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汴京小面馆 > 87、纸皮烧麦

汴京小面馆 87、纸皮烧麦

簡繁轉換
作者:小雀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3 21:40: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进了二月,天气一日暖过一日了。

未时,巷子口的大柳树抽发了新枝,嫩绿如烟。顾?娘与其他几位邻里坐在树下做针线、择菜,暖融融的日头晒?全身,顺带招呼在街上卖杏花的童子,买上几朵花来戴。

趁着午间客少,沈渺牵着雷霆和追风出来遛,便听见她们很是真情实感地?烈讨论着从去年盛演不衰到今年都还座无虚席的杂剧。

顾?娘正纳鞋底,漫不经心问道:“《王相公休妻》演到第几折了?我有两日没去看了,瓦子里排戏也忒慢了,七八日才出一折子,瞧不到终篇,看得我心痒痒。”

“演到第十二折《潘娘落水痛失儿》了。说是潘娘子被那可恨的小妾污蔑,落了水,连孩子也没保住。那王相公竟还护着那妾室数落潘娘子,真是看得我牙根痒痒,直想冲上台去,将那扮王相公的伶人都揪下来狠打一?!”曾家阿奶气呼呼道。

古家嫂子也唉声叹气:“太可怜了,潘娘子当初便不该心软叫那婢妾进门,若非如此,哪还有这一遭祸事?”

顾?娘重重一哼,手中鞋底拍得啪啪作响:“依我看,祸根还在那王相公身上。应当叫潘娘子上衙门去告他,上回沈家的小?子来家里要,还念叨什么‘以妻为妾者,一百”,就该叫青天大老爷打死那王相公去!”

沈渺被俩条狗拽着飞过了?娘们身边,还抽空与她们打了声招呼,但她们讨论得太过入迷,也就顾婶娘头也不抬地敷衍了一声:“哦,大姐儿遛狗呢……..……啥?那王相公竟敢为休妻?直娘贼!这破戏本子是?写的?气死我也!潘娘子就该告他,

多给衙役些银子,狠狠打他一?,再另嫁个好的!留这等卵子针尖大的泼贼作甚!“

“即便不告官,也该送信回娘家,叫娘家兄弟持棍棒来教训他!”

“就是的!合该打死那鸟人!”

风送来婶娘们愈发激动的声音,沈渺这个整日忙着挣钱从不看戏之人这回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代也有连续剧啊?

还以为一折戏便是一个故事呢,不过细想想也是。京剧里也有连台本戏,元杂剧里也有不少以包拯为主角的系列单元杂剧,看来在古人眼里,只怕看戏和后世追剧也是一样的。

而且他们看得还是现场呢,伶人们近在咫尺,听闻瓦舍勾栏里最当红的“末泥”??便是后世的一番男主角。末泥唱罢一出,不仅台上绫罗、银??掷,听闻连他的戏冠上也能簪?了贵妇们赏赐的交子。

沈渺遛了半个时辰的狗,气喘吁吁,一头汗地回了家。

如今每日抽空?着雷腾和追风出去转转,她也算有氧运动了。这俩狗越来越重了,她上回抱了抱雷霆,都怀疑它有七十斤了,追风也有四十多斤的样子,两条狗一起跑起来,还真有些拉不住了。

沈家小院里,阿桃在扫地,三只鸡在院子里悠闲踱步,低着头咕咕地找虫吃。闲汉们带着十一郎、十二娘出门送快餐了。自打十二娘来了以后,沈渺便将之前租赁的驴车退了,现在由它们俩拉着两辆“餐车”一起送餐。

可惜矮子牙保还没给她寻到好厨子,这?渺正心烦呢。幸好那半间铺子的灶台快砌好了,铁锅也打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个身强力壮的厨子了。

顺利的是,李婶娘与李叔已经顺利登船南下,沈渺一路送到了外城水门,笑着听李婶娘唠叨了快两刻钟的狗儿才回家。

等她回来后,驴棚里又空了一些:周大也已揣着九哥儿厚厚一沓的家信,?劳斯莱?一同出发去陈州去了。

所以,驴棚里便只剩小牛犊一只,正站在食槽边吃柔软多汁又营养的苜蓿草,它已经半断奶了,如今十二娘产的奶几乎都是供给人吃喝了。

小牛犊断奶后,牛三十说母牛还能继续产奶将近七八个月,虽奶量渐少,但每日挤两次,还能挤下来十来斤奶不成问题。

牛三十挤奶时还唱曲给牛听,说是听曲挤得多呢。虽说他唱得荒腔走板,如拉锯一般,听得连追风都捂耳朵,但奇异的,十二娘似乎没什么不适,还跟着毫无规律的曲调摇头摆尾。

估摸着从小听惯了。

如今多亏了沈十二娘,家里已实现了牛乳自由。

沈渺?家里的孩子每日晨饮一杯?牛乳,效果显著。?哥儿、陈?身高蹿升飞快。廊柱上记录三个孩子身高的刻度,数他们俩,一道比一道宽。

湘姐儿个头长得比他们慢一些,但也高了不少,阿桃说湘姐儿的袖子都短了,她寻个空得给她加一截缝上去。湘姐儿脸上的婴儿肥也因抽条而消了大半下去,如今都像个大孩子了。

沈渺隔三差五也会煮一杯奶茶来喝,加老姜、?糖、红枣、桂圆同煮,滋补得很。但也不能日日喝,怕上火。

进了家门,把狗绳取下来,沈渺?两条狗自个去耍,便入屋擦汗,换了身清爽的亵衣。遛狗给她遛得一身汗,真不知是?遛?了。

她出来时,往?哥儿屋子的窗看了眼。他正坐在靠墙的桌案上奋笔疾书,过几日书院要开学了,沈渺才知晓讲学博士给他们留了好几篇“寒假作业”,结果过年春假玩得倒爽快,如今可算想起来一篇都没写,自个急了,日日窝在里头赶呢。

沈渺是从来不管?哥儿做没做作业的,全凭其自觉。一是她压根教不了?哥儿什么,那种根据四书五经里某一句写一篇策论的题目她也写不出来。二是读书终究大部分时候靠自己,填鸭式教育弊端多。

所以......自己的作业自己做,学得是好是歹,也都自个承担。

不过这会儿屋子里另有人替她看顾济哥儿做作业。

谢祁头上蹲了一辆猫,正站在济哥儿旁边,微微弯腰看他写的文章,时不时伸手在纸上点一点,轻声纠正着什么。

窗棂漏进的光,照得他侧脸光洁白皙又?净,靠近耳畔之处,甚至微微能在光里看见一些绒毛。

沈渺喉头滚动,忽然想起一个词:鲜嫩欲滴。

他今日还穿了件宽大敞袖的祥禽瑞兽纹绸缎曲裾袍,以郭络带束腰,裙裳便呈弧形,绕身而裹,衬得整个人高高瘦瘦,挺拔得好似春日新竹,嫩嫩的,好似那竹上犹带露珠。

沈渺早发觉了,宋人也很时新慕古的装扮,九哥儿这一身便是典型的魏晋风貌袍服,周身就差一个戴漆纱笼冠了。

九哥儿么,是前两日闷在已经的宅子里闷了一整日,写完家信后神智才恢复正常的。

沈渺也不知他往信里写了什么,竟然能将信封皮出一块板砖的形状,厚得信口都封不住了,沈渺亲眼看着他又折了一个信封,勉强从信口套了进去,这才滴上蜡封。

要知道这时的人写信说话都极简洁,劳烦谢家大娘子找媒人来说罢了,写那么多字做什么?沈渺这个实在的俗人,脑筋想破都没想明白。

谢祁还不告诉她。

但他终于缓过来了谢天谢地,又像平日一般会说会笑了,只是好似比往常更粘人了些。沈渺只要不是在灶房里忙,三步之内必有九哥儿。

他也不做什么,早早来了教湘姐儿习武,之后便帮济哥儿辅导作业,或是给麒麟梳毛喂饭,或是帮着在铺子里记账当跑堂。他自得其乐,把自己完美融进了沈家的日子里。

正因如此,有时沈渺自己一晃神没见九哥儿的身影,都会不觉犯嘀咕,九哥儿这是跑哪儿去了?

窗子里隐约传来九哥儿清粼粼的声音:

“君子不器这句话要拆解不难,但济哥儿你仅从‘君子不应拘于一技之长,当博通诸般,以成大用‘来谈便稍显狭隘了。你且想想,‘器‘者,有形之具。可君子之德是一件有形有质的器具?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广博无涯,非如器

具。这一层当要解。最后,只说不做如何能行?你还要当从君子如何践行这句话去解。”

?了?,谢祁又细心替他总结道:

“拆文解字一类的题,必然要层层拆解,还要正反论证,不会只有一层寓意的。最后更要落到实处。写经世文章全是空话是决计不成的,心系民生与天下,才能将你的文章立意拔高。济哥儿你一定要记得,科考入仕是为官。为官者便要抛却作为

民的思想,要用官的眼界去看待天下事。做考题时要谨记这一点,才能写得好。”

济哥儿听了,果然有所悟,赶忙援笔疾书。

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后还教了方法论啊!连沈渺也隔着窗子听懂了,更加放心了??济哥儿这迫在眉睫的寒假作业有九哥儿这样的外挂算是稳了。

她转过身,一边走一边伸了伸懒腰,松松快快地进了灶房。她在灶房里扫了一圈,取过小贩送来的新鲜食材,开始准备今日的晚食。

今日难得,灶房里只有她一个人。

福?、唐二带?书去打听放榜消息,这会儿还没回来。这还是沈渺听说要放榜了才赶紧叫唐二福?去打听情况的。

否则九哥儿竟然没想去打听!

她自己都比他更紧张。九哥儿呢,还有?致辅导济哥儿写作业,悠悠哉哉,一点也不在乎,他一脸淡然好似去之前参加院试的人不是他。

沈渺原本以为他是很沉得住气,是他性子天生沉稳,没想到?书啃着烤菠萝包夹黄油,一边捻起碎渣往嘴里塞一边大喇喇地接话:“娘子莫急,以九哥儿的命数,能考完便是大吉,考中与否都无所谓了。”

一语道破梦中人。

谢祁听了也笑着点头:“正是此想。”

沈渺不管,考完了自己能撩开了不想很好,但查分数还是要查的。外头为了这事儿早就?闹过了,一大早便有不少书生聚在贡院附近流连不去,就想着能头一个看到榜。还有人专门是帮人看榜的,手里拿着纸笔,急得拉磨驴子一般来回转悠。

至于湘姐儿、陈训和有余。

他们几个也忙呢。

陈?是去邓讼师那儿学律法去了。湘姐儿上午绑沙袋站桩,完成练武功课,便带有余、狗儿、刘豆花去古大郎家玩。听说古大郎给阿宝阿弟也捉了狗崽子来养,是黑白花的,刚断奶,连牙都没长,生得毛乎乎圆滚滚,走两步自己左脚拌右脚很

快便滚作一团。

自己家里臭狗已经不可爱了,三人可稀罕人家的小狗,都去看了半天也不回来,连午食都是留在古大郎家吃的。沈渺在巷子里伸着头怎么喊都不回来,最后古大郎从自家门口探出脑袋来,端着个大碗:“大姐儿别唤了,孩子们在我家吃了。”

得,沈渺摇摇头,便放任不管了。

这会子,她开始切笋丁。如今街上已经有人卖刚刚冒出泥的春笋了,这时候的笋是最嫩最香的。虽然有些贵,但沈渺还是便忍不住买了几颗。

中途来了几个客人点了汤饼吃,她又放下手里的活先给他们下面,端出去时,还有个脸熟的食客留意到她换了碗筷,夸道:“娘子,你换的新碗是陈州陶吧?我一瞧便知晓,这么好的釉,在汴京可不多见。

沈渺笑道:“您是讲究人。”

“不讲究,只是我家隔壁就有个瓷器铺,这样的黑陶我见过,可不便宜呢。”

沈渺没多说,笑着拱手:“您慢用啊。”

之后又来客了,一波接一波,沈渺一连做了十多碗面,连带着铺子里的卤肉也卖光了。街上突然有不少人往御街的方向跑了,之后便传来了好些敲锣打鼓的?闹声,看来是放榜了。

再过一会儿,唐二驮着手舞足蹈的书,和福兴一块儿跑得呼哧呼哧直喘气,他们三个几乎是跟敲锣的报喜人同时回来的。

那会儿沈渺还在灶房里包纸皮?麦呢。

今晚上的主食就是纸皮烧麦了,顺手再炒两个菜,晚上就先这样简单地吃一顿。昨日沈渺已征求了全家老小的意见,晚上弄一顿?烤来当夜宵吃,哪怕九哥儿没考上,但只要考了便开始庆祝也是沈家的传统了。

怎么会突然想吃?麦呢,其实也是因为前几日做了回荷叶糯米鸡,吃着吃着便又让她想起烧麦来了,馋意顿生。

今日买齐了食材,立刻便动手做起来。

沈渺也不管这东西是不是当早点比较多,想吃的时候立?就想吃上,并不管晚点早点。

反正烧麦就是主食包主食,作为某一餐的主食来吃岂不是正合了它的调性?

她刚刚已经用精筛过的洗面粉来揉过面团,正盖着湿布在旁场面。其实纸皮烧麦的皮就是擀得很薄很薄的饺子皮,做法是一样的。

沈渺很熟练地做好了。

至于做烧麦的馅料,沈渺比较喜欢吃丰富的那种,后世烧麦做法多样,有一些烧麦里面可能只用糯米,但沈渺会加猪肉、鲜笋、香菇丁、咸蛋黄,有时还会放梅?菜。

先把五花肉切丁用热油锅煎肉丁到出油,然后就能放胡萝卜丁、笋丁、泡开切碎的香菇丁等调料进去翻炒,炒出香味冒热气,就开始加调料:酱油、五香粉、半勺白糖、一点自制的豆酱??这是用来代替此时还没有的蚝油。

之后把提前上锅蒸好的糯米倒进这堆馅料里搅拌均匀,用洗?净的手团成球形,放进擀得跟纸片一样薄、半透明的饺子皮里,用捏包子的手法去捏出褶子就行了。

包好直接上锅蒸。

蒸的时候就特别香了,很快整个灶房里都是纸皮烧麦的香味。

沈渺继续包下一笼,忽闻铺外吹吹打打。

?书也冲进来了,兴奋地嚷道:“咦?好香好香......不是,沈娘子,九哥儿考中了!九哥儿考了头名呢!九哥儿是头名!”

“头名啊!”沈渺惊喜不已,当即便把手里的糯米团子和饺子皮放下了,擦擦手走出来,济哥儿和谢祁也听见动静出来了。

不,是整条巷子的人都出来了。

“秀才公,我们杨柳巷也出了个秀才公了!”

砚书招待报喜的人,比渺的速度还快些。沈渺走出来时,他已熟练地给报喜人倒茶、取赏银了,喜得两眼弯弯:“多谢多谢!您坐着歇歇喝茶??”

砚书虽贪吃,但之前跟九哥儿出门,在外打尖住店都是他忙活,因此与人交际的胆子早都练出来了。

随九哥儿出门,他还要替九哥儿管大半?财呢。毕竟九哥儿常遭人骗,有时街上有人卖身葬父,他见人哭得凄惨,便想着施些?财,谁知那死了的爹立即便跳起来,劈手便抢他钱袋子跑了。

还有什么跳河要寻短见的,遭人拐了没路费归乡的、被后娘虐待出走的可怜孩儿......被骗得多了,九哥儿也警惕了起来,但之后他又能遇上更离谱的。所以他便养成了习惯,出门给砚书管一半钱,这样自个被骗光抢光了钱财,至少砚书那儿还

有些能用。

砚书遇上今日这样的大好事儿,也不小气,他一人取了一块碎银子打赏,喜得那几个报喜人笑得见牙不见眼,吉祥话好像不要钱似的往外冒出来。

等送走了那些人,街坊邻里也进来恭贺了。

谢祁一下便淹没在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巷子里的婆婆们、婶娘们拉着他上看下看,还有几个老婆婆拽着他的右手不放,还要用另一只手摸他的发髻,说是要蹭蹭谢祁好用的头脑和文气好回家传给自己的孙子。

谢祁被街坊们蹂-躏过后,连头发都乱了。

曾家阿奶还惋惜道:“若不是你要与咱大姐儿定亲了,我真想把侄女介绍给你。我那侄女虽不及大姐儿能干,却也不差的。”

谢祁脸红,但坚定地摇头道:“多谢曾家婆婆,我只愿娶沈娘子为妻。”

沈渺听得也脸上发痒,毕竟婶娘们立?又一哄而上围着她,问她什么时候定亲什么时候成亲,甚至连生孩子的吉日都推算出来了。

其实,沈渺如今都不知道这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好似一夜之间,巷子里每每家每户都知晓谢祁要与她定亲之事了。

她问顾婶娘哪儿听来的,顾婶娘说是李婶娘说的,问李婶娘哪儿听来的,李婶娘反问道这是好事儿啊,怕什么!谢家这么好!

话虽如此,但到底怎么传出去的啊!

沈渺每日进出巷子都要被人打趣,脸都笑麻木了。偏偏九哥儿的魂找回来以后,对这些“流言蜚语”很乐在其中。人家看到他便说恭喜恭喜,他便也笑答同喜。有人说你也是好福气啊,大姐儿这么能干,他自然而然地接口道是他高攀了才是。有

人问那你们何时成婚啊,他也会笑言届时一定发帖子给您。

回答得滴水不漏。

但回了院子里,他又是那个与她对视都会脸红的少年郎了。有时候趁着没人注意,沈渺不过轻轻拉过他的手握了握,他便能立刻化身煮熟的虾子,从额头红到胸口??沈渺当然没看见胸口,只是他整个脖子连同锁骨上都通红,她便也合理猜

测。

了。”

越是这样,她越喜欢逗他。

有时候院子里没人,她偶尔会从背后抱他一下,很快又跑开,然后九哥儿那一整日都会神思恍惚到撞柱撞门拌脚,可好玩了。

以好茶、好点心送走街坊们,沈渺又让唐二、阿桃带砚书进灶房吃烧麦去,别瞎凑热闹了。顺便让福兴去古大郎家把几个小孩儿都叫回来。

院中一时只剩她与谢祁。

风都安静了下来。二人相对而立,沈渺见他发髻都被大娘们摸松了,便上前抬起手,想将他毛躁的碎发抚平,谁知,谢祁一把将她揽进怀里去。

他像抱着麒麟时一般,微微弯腰,低头,将下巴抵住她的肩头。

沈渺张开手臂回抱他:“真好。往后定会越来越好,不会再像从前那般艰难的。”

“原来我也有被上天眷顾的时候。”他闭上眼睛,深深嗅了一口她身上烧麦的味道,喃喃,“先前我很担忧自己会拖累你。”

“怎会呢?我自认识你,运气越来越好,想来你是有旺妻命的。”沈渺听着他的心跳,笑着靠在他胸膛。

谢祁的胸膛大体是硬邦邦的,但又有些肌肉的弹性,沈渺没忍住用脸颊蹭了一下他的衣襟。

忽然,灶房门不知被谁撞了一下,发出哐的一声,里头似乎兵荒??的不知发生了什么,沈渺顿时脸一红,赶忙将谢祁推开。

谢祁手臂顿在半空中,略带遗憾地维持着拥抱的姿势,但他很快又弯起眼睛笑了起来,因为沈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把将灶房门推开了。

阿桃和唐二顿时作鸟兽散,在灶房里来回走动,突然很忙似的。

唯独砚书茫然地坐在灶台旁的小凳上,专心致志地吃着烧麦,见沈渺进来,举着手里半个大烧麦,激动得呜呜直叫:“娘子,这个和糯米鸡一样好好吃,刚刚吃得我舌头都要吞进肚子里了。”

沈渺被他逗笑:“砚书,可有什么是你不喜欢吃的吗?”

砚书被问住了,还认真思索:“没有。”

他没心没肺地笑起来:“我每一个都爱吃!尤其是沈娘子做的,最好吃最爱吃!”

砚书的世界似乎很简单,只有好吃的和九哥儿。说完便满足地捧着烧麦又大口大口嚼了起来。

沈渺也走过去,用竹夹子从蒸屉里换了几个出来,自己尝了一口,点点头。

挺好,没翻车,本来以为没有蚝油做不出这种鲜香味,但用豆酱代替也别有一番风味。

蒸好以后,烧麦皮薄如纸,里头的肉油把皮都浸得油汪汪地透明了起来。吃起来软糯鲜香,放在那透亮又好看,比普通烧麦美味。

而且沈渺包得挺大的,整个就沉甸甸的,吃起来很扎实,即便是大人吃两三个也够饱了。第一笼蒸的每个烧麦里面都有半个咸蛋黄,裹在糯米粒上,吃起来有种沙沙润润的口感。

第二笼沈渺又多包了几个梅干菜的,吃下去是口口饱满的咸香软糯,味道也很不错。

而且梅干菜就是蒸起来非常非常香。沈渺蒸好以后端出去,巷子里很快都是香气了,香得顾婶娘都拿了自己做的粉干过来换了几个回去吃,还扯了扯自己身上腰身变紧的衣裳,跟沈渺笑着抱怨:“大姐儿你每日捣腾这么多好吃的,连婶娘都胖

自打沈渺开了店,顾婶娘常来买汤饼、羊肉,后来也爱买烤鸭,自家都懒做饭。而且家里两个没良心的男人,吃惯了沈渺的手艺养叼了嘴,又开始嫌弃她做饭不好吃了。

气得顾婶娘那日用门栓将门反锁,让他们俩都滚去酒坊打地铺不要回来了。

隔了会,顾婶娘端着烧麦进了院子,拿了一个去给前面看铺子的顾屠苏吃。试探地问了句:“大姐儿要跟那谢家九哥儿定亲了,你可知晓?”

顾屠苏拿脖子上的帕子擦了擦汗,取过烧麦来就往嘴里塞,吃完了才点头:“挺好啊,那谢家的书生,看着还算正派。”

顾婶娘见他神色平静,松了口气:“你能看开就好。”

顾屠苏小心翼翼地滚着酒缸,嘟囔:“我有啥看不开的?”

等顾婶娘回了后院,他才直起身来,望着黄昏下人来人往的街市。

说来也奇怪,自打观莲节他干过那桩大事儿后,他对沈大姐儿也渐渐变了,往日那些情愫像随着那水波消散了。或许也是因为,他真的再也无法从大姐儿身上找到她曾经的影子了。

那次以后,他的心也不会疼痛了。好像一切都过去了,连梦里的大姐儿也消失在他的梦境里了。

他再也没有梦见过她了。

可明明大姐儿就在眼前啊?她热热闹闹在对门过着自己的日子呢。顾屠苏有时也迷迷糊糊,分不清究竟怎么回事。

陈州通往汴京的驿道上,崔宛娘又是一身胡服男装,唇上贴着胡子,正要带着人骑马出城。

她坐在捆着包袱行李的鞍马之上,双手紧紧攥着缰绳,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她强忍着泪,却一次都没有回头。

黄昏黯淡昏黄。

城门边,停着一辆挂着崔字灯笼的桐油马车,车帘半卷,看不清里头的人影,但站在马车旁的侍女,却是崔家大娘子身边贴身伺候的婢女。

车的影子被拉得斜长,有一半投在了城墙上。

崔宛娘忍下难咽的酸涩,挺直脊背,双手轻抖缰绳,开始催促马儿前行。

马蹄哒哒,溅起尘烟。

随着马速渐快,她离城门也越来越远,那辆马车也在漫天黄土中变得愈发模糊而渺小。

崔宛娘想,她把分红的银钱交给沈娘子后,便要立刻返回幽州了,不能耽搁了。

这些日子在陈州她偷偷见了母亲好几回,如今还是要分离了。此去山高水长,归期难料,这一别,不知下一次与母亲相见又是什么时候了。可是她不敢回头,怕多看一眼母亲,她都怕自己丧失远行的勇气。

她只能紧咬牙关,在心里暗自发誓:日后有一日,她定要做下难以叫人磨灭的事业来,从此能够堂堂正正地与母亲团聚。

另一头,大内福宁宫里。

赵伯昀批完了今日呈递的奏疏,一口气拨了几十万两银给兖州、莫州等地兴建汤饼作坊,刚刚装满的内藏库又空了一大半。

他不由心疼这银钱,实在太不经花了。

而且剩下那些也保不住??为他凿空西域的使团也要出发了。

赵伯昀默默叹气。

坐了会儿,隐约听见宫墙外市井的喧闹好像比平日里热烈不少,叽叽哇哇的。对了,今日是院试放榜的日子!

赵伯的想起后,便有些好奇地扭头问梁迁:“对了,今年院试的头名是谁?甲榜前三写的文章可递进宫来了?”

今年是他临时增科取士,所以他比往年更重视些。而且,他还禁锢了好些士族三代不可科考入仕,今年没了郭徐姜等大族子弟,想来这榜上一定能多录取些寒门之才了。

结果他满怀期待看向梁迁,便见梁迁露出个略显尴尬地笑来:“头名是谢祁,出身陈郡谢氏;其次是孟庆元,他倒算富农之子,他爹花钱捐了个员外郎,才叫他能进辟雍书院读书。但除了他......甲榜上一至第十三名,无一例外,都仍是士族出身

*7*......“

赵伯昀噎住了。

他已经增科扩士,还把最厉害的豪族都抄光了,怎么还是如此!

他长叹一口气。

要叫寒门出贵子,终究是难啊!

“把谢祁以及孟庆元的卷子都递进来,朕倒要看看那谢祁文章能写得有多好。”赵伯的还是不服气,黑着一张本就黑如锅底的脸,阴沉沉地坐在宝座上,挥了挥手,“不,将甲榜前十的卷子,都递进来。”

他就不信了,写得真有这么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