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四百六十七章.串联(下)

摄政大明 第四百六十七章.串联(下)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在霍正源的暗示之下,林有伦与司徒二人翰针对“黄党”众人转投沈常茂的利弊问题,继续激烈辩论着。

不过,两人的观点应该如何表诉、又应该如何反驳对方的观点、应该重点描述哪些问题、又应该刻意回避哪些问题,这些事情霍正源早已是提前安排好了,所以林有伦与司徒翰的辩论看似激烈,但也只是照本宣科罢了。

与此同时,一众“黄党”官员倾听着这场辩论之余,心中思绪也被悄然引导着、渐渐发生了变化,投靠沈常茂的想法,也渐渐不再似原先那般坚定了。

*****

只见司徒翰依旧是一副铁了心要投靠沈常茂的模样,说道:“林兄此言差矣,沈首辅沉浮宦海多年,自然是经验丰富、手段高明,又如何会控制不住门下官员?沈首辅他如今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只要咱们这些人投靠过去,又岂有亏待之理?只要他能够约束门下官员,那么咱们与那些‘沈党’老人就绝不会发生冲突!至于咱们的利益会受到损失,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如今沈首辅正是扩充权势的关键时期,咱们若是投靠了过去,正是那千金马骨,沈首辅若是亏待了咱们,又如何让天下信服?关于这一点,沈首辅必然是心中清楚,林兄却是多虑了。”

林有伦依然冷笑,说道:“若是自身利益不受侵犯的时候,沈首辅固然是可以控制住门下官员,但如今沈首辅的步子迈得太大了,不仅仅想要咱们这些人投靠到他门下,更是借着商税的事情大力营造声势,恐怕接下来还会有不少朝廷官员投靠于他,而咱们若是投靠了他,也只是其中一部分、锦上添花罢了,沈首辅未必会太重视咱们,反倒是因为咱们这些人出身相似、相互联系紧密,会心生忌惮、刻意打压……”

顿了顿后,林有伦又说道:“最重要的是,沈首辅一口气得到了那么多官员投靠,看似来固然是声势浩大了,但他的手中权柄并没有实际上的增加,他又要如何分配利益?如此一来,每个人所得到了利益与机会反而变少了,必然会有许多人心生不满,到了那个时候,咱们这些人的利益,恐怕就要分出一部分来让给其他人了!”

司徒翰却是说道:“沈首辅如今势力扩充极快,未必不能得到更多的权柄……”

然而,司徒翰还未说完,就被林有伦打断道:“更多的权柄?从哪来?他是能从周尚景手中抢到吏部与翰林院?还是能从太子手中抢到都察院?恐怕他连赵俊臣的户部与工部都无法插手!朝廷的势力分配,早已是固定了,他势力发展得再快,也只是助长声势罢了,根本抢不到真正的好处!”

听到林有伦的反驳之后,司徒翰沉默不语,却是默认了沈常茂未必能斗过赵俊臣的观点。

事实上,不仅仅只是司徒翰,所有的“黄党”官员皆是不认为林有伦的观点有任何的不妥之处。

毕竟,“黄党”与“沈党”也算是老对手了,双方这些年来明争暗斗的次数并不算少,一直是互有胜负、旗鼓相当的局面,而“黄党”与赵俊臣前段时间发生党争的时候,却是至始至终都被“赵党”压制着,如此一来,“黄党”官员们对于赵俊臣与沈常茂的实力对比,也自有一番判断。

虽然,沈常茂如今已是内阁首辅,地位要比当初的黄有容更加尊贵一些,势力声望也要比当初的黄有容更强一些,但未必能够稳赢过赵俊臣。

毕竟,赵俊臣不仅手段高绝、善于把握形势、深得德庆皇帝的圣宠,而且赵俊臣的权势集中在户部与工部,并且将这两个衙门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水泼不进,外人极难插手其中,却不似黄有容与沈常茂一般,看起来权势庞大,但势力分布太广、极为分散,每个衙门都有插手,但每个衙门都不能树立绝对的优势,容易被对手一一击破。

从这方面而言,赵俊臣的根基之稳固,其实还要更强于沈、黄二人。

其实,这同样是周尚景的强大之处——周尚景的势力分布要比沈、黄二人更加广泛,声势也更加浩大,但周尚景的势力根基却是非常的稳固,一直将吏部与翰林院这两大衙门牢牢把握在手中——这两个衙门分别拥有考核官员与培养官员的职责,所以周尚景才能够门生满天下、多年以来屹立不倒。

林有伦反驳了司徒翰的观点之后,却是趁胜追击,继续说道:“还有,司徒兄不要以为沈常茂成为了内阁首辅之后,就当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他究竟是怎么成为内阁首辅的,咱们这些人都清楚,不过是趁着陛下与周尚景争斗之余捡了一个便宜罢了,论实力、论心机、论手段,他都远远比不过周尚景……嘿嘿,没有相应的实力,却窃据高位,这般情况有多么危险我想司徒兄你也清楚,依我看来,周尚景他迟早都会将这个首辅位置抢回来,到了那个时候,沈常茂今日越是风光无限,他将来的下场就越是凄惨,而咱们若是投靠了沈常茂,到时候也会受到牵连,恐怕又要另寻出路了。”

随着林有伦的话声落下,司徒翰却是再次的沉默不语。

就像是预先安排好的那样,这场辩论最终是林有伦获胜了。

这样的结果,也让在场的“黄党”官员们皆是神色变幻不定。

显然,林有伦的这些观点很有份量,再次动摇了他们投靠沈常茂的心思。

然后,众人心中矛盾之余,也终于想起了这场聚会的主持人,纷纷将目光集中到了霍正源身上。

霍正源一直是“黄党”的智胆,在“黄党”内部颇有声望,在这个时候,“黄党”众人还是想听听霍正源的看法。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之下,霍正源先是沉吟了片刻,然后向通政司的左通政王邖问道:“王大人,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霍正源的询问,可谓是大有讲究。

当初,在七皇子朱和坚的算计之下,“黄党”的通政司左通政王邖的儿子王烨与“沈党”的通政司右通政司马卓的侄子董青在青楼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王烨失手将董青打成了重伤,这件事也直接促成了沈黄联盟的破裂,让黄有容再也无法压制太子朱和堉整顿商税的计划,最终造成了如今得一系列情况。

也正因为如此,王邖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是“沈党”官员的攻讦目标,而黄有容同样是心有怨气、不大待见他,这样一来,对于“黄党”众人投靠沈常茂的事情,王邖自然是坚决反对。

所以,听到霍正源的询问之后,王邖马上说道:“霍大学士,下官认为林大人所说有理,咱们若是要寻找新出路,那么这条出路既要保证咱们的眼前利益,也要给予咱们长远庇护,否则咱们也不值得将自身托付给他,而沈首辅目前固然是权高位重,但隐忧颇多,却未必是一条好出路。”

然后,根据事前的安排,霍正源的亲信们也纷纷发言,表示反对投靠沈常茂,并且各有理由若干。

一时间,局势反转,仿佛反对投靠沈常茂已是成为了“黄党”内部的主流想法。

而这样的变化,也再次加大了“黄党”众人对于沈常茂的疑虑。

就在这个时候,霍正源点了点头之后,也终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缓缓说道:“其实,投靠沈首辅的事情,只是黄阁老一个人的想法,但对于这个想法,不论是林尚书、还是张少傅、又或者是我本人,都不大赞成,这也是林尚书与张少傅没有出席这场聚会的原因,如今黄阁老正在亲自说服他们二人……”

人类是群居动物,最是容易随大流。

因为林有伦与司徒翰的争辩,“黄党”众人已是有些犹豫,在这个时候,却发现大学士霍正源、礼部尚书林维、少傅张诚、通政司左通政王邖等人皆是不愿意投靠沈常茂,而这些人的态度立场自然是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虽然,投靠沈常茂乃是黄有容的主意,但黄有容已是即将要垮台了,那么又有谁会真正在意黄有容的想法?

于是,很快就有“黄党”官员向霍正源问道:“既然投靠沈首辅存在这么多的隐患,那么咱们也不一定非要遵从黄阁老的意思……还请霍大学士赐教,在您心中,咱们这些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难道是投靠周尚景?”

霍正源摇头道:“周尚景固然是实力雄厚、老谋深算,但正因为他的实力太强了,多咱们不多、少咱们不少,咱们投靠于他之后,未必会受到重视。此外,周尚景一直是陛下的眼中钉、肉中刺,将来陛下与他一定还有争斗,咱们若是投靠了周尚景,到时候说不定就要受到牵连,却也不大稳妥……最重要的是,周阁老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

听到霍正源的理由之后,众位“黄党”官员皆是点头表示认同。

这些年来,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明争暗斗,他们皆是看在眼里,轻易也不愿意参与进去,而且周尚景的年纪确实太大了,也不知还能留任几年,但必然是无法庇护他们长久。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周尚景的年纪一直都是“周党”的最大隐患,关于这一点明眼人皆是看得出来。

就在众人沉思之际,霍正源说道:“至于我的想法……说出来或许有些耸人听闻,但我确实有着充足的理由,那就是……咱们不妨可以投靠‘赵党’!”

“赵党?赵俊臣?”

听到霍正源的观点之后,“黄党”众人吃惊之余,心中只觉得不靠谱。

正如霍正源事前所顾虑的那样,赵俊臣的实力虽然足够了,但年纪太轻、资历太浅、还没有进入内阁,在“黄党”众人眼中,绝不是一个好出路。

不过,霍正源早就预料到了众人的反应,也早就有了安排。

只见林有伦再次起身发言,抢在众人纷纷反对之前,问道:“霍大学士一向是足智多谋、心性谨慎,既然霍大学士想要投靠赵俊臣,想来一定已是有了充分的考虑,却还请霍大学士讲明理由,否则我等众人也无法理解。”

随着林有伦的发言,“黄党”众人也忘记了反对,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霍正源的理由上面了。

只见霍正源一副深思熟虑的模样,缓缓说道:“我的理由有三;其一,赵俊臣的崛起时间尚短,虽然势力已成,但声势尚浅,咱们若是投靠了他,正是雪中送炭的局面,也能够引起他充分的重视,绝不会亏待咱们,而赵俊臣如今的实力,已是不逊于朝中的几位阁老,却也足以庇护咱们、保证咱们的既得利益。”

见众人面露深思之色,似乎在认真考虑,霍正源却是不动神色,只是继续说道:“其二,赵俊臣与沈首辅、周阁老二人不同,因为整顿商税的事情,太子的位置已是有些不稳,这样一来,赵俊臣的未来形势却是一片大好,既不似沈首辅一般有近忧,也不似周阁老一般有远虑,能够发展长远,也足以庇护咱们很长一段时间。”

听到霍正源的这个理由,“黄党”众人皆是暗暗点头。

在寻常人的眼里,赵俊臣的未来隐患也只有太子朱和堉罢了,如今太子朱和堉因为商税整顿的事情惹了大麻烦,那么赵俊臣自然是无忧无患、前途无量了。

从这方面来看,投靠赵俊臣也未必就是一个不好的选择。

然后,霍正源又说道:“此外,赵俊臣是出了名的待下优厚,听闻他门下的那些主要官员们,皆是暗中入股了他的‘悦容坊’,每个人都是日进斗金,此外,赵俊臣还掌控着户部与工部这两个油水衙门,如今又插手了商税整顿的事情,只要咱们投靠了赵俊臣,好处绝对是少不了的。”

听到霍正源的这个理由之后,“黄党”众人又纷纷是眼睛一亮。

经过霍正源的提醒之后,他们突然发现,原来他们投靠赵俊臣之后,竟会有如此之多的好处!

尤其是商税整顿的事情,众人皆是知道这里面蕴含着多么大的利益,他们原本皆是不赞成商税整顿的事情,只是因为商税整顿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但他们若是可以参与其中、并且获得更大的好处,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相比较利益与好处,原本的立场并不重要,赵俊臣的资历与年纪也同样不重要。

于是,“黄党”众人皆是有些动心了。

动心之余,一位“黄党”官员犹豫道:“可是,咱们刚刚才与‘赵党’发生了冲突,若是投靠了赵俊臣,恐怕……”

霍正源却是摇头道:“关于这一点,大家不必担心,咱们与‘沈党’相互攻讦的时间太长了,相互间的敌视也太深入了,所以咱们这些人与‘沈党’官员皆是矛盾重重,但咱们与‘赵党’冲突的时间尚短,相互间的矛盾仅止于黄阁老与赵俊臣两个人,尚没有深入到每个人身上,如今黄阁老即将要退出官场了,那么咱们与‘赵党’的矛盾自然是不复存在。”

就在这是,陈东祥突然开口了:“其实,前几日已是有‘赵党’的人联络我了,说我只要重归‘赵党’,那么过去的事情就皆是可以既往不咎。”

听到陈东祥的说法,众“黄党”官员又是精神一振!

他们并不知道陈东祥的卧底身份,只以为陈东祥乃是“赵党”的叛徒,与“赵党”的矛盾极深,若是赵俊臣连陈东祥都可以原谅的话,那么他们这些人与赵俊臣的过往恩怨,就更不算事了。

此外,赵俊臣的这般态度,也足以表明赵俊臣的诚意。

于是,“黄党”众人皆是开始认真考虑起了投靠赵俊臣的事情,受了霍正源的暗中引导,他们越想越觉得自己投靠赵俊臣或许会是一个靠谱的出路。

眼见着“黄党”众人的表情变化,霍正源眼中再次闪过了一丝得意,知道这件事已经成功了大半。

只要“黄党”众人产生了这样的心思,哪怕是无法马上做出决定,但只要自己领着一群人带头投靠了赵俊臣,那么马上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

PS:这章字数比较多,所以两天才写完,大家见谅。

恩,二合一章节。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