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三百二十六章.意外的联想(上)

摄政大明 第三百二十六章.意外的联想(上)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看着陈芷容拉走了苏秀宁与崔倩雪二女,赵俊臣不引人注意的轻轻叹息了一声。

其实,赵俊臣并不喜欢陈芷容,因为赵俊臣觉得陈芷容心机太深、手段太毒、思想也有些扭曲,但陈芷容对于赵俊臣的态度与暗示,却总是心领神会、一点即透,反之赵俊臣对于陈芷容的心思与想法,也总是洞若观火、心照不宣,所以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竟是有些默契十足的样子。

正如前文所讲,赵俊臣与陈芷容在本质上是同一类人,两人看待问题的眼光、思考事情的角度,皆是有些相似,所以两人有如此默契,也不足为怪。

也正因为如此,赵俊臣才会轻轻叹息。

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赵俊臣有着自我厌恶的心理。

*

不过,对于赵俊臣而言,这种心理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轻声叹息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很快赵俊臣已是收敛了心思,脸上也重新换上了笑容,并抬头向着吴有珍与曹文斌邀请道:“两位可吃过了午饭?若是还没吃的话,今日相遇也是有缘,何不一起?”

说话间,赵俊臣已是唤来了店小二,又添点了几道菜肴。

受到邀请之后,吴有珍与曹文斌不敢驳了赵俊臣的颜面,纷纷表示“还没有吃饭”,又客套了两句之后,也皆是坐在赵俊臣的旁边,与赵俊臣同桌共餐,而吴荣德也是陪在一旁。

就这样,赵俊臣与三人边吃边聊,只是说些闲事,气氛还算融洽。

期间,吴有珍与曹文斌二人见赵俊臣确实没有追究的意思,也就渐渐的放松了许多。

就在这时,赵俊臣话锋一转,谈到了“荣发船行”的现状。

“吴老板,我听人说,你们‘荣发船行’的近况不大好?”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吴有珍出于商人本能,产生了一些警惕,但“荣发商行”的近况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犹豫了片刻后,还是实话实说,叹息道:“我‘荣发商行’扎根于徐州,自从徐州河道渐渐萧条之后,我‘荣发商行’也就每况愈下了,近些年来也只是勉强维持着没亏本罢了,根本没什么赚头,反而费心费力、十分幸苦。实不瞒赵大人,若不是徐州境内还有近五百位船夫、脚夫依附着‘荣发船行’讨生活,若是我‘荣发船行’倒了,他们以及他们的妻女也就失去了生计,我怕早已是放弃‘荣发船行’、转而经营其他生意了。”

赵俊臣恰到好处的流露出了一丝钦佩,道:“原来吴老板竟是为手下的船夫、脚夫们思虑如此之多,实在是菩萨心肠,赵某钦佩……此外,徐州如今百业萧条,吴老板能够维持着‘荣发船行’不亏本,这般生意手段也已是远超旁人了,来,我敬吴老板一杯。”

吴有珍连忙端起酒杯与赵俊臣对饮,又见赵俊臣待自己客气,心中的警惕也就消散了许多,感慨道:“其实,我倒也不是菩萨心肠,实在是有些骑虎难下了,我船行里的那些船夫、脚夫们,皆是自他们爷爷辈起就在‘荣发船行’做事,对船行也是忠心耿耿,我若是就这么抛弃了他们,他们恐怕会找我吴家闹事啊!”

赵俊臣好奇问道:“自从泇运河开通之后,徐州在京杭运河的地位已是被枣庄取代,既然如此,吴老板何不将‘荣发船行’转移到枣庄?那里机会很多,或许就可以扭转局面。”

吴有珍苦笑道:“故土难离啊,我‘荣发船行’已是扎根于徐州,我吴家的诸般产业皆在徐州,船行里的船夫、脚夫们也大都是徐州人,如此情况之下,又岂能说走就走?更何况,朝中无人难赚钱,我在枣庄那边没有官府门路,怕是竞争不过其他船行,到时候反而会丢失徐州的生意,却是得不偿失。”

说到这里,吴有珍满脸的愁容,一旁的曹文斌也跟着叹息,反倒是吴荣德不见有什么表情变化,只是轻轻的撇了撇嘴。

显然,吴有珍只是守成之辈,虽然生意手段不错,但并没有开拓的雄心与魄力。

反倒是一旁的吴荣德,似乎有不同的观点。

于是,赵俊臣转向吴荣德问道:“吴公子是否与令尊的观点相同?”

吴荣德微微一愣,没想到赵俊臣竟会询问自己的看法。

原本,吴荣德并不想认真回答,只是看了一眼父亲吴有珍之后,却改变了注意,缓缓说道:“依草民的想法,不管是放弃船行转营其他生意,还是将船行生意迁移到枣庄,都是可行之策,虽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认真想办法,就总有对策。但无论如何,总不能像如今这样半死不活的拖着,必须要求变,不变就只能等着关张大吉了……”

这般说法,已是有些指责自己父亲的意思了,自然是引起了吴有珍的怒目相视。

不过,对于吴荣德的说法,吴有珍虽然神色恼愤,但并不意外,显然他们父子二人已是讨论过这个问题了。

又看了吴有珍一眼后,吴荣德神情不变,只是继续说道:“在草民看来,‘荣发商行’如今不赚钱倒还是其次,但办生意的最大忌讳,就是一潭死水、让所有人都闲着!这样一来,上面管事的人会失去进取之心,下面办事的人也会滋生惰性,到了那个时候,就是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了。如今的‘荣发船行’就是这样,每年的生意就那么一点点,大部分人都闲着,并渐渐习以为常,即不思进取、也不想改变,大量的人力与银子都因此浪费了,若是这些被浪费的人力与银子用在其他方面,不管是转营其他产业、还是将船行迁到枣庄,怕已是有些成效了……”

说到这里,吴荣德连连摇头,一脸的遗憾。

在悦容坊的时候,赵俊臣就发现了,这个吴荣德虽然有些纨绔气质,但头脑清晰、思维有逻辑,并不是泛泛之辈。

如今,听了吴荣德的这些想法之后,赵俊臣的眼中更是闪过了一丝赞赏。

其实,吴有珍的守成思路虽然有些保守,但并非就是错误的,因为“求变”二字说起来简单,但办起来却很难,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一系列连锁效应,所以吴有珍的慎重也是应该的。

而吴荣德的进取求变的想法虽然令人赞赏,但也并非就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个世界非常的残酷,“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很大程度上只是安慰人的,而吴荣德显然还不明白这一点,只考虑了成功,却并未考虑失败。

但无论如何,吴荣德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见解,即使有一些“眼高手低”之嫌,但足以让赵俊臣再次另眼相看了。

一旁,吴有珍怒视了吴荣德之后,向赵俊臣苦笑道:“犬子不经世事,说话总有些想当然尔,让赵大人见笑了。这世上有许多事情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去办的时候却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变故,然而犬子总是不明白这一点,唉……”

赵俊臣笑道:“无论如何,吴公子能说出这么一番见解,足以令人刮目相看,也足以说明他有心办事,并非纨绔败家之辈,吴老板若是觉得吴公子有些纸上谈兵,大可以让他去办些实事嘛,年轻人不经事就无法成长,没有挫折也不会成熟,自然也不能明白吴老板的考虑。”

听赵俊臣这么说,吴有珍也是神色微动。

而就在吴有珍认真考虑的时候,赵俊臣突然说道:“不过,若是‘荣发船行’有意到枣庄发展,我倒是可以提供帮助,枣庄是山东的辖地,而新任的山东布政使李立德李大人与我关系亲近,若是吴老板想要将‘荣发船行’迁到枣庄,我可以给李立德大人写一封介绍信,让他关照于你。”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不管是吴有珍、吴荣德父子,还是一旁的曹文斌,皆是面色一变。

显然,赵俊臣这是想要将“荣发船行”收买为已用了。

虽然,吴家父子并不明白赵俊臣为何会看上小小的“荣发船行”,但震惊之余,却也不敢轻易答应。

无他,“荣发船行”如今已经有靠山了,这位靠山就是坐在旁边的南京户部侍郎曹文斌!

曹文斌虽然权势远不及赵俊臣,能够提供的帮助也不多,但因为相互间是亲戚关系,所以这个靠山虽然不大,但至少让人安心。而赵俊臣这个靠山虽然强大,但意图叵测,就让人心中难安了!

还有,若是“荣发船行”抛弃了曹文斌、投靠了赵俊臣,那么曹文斌的面子往哪搁?岂不是会被同僚嘲笑?如此一来,曹文斌岂不是会与“荣发船行”决裂?而“荣发船行”这般朝三暮四,信誉岂不是同样会毁于一旦?

此外,“荣发船行”与曹文斌关系密切,若是“荣发船行”投靠赵俊臣之后,让人误会曹文斌也投靠了赵俊臣,那么曹文斌的顶头上司——南京户部尚书唐臻又会如何对付曹文斌?从今往后曹文斌在官场之上岂不是举步维艰?

这些情况,都需要认真考虑。

所以,面对赵俊臣的“好意提醒”,吴有珍却是沉默不语,而吴荣德犹豫了片刻之后,或许是想到了陈芷容的事情,也跟着没有说话。

至于南京户部侍郎曹文斌,已是面色深沉的看着赵俊臣——当着自己的面挖墙角,曹文斌只觉得赵俊臣有些欺人太甚了。

岂不知,赵俊臣不仅想要收买“荣发商行”,同时还想要将曹文斌收为门下!

若是有了曹文斌的投靠,那么赵俊臣今后对付南京户部尚书唐臻的时候,也会轻松许多!

……

PS:家里停电,在网吧更新,效率很慢,所以只有一更,小爆发推迟到明天!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