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家父唐高祖 > 第二0六章 不祥的占卜

家父唐高祖 第二0六章 不祥的占卜

簡繁轉換
作者:今宵初弦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8 14:16:10 来源:源1

第二0六章不祥的占卜(第1/2页)

众人在山脚一片茵茵草地上稍作歇息。女王走到李智云身边,抬手指向那高悬的洞穴,声音带着一丝敬畏:“楚王,你看见那个山洞了吗?那里面栖息着一匹神马。”

“神马?”李智云讶然。

“正是,”女王继续道,“每年此时,我们都会精选几匹健壮的母马牵来此地,让它们进入洞中,与神马交合。凡得神马眷顾而孕的母马,所产下的马驹皆非凡品,神骏异常,待其长成,便是价值连城的‘神驹’,为我山寨换取重要的盐铁布帛。”

这匪夷所思的繁衍方式,听得李智云瞠目结舌,只觉闻所未闻。

“王爷快看!”英姑忽然用胳膊肘轻轻碰了他一下,指向陡峭的山路。李智云抬眼望去,只见几名身手矫健的苏毗男子,正小心翼翼地牵引着那几匹母马,沿着几乎垂直的崖壁小径,艰难地向那半山腰的神秘.洞穴攀爬而去。若非真有神异之物栖身其中,何须如此大费周章?此情此景,由不得人不信。

稍事休整后,女王又命人在草地上布置起来。只见一名壮汉取来一只硕大的竹筐,用一根细细的木棍斜斜支起筐沿,棍底系着长长的麻绳,延伸至不远处的灌木丛后。接着,有人在竹筐覆盖下的草地上,细细洒下了一把金黄的谷粒。

“咦?这不是……”李智云看着这熟悉的布置,孩童时的记忆瞬间被唤醒——这分明是乡间孩童用来诱捕鸟雀的把戏!堂堂一国女王,竟如此郑重其事地带人玩这个?他心中讶异更甚。

众人悄无声息地退入旁边的小树林中,屏息凝神。时间一点点流逝,山间只有风声鸟鸣。终于,一只不知危险的山雀扑棱棱飞落,被谷粒吸引,蹦跳着钻进了竹筐的阴影下,开始欢快地啄食。灌木后,一直紧握绳索的侍女猛地一拽!支棍滑脱,竹筐“啪”地一声严严实实罩下,将那可怜的山雀困在其中。

壮汉迅速上前,小心地掀开竹筐一角,伸手捉住扑腾的鸟儿,然后动作麻利地取出一柄小匕首。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他利落地剖开了鸟腹。随即,他将那小小的、沾染着血迹的鸟儿,恭敬地呈送到女王面前。

李智云忍不住好奇,凑近了些,伸长脖子看去。鸟腹之中,除了几粒沾血的、棱角分明的小石子,空空如也,并无半粒谷食的踪影。女王仔细凝视着那几颗不祥的石子,原本舒展的娥眉渐渐紧蹙,唇线抿直,明亮的眼眸蒙上了一层阴翳,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李智云不明所以,悄悄地问旁边的一名侍女。侍女低声为其解惑:“这叫鸟卜,是我们的古俗。若鸟腹中有谷粒,预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若腹中仅有石子……”她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则昭示着……灾荒将至,饥馑难逃。”

这古老的占卜,承载着山民们对不可知未来的全部恐惧与期盼。

返程的路上,来时的欢声笑语荡然无存。队伍沉默得可怕,每个人脸上都笼罩着沉重的阴霾,步履也显得格外拖沓。女王更是面沉如水,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忧色。显然,他们对这鸟腹中冰冷的石子所预示的天意,深信不疑。

李智云默默地走在队伍旁边,将这沉重的氛围尽收眼底,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复杂的波澜。他理解这份恐惧的根源——在这片被险峻群山环绕、与世隔绝的古老土地上,生存本就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一次罕见的旱灾、一次致命的疫病,都可能轻易抹去一个寨子。面对浩瀚莫测、喜怒无常的自然伟力,渺小的人类又能有多少依仗?长安城有司天监观测星象,有钦天监推演历法,有庞大的帝国机器可以调运赈灾物资。而这里,除了口耳相传的经验,便是这寄托于飞鸟脏腑的古老占卜。

“难怪啊……”李智云在心中无声喟叹,目光扫过一张张写满绝望与麻木的脸庞。并非他们愚昧地沉溺于迷信,而是在这严苛的生存环境下,对未知的恐惧早已刻进了骨髓。这简陋的鸟卜,是他们唯一能抓住的、试图窥探天机、寻求一丝心理慰藉或提前预警的稻草。它或许荒谬,却承载着整个族群在绝望深渊边缘挣扎时,那沉重得令人心碎的生存本能。除了紧紧抓住这祖辈传下的、与神灵沟通的方式,他们又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科技的鸿沟,在此刻显得如此巨大而残酷,将两个世界对命运的理解,分隔得犹如天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0六章不祥的占卜(第2/2页)

队伍在愈发浓重的暮色中踟蹰前行,每一步,都踏在预知的灾荒阴影之上,沉默地走向那个被鸟腹石子所预示的、充满未知艰险的未来。

李智云随女王一行回到山寨后,朔风呼号了两日,铅灰色的天幕终于不堪重负,鹅毛般的暴雪倾泻而下,将整座山寨吞没。一夜之间,目之所及,唯余一片刺目的银白。山峦裹上厚厚的素缟,林木挂满晶莹的琼枝,天地苍茫,万籁俱寂,仿佛被冻结在时光之中。

数日后,雪霁天晴,金乌破云,冰雪开始消融。然而,刺骨的寒意却更加肆虐,如无数细小的冰针,穿透单薄的衣衫,直刺骨髓。李智云一行困在木屋内,围拢着炭火将熄的铜盆,呵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花。

“王爷,这鬼天气,怕是滴水成冰了。”张正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忧心忡忡。

幸得女王体恤,及时遣了贴身侍女送来数件厚实的皮袍与毡帽。带着清冷雪气的柔软皮毛覆在身上,才堪堪驱散了那几乎要将人冻僵的寒意,免于一场酷寒之劫。

然而,比这透骨严寒更令人心头发沉的,是每日送来的餐食。那盛在粗陶碗里的东西,不仅分量一日少过一日,其粗劣程度也令人咋舌。黍米粥稀得能照见人影,掺杂着说不清的粗糙谷壳和草根,偶尔几块硬如石头的肉干,散发着陈腐的气息,实在难以下咽。

姓杨的侍卫看着碗里黑乎乎、散发异味的糊状物,终于忍不住,“啪”地一声将木箸拍在桌上,低声咒骂:“这他娘的是给人吃的?猪食都比这强!”

一旁的英姑叹了口气,用木勺搅着自己碗里同样不堪的食物,低声劝慰:“杨大哥,且忍忍吧。昨儿我去新结识的朵雅妹子家串门,她们一家老小喝的粥,清得连颗米粒都难找,锅里漂着的全是野菜叶子,那才叫苦呢。”

蹲在火盆边扒拉着碗底的蔡虎抬起头,面色凝重地插话:“英姑说得不假。我今早出去探风,听寨子里的人说,好些人家早就断了炊烟,全靠进山捡些干瘪的山果、挖点苦涩的野菜充饥。更有甚者……”他顿了顿,声音更低,“已经开始剥树皮、嚼草根了。”

角落里,另一名一直沉默的侍卫也沙哑地补充道:“我……我亲眼看见,西头那户,昨天抬出去一个,说是夜里悄没声儿就……饿没了。”

张正听着众人压抑的议论,眉心拧成了一个疙瘩。他霍然起身,走到临窗沉思的李智云身边,低声道:“王爷,情势危殆!山寨饥荒蔓延,饿殍已现,绝非久留之地!贡布曾私下透露,寨子南边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小径,可直通骆驼城。只要到了骆驼城,我们便可绕开西海【1】,取道回长安!”贡布就是在森林中擒获他们的那个领头的壮汉,如今却与张正交好。

李智云的目光从窗外肃杀的雪景收回,落在张正焦灼的脸上,缓缓摇头道:“张正,女王待我等以贵宾之礼,雪中送炭,解我寒厄。如今山寨遭难,我等却要抽身离去,岂非辜负了女王一番盛情美意?于心何安?”

张正急道:“王爷!正因山寨粮秣匮乏至此,我等离去,岂不正可减轻他们沉重的负担?多留一日,便多消耗他们一份救命的口粮啊!此乃两全之策!”

李智云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目光炯炯地看向张正:“你说的减轻负担,固然有理。但本王所思,却远不止于此。与抽身离去相比,本王更愿……助他们一臂之力,解此燃眉之急。”

张正一愣,眼中满是困惑与难以置信:“王爷?解此饥荒?此乃天灾肆虐,非人力所能抗衡啊!您……您有何良策?”他实在想不通,在这冰封雪裹、粮绝境困之时,能有什么办法变出活命的粮食。

李智云却只是笑而不语,那份从容笃定,仿佛胸中自有丘壑万千,更急得张正如热锅上的蚂蚁,连声追问:“王爷!您就别卖关子了!究竟有何妙法?”

一旁的英姑看不过眼,脆生生地嚷道:“张司马,你急个什么劲儿!王爷说行,那就准能行!王爷的本事,你还不晓得?”她对李智云近乎盲目的崇拜,此刻倒成了最好的解围。

注1:今青海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