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二百八十二章.满朝哗然!

摄政大明 第二百八十二章.满朝哗然!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太子离京之后,从北京城到南京城,一路上严查着“南巡筹备舞弊案”,如今历时近两月之久,终于功毕归京了。

这般大事,自然引起了满朝文武的重视,而德庆皇帝也不耽搁,马上宣太子觐见。

接下来,无论德庆皇帝还是朝中百官,在等待太子进殿的这段时间内,皆是有一些神思不属,暗中考虑着太子回京后的政局变化。

于是,一时之间,大殿内气氛显的有些沉闷,德庆皇帝与众大臣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闲话。

不过,针对太子回京的事情,赵俊臣早已经做了充分准备,此时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趁着这段时间,总结着之前的殿试排名。

抛开李纯臣出乎意料的名列二甲第十七名之外,其他考生的排名倒是与赵俊臣预料中相差不大。

本届殿试的状元周素文,虽然实力不凡,但若论真正的学问才华,应该还是逊色于赵山才的,而德庆皇帝之所以会钦点他为状元,恐怕还是看在周尚景的面子上——事实上,当初德庆皇帝任命周尚景为阅卷大臣,本就是一场交易,如今对周素文的特殊照顾,也是这场交易中的一项默契——只是周尚景门下的官员们看到了周素文勇夺状元后,认为周尚景后继有人,接下来必然会士气大振、愈加团结,所以也会更难对付。

赵山才的学问与才华,在本届考生之中,原本是当之无愧的魁首,只是因为朝堂中无人相助,所以才落到第二名——若是赵山才投靠了赵俊臣,赵俊臣自然会为赵山才全力争取,奈何赵山才投靠了太子一党,而太子一党最是标榜“公正”,自然不会私下帮助赵山才,只是在如今的朝堂形势之下,太子党人的“公平”对赵山才而言,何尝不是最大的不公平?至少,本应该是他的状元成了周素文的囊中之物。

至于榜眼曾炜,本身才华不弱,又得到了赵俊臣的暗中帮助,如今获得第三名榜眼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再加上曾炜的眼光、见识、手段皆是不凡,所以赵俊臣已是暗中决定,日后会全力的培养与扶持于他,而在赵俊臣的全力扶持下,想必曾炜也很快就会成为赵党中的核心人员之一。

不过,柳子岷竟然能够获得二甲第七名,在投靠了赵俊臣的一众考生中,其名次仅次于曾炜,可谓是意外之喜,此人虽然见识、手段、城府皆远不如曾炜,私德也令人不齿,但优点是办事用心、见机奇快,再加上他那位曾是清流领袖的亡父颇有声望,所以赵俊臣决定今后还是要扶持一下柳子岷。

除此之外,投靠了赵俊臣的二十一位考生之中,还有十一人进入二甲,另十人则是名列三甲,对赵俊臣而言,这一届的殿试可谓是一场大丰收,而赵俊臣日后也会根据他们的名次、能力、心智、为人等等方面的差别,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提拔扶持。

“我的那些党羽们,尽是些鸡鸣狗盗、歪瓜裂枣之辈,虽说声势渐大、人数不少,但其中可堪重用的却没几人,如今也该注入些新鲜血液了……这些考生在我的帮助下科举得官、身上早已是打上了‘赵党’烙印,今后又会在我的帮助下步步高升,忠心不成问题,最重要的是他们初入官场,还没有被官场的大染缸改变了颜色,只是有些喜欢投机取巧罢了,可塑性较强,若是培养好了,或许才是我在庙堂中真正崛起的开始……”

而就在赵俊臣心中规划着赵党今后的发展路线之时,大殿之内突然有人扬声道:“太子殿下到~!”

……

当太子朱和堉大步迈入太和殿的时候,赵俊臣转头偷偷打量之间,眼中却是露出了意外之色。

无他,只是一段日子不见,太子朱和堉的气质之间,竟是有了极大的转变。

或许是因为太子朱和堉这段日子以来一直在各地审办贪官、手中掌握着生杀大权的缘故,此时太子朱和堉在举手抬足、顾盼之间,总给人一种霸气十足的感觉,这种霸气配合上他原本的坚毅与刚正,更是会给人一种极大的压迫感,许多心中有鬼的贪官,此时看到太子朱和堉的模样,竟会不由自主的胆怯慌乱。

朱和堉的霸气与威势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太和殿内的百官皆是有所察觉,一众清流们自然是欢欣鼓舞,只觉得太子经过这次离京办案,果然是成长不少,而太子有了这般霸气与威势,今后自然可以尽扫朝中魍魉、群邪辟退、还乾坤之朗朗!

然而,赵俊臣却暗暗摇头。

在赵俊臣看来,太子朱和堉这次离京办案,或许真的成长了许多,但成长的方向却是错误的!

正所谓刚则易折,太子原本就已经十分刚直了,若是再学会一些圆滑与变通,从此刚柔并济,今后未尝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奈何太子朱和堉在审判“南巡筹备舞弊案”期间,手中掌握着生杀大权,又有厂卫相助,沿途的贪官们在太子面前战战兢兢、丝毫不敢违抗,却让太子朱和堉错以为这世上的贪官们皆是软弱无能之辈,不仅没有学会圆滑与变通,反而愈加强硬了。

“这般变化,倒不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赵俊臣暗暗想道。

……

正在赵俊臣暗思之间,太子朱和堉已是来到御阶之前,向德庆皇帝跪拜道:“父皇,儿臣奉旨审办‘南巡筹备舞弊案’,如今已尽全功,前来复命!”

另一边,德庆皇帝看到太子朱和堉的转变,也是意识到了一些不妥,不由眉头暗皱,但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不动声色的问道:“哦?‘南巡筹备舞弊案’已是办完了?结果如何?速速向朕报来。”

太子朱和堉一脸的坚毅,抬首答道:“父皇,儿臣这次奉旨查案,由北直隶一路查到南直隶,发现沿途的地方文武官员,大多数都有参与‘南巡筹备舞弊案’!又经儿臣严查之后,如今有七十一名官员已是罪证确凿,被儿臣奉旨罢官并抓捕入狱,其中,共有七品以下官员三十二人,七品以上县令级官员二十九人,五品以上的知府级官员七人,三品以上省道级官员三人……

……另外,还有二十三名地方官员尚有嫌疑,品阶不等,只是因为时间仓促,儿臣一时间还没有抓到罪证,只是将他们控制起来,还请父皇下旨,命儿臣继续严查……

……此外,儿臣在审案期间,发现‘南巡筹备舞弊案’不仅涉及沿途官员,在各地的乡绅与商贾之中,也有许多人参与其中,如今儿臣已是将其中犯案最严重的三十余人拘捕下狱,至于这些犯案的乡绅与商贾究竟该如何惩办,还请父皇下旨……”

德庆皇帝虽然城府深沉,但听到朱和堉的这些禀报,面色不由大变!

他完全没能想到,太子这次离京办案,竟然在短短时间之内,先后定罪了七十一名地方官员!并且还有二十三名地方官员待审!更还有大量的地方乡绅与商贾被抓捕!

这么多的官员被定罪,那么从北直隶到南直隶的地方官,岂不是差不多被太子朱和堉一扫而空了?!

这般情况一旦被世人所知,究竟会造成多大的朝野震动?在百姓眼中,如今的朝廷又将是怎样的藏污纳垢?这么多的地方官员下马,地方的治理又该如何进行?因为德庆皇帝南巡而牵扯出了这么大的舞弊案,可谓是自古未有,后人又该如何评价德庆皇帝与大明朝?

这么多问题,难道朱和堉从未考虑过吗?

自古便有“法不责众”一说,难不成朱和堉竟是从未听说过吗?

事实上,不仅德庆皇帝面色隐隐泛白,随着朱和堉的话声落下,太和殿内的文武百官,也皆是震惊了!

然而,还不待德庆皇帝与百官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朱和堉又在太和殿内投下了另一枚重磅炸弹!

“父皇,儿臣这次奉旨严惩各地贪官,发现这些贪官大都是首辅周尚景、阁老黄有容、阁老沈常茂三人的门生故吏,这些年来这些贪官之所以能升任到今日的官位,也全靠这三位阁老的扶持与举荐,所以儿臣还要弹劾三位阁老识人不明、用人不当、任用私党之罪!”

此时,太子朱和堉一脸的刚毅与正气,但口中的话语,却是让满朝文武愈加的哗然!

好嘛!朱和堉把北直隶到南直隶之间的地方官员清扫一空不谈,如今更还一口气弹劾了三位阁老!这需要多大的魄力与莽撞?又会造成多大的震动与混乱?

一时间,百官皆是议论纷纷,太和殿内的情景也愈加混乱嘈杂。

而就在此时,面色变幻良久的德庆皇帝,终于开口说话了。

“朕的身体有些不舒服,今日就先退朝吧,诸般朝议,明日再说!”

说着,德庆皇帝也不理会太和殿内的混乱,就这么起身离开了。

步伐匆匆,神色肃穆。

随着德庆皇帝的离开,太和殿内的情况终于再也不受控制,百官们或是相聚在一处议论纷纷,或是寻找各自的靠山商议应对之策,一时间太和殿内变得混乱不堪。

正如赵俊臣的预料一般,随着太子朱和堉的回京,原本已是渐渐趋于平静的庙堂,再次热闹了起来!

事实上,若是没有赵俊臣在暗中的推波助澜,恐怕事情也发展不到这一步!

只是,对于这一切,赵俊臣却好似事不关己一般,只是看了一眼依然站立在御阶之下的太子朱和堉之后,摇了摇头,并转身向着太和殿外走去。

事实上,因为赵俊臣的影响力目前还仅止于京城,在地方上并没有多少朋党,这次“南巡筹备舞弊案”的涉案官员也没有多少是赵俊臣的党羽,所以太子朱和堉这一次并没有指名道姓的弹劾赵俊臣,这般情况在近年来倒还是首次!

所以,从某方面而言,这次事情与赵俊臣确实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看到赵俊臣的离开,一众赵党成员也连忙跟随。

他们并不清楚赵俊臣的计划,只觉得如今朝廷形势混乱,想要与赵俊臣商议对策,看看能不能浑水摸鱼。

只是,赵党众人刚刚离开太和殿,就见太监张德匆匆来到赵俊臣的身前,并轻声说道:“赵大人,陛下有旨,要您前往御书房觐见。”

……

PS:看到大家的投票、打赏和留言,虫子非常感动!谢谢大家!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