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二十六章.在路上(中)

摄政大明 第二十六章.在路上(中)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第二天,正是赵俊臣定下来要返京的日子。

天色不过刚蒙蒙亮,赵俊臣就已是在潞安府的地方官员和乡绅商人们的陪送下,来到潞安府城外,准备向着京城出发。

赵俊臣的离开显得很低调——至少表现上看是如此,在他的叮嘱下,没有大张旗鼓,没有鞭炮舞狮,更没有惊动百姓,就这么趁着还残留着夜色的天际,带着许庆彦和**名随从离开,前后不过四五驾马车,不仅没有丝毫钦差大人应有的威风架势,甚至还会让人觉得有些寒酸。

然而,在昨晚那场酒宴上,赵俊臣在强调了潞安府上下要低调为自己送行、绝不可惊扰百姓的同时,亦明确的表示他会在第二天的卯时三刻从东门出发返京,所以不到一夜的时间,潞安府城左近的老百姓就都知道了。

所以,当赵俊臣在刘长安等人的相送下来到府城的东门外时,所看到的一切,让他不由的呆住了——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很吃惊。

只见在府城东门外,道路两旁,密密麻麻的站着无数百姓,粗略估算,竟是比那日祭天时来的百姓还要更多。

如今已入深秋,卯时正是寒露寒气最重的时候,百姓们显然已是在这里等了许久,许多百姓甚至冻的脸色都隐隐发青了,却没有人叫苦,甚至没有人说话,大都只是静静的看着出现在东城外的赵俊臣,神色复杂,似乎不舍,但无奈更多。

隐隐间,叹息声响起此起彼伏。

看到聚在这里的百姓,赵俊臣愣了片刻后,突然转身,向着刘长安大声斥喝道:“刘知府,这是怎么回事!!本官不是早已经说过,此次返京要低调,不可惊扰百姓吗!?”

刘长安却一脸的委屈,请罪道:“大人明鉴,下官绝没有惊扰百姓,这些百姓是自发聚到这里为大人您送行的……”

刘长安话到一半,就见百姓中,走出了几位代表,为首者,正是那位曾与赵俊臣有过两面之缘的老者。

“大人,这事怪不得知府大人,确实是我们自发聚在这里为大人您送行的。”老者走到赵俊臣面前后,缓缓说道,声音一如既往的沙哑:“大人您对我们百姓的好,我们老百姓都看在眼里,知道大人您是真心爱护百姓,连走的时候也不愿意让我们知晓,但我们潞安百姓也是懂得知恩图报的,大人您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怎么能让大人您就这么离开?”

听老者这么说,赵俊臣叹息一声,准备说些什么,却突然发现,虽然与这个老者见过几面,但他竟是连老者的名字都不知晓。

而老者则继续说道:“说实话,潞安百姓舍不得大人您离开,但我们也知道,大人您前途远大,将要是要当宰相的,所以我们也不敢强留大人,那会耽误大人您的前程,所以……”

说话间,老者转过身去,对着人群挥了挥手。

接着,就见百余名百姓,举着各式各样、颜色各异的万民伞,来到了赵俊臣身前。

万民伞究竟是什么模样,潞安府的百姓们只知大概,所以他们所制造的万民伞,也是各式各样,有的就像是普通雨伞,只是大了几圈,有的像是伞盖,但看起来却又不伦不类。

然而,它们确实是万民伞,伞上缀挂着的那些密密麻麻写个百姓们姓名的绸条,说明了这一点。

赵俊臣知道,这些万民伞,都是百姓们连夜制造的,难免粗陋——有许多万民伞,甚至是由不同颜色的布匹拼凑起来的,看起来更是寒酸。

但通过刘长安的情报,赵俊臣却很清楚,这些制造万民伞所用的布匹绸缎,都是百姓们自主捐献,很多百姓好不容易有了一件好衣衫,几年舍不得穿一次,但为了给赵俊臣制造万民伞,却毫不犹豫的把它剪成用于制造万民伞的材料……

看到那花样百出的万民伞,老者似乎亦有些不好意思,表情很窘迫,但还是带着期盼的表情,对赵俊臣说道:“大人,我们潞安府百姓没什么贵重的东西能送您,这些万民伞……也寒酸了些,但还请大人您能收下这片心意。”

看着这些万民伞,赵俊臣似乎颇为感动,又似乎面无表情,隐隐间,好似还带着一丝愧疚?

听到老者的话后,赵俊臣并没有回答,反而回身站到马车上,对着一众百姓大声喊道:“百姓们,我赵俊臣不值得你们这么做!这些日子以来,我只是尽了为官的本分而已。但这些万民伞是大家的心意,我不敢拒绝,就厚颜收下了!!就要回京了,我赵俊臣也舍不得大家,然而君命难违,我们就此别过,但我绝不会忘了大家,大家今后若有什么难处,记得来京城找我,只要我赵俊臣力所能及,就决不推辞!!”

随着赵俊臣的大声喊话,原本安静的人群,亦是突然喧闹起来,百姓们纷纷用自己最大的声音,向着赵俊臣告别,表达自己的不舍。

“赵大人,好官啊!!”

“大人,今后别忘了来潞安府看看!!”

“钦差大人,一路走好啊!!”

隐隐间,似乎有哭声传出。

………

当赵俊臣离开潞安府时,随行的马车已是变成了十余辆,其中有四五辆是赵俊臣的马车,里面乘载着赵俊臣的行李和随从,而另外的六七辆,却是临走时潞安知府刘长安临时张罗的马车,全部用来摆放百姓们送给赵俊臣的万民伞。

离开潞安城府已有三四个时辰了,一路向东,晌午之前,终于出了潞安府的地界。

自从离开潞安府城后,赵俊臣就坐在马车中,一路沉默,连许庆彦跟他说话也不搭理,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所以,整个车队的气氛也显得很沉闷,每个人都生怕在这个时候会招惹赵俊臣生气。

这片沉默,最终还是由赵俊臣自己打破了。

“庆彦!!”

随着坐在马车中的赵俊臣一声呼喊,骑马跟在一旁的许庆彦连忙来到马车旁,问道:“少爷,有什么吩咐?”

“我们如今到哪儿了?”

“回少爷,马上就快到直隶地界了,晌午了,少爷您饿了吧?别着急,前面不远就有处镇子,我们到那里就能歇息下了。”

马车中的赵俊臣沉默片刻后,突然说道:“停车!!”

听到赵俊臣的吩咐,许庆彦微微一愣,但还是对着车队呼喝道:“大人有令,停车!停车!!”

当车队停下后,赵俊臣跳下马车,然后向着车队尾处那些摆放着万民伞的马车走去。

随意停在一辆马车前,又随意举起了一把最小也是最不显眼的万民伞,赵俊臣细细观摩了几眼后,轻轻的叹息了一声,也不要他人帮忙,就这么亲自将这把万民伞抬到他自己所乘坐的那辆马车中。

在一众随从疑惑的眼光注视下,赵俊臣对着许庆彦说道:“等到了下一个镇子,我们先不用着急赶路,休息一晚,趁这段时间,你叫人把后面的那些万民伞全都改一下。”

许庆彦不解道:“少爷,那些是百姓们送给你的万民伞啊,怎么改?为什么要改啊?”

赵俊臣先是看了一眼摆放在自己马车中的那把万民伞后,淡淡的说道:“百姓送我的万民伞,留这一把也就够了,至于其他的万民伞,也不用大改,就把上面我的名字全改成陛下的尊号即可,回到京城后,咱们把那些万民伞全都转送给陛下,就说是潞安府百姓送给他的,陛下看到后,一定很高兴。”

许庆彦想到德庆皇帝那好大喜功的性子,恍然的点了点头,笑道:“还是少爷有手段,我明白了。”

赵俊臣点了点头,上了马车,坐在那万民伞旁边,面无表情,似乎沉思,又似乎恍惚,只是下意识的抚摸了手边的万民伞良久。

………

赵俊臣这次来潞安府,自然不可能只带着许庆彦这么一个随从,其他的侍卫、账房、下人,林林总总还有**人。

苏西卿就是其中之一。

苏西卿是一位绍兴师爷,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可惜运气不好,一直怀才不遇,至今没有谁把他招为幕僚,去年好不容易成为了赵俊臣府中人,却只能担任账房之职。

但这并不妨碍苏西卿发挥他那凡事爱琢磨的师爷本性。

当得知赵俊臣要把那些万民伞全都转送给德庆皇帝时,苏西卿心中暗暗叫好之余,亦是开始琢磨起来。

他琢磨的不是其他,就是赵俊臣这个人。

苏西卿对于自己在赵俊臣府中只能当个账房先生,颇为不甘心,所以,他必须要把赵俊臣的性子心思给琢磨透了,只有这样,他才能更进一步。

百姓为赵俊臣送行、送万民伞时,苏西卿就在旁边,对于赵俊臣的表情作态,看的一清二楚,在苏西卿看来,那时赵俊臣所表现出来的感动神态,不似作假。

而刚才,赵俊臣毫不犹豫的让许庆彦修改万民伞上的名字,亦是苏西卿亲眼所见。

现在苏西卿正在琢磨的就是——为百姓送的万民伞而感动的赵俊臣,和毫不犹豫的摈弃百姓送他的万民伞并加以利用的赵俊臣——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赵俊臣?

当然,只要是在官场上历练了几年的人,大都复杂,这两种赵俊臣,或许都是真正的赵俊臣。

然而,哪一种成分更多一些呢?

~~~~~~~~~~~~~~~~~~~~~~~~~~~~~~~~~~~~

PS:今天多啰嗦两句,虫子码字的时候,有很强的依赖症,一是咖啡,二是香烟,没有这两样,脑袋的运转速度就会变得好慢(笑),但大家也知道,这两样对身体害处不小,今天第N次尝试摆脱依赖,结果码字效率大减……所以今天只有一章,请大家见谅,明天会恢复更新速度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