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一百五十八章.赵俊臣的暗示

摄政大明 第一百五十八章.赵俊臣的暗示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听到德庆皇帝的命令后,赵俊臣面露为难之色。

这般时候,他还是想先说些于国于朝的大道理,然后再谈自己的私利。

但德庆皇帝这般命令了,赵俊臣也是别无选择。

叹息一声后,赵俊臣说道:“陛下,前些日子,臣随着您的心意,不惜得罪朝中三位阁老,也是一力支持文华殿大学士程远道入阁,按说对那程远道也算是有些恩义吧?但这几日以来,程远道的所作所为陛下您也看到了,入阁后第一件事,就是要严查臣所管的户部,第二件事,就是弹劾与臣关系亲近的工部尚书左兰山左大人!”

德庆皇帝冷哼一声,说道:“这两件事,朕不是都帮着你压下去了?你还有什么不满的?”

赵俊臣苦笑道:“是啊,陛下您厚待微臣,将这两件事全都压了下去,臣感激还来不及,又怎敢心生不满?只是臣为了支持程远道入阁,不惜得罪了其他三位阁老,程远道却依然是视臣如敌寇,屡屡向臣、以及那些与臣关系亲近的同僚们为难,让臣里外不是人,着实有些难过。”

顿了顿后,赵俊臣无奈的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臣对陛下忠心耿耿,若只是受些委屈,本也没什么,但那些与臣关系亲近的同僚们,却又如何能忍受这些?臣让他们帮着支持程远道入阁,程远道在入阁后却是屡屡与他们为难,他们在这般情况下又会如何做想?想来他们固然会不满程远道,但也更会对臣的做法心中不服啊。”

听到赵俊臣这么说,德庆皇帝双眼微眯,似乎在考虑着什么,但并没有再打断赵俊臣的解释。

赵俊臣抬头看着德庆皇帝,神情愈加的无奈可怜,继续说道:“陛下您也知道,在官场之上,若是想要有些作为,除了本身的能力之外,更需要有周围同僚的帮衬扶持,否则什么事也做不成。臣也不愿意违背陛下您的心意,去弹劾那都察院上下。只是都察院近些日子以来的所作所为,实在太过份,每天都要上折子弹劾臣和臣的那些亲近同僚,若臣再是以德报怨,帮着陛下袒护都察院,臣的那些亲近同僚,怕是就再也不会对臣信服了!而臣若是没了这些同僚扶持,今后为陛下办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说到这里,赵俊臣再次垂下脑袋,叹声道:“这般考虑,正是臣的私心私利,不敢有半句隐瞒,还望陛下明鉴。”

德庆皇帝轻哼一声,说道:“说的好听,什么关系亲近的同僚?还不是你在朝中营结的朋党!?”

话虽然这么说,但德庆皇帝的面色,却稍稍好转了一些,显然是接受了赵俊臣的这番解释。

尤其是赵俊臣的最后一句,对德庆皇帝颇有触动。

赵俊臣想要表达的心思很明确,若是德庆皇帝只是一味的逼迫赵俊臣,让赵俊臣以损害自己党派的利益为代价来支持太子朱和堉,“赵党”上下官员,也绝对会对赵俊臣心中不满,若是“赵党”一派分崩离析,对德庆皇帝掌控朝中大局,也是极为不利的。

另一边,听德庆皇帝这么说,直指赵俊臣在朝中结党营私的事情,赵俊臣好似有些尴尬,又是垂头不语。

…………

以赵俊臣看来,所谓的“帝王心术”,首要之处,就是承认朝中百官的私利与私心的存在,然后再以私心与私利的分配赏夺,来驾驭百官的心思与行动。

像太子朱和堉那般,认为朝中官员都应该像圣人一般,毫无私心的一心为民,怕是绝对学不会帝王心术的。

而德庆皇帝深悉帝王心术,对于赵俊臣说的这些私利之言,也是心中认同。

然而,认同归认同,生气归生气,仅只是这些解释,还是无法说服德庆皇帝。

见到赵俊臣依旧是垂头不语,德庆皇帝又是一声轻哼,接着说道:“就算是你有些为难,何不说于朕知道?朕难道还不能体谅你的难处?这般猛不丁的在百官面前违背朕的心思,又让朕的颜面往哪搁?”

赵俊臣面色愈苦,解释道:“陛下,臣也是在早朝之前,才发现了左兰山他们的心中不满,实在是没机会禀报于您啊。”

瞪了赵俊臣一眼后,德庆皇帝却也不再这个话题上继续纠缠,只是冷着脸继续问道:“刚刚你说自己是于公于私,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你的私心说了,再给朕说说你的公心吧。朕倒要看看,你还能说出什么大道理。”

德庆皇帝却没有想到,赵俊臣还真的说出了一番道理。

只见赵俊臣满脸的认真,缓缓说道:“陛下,臣之所以弹劾都察院,亦是为陛下您的江山社稷考虑,其中理由之一,臣在早朝上已是说过,若是不严惩都察院,百姓们必会心中不服,质疑朝廷的律法公正,也唯有对都察院大加整顿一番,才能够安稳民心,才能进而安稳江山社稷。”

德庆皇帝骂了赵俊臣半天,也是口干了,此时正端着茶盏饮茶,听到赵俊臣的这番话后,却是斜眼看了赵俊臣一眼,说道:“朕说过,朕现在不想听你说场面话。”

赵俊臣却说道:“陛下,这又哪里是场面话?确是臣心中的真正想法,不过,若仅是如此,臣也不敢当众违背陛下,也还有其他考量……陛下,您难道不觉得,如今都察院的那些清流,对太子殿下的影响过于大了?”

听到赵俊臣这么说,德庆皇帝微微一愣,缓缓放下手中茶盏,微微皱着眉头,问道:“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赵俊臣说道:“这就是臣的第二个理由了,陛下,如今都察院的那些清流,对太子殿下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或是因为太子过于信任那些清流们的品行了,几乎是那些清流们怎么说,太子就怎么做。然而太子他毕竟是储君,是将来的皇上,又怎可被某方势力的影响过深?若是这般继续下去,等到将来太子登基,这天下江山,究竟是太子说了算?还是那些清流说了算?”

赵俊臣的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德庆皇帝的神色却是凝重起来,缓缓道:“你是说,那些清流会在将来操控太子?太子身边的那些人,朕也是深知他们的品行,想来他们不会有这般不臣之心。”

赵俊臣却是摇头道:“陛下,依臣看来,重点不在于他们会不会这么做,而是他们能不能这么做!就算他们没有操控太子的心思,但若是有了操控太子的能力,这就不得不防了。”

“会不会”指的是心思,“能不能”指的是能力,有时候,对帝王而言,后者还要更加严重。

一个人若是有了逆反的心思,对帝王而言,并不如何可怕,抓了砍头就是。但一个人若是有了逆反的实力,就算他没有这样的心思,对帝王而言,那就是寝食不安的事情了。

那么,朝中的清流,已是有了操纵太子的能力了吗?

就在德庆皇帝这般暗思的时候,赵俊臣已是进一步解释道:“陛下,原本以太子殿下的英明果断,是断不会被人轻易操控的,但如今的形势却是不同,平日里聚拢在太子身边的人,全是那些清流,太子在朝中的亲信,也全是那些清流,平日里为太子跑腿办事的,依然全都是那些清流,太子再怎么英明果断,在这般情况下,又如何不受那些清流影响?自是那些清流怎么说,太子就怎么做了。”

顿了顿后,赵俊臣继续说道:“陛下,臣大胆揣摩,所谓帝王,应该胸怀宽大,清浊并容,又不偏不倚,才能够坐稳这天下江山。若是帝王身边的人,一味的全是清流,只会造成清流一派独大,绝不是好事。所以,臣也是为了太子考虑,才要弹劾那都察院,削减些太子身边的清流势力,让太子可以借机收纳些其他势力,如此才能够清浊并容,不独受一家一派的影响,还望陛下明鉴。”

说到这里,赵俊臣抬头看着德庆皇帝,神色之间,竟是第一次的闪过了紧张。

…………

之前,赵俊臣提及“会不会”与“能不能”的区别,其实是有着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即是说朝中清流对太子朱和堉的影响太大,即使没有操纵太子的心思,也绝对有操纵太子的实力,让德庆皇帝生出打压太子身边清流势力的心思。

第二层含义,则是在说赵俊臣自己,暗示自己即使有违背德庆皇帝的心思,却也绝没有违背德庆皇帝的实力,以此来让德庆皇帝安心。

至于第三层含义,却是在说太子朱和堉——以朱和堉如今表现出来的胸怀与能力,即使有着治理天下江山的决心,但可有这般能力?将大明江山交给太子朱和堉,可当真是好的选择?以此来暗示德庆皇帝重新考虑立储的事情。

这三层含义,赵俊臣说的隐晦,但赵俊臣相信,以德庆皇帝的心机,绝对是可以听出来的。

除了这三层暗示之外,赵俊臣亦是在试探德庆皇帝。

赵俊臣提及帝王应该“清浊并容”,其中的“清”,指的自然是朝中清流,而其中的“浊”,指的就是赵俊臣自己!

若是德庆皇帝能够下定决心,缓解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之间的关系,让太子朱和堉不再敌视赵俊臣,并最终让太子朱和堉与赵俊臣走到一起,那么赵俊臣绝不介意马上扭转立场,从今天起全心全意的支持太子朱和堉。

而德庆皇帝接下来的回答,正是关系到赵俊臣今后的道路选择。

所以,赵俊臣虽然早有准备,但在等待德庆皇帝回答之际,心中还是忍不住闪过了一丝紧张!

然后,就在赵俊臣的紧张等待间,德庆皇帝考虑了赵俊臣的话语良久后,终于缓缓开口了。

~~~~~~~~~~~~~~~~~~~~~~~~~~~~~~~~~~~~~~~

PS:第二更,继续求赞。(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