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汴京小面馆 > 73、甜沫馅饼

汴京小面馆 73、甜沫馅饼

簡繁轉換
作者:小雀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1 09:24: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沈渺还在被褥里挣扎时,唐二与福兴已起来扫雪了,忙完,唐二便来门外与沈渺说了声:“娘子且好睡,今儿来预备朝食。”

一听这话,沈渺立即便想起床了,唐二的手艺啊,只能说活着。

“娘子莫慌,俺小娘以前教他做过齐州(济南)小吃。她包那萝卜馅饼,咬一口,直冒油,老鼻子香了!还有她做的甜沫,黏糊糊,香喷喷的,也是一绝。就这俩样,虽不如她做得地道,但也算拿得出手。”唐二对自己颇有自知之明,连忙补充解释

道,“不成还有福兴呢,娘子安心再睡会儿吧。”

也行,沈渺便又倒回榻上眯了会儿。昨日吃了些米酒,虽不醉人,但也让她的身子怠懒了起来,尤其这样隔着支摘窗,在暖和的被窝里静听外面似有似无的落雪声打在瓦上,似听春蚕啮叶一般,簌簌作响,更令人容易犯困。

难得睡个回笼觉,她总算睡饱了精神,穿上厚实棉衣与外层多缝了一层羊皮的棉鞋,围上围脖套,戴上护耳胡帽,本想出去瞧瞧唐二做了什么好吃的,先瞥见了摆在桌案边的消寒图。

大多消寒图都是取九个九笔画的字凑一句风雅些的话。如“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之流,之后将这九个字用双钩空心字体写在一张纸上,每个字代表一个“九”,每划代表一天。从冬至开始,每日在字上填一笔,等这九个字填完,春日也就来了。

平头百姓家里,数九更简单,上街叫摆摊的代笔先生纵横画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一个圆,称作“画铜钱”,画满这八十一个铜钱就成了。

九哥儿画的消寒图比起来便细致多了,他画的是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一枝梅花旁边还有他题的杜牧诗:“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注]

而且,不知九哥儿用的墨是否有什么讲究,闻起来竟真有种梅花香。

这消寒图她起先都不知要怎么涂,还是济哥儿知晓文人墨客的风趣,教她:“阿姊,这应当是按照每日气候不同,以不同的天气来数九。或是晴天开红梅,阴天便是绿梅,雪天是白梅,大抵是这样的,待所有梅花都被涂色后,“九九寒天”便结束

了。

说完,顺道回屋将他的笔墨取了一副来给她用。

今日正好涂第二朵了。昨日冬至数九时白日没下雪,她用了代表阳光的朱红,今日下雪了,那便用墨调一个淡淡的水色吧。

这好像玩填色游戏。沈渺执笔认真填完梅花,才伸了伸懒腰出去洗漱,院子里雪积得不厚,已被福兴扫到一边,否则容易踩得又湿又脏。

但放眼望去,屋瓦、檐角、院墙上的碎瓷片,通通都覆了一层白,连挂在檐廊下的竹风铃,也顶着一撮小白帽,有些可爱。

一下雪,便觉着整个世道都静了,人恍若住在胶片色调里。

院里的小水池结了碎冰,雪不断落下,又很快在水面上融化,点出一圈圈稍纵即逝的涟漪。那几只安家的蛙蛙似乎已沉到水底的淤泥里去了,连极为耐寒的??也躲藏在深处的水草中,不再频繁游动。

水池边的小木牌或许该换成“蛙蛙已冬眠,春天再见”了。

沈渺边走边望,提着裙子走进灶房里时,首先注意到的还不是在灶前忙碌的唐二和福兴,而是跳到了存放蔬菜的木架子顶上,正下沉身子的麒麟。

它尾巴在身后左右扫来扫去,目光如炬地盯着挂在铁钩上的几块腊肉和腊肠。

沈渺心道不好,刚要嚷出来,麒麟已经一个飞跃,前爪在空中张开,露出尖利的爪子,稳稳地抱住了离它最近的那条腊肠,再凭借一身肥膘,成功扯断了挂腊肉的秸秆条,拖着比它身子还更长的腊肠落到地面上,叼起便溜。

“偷肠贼啊!”沈渺目瞪口呆。

“什么贼?”唐二和福兴一脸茫然地回过头来,麒麟已经拖着腊肠飞快地蹿上窗台又落到水缸上,再往下跳,像个捕猎归来的勇士昂钻进了被炉里。

沈渺赶紧过去把腊肠从猫嘴里抢回来。

麒麟还不松口,沈渺拔河似的才猫嘴里夺食。

到嘴的腊肠还飞了,麒麟不甘心地跟在沈渺身后喵喵个不停,还追了出来。

沈渺从砧板上拿了刀来,把它咬过的那节切下来扔给它吃,痛心疾首地直摇头:“找共才灌了这么些......家贼难防家贼难防啊!”

唐二笑道:“我说呢,它这么早溜到灶房来做什么,还以为是外头冷呢,原来是盯上肠了。”

福兴奇怪道:“灶房门是谁给它开的?”

“它从窗户进的。”沈渺刚刚追猫便发现它的轨迹了,而且它居然会开窗子,这时候的窗户是从下头往上推的,用一根小木棍支住。麒麟也不知怎么学会往上推窗户的。

“这猫行啊。”唐二惊奇道,“才来了几天呢,学会开窗了,厉害。这一身肉没白费,全是力气啊!”

福兴也嘿嘿笑,正帮唐二包拌萝卜馅,一边一边替麒麟说好话:“是娘子的肉肠太香了,在灶房里晒,我每日闻也馋,不能怪麒麟,它那么小呢,哪儿经得起这诱惑?”

福兴说出这话,他必也是个猫奴。

沈渺瘪瘪嘴,默默决定要将窗户用石头压住。

点了点腊肠的数量,除了那条受害肠,其余的还好,还没受到麒麟迫害。沈渺这才有心思转过身来看唐二这朝食做得如何了:“甜沫我听过,倒是没吃过。”听其实也是上辈子听过的。

甜沫虽叫甜沫,但其实是一种咸粥。人家最早叫“添末儿”,因为熬好小米粥底后要再添上点花生、红豆、菠菜、粉条之类的“末儿”,这样熬出来味道更好,后来不知道怎么传成“甜”了。[]

火舌舔舐着锅底,锅中水正沸,唐二已经熬好了小米面糊,正一边慢慢地往里倒一边用木勺搅拌,不一会儿,锅中便泛起浓稠的米浆和米油,小米的香气渐溢。

一旁陶瓮里的花生与红豆,皆已煮得开花,唐二做得满脸认真,取过来将这些料慢慢又倒进那面糊中。之后再倒入泡发好的米索、切小块的油炸豆腐,锅里的食材也愈发丰富浓稠了。

之后再细细切好姜葱,另起油锅,热锅冷油,放入葱姜爆香。

将爆香的葱油一同倒入方才的锅中,最后才放入洗净切好的菠菜段,撒上些许食盐,轻轻搅拌,这甜便大功告成。

唐二将煮好的甜舀入瓦罐,置于一旁保温,这才松了口气,拿脖子上挂着的汗巾擦了擦汗:“长久没做了,做得我一头热汗。”

另一边,福兴已经替他把萝卜馅儿都拌好了。沈渺过去一看,萝卜馅也很简单,青萝卜用刀细细切成细丝,撒上盐,用手攥去多余水分,再将萝卜丝切成碎末,加油、盐、五香粉,以手拌?就行了。

面团擀成薄饼,取来馅料均匀铺于面饼上,将面饼卷起,捏紧边缘封口,包好后再轻轻按压成扁平状就可以炸了。

福兴帮忙烧热了油,唐二一脸紧张,小心翼翼地将馅饼轻轻放入锅中,油锅里立即发出“滋滋”的声。

他手持锅铲,不时给油锅里的馅饼翻面,沈渺帮忙盯着火候,一看馅饼两面已经黄了,火又大,便出声让他捞出来:“够了,再炸就焦了。”

唐二手忙脚乱赶忙捞起来。

“好香啊。”湘姐儿披着头发,循着味儿就来了,小脑袋葱门外探了进来。

唐二顿时备受鼓舞:“香吗?可以吃饭了!”

“那我去刷牙!”湘姐儿赶忙缩回脑袋,跑去洗漱了。

沈渺帮着盛甜沫,热气氤氲升腾,唐二这小米面糊熬得不错,米香醇厚悠长,里头又混了红豆香、花生香,她闻着都有点儿饿了。

盛出去,大伙儿也都起来了,围着被炉,一口馅饼一口甜沫,确实不错。虽然吃得出唐二手艺有点糙,甜沫盐搁得略微有些多了,偏咸了一点儿,红豆泡得不够还有点硬芯,但整体是好吃的。

口感特别丰富,小米糊底子软糯,红豆豆香醇浓,花生炒得香脆,粉条爽滑,菠菜鲜嫩,热乎乎一碗,吃起来有些糊嘴,但是再咬一口这馅饼,就完全中和了。外层炸得酥脆烫口,萝卜馅好生清甜鲜嫩,汁水全包在馅饼里了,吃起来正正好。

咔嚓咔嚓,吸吸嗦嗦。

一时耳边都是嚼饼和喝粥的声音。

“这是唐二做的?”阿桃下肚一碗甜沫在吃了两个馅饼,都难以置信了。

唐二瞪起眼,佯装怒了:“怎么不能是俺啊,桃儿,你这话俺不爱听。”

阿桃嘻嘻一笑:“你上回肉都没烫熟,水蒸蛋蒸得还没洲哥儿好,这么难的两道菜,叫我怎么信是你做的?”

唐二被揭了短,哼了声,扭过头去嘀咕:“这俩有什么难的,挨个丢进去再撒把盐便得了,值得你大惊小怪。”

沈渺一边听他俩拌嘴一边喝,心里暗暗点头:这东西确实好吃,做起来也快,很适合早上售卖。沈渺如今铺子里基本不卖早点了,她起来以后便要准备各样的面和烤鱼,还要熬底料、做面臊子,做卤肉和小菜,实在不得闲。

福兴则要烤鸭,这是分不开身的。

阿桃原也不怎么进灶房的,她专管迎来送往。

唐二因做菜揉面的手艺不好,他大多只帮着切菜备菜、片鸭子、宰杀牲畜,人多时也帮阿桃收拾些碗筷,其他的便做不了了。

如今既然唐二会做这个,又做得还不赖,便能让他做了来卖,铺子里便能多两种早点。而且南来北往的商贾都聚集在汴京,但据沈渺观察,因南边本身便富裕兴盛,汴京的行商里北人更多,这两样早点应当能合他们的口味。

沈渺喝完这一碗甜沫,便也决定好了:“唐二,明日开始,你便起来做一锅甜沫,炸二十几个馅饼,在铺子里试试卖这两样早点,看看能不能卖得出去。若是反响不错,日后便由你掌勺专做这两样。”

唐二一愣:“俺?由掌勺?”

沈渺点点头。

他几乎立刻便激动得涨红了脸,起身来深深一躬:“俺必会好好做,不会丢沈记的脸面和名声。”

比起福兴一来便被沈渺委以重任,唐二是有些羡慕的,毕竟学会了炙鸭等于学会了一生的本事。但他除了刀工好,不如福兴能干,便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干自个切菜配菜的杂活,寻常都不敢往锅边挨。

如今他也能掌勺做菜了!

阿桃咬着萝卜馅饼,也高兴:“这样咱们又能多挣些银钱。”

沈渺见他高兴,心里也放下心来,唐二、福兴和阿桃来了这么久了,她也摸清楚他们的性子了。福兴因一开始便有手艺傍身,内心比唐二和阿桃都更安定,即便沈渺不要他了,他回了牙保那儿凭借做馄饨汤的手艺,也能再寻一家食肆铺子。

阿桃呢,她年轻又签的是年契,一心想着攒钱,有所求沈渺也能满足她所有,按提成计算月钱,牢牢抓住了她的心。

唯有唐二,爹死了后娘走了,他也已经无家可归。他只有刀工在身,而他似乎也没什么目标,有时便显得迷迷糊糊,不知前路在何方,但人总会思索将来的:总不能一辈子都当个切菜小工?

员工的职业规划也是要考虑好的。沈渺在心中不住地点头。

正聊着,门外传来李婶娘那极具穿透力的尖利嗓音:“大姐儿,起来了吗大姐儿?”被她这么一叫,屋檐下在窝里躲雪的胖麻雀都飞了。

沈渺赶紧开门:“婶娘进来喝粥。”

“我吃过了。”李婶娘摆摆手,两眼放光,“走吧不是要出城去看你那鸭舍?趁着天还早,雪也快停了,速去速去。”自打沈渺与她说过,要聘请她做“牧鸭参赞”,她便高兴得睡不着觉了,日日来催沈渺去城外看她买的塘田。

李婶娘鸡鸭养得都不错,这大半年来,顾婶娘家的鸡鸭都常有听闻染病而死的,但李婶娘家里的鸡鸭小崽,却几乎都被她平安照料长大了。

沈渺买过好几次李婶娘的鸡鸭,她养的鸡鸭宰了以后都肥嘟嘟的,皮下一层黄亮的脂肪,用刀剥离出来,能炼一罐好油。

“那进来吃个饼,“沈渺把人拉进来,从桌上的篓子里取了个馅饼给李婶娘,“还得等待诏呢。”

“姓贺那泥瓦匠几时来?”李婶娘只好勉强地啃了口手里的馅饼,一口下去,倒还算不错,里头那萝卜馅水水嫩嫩的,于是三两口也吃完了。

“应当也快了,约得同一个时候。”沈渺答。

李婶娘点点头,吃完了下意识又往沈渺搭的鸡窝看去,窝里塞满了干草,三只鸡都挤在里头,李婶娘一看就知道是当初在自家买的鸡仔,扭头问道:“你这鸡怎么不杀?再养下去都老了,留一只最会抱窝的生蛋孵蛋就成了,那只公鸡又不会打

鸣,吃得多肉还少,不如杀了呢。”

沈渺还没说话,湘姐儿耳尖,已抓着馅饼跑到鸡窝面前挡住李婶娘的视线,急得跺脚:“不成不成,不能杀。戎戎它们仨都是我含辛茹苦,一把米一只虫地养大的!跟我亲生的没两样儿!”

陈?喝甜沫差点呛到。

沈渺也笑得肩抖,道:“放心吧,不杀鸡。”

湘姐儿这才一步三回头地挪回桌边继续吃。

李婶娘撇了撇嘴,她想说湘姐儿几句,那么大人了该懂事,哪能拦着不杀鸡呢,家里的鸡养来不是卖便是吃,又不是养祖宗,难道还养一辈子?

但最终还是吞回去了。

她还要仰赖沈大姐儿呢,别惹得她不高兴。

先前沈渺请顾婶娘去帮闲,李婶娘便有些眼红羡慕,但她没底气说,毕竟之前跟沈渺拌过好几次嘴,自个这嘴得罪人了,哪还有什么脸面凑上去?李婶娘脸皮厚,但也没厚到这份上。

于是便一面眼馋一面在家嘀咕。

幸好之后沈渺又开始弄什么炙鸭了,一起头便不计前嫌来寻她,李婶娘顿时便精神了,使出浑身解数来替她四处寻鸭,还帮她孵化白鸭蛋,如今养了十多只小白鸭在自个家里,她拍着胸脯保证能养好,都没跟沈大姐儿要鸭子吃的粮食钱。

她也是想着给沈大姐儿卖点儿好。

李家的锔瓷铺子正好能瞧见沈记汤饼铺,她每日搬了板凳坐在自家铺子门口嗑瓜子,沈家那铺子里每日都是人挤人的盛况她瞧得真真的。

尤其那炙鸭,卖得红火极了。

李婶娘嘴碎爱听壁角,故而这眼睛也利,她断定这沈大姐儿不日必然要发达了。

寻常食肆有一道招牌菜便吃不尽用不尽,开个几十年上百年都成,比如德州的鸡,一锅老卤汤从曾祖传到曾孙,那几代人吃喝不尽了。

沈大姐儿都已有好几道招牌了!

原本沈大姐儿从那个什么谢家发了一笔横财,李婶娘还会嫉妒会背后编排,但人家没几个月便扩店买地,月月都有贵人请她去操持宴席后,李婶娘反而闭嘴了。为何?因为已是一个天一个地,如今拍马都不及,巴结都来不及了,哪儿还敢多得

罪?

李婶娘啃着萝卜馅饼,心里心思千回百转。

沈渺又进了灶房,交代唐二和福兴把晚上铁锅炖大鹅的食材都备一备,外头便传来了骡车的声音,贺待诏赶着车到了。

“那我走了,铺子交给你们了。”沈渺赶忙背上自己的小包,系上围脖,跟阿桃他们道了别,便匆匆忙上车走了。

她从官家手里买的那十亩田从内城出去约莫一个时辰便能到,坐在贺待诏的骡车上,三人便开始谈论了,主要是李婶娘在说,她已亲自养过小白鸭,对其习性有了些了解。

“大姐儿要养的这金陵白鸭,极喜水,平日里也成群结对,吃得多长得快,除了在水里待着,便是窝在鸭窝里打瞌睡,不比麻鸭爱动弹。其余倒没什么不好养的,唯有雏鸭比麻鸭柔弱些,受不得太冷,当时将这白鸭孵出来后,我便赶忙挪进屋里

养了。”

沈渺听得很认真。

确实,还没杂交过北京蒲鸭的小白鸭,是纯正的南方水鸭,成鸭有丰厚的羽毛可以御寒,幼鸭抵抗力弱,羽毛又还没长出来,怕冷也正常。

回头她也得试试南北鸭种杂交培育。

等到了地方,站在田边,目之所及,麦城已隐于冬雪之下,唯余茫茫雪野,几乎与天际相融。李婶娘睁大了眼,她激动得舌头都打结了似的:“这么大一片呢!那能养上千只了!”

“日后真养起来了,只怕要劳累李婶娘日日出城一趟盯着些了。”沈渺笑道,“我还会雇几个人住在这里,但还是不放心,有婶娘这样擅养鸭的老手帮我看顾,我才能安心呢。”

“你放心,旁的不敢说,但养鸭我有一肚子经可以念!”李婶娘眼睛都挪不开这覆盖着点点白雪的田野了,她遥望着,雪卷起了她的发,嘴里喃喃自语,“这么好的地,还种好了麦子呢,全归你了大姐儿?这得花多少银钱啊!”

沈渺没听见,她出神地望着雪中的麦田,想到后世一句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水润土,能杀虫除害,待明年春回大地,雪融冰消,麦苗得雪水滋养,必破土而发。

种了麦子的地方,她暂时不打算动工,鸭舍会围绕着水塘附近没有种植粮食的沙土地先盖“一期工程”,规模在两百只鸭左右,先试点。

麦田等明年收割后,再考虑二期分配。毕竟这么多粮食呢,原来冯家的佃农伺候这些麦子应当非常精心,麦子长势很好,当然不能拔掉,多浪费啊。

几人赶着车冒着小雪,绕着走了一遍,鸭舍要建在地势稍具坡度干爽的地方,避低洼潮湿,防范雨水过多时节导致疫病。

同时还要距离水塘较近,正好水塘附近还有荻花、芦苇之类的区域,鸭子最喜欢这种有水有躲避物的地方。这些地方方便它觅食虫豸、青草。

“建鸭舍,最好用竹木为梁,砖石为墙,顶上盖茅茨或瓦,这样结实些。”李婶娘又细细交代道,“雏鸭、成鸭分两个舍。雏鸭的鸭舍最好通烟道、盘个炕,炕上铺厚厚的干草。这样若是有冬日里孵化的鸭,烧几日柴火炭,养大养结实,便能活过

冬天。”

沈渺点点头,有道理,一开始建造时要尽量面面俱到,回头真遇上什么意外,才不会太慌乱。火炕和烟道即便增加了成本,也是合理的支出。

“雏鸭必须要保暖,而成的鸭舍,便要宽敞些,要挖排水渠,高处还要有通风的小窗子。再搭筑几个离地数尺高的栖架,鸭子都是站在上头休憩的,还能避湿防潮。”

李婶娘果然说说得头头是道,她自傲地道,“之前为了大姐儿的炙鸭,我跑遍了外城几乎所有鸭舍,有些人家的鸭子养得病殃殃的,便是鸭舍没搭好。如今我瞧得多了,都能看出怎样好,怎样不好了。”

最后很快便定好了,也和贺待诏说好了鸭舍的要求、大小,这附近还要围围墙,墙不能太低,否则鸭子容易飞出去。另外,还要建专储饲料的仓库。仓库要离地数寸,铺木板防潮。鸭舍旁边还要多盖一个员工宿舍,鸭场需有人值守。

这一通算下来花费巨大,但沈渺不愿偷工减料,和贺待诏说好一百贯全包给他了,后续如有不足,再与她商议,总之一定尽心尽力便是。

沈渺的性子很果断,既然要建就建一次性建好,省得回头更改,不断推翻才是最耗费钱财的。

定好了工期,快进腊月了,贺待诏说,他只能领着徒弟年前能做多少做多少,做不完便只能等正月初八过完年再继续做了。

这倒是没问题,她鸭苗也还没着落呢。

沈渺在城郊谋划养鸭场时,岳腾冒着雪,慢慢地从王记客店里走出来,又一次往沈记汤饼铺走去。

雪下如尘,没一会儿他的眉毛胡子便沾上晶莹的雪沫子了,但岳腾却没打伞,在他眼里,这点小雪在兖州都算不上雪了。

走过金梁桥,远远见着沈记铺子开着,他微微松了口气,加快些步伐,径直进了铺子。

今儿下雪,街上行人稀少,铺子里只有三四桌人,都埋头,正呼噜噜地吃热汤饼。

岳腾一进去便觉着暖和,鼻子里还满是特别浓郁的香喷喷的汤饼味儿。

他弯腰拍了拍袍子,将身上沾的雪拍掉,张望了一圈,这铺子里打扫得很干净,满墙贴得字画、食单,又暖香四溢,令他不由得也轻松起来。

铺子里有个十五六岁丹凤眼的小娘子在招呼食客,见他进来,连忙擦了擦手,过来笑脸相迎:“这位官人,您要吃什么?小店有羊肉汤、速食汤饼、炸酱汤饼、鸡汤馄饨………………”

岳腾摇摇头,问:“可能麻烦你们铺子的沈娘子现做一份鱼头豆腐汤吗?”

那丹凤眼小娘子顿时露出为难的神色来:“不巧了,我家娘子一早出城去了,现在呢。如今铺子里只有这些现成的吃食。”

岳腾:“…………”

丹凤眼小娘子见他面露失望,瞧着想走的样子,忙又道:“官人是不是在外地行商的商贾?多年没回过汴京了吧!您这一定是打北边来的,错不了。对咯,您尝过速食汤饼了没有?没有?那您不妨试试我们家的速食汤饼,有鸡汤的,有红烧肉

的,还有老太酸菜的,您不知道,如今这汤饼都卖到幽州边关去了!最是时新红火,连军爷们都喜爱得很。”

幽州?郗飞景又偷偷弄了什么.......岳腾眼眸微微一动,果然依言捡了张桌子,坐下来了,在那些口味里想了半天,终于选了个:“行,那便来一碗老...老太酸菜的………………”

这名儿怎么那么奇怪?难道是哪个老太腌酸菜腌得好,才因此得名的?

“好嘞!”那丹凤眼小娘子见留住了客人,顿时大喜,鸟雀一般飞进后堂,“福兴,取速食汤饼来,再拿壶热水,酱底要老太酸菜的!”

“什么老太酸菜,娘子说了多少遍了,那叫老坛酸菜。”灶房里还悠悠传出旁人的声音。

岳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