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四百一十七.疑点重重

摄政大明 第四百一十七.疑点重重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到了第二天早晨,收到了德庆皇帝的圣旨之后,赵俊臣就马上求见了德庆皇帝,想要与德庆皇帝商议一下回京的路程安排。

当然,趁机打探德庆皇帝接下来的计划,也是赵俊臣的目的之一。

赵俊臣身为德庆皇帝的亲近宠臣,还是有些特权的,比如赵俊臣以往求见德庆皇帝的时候,总是很快就会受到召见。

但今天的情况却是有些不同,来到德庆皇帝的临时御书房外,赵俊臣禀报了来意之后,竟是足足等待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但依然没能得到德庆皇帝的召见。

显然,德庆皇帝正在处理某些重要事务,没时间召见赵俊臣。

对此,赵俊臣自然是感到好奇,可惜周围没有相熟的太监,赵俊臣也没办法详细打探。

就在赵俊臣渐渐有些不耐烦的时候,临时御书房的房门终于打开了,只见锦衣卫的指挥使洪锦、东厂厂督冯德胜等等厂卫高层们一个个的鱼贯而出,所有人皆是表情严肃、面色沉凝。

见到这些人的出现,赵俊臣眼中闪过了一丝深思。

赵俊臣不仅是户部尚书,还暂时兼管着西厂,也算是厂卫的高层之一。然而,德庆皇帝召见厂卫高层的时候,竟是独独遗漏了赵俊臣,这内中的深意,自然会让赵俊臣多想了一些。

另一边,洪锦、冯德胜等人见到赵俊臣之后,倒是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异常,只是纷纷向赵俊臣点头示意之后,就脚步匆匆的各自离开了。

似乎,有什么紧要事情需要他们去处理。

看着洪锦、冯德胜等人的背影,赵俊臣眉头轻皱,不断猜测着他们与德庆皇帝的谈话内容。

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间,有一位小太监来到赵俊臣身边,向赵俊臣说道:“赵大人,您现在可以面圣了。”

赵俊臣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

然后,赵俊臣收拢了心中思绪,转身进入了临时御书房之内。

*

进入了临时御书房之后,赵俊臣抬头一看,不由的又是一愣。

就在昨天,德庆皇帝可谓是祸不单行,先是沈常茂曝光了“八王船行”的诸般恶迹,然后京城那边又传来了太子朱和堉整顿商税的事情,最终德庆皇帝蓄谋已久的扳倒周尚景的计划也遭遇了彻底的失败……

按理说,此时的德庆皇帝就算不是龙颜大怒,也应该是余怒未消才对。

然而,赵俊臣暗暗观察之后,却发现德庆皇帝此时的神色之间不仅没有怒意,还显得十分平静,只是眼神要比平日里阴沉了许多。

见到德庆皇帝的神色之后,赵俊臣心中暗暗敬佩——若是赵俊臣自己接连遭遇了这么多、这么大的挫败,却未必能像德庆皇帝一般控制情绪。

从某方面而言,赵俊臣从前却是有些小觑德庆皇帝了。

不过,赵俊臣的心中虽然有些吃惊,但表面上却是不动神色,只是恭敬的向德庆皇帝行礼道问安。

然后,赵俊臣垂首道:“臣刚刚收到圣旨,得知陛下您已是结束了南巡,准备起驾回京了,臣承蒙陛下信任,负责南巡相关的诸多事宜,所以就连忙草拟了一份奏折,罗列了归京路上的诸般安排与准备,还请陛下审阅。”

说完,赵俊臣从袖中抽出了一份奏折,交给了一旁的小太监,并通过小太监呈给了德庆皇帝。

德庆皇帝接过奏折之后,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然后就将奏折放到了一旁,缓缓道:“俊臣你倒是明白朕的心意!按照你的这些安排,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回京城,不错,很合朕意……”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略略停顿了一下,突然问道:“不过,朕打算回京的事情,可谓是毫无预兆,但俊臣你不仅没有向朕询问缘由,还猜到了朕急切回京的心意……难不成,你已经知道朕回京的具体原因了?“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赵俊臣心中暗暗一惊。

德庆皇帝赶着回京的原因,自然是为了收拾太子朱和堉整顿商税的烂摊子,这件事的幕后推动之人就是赵俊臣,所以赵俊臣心中自然是最清楚不过了。

然而,在德庆皇帝面前,赵俊臣却绝对不能表现出任何痕迹,否则赵俊臣根本无法解释清楚自己的消息来源,也无法解释自己知晓消息之后为何没有及时向德庆皇帝汇报。

于是,赵俊臣连忙解释道:“臣并不知晓陛下您回京的具体原因,只是陛下您突然颁布了回京的旨意,臣想来一定是京城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就斗胆猜测陛下您一定是回京心切,所以臣安排回京行程的时候,皆是以节省时间为主。不过,这般大事,一定是涉及机密,陛下您既然没有主动告知,臣也不敢主动询问。毕竟,朝中所有的大事,皆是需要陛下您圣心独断,我等臣子只要做好份内工作即可。”

得到赵俊臣的答复之后,德庆皇帝眼中的疑虑稍稍退散了一些。

然后,德庆皇帝考虑了片刻之后,终于还是向赵俊臣讲诉了实情。

毕竟,太子整顿商税的消息根本瞒不了多久,赵俊臣迟早都会知道,所以德庆皇帝也不打算刻意瞒着赵俊臣,否则只会疏远了两人的君臣关系。

此外,太子朱和堉的商税整顿计划,必然会引起一场大动荡,最终还需要赵俊臣的户部帮忙擦屁股,所以赵俊臣提前知晓了消息,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于是,德庆皇帝抽出一份折子,通过身边的太监转递给了赵俊臣,并且说道:“这份密折,乃是黄有容送来的,你看看吧。”

赵俊臣拿到密折之后,马上展开细看。

片刻之后,赵俊臣仿佛才知道了此事一般,表现出了满脸的震惊,喃喃说道:“整顿商税?!这、这……太子殿下实在是莽撞了!”

德庆皇帝轻轻叹息一声,眼中闪过了一丝疲倦与无奈,说道:“现在,你知道朕为何要放过周尚景、又为何要急匆匆的回京了吧?”

赵俊臣合拢了密折,点头道:“陛下圣明,商税整顿的事情,我朝每年都会进行,但只是小打小闹罢了,就是因为商税之事实在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深究下去,就必然会引起朝野大乱,在这般情况之下,陛下您赶回京城稳定住朝野局面才是当务之急。”

德庆皇帝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么,对于太子整顿商税的事情,你可有什么看法?”

赵俊臣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臣认为此事疑点甚多,未必有那么简单。”

有些事情,即使赵俊臣不提,德庆皇帝也会想到,所以赵俊臣就索性主动提了出来。

果然,听到赵俊臣的表述之后,德庆皇帝并没有什么意外之色,只是说道:“哦?你说说看。”

赵俊臣缓缓说道:“疑点总共有四!其一,太子的心性一向刚直,他发现了商税的诸多弊端之后,想要进行整顿,并不会让人意外,但他整顿商税的时机实在是太巧合了,就在陛下您即将要扳倒周尚景的时候,太子殿下就突然进行了商税整顿……或许,太子殿下他之所以会整顿商税,是被某些人利用了也说不定。”

赵俊臣口中的“某些人”,自然是暗指周尚景了。

虽然,赵俊臣与周尚景的合作才刚刚告一段落,但庙堂之中,从来都没有永远的盟友,赵俊臣为了减轻自己的嫌疑,转移德庆皇帝的注意力,却是毫不犹豫的将脏水泼给了周尚景。

显然,德庆皇帝也抱着同样的怀疑,听到赵俊臣的讲诉之后,德庆皇帝突然冷哼一声,缓缓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不过,如今的形势之下,朕也只能先稳定住朝野局面,然后再图后事……至于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朕虽然不会放过他们,但也只能秋后算账了!”

“陛下圣明。”赵俊臣恭维了一句之后,又说道:“疑点之二,则是留京辅政的黄有容黄阁老!以他的手段与影响力,想要阻止太子的行动并不算难,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完全相反……这未免让人感到诧异了,或许,是有人在幕后推波助澜、帮着太子殿下成事。”

显然,赵俊臣的这一番话,依然是给周尚景泼脏水了。

有了前面的铺垫,德庆皇帝此时也只会联想到周尚景!

赵俊臣屡屡给周尚景泼脏水,并不是因为他与周尚景有什么仇恨,事实上,在满朝上下、文武百官之中,赵俊臣最佩服的人就是周尚景!

然而,唯有德庆皇帝继续仇视周尚景、继续针对周尚景、继续将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周尚景身上,赵俊臣才会得到发展的空间与时间。

所以,赵俊臣也只能栽赃周尚景了——从某方面而言,周尚景也算是债多不愁了。

事实上,在赵俊臣陷害太子朱和堉的计划之中,这也是目的之一!

另一边,德庆皇帝的面色愈加阴沉,只是点头道:“你继续说下去。”

赵俊臣接着说道:“疑点之三,则在于陛下收到消息的时间!臣看了黄有容的密折,按照黄有容的说法,早在二十天之前,太子殿下就已是表明了他想要整顿商税的意图,又过了两天时间之后,黄有容眼见自己无法阻止太子殿下,就向陛下您呈送了密折,期望陛下您可以阻止太子殿下……然而,直到昨天晚上,这封密折才送到了您手中,这中间耽搁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也完全耽误了陛下您阻止太子殿下的时机。”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说道:“此外,也不仅仅黄有容的密折!整顿商税乃是头等大事,虽然太子殿下并没有调整税率,只是撤销了许多府县衙门私设的收税站,但依然足以震动朝野,这般情况之下,不仅仅是陛下,臣掌管户部多年,却也是到了今天才得知消息,这般情况未必有些诡异了……难道,除了黄有容之外,就没有其他大臣向陛下您呈报消息吗?这绝不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信使们在路上纷纷出现了意外,致使陛下您与京城的消息断绝,所以才迟迟无法收到消息!”

……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