤寂。阳光依旧灿烂地洒在琉璃瓦上,反射着刺眼的光,落在他眼中,却是一片灰败。他神情落寞,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挺直的脊背也微微佝偻。他拖着灌铅的双腿走下玉石台阶,忽闻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曹大人留步!“

曹珍脚步一顿,慢慢回头一瞧,原来是兵部尚书关谨,正快步从殿门处追来。

关谨走到近前,拱手为礼,脸上带着理解和无奈:“曹大人今日殿上之言,字字泣血,忠心赤胆,天地可鉴!那些……那些悖逆人伦之论,大人不必放在心上。”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曹珍望着这位昔日一同追随李轨起兵的老友,嘴角牵起一个苦涩至极的弧度,长长地、沉重地叹了一口气:“关大人……您方才也看到了。皇上他……偏听偏信,一意孤行。谢统师之流,只顾眼前权柄,罔顾生民涂炭!长此以往,民心尽失,根基动摇,这大凉的江山……怕是要风雨飘摇了啊!”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充满了绝望的无力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