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摄政大明 > 第四百九十一章.风波(二)

摄政大明 第四百九十一章.风波(二)

簡繁轉換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0-13 23:21: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摄政大明 !

……

……

宝杏馆,乃是京城西市附近的一家医馆,规模不大、名气不高,坐馆医生的水平也只是寻常,勉强可以治些小病,但若是遇到了重症病人,往往就会束手无策,所以这家医馆的生意向来是不温不火,也很少会引起他人关注。

然而,这一天,默默无闻的宝杏馆却是突然成为了整个京城的关注焦点,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这天下午、申时过半,突然有一辆马车急匆匆的赶到了宝杏馆门外,然后就见一位青年男子抱着一位浑身是血的少女下了马车、奔入了宝杏馆内,少女似乎受了伤,此时已是陷入昏迷。

后来,也不知发生了什么时候,宝杏馆竟是一副兴师动众、如临大敌的模样,不仅休医已久的老馆主亲自出马,还将医馆内的其余客人通通赶了出去,自老馆主以下的所有人皆是围在受伤少女的周围,态度殷勤至极。

再后来,又有一位身材佝偻的老者急匆匆的赶到了宝杏馆,自称是天下闻名的名医章德承,却是受人之招亲自来为受伤少女疗伤,而且这位章神医的脾气很大,他来到宝杏馆之后,马上就鸠占鹊巢、反客为主,似乎是认为这里的大夫水平太低,只会给自己添麻烦,竟是将宝杏馆内的几位大夫全都赶了出去,只留下了宝杏馆的老馆主为自己打下手。

又后来,顺天府的府尹、府丞、通判等官员匆匆赶到了宝杏馆外,他们一出现之后,就指挥衙役将宝杏馆周围看热闹的人群尽数驱散,然后他们又进入了宝杏馆内,似乎想要慰问伤者、咨询情况,但还没一盏茶的功夫,他们就同样被赶了出来,似乎是他们妨碍了章德承的治疗。

最后,三法司与六扇门的官员赶到了、锦衣卫与东厂探子赶到了、京城禁军的将领们赶到了、工部尚书左兰山与大学士霍正源等等一众朝廷大员同样是赶到了,一时之间,宝杏馆外竟是百官云集,声势不下于每日的朝廷早朝!

这些官员,一个个都是表情凝重,仿佛遇到了天大的事情,他们出现之后皆是想要进入宝杏馆内慰问探望,但因为顺天府府尹被赶出来的先例,他们却也不敢进入添乱——若是他们同样被赶出来,不免会大丢颜面——所以只能候在宝杏馆外焦急等待。

与此同时,京城出现了戒严、城门出入受到了限制,顺天府的衙役、六扇门的捕快、厂卫的番子,也都是尽数出动、四处搜查。

这般兴师动众的情况,自然是引起了京城内所有人的目光。

京城人士,向来喜好夸夸其谈、八卦传闻,见到这般大的动静,自然是议论纷纷、猜测不断,也不知究竟是发生了怎样的大事,竟是将朝野各方势力尽数惊动了。

很快的,已是有消息灵通之士传出了真实情况,却原来是朝廷二品大员、户部尚书赵俊臣,在闲游西市期间遭遇了刺杀!最终,赵俊臣虽然是险险逃掉了性命,但赵俊臣的同伴女子却是受了重伤,如今已是性命垂危!

这般消息传了出来之后,顿时是震惊朝野,引起了轩然大波!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朝廷的二品大员竟是在天子脚下的闹市附近遭遇刺杀、险些丧命,这般情况可谓是千古少见、天下奇谈!

恐怕,因为此事的发生,朝廷会迎来一场地震,庙堂局势也会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

所以,朝廷百官、各方势力,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皆是有些忧心忡忡。

不过,赵俊臣在京城内的名声依然狼藉,所以这个消息落到许多清流与百姓的耳中之后,竟是造成了一副弹冠相庆的喜庆景象。

甚至于,有许多清流认为这场刺杀代表着赵俊臣如今已是万夫所指、天怒人怨,所以才会有“义士”出手、为民除害。

是的,有许多人已是将刺杀赵俊臣的刺客定性为“义士”,迫不及待的想要为这件事盖棺定论了!

却也不知道,作恶多端的张威得知自己竟然也会被人追捧为“义士”之后,心中会做何感想!

*****

此时,宝杏馆内。

经过大半个时辰的等待,崔倩雪的急救终于结束了。

静室之外,赵俊臣看到章德承出现之后,马上迎了上去,问道:“章神医,崔姑娘的情况如何了?”

赵俊臣的表情依然平静,但稍显急切的语气,却显示了他此时的真实心情。

章德承的神色略有些疲惫,说道:“还请赵大人安心,崔小姐的情况已是渐渐稳定、趋于好转……其实,崔小姐肩头受伤之后,虽然伤口很深,但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救治不及时,让她失血过多,当时又消耗了许多体力,却是大损了元气,再加上她受了惊吓、心存积忧,造成了邪气入体,所以才会昏迷至今……有些麻烦的是,崔小姐的身体现在太虚弱,却是虚不受补,虽然是渐渐稳定了下来,但若是想完全康复、不留后患,还需要慢慢调养很长一段时间。”

听到章德承的答复之后,赵俊臣心中松了一口气。

慢慢调养不怕,再珍贵的药材对赵俊臣而言也只是寻常,只要崔倩雪没事就好。

想到这里,赵俊臣向章德承说道:“既然如此,今后就麻烦章神医您多多费心一下了,务必要让崔姑娘彻底康愈才是。”

听到赵俊臣的吩咐,章德承的脸上闪过了不满之色。

他原本是游走民间、医治万民的“万家香火生佛”,一向是喜贫嫌富,从不愿意曲眉折腰侍奉权贵,但自从他来到京城、住入赵府之后,他或是要为赵俊臣的子孙后代操心,或是因为赵俊臣的关系要为七皇子朱和坚疗养身体,如今又要为赵俊臣医治崔倩雪的伤势……如此种种,他简直就快要成为赵俊臣的专属医生了。

对于这般情况,章德承自然是心存不满。

不过,想到赵俊臣所承诺的那家医学院,章德承最终还是压下了心中的不满,点头表示答应。

由此可见,人心一旦产生了**,就会出现破绽、受人利用,想当初章德承无欲无求的时候,他可以肆无忌惮的说话,也从不会对赵俊臣摆好脸色,但自从他有求于赵俊臣之后,却只能任由赵俊臣驱使了。

这世间之中,无欲无求的人终究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心中皆是存着各式各样的**,所以像是赵俊臣这样善于投其所好的小人,也注定会大行其道。

看着章德承的表情变化,赵俊臣心中闪过了这样的感慨。

然后,赵俊臣换了一副严肃深沉的表情,向着宝杏馆外走去。

经过自己的不断拖延之后,朝廷的各大势力想必已是等待得无比焦急了。

*****

与此同时,宝杏馆外。

那顺天府府尹薛贵的面色有些苍白、神色更是急切不安,再也看不到往日的意气风发。

京城之内,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高官勋贵无数,随便发生点事情就会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所以顺天府府尹的位置向来是一个火山口,并不好坐。

然而,薛贵却已是在顺天府府尹的位置上安安稳稳的呆了八年时间,至今也依然是位置稳固,这除了他本身心性沉稳、手段圆滑、富有谋略之外,也是因为他的靠山乃是周尚景!凭借着周尚景的支持,再麻烦的事情也可以顺利解决;与此同时,薛贵坐稳了顺天府尹的位置之后,周尚景也可以轻易的掌控京城内的一举一动。

不过,自从得知了赵俊臣被刺杀的事情之后,薛贵就再也不见了往日的沉稳模样,一方面紧急命令顺天府的所有力量追捕凶徒,另一方面则是匆忙赶到了宝杏馆,探望慰问赵俊臣,也顺便向赵俊臣询问案情经过。

只可惜,赵俊臣当时根本没心情应付他,只是略略交谈了几句之后,就将薛贵“请”了出去。

似乎,遭遇了刺杀之后,赵俊臣也有些迁怒于薛贵这位顺天府尹,再也没了往日的客气模样。

隐约之间,薛贵觉得,因为这件事情,自己顺天府尹的位置恐怕是坐不稳了,光天化日之下,京城内竟然有凶徒刺杀朝廷大员,这件事情的性质太严重了,薛贵必然要承担一些责任,到了那个时候,恐怕连周尚景也无法保全薛贵。

不过,薛贵如今依然是心存侥幸,觉得自己若是可以尽快抓捕到那名刺杀赵俊臣的凶徒的话,或许还可以将功补过、保全官位。

于是,在宝杏馆外焦急等待之际,见赵俊臣迟迟没有出现,薛贵耐不住心中烦躁,再一次向身边的顺天府府丞张保问道:“派出去的那些衙役捕快们可有查到什么消息?刺杀赵大人的凶徒可有发现踪迹?”

短短半个时辰之内,这已是薛贵第十一次向张保询问这个问题了。

张保苦笑摇头道:“府尹大人,京城范围太大、人口太多,赵大人他如今只是挂念着崔倩雪姑娘的伤势,完全不愿意与咱们深谈,所以咱们也压根不知道这名凶徒的详细特征,衙役与捕快们如今虽然是四处搜捕,但也是大海捞针,如今又是时间尚短,咱们虽然已是尽力了,但依然没有查到任何消息。”

听到张保的回答之后,薛贵面现怨色,却是有些埋怨赵俊臣不知轻重缓急,完全不向自己说明详情情况,这样一来,若是耽误了破案的时机、让凶徒趁机逃跑,可又如何是好?到了那个时候,自己顺天府尹的位置,又如何可以保住?

不过,赵俊臣权高位重,如今又是众人瞩目的受害者,薛贵自然是不敢埋怨赵俊臣,只是愈加着急的连连摇头、来回度步。

其实,赵俊臣之所以不愿意向薛贵、张保他们交代详情,一来是想要拖延时间,为西厂争取先机,让西厂可以先一步抓捕到张威,将这个关键人证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来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愤怒态度,进一步扩大自己遭遇刺杀之事的影响。

薛贵当然猜不到赵俊臣的心思,他焦急等待了片刻之后,却又再次向府丞张保问道:“周阁老那边可有什么新消息?”

这个问题,薛贵同样是问了张保整整十遍了。

对于薛贵的反复询问,张保有些无奈,但还是回答道:“周阁老那边并没有新吩咐,只是让咱们尽快破案、耐心等待。”

听到张保的回答之后,薛贵摇头长叹,只觉得事不由己、万般为难。

……

就在顺天府尹薛贵的心情愈加焦急的时候,一众“赵党”官员们也尽数聚在宝杏馆外,讨论着赵俊臣遭遇刺杀的事情。

得知了赵俊臣遭遇刺杀的事情之后,自工部尚书左兰山、大学士霍正源以下,所有的“赵党”官员皆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宝杏馆——毕竟,赵俊臣乃是他们的靠山,若是赵俊臣被人暗杀了,他们这些人也会失去依仗,所以“赵党”众人对于这件事尤为关心。

幸好,赵俊臣并无大碍,但这也是“赵党”众人向赵俊臣表现忠心的大好机会!

所以,此时得宝杏馆外,“赵党”官员们齐聚一堂、无一人缺席,相比较其他官员,“赵党”众官员的表情更加严肃,也更加关心这件事情的真相。

“霍大学士,你认为刺杀赵大人的幕后真凶究竟是谁,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于闹市之中刺杀赵大人?这个人难道就不怕会引起百官众怒吗?”

“赵党”众人聚在一起之后,左兰山向霍正源问道。

在“赵党”之中,最关心赵俊臣安危的人无疑就是左兰山了,因为赵俊臣若是被杀的话,那他就会彻底失去入阁的希望,所以左兰山的脸上满是震怒之色。

相比较左兰山,霍正源的表现更加冷静一些,听到左兰山的询问之后,霍正源目露沉思之色,缓缓答道:“据我所知,在满朝的文武百官之中,没有谁有这般胆量,会做出这种蠢事!毕竟,赵大人若是被杀,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刺杀朝廷大员之事太过敏感,必然会引起百官的同仇敌忾,到时候朝廷严查之下,所有力量动员起来,幕后主使就算是隐藏再深,也一定会被揪出来,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庙堂之中,自是存在着一些潜规则,得到了百官的共同认同,其中之一就是绝不能使用刺杀手段对付政敌,哪怕是使用了这般手段,也绝不能让人察觉!毕竟,在庙堂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政敌,每个人也都是别人的政敌,若是都使用刺杀手段解决矛盾,那么不用几天朝廷就没人了,而朝廷百官们出于自身安危考虑,也皆是极为反感这种手段。

今日,赵俊臣遭遇刺杀之事,显然是有人挑战了这条潜规则,也逾越了朝廷百官们的底线,必然会引起百官们的同仇敌忾,哪怕是太子朱和堉、又或者是首辅沈常茂,虽然他们与赵俊臣矛盾极深,但这个时候也一定会站在赵俊臣这边!

所以,霍正源却是想象不到,究竟有谁会这般的胆大愚蠢,竟敢与整个官场为敌!

听到霍正源的回答之后,左兰山目光闪动,突然轻声问道:“昨晚,赵大人与沈首辅发生了冲突,让沈首辅屡次下不来台,颇是丢了颜面,而沈首辅一向是睚眦必报的性格,今天早朝之上,他指示‘沈党’官员弹劾赵大人,却皆是被陛下挡了回去,以沈首辅的性格恐怕绝不会善罢甘休……霍大学士,你说这件事会不会与沈首辅有关?”

随着左兰山的询问,周围的“赵党”皆是身体一震,或是震惊、或是兴奋。

若当真是沈常茂派人刺杀赵俊臣的话,那么赵俊臣只要找到证据,就可以顺利扳倒沈常茂!这样一来,“赵党”在朝中也会少了一个大敌,“赵党”今后整顿商税的行动,也会顺利许多!

但霍正源很快就摇头否定了左兰山的猜测,说道:“绝不可能会是沈首辅,沈首辅虽然与赵大人有矛盾,但他深知官场规则,如今也不是逼不得已的时候,虽然他向来是性格刚烈,但也绝不会采用这种手段……”

然而,话到一半,霍正源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却是中断了自己的讲诉,并且话锋一转,又说道:“事实上,刺杀赵大人的幕后主使究竟是谁,这件事咱们说了不算,其他人说了不算,哪怕是幕后主使亲自站出来承认也不能算……最终,还是要看赵大人的态度!”

“赵大人的态度?”左兰山微微一愣,反问道。

霍正源点了点头,嘴角隐约间带着一丝冷笑,说道:“赵大人是受害者,也是目前唯一的证人,他的指证自然是至关重要,若是赵大人指证某个人是幕后主谋,哪怕是没有切实证据,这个人也一定会惹上一身腥臊!……所以,接下来,就要看赵大人是想要追查真相,还是让谁来背黑锅了!”

刚才,霍正源正准备否定左兰山的猜测,但他突然想到,以赵俊臣的性格来看,他若是最终将这个黑锅丢到沈常茂头上,也是大有可能!毕竟,这样一来,赵俊臣就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利益向来都是赵俊臣办事之际的唯一考虑因素!

若是幕后真凶被发现之后无法为赵俊臣带来明显的好处,那么赵俊臣就一定会为幕后真凶辩护,哪怕这位幕后真凶险些杀了他——这就是赵俊臣!

而就在霍正源解释的时候,突然有人高呼道:“赵大人出来了!赵大人出来了!”

……

PS:恩,二合一大章节,五千字!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