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一百二十一章.冰火两重天(上)

摄政大明 第一百二十一章.冰火两重天(上)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诏狱,即是由明朝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内中罪犯需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由厂卫负责掌控,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外朝法司皆是无权过问,狱中“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内中刑法极其残酷,刑具种类繁多,史称“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

而赵俊臣看到密折上“诏狱严查”的四字批红后,也很快就明白了德庆皇帝的心思。

这般诏狱而不公审,避免了外朝三法司插手,只是由内廷审查定案,怕是德庆皇帝自己也明白,恭安王仅仅只是一个替罪羊而已,这般定罪,根本经不起严查细审,但同时他也下定了决心,要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整垮恭安王了。

密折是赵俊臣连夜送到宫中去的,也是连夜被德庆皇帝批复了回来。

轻轻叹了一口气,赵俊臣向着窗外看去,明月当空。

但赵俊臣也不打算耽搁,只是扬声唤道:“秦威。”

随着赵俊臣的呼唤,穿着西厂百户服饰的秦威,推门而入,下跪行礼道:“秦威在此,请大人吩咐。”

赵俊臣把手中密折递给了秦威,淡声说道:“你这就去西厂衙门,把这份折子交给魏槐,跟他说,这件事接下来我就不管了,就由他亲自处理。”

待秦威恭敬地接过折子之后,正准备转身离去,赵俊臣犹豫了一下后,又补充道:“对了,记得和魏槐说一声,陛下仁德,爱护皇亲,为陛下身后名声考虑,这件案子虽说要严查,但也不要牵连的太广。”

“卑职明白。”

秦威点头应是后,等了片刻后,见赵俊臣再也没有其他吩咐,终于离去了。

待秦威出了房间关了房门,书房中只剩下了赵俊臣一人,只见赵俊臣神色间露出了些许轻松之色,长出了一口气后,喃喃道:“这些日子以来,形势复杂,林林总总,出了大事小事无数,如今总算是结束了一件。”

只可惜,虽说结束了一件,但依然还有许多件,譬如给太子的布局、譬如今科的春闱会试、譬如德庆皇帝的南巡,一件接着一件,接连而来,由不得赵俊臣轻松。

~~~~~~~~~~~~~~~~~~~~~~~~~~~~~~~~~~~~~~~~~~~

三日后,河中,恭安王府。

在明朝,对皇亲国戚限权极大,皇子们到了一定年纪就会被封王离京,无诏不得回京,不可讨论政事,不可结交官员,甚至哪怕只是对待百姓好些,从而赢得了一些好名声,都会引起帝王猜忌。唯有不涉政事、耽于酒色、行驶荒唐不羁、甚至欺压百姓的王爷,才会得到“贤王”的名声。

自德庆皇帝登基之后,这恭安王的对外形象,正是一位标准的“贤明王爷”,从来不讨论政事、从来不结交朝臣、王府之中夜夜笙歌不断、每年迎娶一两位侍妾、时而做几件欺压百姓的事情引发风波。

所以,恭安王虽然是大明朝的“贤王”,但在封地百姓心中的声誉,却是不大好。

这一日,恭安王府外,突然来了一大队身穿圆领铠的锦衣卫。

锦衣卫来到后,却毫不客气,也不打招呼,就这么直接将恭安王府包围住了,只让进不让出,又清散了周围百姓,一副要捉拿要犯的样子,却又显然是针对恭安王府而来,王府中人见到不对,出来问话,也被锦衣卫们粗鲁的赶了回来,丝毫都没有给恭安王面子的意思。

事实上,虽然尚还不知道事情的原委究竟,但锦衣卫们却明白一件事,事情一旦到了这个地步,今后怕是只有恭安王求他们的份了,又何必再给恭亲王什么面子。

而锦衣卫们包围了恭安王府后,就不再有什么动作了,就这么控制着形势,也不行动,好似在等待着什么人,搞得恭安王府中人皆是人心惶惶,即不知道要等待多久,也不知道自己最终会等来什么。

但没等多久,就见恭安王府外,又来了一队人马,这队人马看服饰像是东厂的档头番子们,只是细看之间,又会发现一些细微差别。

见到这一队人马出现,原本骄横的锦衣卫们却是态度突变,竟是恭敬异常,显然,此次针对恭安王府的行动,是以这队新来的人马为主,而锦衣卫仅只是辅助罢了。

而新来的这队人马,为首者竟是一位身材枯瘦、面色苍白、神色阴沉的瘸子,此时正坐在轮椅中被人推着来到恭安王府大门外。

这个瘸子,正是西厂的四位掌事千户之一的魏槐。

“哎呀,这不是魏槐大人吗?卑职锦衣卫千户金全,见过魏槐大人,说起来,卑职还没来得及恭喜魏大人您迁升西厂之喜呢。”

见到魏槐出现后,锦衣卫中为首的千户连忙迎了上来,向着魏槐打千行礼,满是讨好的说道。

说起来,这个锦衣卫千户金全,和魏槐在锦衣卫衙门的时候,还算是有些交情。

然而,魏槐却丝毫没有要与金全叙旧的意思,只是阴沉沉的看了金全一眼,那阴沉沉的神色、彷如毒蛇欲噬人的目光,即使金全身为锦衣卫一向见多识广,也不由得身体一颤。

然后,就听到魏槐用他那特有的沙哑声音,缓缓问道:“人都来齐了?”

见魏槐这般模样,金全不敢拖延怠慢,连忙答道:“回大人,从京城调来的三个总旗队,以及这周围四府十八县的锦衣卫,全都来了。”

魏槐抬头,看着眼前恭安王府的华贵大门,脸上挂上了一丝冷笑,反问道:“既然人都来齐了,那还等什么?叫门!”

金全连忙答应,站起身来,就欲派手下突进恭安王府。

然而,还未等锦衣卫们叫门,恭安王府的大门,突然自己打开了。

接着,就见一众恭安王府中人,有老有少、有尊有卑,正侯在门口处。

这些人大都面露恐慌之色,看着眼前这一大片如狼似虎的锦衣卫与西厂番子们,皆是面色苍白。

唯有为首之人,身穿黄色蟒袍,面容与德庆皇帝带着六七分相似,只是年轻几岁,气质神色之间,亦满是威严,却没有丝毫慌张之色,只是用藐视的目光,冷冷的扫视着眼前的一切。

这个人,正是西厂与锦衣卫此行的主要目标——恭安王朱慈焕。

正所谓落地凤凰不如鸡,别看金全刚才在魏槐面前卑躬屈膝、谦卑至极,但那是因为魏槐如今身在西厂,身后还站着一个赵俊臣,都是他招惹不起的势力人物。而如今面对恭安王,对于恭安王今后的下场已是心知肚明的金全,却是毫不客气。

带着虚假的微笑,行了一个敷衍了事的礼节,金全用一副讥讽的语气,向恭安王说道:“哎呀,这不是恭安王爷吗?卑职锦衣卫千户金全,见过王爷。我等今日乃是奉旨行事,接下来若是有得罪之处,还望王爷您可不要怪罪啊。”

然而,恭安王却丝毫没有理会眼前的金全,只是好似看小丑一般瞥了一眼后,冷笑一声,接着却是把目光转向了一旁的魏槐。

打量了魏槐几眼后,恭安王冷声问道:“你是西厂的人?”

魏槐点了点头,淡声说道:“王爷果然消息灵通,西厂不过才成建几日,王爷您竟已是知道了。既然王爷这般的消息灵通,怕是也猜到我等这次来拜见王爷您的目的了吧?”

听到魏槐反问,恭安王冷笑更浓,亦是反问:“这么说,你就是赵俊臣的人了?早就听说赵俊臣是个谄言媚上的小人,今日这般情况,必是他揣摩着德庆的心思,把何明灭门案的事情栽到本王的头上了吧?”

“大胆!”恭安王话声刚落,那金全就跳了起来,指着恭安王大声指责道:“你难道还看不清如今的形势?你现在也不过是个待罪王爷罢了,怕是再过不久。封号也会被陛下剥夺,如今你不仅不思悔改,还恶言诽谤西厂厂督赵大人,甚至直呼陛下名号,这等大不敬之罪,你难道就不怕罪加一等吗!?”

恭安王却毫不在意,冷笑道:“我的罪名,不管是真是假,不管是大是小,那德庆和赵俊臣怕是都不会放过我,下场不外如是,既然如此,我又怎会再害怕罪加一等!?”

“你……”

见恭安王如此,金全更怒,但指着恭安王,却也不知该如何反驳。

倒是魏槐,此时却露出了些许敬佩之意,淡声问道:“王爷这般开门相迎,毫不抵抗,也不抓紧时间销毁王府内可能会带来麻烦的书信证据,怕是也知道自己万劫难逃,所以也就索性不做抵抗了吧?王爷豁达,卑职佩服。”

恭安王依旧是一声轻哼,看向魏槐与金全的目光愈加的轻藐,又隐约带着些许伤感,缓声说道:“那些罪证,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你们那个赵大人怕是早已是为我准备妥当了吧?既然如此,我王府里的那些东西,销毁与不销毁,又有何区别?我只恨,本王一世英名,最终竟会落在赵俊臣这般小人手中,苍天待我不公!”

说到这里,恭安王仰天长叹!终于微微露出了些许软弱情绪。

“王爷怕是错怪我家大人了。”见恭安王屡犯冒犯赵俊臣,魏槐神色间终于闪过一丝冷色,表情也由此而更加的阴沉鸷冷:“这件事,虽是得到陛下与我家的大人首肯,但所有一切,至始至终,都是由卑职我一手操办。只不过,临行前,赵大人曾向我交代,说是这案子不要牵连太广,但看王爷如今这般态度,卑职说不得也只能违背一回赵大人的意思了。”

说话间,魏槐猛地一抬手,冷声喝道:“入府搜查!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错过!王府中人,自恭安王以下,全部控制起来,待搜查结束后,马上押回京中问审!”

“是!”

周围的锦衣卫们在得到命令后,纷纷露出兴奋之色,大声应是。

然后,随着如狼似虎的锦衣卫们纷纷冲入王府之中,带来了一片哭喊与狼藉。

而一直强自镇定的恭安王朱慈焕,见到这一幕后,再次仰天长叹一声,面色带上了一丝惨白,好似突然间老了不少。

~~~~~~~~~~~~~~~~~~~~~~~~~~~~~~~~~~~~~~~~~~~

很快的,恭安王府的人员上下已是被锦衣卫们控制了起来,全部关押在王府的偏厅之中。

而魏槐则是来了到王府正堂处,看着王府中锦衣卫们奔来走去,处处狼藉模样,神色不变,只是静静的等待结果。

大约两个时辰后,搜查终于陆续结束了。

这次搜查,恭安王府的大部分地方,都是由锦衣卫负责,但一些重要地方,比如恭安王的书房、密室、卧室、库房,却是由西厂的亲信番子档头们亲自动手。

因为搜查的地方少些,西厂的番子们的搜查却是先一步结束了。

只见一名西厂的领班百户快步进入正堂,却没有说话,而是看了一眼守候在四周的锦衣卫,魏槐明白意思,冲着锦衣卫们一挥手,锦衣卫们心领神会的纷纷离去,一时间屋中只剩下了西厂人等。

即使如此,这位领班百户依然不敢怠慢,来到魏槐身前后,弯下身子低声道:“魏大人,卑职带人搜查了书房、暗间与恭安王的卧室,果然发现了不少东西。”

魏槐神色不变,似乎早就料到了如此,问道:“都有什么?”

“在地窖和夹壁里,卑职等人搜到了一大堆金银珠宝,由于数量太多,现在还正在清点,但卑职看着估算了一下,总价值怕是不下五百万两。而在库房中,又找到了三百余件铠甲兵器,皆是精良且保存良好,若是只有这些也就罢了,在书房的暗阁中,卑职还发现了一沓密信,因为卑职觉得事关机密,所以也不敢查看,还请大人您来做主。”

说话间,这名百户从怀中掏出了一沓密信,大约有二十余封,双手捧着奉给了魏槐。

魏槐接过这沓密信,随手抽出一封粗略一看,然后面现冷笑。

“果真是无风不起浪,这些年来朝野间关于恭安王私下结交朝中大臣的传闻,如今看来果然不假,没想到这次竟是能找到他们之间的往来密信,倒是个不错收获,这些密信若是到了赵大人手中,必是能够好好运用……”

这般想着,魏槐也不再多看,只是把密信收到了自己怀中,然后转头打量着眼前这位负责搜查的西厂领班百户,缓缓问道:“这些密信的事情,没有其他人知道吧?”

百户连忙答道:“回大人,除了与卑职一同搜查书房的两位档头、三个番子,就再也没有其他人知道了。”

魏槐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冷声道:“从现在起,你就把这些密信的事情全部给忘掉,只当从没发生过这事儿,而日后厂督大人和我,也绝不会亏待于你,明白了吗?至于那几个档头和番子,你也要和他们说明白。”

见魏槐说的严肃,这百户连连点头表示明白。

而魏槐沉吟片刻后,又说道:“刚才在夹壁和地窖中搜到的那些金银财物,你可以拿一个箱子挑选一些带回去,就不用纪录在册了。另外,那两个档头和三个番子,则每人赏银五百两。”

听明白了魏槐的意思后,百户大喜,向着魏槐连连感激后,见魏槐再也没有其他吩咐,就急忙转身离开了,想是去找大箱子了。

而这名西厂的领班百户刚刚离去不久,就见金全领着几个锦衣卫账房进入了王府正堂,向魏槐行礼后,说道:“魏大人,这恭安王王府中的金银财物,如今已是全部清点完毕,账册在此,还请大人过目。”

说话间,金全从身边账房手中接过账册,然后由双手捧着交给了魏槐。

这般账册之中,不外乎就是抄家得到了多少金银多少珠宝多少古董之类的内容,魏槐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虽然明知道这账目中的数字必然不实,锦衣卫上下也必然顺手牵羊了不少,但魏槐却并不在意,让人办事总要给些好处。

更何况,恭安王府里,真正的财物大头,还是西厂番子们在地窖密室夹壁中找到的那些。

将账册随手放在一边,见金全的神色间带着些迟疑,魏槐眉头一皱,问道:“怎么?难不成出了意外?”

金全犹豫片刻后,还是答道:“回大人,这恭安王府的上下人等,卑职命人关押控制后,清点人数,发现竟是少了一人。”

“哦?”魏槐眉头不由皱的更紧,问道:“是什么人?”

“是恭安王的养女,跟恭安王的姓,名叫嘉怡,听说她今日去左近的天阁寺上香了,但卑职派人去天阁寺查问,才知道她早该回来了,但如今却依旧不见踪影。怕是这个朱嘉怡回来后看王府情况不妙,就私下跑了。”

听到仅只是恭安王的一位养女后,魏槐眉头松了一些,并不在意,只是吩咐道:“发出缉令,让各地方注意一些,尽快抓回来。”

见魏槐并不在意,金全也轻松了不少,连忙答应了。

~~~~~~~~~~~~~~~~~~~~~~~~~~~~~~~~~~~~~

五千字大章节,继续求推荐!求赞!(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