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十章.立赌约(上).第一更

摄政大明 第十章.立赌约(上).第一更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前一天睡的太晚,一路上的疲惫亦未退散,然而赵俊臣身为户部侍郎,朝廷正三品大员,在第二天依然需要早早的起床,趁着漆黑的夜色,去上早朝。

在前往午门的路上,赵俊臣坐在轿中,一路上哈欠不断,只感觉腰酸背痛,困乏难忍。

看着轿外不见五指的天色,轿前还需要有人掌灯才能看清路况,赵俊臣眉头皱起,向轿外问道:“庆彦,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少爷,现在寅时过半了,时间还在,不用担心,能在卯时前到午门的。”

许庆彦的声音,一样的满是困乏疲惫。

寅时,也就是早晨三点到五点,深秋时候,此时正是夜色与寒气最重的时候。

想想自己只睡了两个小时,赵俊臣不由的摇头叹息,一脸的无奈。

若说赵俊臣来到这个时代后,最不满意的地方,怕就是早朝制度了。

根据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规矩,早朝时,大臣们需要在丑时(凌晨一点)起床进行准备,穿过半个京城,在寅时(凌晨三点)前到达午门进行等候。到了寅时,午门城楼敲鼓,大臣们开始排好队伍,然后经过一个时辰的漫长等待后,直到卯时(凌晨五点),钟声响起,午门开启,大臣们列队入宫,并在太和门前整队,然后,再等一炷香左右的功夫,皇帝驾临太和殿,早朝才会开始。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自到达午门后,大臣们连打个哈欠都不可以,否则就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吏部处理,更不要说是迟到了。

可见,整个早朝,从丑时准备到卯时开始,这段时间正是一天之中人体机能最为困乏的时候,而且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等待与整队之中,效率可谓是无比低下。

赵俊臣实在是不明白,明太祖朱元璋制定这些规矩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但没办法,祖宗定的规矩,后人只能无条件遵从。

不过,德庆皇帝在位期间,吏治松弛,对早朝的监督亦是开始慢慢松懈。那些权高位重的朝中重臣们,只要在卯时午门开启前到达午门,就不会有人说什么。负责纠察的御史,对于这些大臣,一来不敢记录在案,二来就算他们敢记录在案,上交吏部后,吏部怕也是不敢严惩,大都是得过且过。

赵俊臣如今身为户部侍郎,兼管内库,圣眷优容,正是处于权高位重之列,所以在寻常臣子正在午门前痛苦煎熬的时候,赵俊臣却依然可以慢悠悠的向着午门赶去,谁也不会因此而多说什么,包括德庆皇帝。

然而,虽说如此,赵俊臣却依然不满意,在他看来,即使寅时起床,卯时朝会,还是实在太早了,这段时间人们脑袋都是昏昏沉沉的,又哪里能处理好朝廷政务?

不过,对此赵俊臣也只有抱怨的份了,这种事情,根本不是赵俊臣能改变的。

………

在赵俊臣的无奈与抱怨中,紧赶慢赶,终于在卯时前来到了午门。

下轿一看,赵俊臣惊讶发现,与其他的朝中重臣相比,他竟然还算是来的早的。

此时,午门外已是聚集了不少朝中大臣,但品阶大都在二品以下,或是无权势,或是无圣眷,对于这些人,督察御史们可是从不手软的,他们自是不敢迟到。

“吃亏了,该多睡一会的……”

见到午门前的情景,赵俊臣对着身边的许庆彦抱怨道。

许庆彦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看到许庆彦那疲惫不堪的样子,想到来午门的路上,自己坐轿,而许庆彦却是用腿,赵俊臣不由有些心软,说道:“庆彦,离下朝还早,你也不用在这里枯等着,坐到轿子里在眯一会吧。”

许庆彦也不客气,直接就钻进轿子里去了。

见许庆彦这般样子,赵俊臣无奈摇头,转身向着午门前走去。

路过督察御史时,赵俊臣还大大的打了个哈欠,并没故意,实在是有些忍不住。

而那督察御史好似没看见一般,手中的笔册丝毫未动,反而对着赵俊臣讨好一笑,躬身行礼。

“辛苦了。”

赵俊臣亦对着督察御史点头示意,并轻声说道。

然后,不理那督察御史惊呆的神色,赵俊臣移步向前,向着一众朝臣的聚集处走去。

见到赵俊臣出现后,朝臣们畏惧赵俊臣的权势与圣眷,自是纷纷向着赵俊臣鞠躬行礼,问安问好。

一时间,“见过赵大人”的声音,接连不断。

只不过,这些官员们虽向赵俊臣问安示好,但仅仅只是在做面子功夫罢了,以原先赵俊臣那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性子,不管他们再怎么殷勤,赵俊臣能对他们点头示意,就已是很给面子了。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今日的赵俊臣却一反常态,面对他们的问安示好,竟是满脸笑意的拱手回礼,口中还说道:“各位大人来的真早啊,俊臣来晚了,惭愧惭愧,两月未见,各位大人这些日子过得可好?”

正如之前的那位督察御史一般,见到赵俊臣如此平易近人,所有人都是惊呆了。

过了片刻后,这些人才纷纷反应过来,或是面带惊异,或是面现喜色,但表现皆是相同,纷纷聚到赵俊臣身前,纷纷抢着回话,一时间,庄严肃重的午门之前,竟是变得混乱不堪。

“哎呀,赵大人您巡视潞安府回来了?下官竟是不知,否则应该去拜访大人的。”

“见过赵侍郎,赵侍郎这一路奔波,可是辛苦了。”

“哎呀,赵大人此次在潞安府的所作所为,我等可是听说了,潞安蝗灾在赵大人的督促下,解决的如此干脆迅速,又是一大功啊,陛下得知后,我等日后怕是要称呼大人为赵尚书了。”

虽不知赵俊臣为何会一反常态,但赵俊臣难得如此的平易近人,正是他们与赵俊臣拉近关系的大好机会。

赵俊臣掌管天下钱粮,又深得圣眷,能与他搞好关系,诸般好处,自不用提。

而看到一众大臣们的反应后,赵俊臣亦是心中暗喜。

正如赵俊臣之前所猜想的那般,以他如今的权势地位,本来很容易就能在朝中收罗党羽,自成一派,只是原先的赵俊臣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利益,性子又跋扈,除了一些户部的郎中与员外郎必须要拉拢之外,竟是与其他朝臣的关系越来越冷淡了,结果弄得满朝上下处处政敌,嫉妒怨恨于他的人不知有多少。

然而,只要赵俊臣愿意把利益分享,那么原先嫉妒怨恨他的官员们,马上就会自动的聚拢到他的身边,而他的那些朝中政敌,亦不会介意与他化敌为友。

从某方面而言,由利益产生的问题,最难解决,也最好解决。

这不?赵俊臣只是稍稍示好,许多朝中大臣已是急不可待的想要与赵俊臣拉近关系了。

………

被一众朝臣围在当中,赵俊臣一边客气的应付着众人的恭维讨好,一边举目向着四周看去。

然后,他看到了太子一党早已聚齐,此时正围拢在太子朱和堉的左右,皆是面色严肃的相互讨论着什么。待看到赵俊臣的风光,为赵俊臣的异常表现而惊异之余,更是纷纷面现鄙夷与不屑之色,尤其是太子朱和堉,看着众星拱月般的赵俊臣,脸色都是黑的。

赵俊臣却知道,如今满朝上下,最为遵守早朝规矩的,怕就是太子朱和堉以及太子一党了,这些年来,从来都是寅时准时到达午门外等候早朝开始。

然而,除了太子及太子一党外,此时的午门之外,有分量的朝中重臣却是寥寥无几,竟是只剩下了内阁首辅周尚景。

此时,周尚景亦是被一众朝臣围拢着,只是要安静许多。

而聚拢在周尚景左右的那些朝臣,无论权势还是地位,都是要比聚拢在赵俊臣身边的这些朝臣更高更重。

事实上,聚拢在赵俊臣身边的这些朝中官员,绝大部分在朝堂上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说太子一党遵守早朝规矩,是因为他们规矩本分的话,那么周尚景能这么早就来午门外等候,就是因为他的谨慎作风了。

实际上,直到三年前,周尚景也是和太子一党一样,每日寅时就来到午门外等候,只是近些年来年纪实在大了,才推迟了时间,不过比起其他的朝廷重臣,亦是要早到的多。

见到赵俊臣向着自己的位置注视而来,周尚景的老脸之上亦是换上了笑意,对着赵俊臣点头示意后,又对着身边的一众大臣说了些什么,然后就独身一人直直向着赵俊臣走来。

待见到周尚景到来后,赵俊臣身边的一众官员皆是安静了下来,纷纷对着周尚景躬身行礼,神色比之前对待赵俊臣时,还要恭敬许多。

而周尚景却不理会他们,只是走到赵俊臣身前,笑着说道:“赵侍郎此次潞安府之行辛苦了,不知可否与老夫单独一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