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二百四十五章.赵俊臣的答案.【第一更】

摄政大明 第二百四十五章.赵俊臣的答案.【第一更】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明朝数百年来,官员们在位居三品之后,若是还可以再进一步,其升迁的途径大都相似。

首先,是进入都察院或者六部任职,成为督察御史或者左右侍郎,如此历练数年,才能充分的了解朝廷政策与纲领,这是第一步;

然后,再外派到地方,担任从二品的左右布政使司,成为封疆大吏,并在不同省份之间调任几次,如此才能积累到足够的资历、经验与人脉,这是第二步;

接着,若是官员在担任布政使期间政绩足够出色,在朝中的靠山也足够硬朗,则还可以回到京城中枢,担任六部尚书的职位,这是第三步;

最终,若是官员的资历、手段、圣宠皆是足够,更可以再进一步,进入内阁成为朝中阁老,从此位极人臣!

如今,内阁中的四位阁老,不论是周尚景、黄有容,又或是程远道、沈常茂,皆是沿着类似的途径,并一步步的爬到了现今的位置。

…………

然而,这只是正常的升迁途径,对赵俊臣却并不适用。

自从进入官场后,赵俊臣就深得德庆皇帝的宠信,再加上德庆皇帝离不开赵俊臣的理财本领,所以赵俊臣便一直留在京城中枢,于户部衙门任职,并没有外放地方为官的经历。

时至今日,只不过是短短的七八年时间,赵俊臣就已是成为了朝廷的户部尚书,朝中正二品大员!明朝数百年来,若论升迁之快,绝无人可以与赵俊臣相提并论!

但这样的经历,虽然看似一帆风顺,又在德庆皇帝的帮助下走了捷径,少了外派地方为官的步骤,然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才是世间常态,走捷径往往也就意味着会存在某种隐患!

如今的赵俊臣,对此已是深有体会!

外派地方为官,成为封疆大吏,看似远离了京城中枢,期间也颇为辛苦,但对于那些有野心的官员而言,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

在地方官场上,环境相对简单,不似京城这样派系林立、盘根错节、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在盯着,一旦成为了封疆大吏,受到的掣肘不多,在提拔亲信、收买官员、拓展人脉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多的压力与竞争。只要用心经营,就可以得到大量的亲信与朋党,待日后进入朝堂中枢,也有人帮衬自己。

比如周尚景,在入阁之前,就先后担任过河南右布政使、安徽左布政使、以及湖广左布政使的官职,他在这三省为官期间,不知提拔了多少亲信、也不知收买了多少官员,如此才有了今日的人才济济、门生遍布天下,也正因为如此,周尚景在朝中的地位才能够稳固泰山。

再比如黄有容,他先后在陕西、江西、贵州三省担任布政使,并在这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关系与亲信门生,他如今在朝中的那些主要朋党们,也大都有在这三省为官的经历——别看黄有容如今在党争之中斗不过赵俊臣,但若论底蕴,却远非赵俊臣可比。

简单的说,这种担任封疆大吏的经历,对于这些朝中权臣而言,是为自己打牢根基、积蓄底蕴的关键步骤!

至于赵俊臣,也正因为缺少了这种担任封疆大吏的经历,所以如今才会出现人才不足的窘迫。

比如现在,虽然朝中出现了这么多的实权官位空缺,但赵俊臣却因为门下无人可用,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对此,赵俊臣也很无奈,但也只能慢慢经营,走一步看一步了。

~~~~~~~~~~~~~~~~~~~~~~~~~~~~~~~~~~~~~~~~~~

然而,以周尚景的老谋深算,早已是看明白了赵俊臣的短板,所以才向赵俊臣提出了这样的交易!

——他会全力支持赵俊臣的某位朋党担任山东布政使的官职,而赵俊臣则是放弃对刑部尚书这个位置的争夺!

不得不说,对于周尚景的提议,确实让赵俊臣心动了。

刑部尚书的位置,虽然更加重要,但对目前的赵俊臣而言,却更需要山东布政使的位置!

赵俊臣知道,德庆皇帝离不开自己,所以绝不会把自己外派地方、担任封疆大吏。

但赵俊臣也可以从自己的朋党之中,挑选一位合适的人选调任!

然后,借这位朋党之手,赵俊臣依然可以提拔亲信、收买官员、拓展人脉,弥补自己底蕴的不足!就像是几位阁老曾经做过的那样!

而且,相比较其他省份的布政使,山东布政使这个位置,对赵俊臣而言也更加具有吸引力!

一来,山东离京城很近,方便赵俊臣联络与控制,不必担心自己的这位朋党在成为封疆大吏后,会出现脱离控制的情况,让赵俊臣的诸般经营付诸流水、平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二来,因为“南巡筹备舞弊案”的出现,太子朱和堉担任钦差巡审地方,在这段时间以来,从京城到江南,沿途各地无数官员纷纷落马倒台,而这样的情况在山东最是明显!

如今,在山东一道,正有大量的官位空缺,若是得到了山东布政使的位置,也可以大量的提拔亲信、收买官员,从而事半功倍,可以在短时间内弥补大量的底蕴积蓄!

所以,周尚景的提议,让赵俊臣不由心动了。

…………

不过,赵俊臣虽然心动了,但并没有马上答应。

赵俊臣还需要考虑更多的事情,比如他若是与周尚景合作的话,德庆皇帝会有怎样的反应?再比如他在之前已是答应了要为李立德争取刑部尚书的位置,若是食言而肥,自己的那些朋党们又会产生怎样的想法?

这些事情,都需要赵俊臣认真考虑,不能眼中只盯着好处!

另一边,看到赵俊臣正在皱眉思索着什么,周尚景却并不着急,只是静静的等待着。

周尚景相信赵俊臣绝不会拒绝自己,因为在周尚景眼中,赵俊臣是一个聪明人,而聪明人只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果然,赵俊臣在思虑良久之后,突然开口道:“首辅大人,恐怕这些事情,你我说了并不算数,还要由陛下钦定才是,若是陛下他有其他的想法,即使你我有心,怕也无可奈何。不知首辅大人您对此有何考量?”

从某方面而言,赵俊臣的这般询问,这已是答应了周尚景的提议。

而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后,周尚景微微一笑,缓缓说道:“俊臣你是担心陛下他看到你我合作之后,会心中有想法吧?其实你我这次合作,完全不必摆在明面上,陛下他也知道俊臣你如今想要让刑部侍郎李立德接任刑部尚书的位置,对此也是志在必得,然而李立德的资历终究是稍有不足,只要俊臣你不会全力争取,这个位置就绝无可能落在他的头上。

而遍观满朝上下,也唯有原山东布政使张伯崇任期将至,在任职期间也是政绩卓著,最适合担任刑部尚书的位置,到了那个时候,山东布政使的位置就空了下来,俊臣你再全力争取的话,陛下他出于补偿心理,也必然会答应的。如此一来,你我之间的这次合作,陛下他并不会知道,俊臣你又何必担心?”

赵俊臣思索片刻后,突然一笑,说道:“确实,李立德这些年来一直在六部任职,缺了一些资历,如今正是到地方历练的好时机,所以晚辈打算让李立德接替山东布政使张伯崇,不知首辅大人您以为如何?”

既然无法让李立德担任刑部尚书,那么出于补偿的考虑,赵俊臣还是决定由李立德担任山东布政使的职位,而且李立德即使能力稍有不足,但自从投靠赵俊臣以来,却一向办事用心,所以赵俊臣也能放心的重用他。

对此,周尚景自然不会干涉,只是点头道:“俊臣此言老成谋国,老夫自然不会阻挠。”

“不过,刑部尚书的位置虽然有了人选,但随着李立德的调职,两个刑部侍郎的位置却全都空下了,依晚辈看来,大理寺少卿秦怀远在三法司任职多年,最善于刑审之道,正可以接替刑部侍郎的位置,首辅大人您认为可好?”赵俊臣话锋一转,又说道。

李立德在调职之后,他原先在刑部的那些经营,不免会全部打了水漂,而赵俊臣对刑部的影响力,也不免会大幅降低,赵俊臣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

然而,如今在赵俊臣的门下,却实在没有接替李立德的人选,所以赵俊臣想到了大理寺少卿秦怀远!

这个秦怀远虽然是中间派,但因为“淮河水灾案”的关系,已是与赵俊臣合作过一次,也收了赵俊臣三万两白银的贿赂,双方已是有了交情!若是赵俊臣这次再帮他坐上刑部侍郎的位置,双方人情往来之下,这个秦怀远未必不能被赵俊臣收买,并成为赵俊臣的新朋党。

对于赵俊臣的如意算盘,周尚景自然能猜到,略略思索了片刻后,亦是点头道:“刑部三位长官全部离职,确实需要一个精善刑审的官员坐镇,秦怀远此人担任大理寺少卿以来,颇有功绩,确实是一个好人选。”

如此,随着赵俊臣与周尚景讨价还价之间,这次的交易,算是确定了下来。

…………

接下来,工部尚书左兰山、礼部尚书林维、刑部尚书冯坡、两位阁老黄有容与沈常茂,在得到了德庆皇帝的旨意后,也都是接连而来。

其中,冯坡似乎已是猜到了自己接下来的下场,神态间显得愈加的老迈不堪,来到养心殿外后,颇是沉默,与谁也不搭话,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德庆皇帝的召唤。

而黄有容与沈常茂这两位阁老,却是联袂而来,两人谈笑之间,时不时做出亲密举动,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二人已是结盟的消息。

而等到所有人都来齐之后,太监张秀从养心殿内出现,宣旨道:“各位大人,陛下召各位大人进入养心殿觐见。”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