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四百三十一章.后手

摄政大明 第四百三十一章.后手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终于,在赵俊臣的软硬兼施之下,绝大部分徽商都被赵俊臣说服了,纷纷表示自己愿意与朝廷合作、加入到联合船行之中!

至此,赵俊臣整顿商税、整治走私的计划,已是成功了一半。

不过,赵俊臣并没有马上做出什么行动,只是吩咐徽商们回去准备,让他们过些日子再前往京城之中与赵俊臣商议具体的细节。

毕竟,赵俊臣还没有正式接手商税整顿的事情,关于成立联合船行的事情,赵俊臣也需要说服德庆皇帝与朝廷百官之后,才能够正式展开,也唯有如此,这项计划才算是初步成功了。

不过,依赵俊臣看来,说服德庆皇帝其实要比说服徽商们更加容易一些,毕竟在赵俊臣的计划之中,相比较徽商们的出钱、出力、出人手,德庆皇帝并不需要付出太多东西,只需要提供一些政策优惠就可以了,然后赵俊臣只要再向德庆皇帝讲明白这项计划能够带来多少银子的收益,那么德庆皇帝就不会有太多的犹豫了!

德庆皇帝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穷怕了”,所以只要有针对性的说服,德庆皇帝也可以变成一位纳谏如流、性格随和的帝王。

*

当赵俊臣离开“福慧阁”的时候,月挂枝头,天色渐晚。

与徽商们告辞之后,赵俊臣并没有马上回去,而是领着许庆彦漫步在台儿庄的夜市之中,详细观察台儿庄的现状。

在赵俊臣的计划之中,台儿庄的地位至关重要,虽然传闻中台儿庄如今已是繁华无比、直追苏杭等地,但赵俊臣还是要实地考察一下,然后才能安心。

事实证明,传闻并没有错,自从泇运河开通之后,台儿庄就已是成为了联结南北的枢纽之地,京杭运河的重要码头、商业重镇,现如今虽然已是夜色渐浓,但台儿庄依然是一副“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商贾迤逦、夜不罢市”的景象。

暗暗观察之际,赵俊臣心中沉思道:“自从泇运河开通以来,台儿庄的商业繁华果然是一日胜过一日!每年仅是漕船往来就有一万两千余艘,通过这里运往京师的粮食更是高达四百万石以上!此外,江浙、湖广一带的丝绸、竹木、茶叶、稻米、棉布等等物资也是由此通过、源源不断运往北方,至于北方的山果、生姜、药材、杂粮、皮张,烟革等等也同样是通过台儿庄中转南下!依托京杭运河的南粮北运、物资交流、钞关税收,台儿庄的经济活力如今已是十分惊人,连资本主义萌芽都已是表现得非常明显了。”

思索之间,赵俊臣的表情十分认真,又想道:“自古以来,许多政策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常常是事与愿违,政策实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好处,反而产生了许多弊端,这往往是因为下面办事的人不守规矩、暗动手脚,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这个意思!

等到联合船行正式成立之后,徽商们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就未必不会暗动手脚、阳奉阴违,却需要在几处交通枢纽处设立关卡,进一步打压走私活动之余,也可以严密监视联合船行的货品账目……其中,台儿庄的存在,就是重中之重,只要台儿庄的排查足够严密,那么徽商们即使想要暗动手脚,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想到这里,赵俊臣的眉头却是微微皱了起来。

台儿庄的存在是如此的重要,为了有效的控制联合船行的行动,赵俊臣需要派出一位亲信官员驻扎于此,严密监视联合船行的货品账目,锁住联合船行的脖子,防止自己亲手组建的这个庞然大物成为脱缰野马、脱离控制。

所以,驻扎台儿庄的官员,不仅需要是赵俊臣的亲信,能力也必须足够强、手段还要足够灵活,最重要的是,这位官员必须要有一定的原则性,不能监守自盗、被徽商们轻易收买!

然而,赵俊臣门下的众官员之中,大都是些贪官污吏、牛鬼蛇神,虽然不乏有忠心耿耿者、能力出众者、手段灵活者,但廉洁自守之辈却是极少,而四者兼备之人,更是少之又少!

这样的情况,让赵俊臣不由有些挠头。

然后,赵俊臣突然想到了数月前投靠到自己门下的临清知府张继之!(详见三百零八章)

对于临清知府张继之,赵俊臣只见他过三次,却是对他印象深刻、颇有好感!

当初,在德庆皇帝南巡之际,为了保护民力,张继之是唯一一位没有劳民伤财为德庆皇帝修建行宫的地方官员!

也正因为如此,山东的官员们担心德庆皇帝的怪罪,皆是疏远与排挤了张继之,也让赵俊臣趁机将张继之收到了自己门下!

此人虽然是性格懦弱了一些,却又能够坚守原则与底线,眼光与才干也十分出众,手腕灵活,颇有经济头脑,可谓是优点极多,所以赵俊臣也十分看重于他!

原本,赵俊臣是打算回京之后,将张继之调任到京城户部任职,帮助赵俊臣进一步的掌控朝廷的财政大权。

然而,此时再想想,将张继之调任到这里,担任兖州知府之职(台儿庄在明朝属于兖州管辖),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说,张继之在山东官场中不被待见、颇受排挤,但也正因为如此,张继之今后若是想要有所作为,就只能紧紧抱住赵俊臣的大腿!此外,赵俊臣的亲信李立德如今已是任职为山东布政使,也正好可以暗中照拂于他。

“这样看来,张继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

心思渐定之后,赵俊臣就打算回去了。

然后,赵俊臣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劲——却是许庆彦今天的表现有些太安静了,竟是没有任何的多嘴插话。

于是,赵俊臣转头一看,却发现许庆彦此时正静静跟在自己身后,不断傻笑着,也不知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赵俊臣轻轻摇头,问道:“庆彦,你在想些什么?竟是傻笑成这样?”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许庆彦才稍稍回神,然后答道:“少爷,您不知道,刚才咱们离开福慧阁的时候,有一位徽商偷偷告诉我,说他们为少爷您备下了一些礼物,如今已是送到了咱们的暂时住所!嘿嘿,少爷您想啊,这些徽商一个个皆是富可敌国、财大气粗,他们备下的礼物哪里能小气了?如今他们又是有求于少爷,这些礼物恐怕是价值不菲,或许有几十万两银子也说不定!”

说完,许庆彦继续傻笑了起来,一副幸福至极的模样。

见到许庆彦的这幅德行,赵俊臣不由苦笑摇头,知道许庆彦的守财奴秉性发作了。

说起来,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已是再没有任何贪污挪用的举动了,即使偶尔有受贿的情况,也大都是出于人情考量,并不是主动为之。

反倒是赵俊臣为了收买人心,近一年时间以来颇是给予了门下官员不少好处,再加上情报网络的组建、渗透军队与内廷的计划、平日里讨好德庆皇帝的开销,皆是需要大笔的银子,如此种种加在一起,造成了赵府的银子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是收不抵支,存银每天都会减少,即使有“悦容坊”这个金矿,情况也没有多少好转。

许庆彦身为一个守财奴,对于这般情况自然是痛心不已。

也正因为如此,徽商们的礼物对于许庆彦而言不啻于久旱逢甘霖,扭转了赵府存银的亏损现象,许庆彦自然是开心不已。

就在赵俊臣苦笑摇头之际,许庆彦又说道:“少爷,咱们当初还在扬州读书的时候,可是见惯了徽商们的威风,就连那些知府知县们对他们也是点头哈腰、讨好不已,但如今他们见到少爷的时候,却是百般讨好、万般小心,就差是以头抢地了……说起来,这些徽商们影响力不小,他们投靠了少爷之后,少爷在朝廷里的权势影响恐怕也能够增加不少!”

说完,许庆彦一副与有荣焉的畅快模样,只是这副模样总会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小人得志”一词。

赵俊臣再一次失笑摇头,说道:“徽商们对我毕恭毕敬,也只是因为迫不得已、有求于我罢了,即使愿意与我合作,也未必是心甘情愿的投靠,林云璞向来是深藏不露,白明宇亦是不甘蛰伏之辈,他们即使是一时向我俯首了,却也不会永远的受制于我,只要时机得当,他们或许就会想办法摆脱我的控制,你却不能被他们的伪装给骗了。”

说完,赵俊臣又问道:“对了,当初在徐州的时候,我让你派人留意一下徐州吴家的‘荣发船行’,如今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许庆彦微微一愣,反问道:“荣发船行?哦,想起来了,那家船行的少东家曾经自不量力的想要与少爷争风吃醋,却是让陈芷容陈姑娘给好好的羞辱了一番,最终他们请来了南直隶户部侍郎曹文斌向咱们赔礼道歉,还送了一颗名贵的金刚石作为赔礼……”

说到这里,许庆彦摇了摇头,说道:“我派人盯着他们呢,但一直没有收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传来,只听说他们听从了少爷的劝告,打算离开日渐衰落的徐州,转到其他地方发展……不过,他们究竟是否愿意投靠少爷,目前并没有准信。”

赵俊臣点了点头,吩咐道:“你派人继续留意一下他们,这家船行对我会有大用!”

*

正如赵俊臣之前所说的那些,他并不是十分信任徽商集团。

徽商集团大都是纯粹的商人,然而商人大都是见利忘义的。

联合船行一旦组建之后,必然会是一个庞然大物,徽商集团的实力也一定会增强许多。

所以,为了防止徽商集团脱离自己的控制,在拉拢徽商集团的同时,赵俊臣也防患于未然的准备了许多后手。

其中,在台儿庄设立关卡只是赵俊臣的后手之一!

在联合船行之中安插一枚钉子,则是赵俊臣的另一个后手!

对于这枚钉子的选择,赵俊臣比较属意于徐州的荣发船行!这家船行因为徐州的衰落而渐渐衰落了,很容易控制,但元气尚存,正需要有人扶它一把。

……

PS:再次感谢大家的鼓励,不多废话,更新奉上!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